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405631丛书名: 遇见暖光系列
了解关系,觉知社会。
淬炼本心,灵魂干净。
关系,是外在的;心灵,是内在的。内在心灵和外在关系互为镜子,你拥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去构建什么样的关系。你构建了什么样的关系,可以反观出你的心灵。关系对于人的重要性,不仅是生理和安全意义上的,也有灵魂层面和哲学层面的。人必须把自己的内在心灵,投射到外在关系中。这样一来,外在关系就像屏幕一样,投影出了一个人心灵的样子。通过这个投射,一个人才能看见他的心灵,并在关系中修炼自己。本书是《不可不知的人性》的姊妹篇,作品里讲述了任何一个人都需要认知的关系。只有在关系中,你才能够展开并淬炼出自己的本心。
章
原生家庭,人生信念系统的根基
节 问题父母的行为模式
第二节 问题家庭:告别与选择
第三节 没有好的原生家庭
第四节 兄弟姐妹关系是朋友关系的镜子
1.兄弟姐妹之间的恩怨是怎么形成的?
2.学习接纳,比强求和解更有效
3.人际关系的交往都是局部交往
4.恰当的界限感是友谊长久的秘诀
5.关系有界限的具体方法
6.不高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第五节 相关案例
1.与父亲和解,与自己和解
2.我曾被“孝顺”误导
3.年过45,重学做“老母”
4.重新启动的亲子之爱
5.孩子是母亲成长的好资源
6.家庭有序位,儿女获幸福
第二章
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影响
节 依恋模式在亲密关系中的呈现
第二节 两性关系为什么很难持久?
第三节 家庭序位的混乱对两性关系的伤害
第四节 相关案例
1.失败的婚姻,带给我人生大礼
2.人过三十再出发
3.一身冷汗的价值
第三章
职场,原生家庭的再投射
节 工作本身源于爱
第二节 职场出问题的两大深层原因
第三节 职场“逃离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1.原生家庭给孩子制造的逃离倾向
2.早期成长过程里缺乏成果意识
3.不会沟通,缺乏有效沟通
第四节 哪些人可能在职场中有挫败经历?
1.职场自闭症
2.职场豪横,生活失意
3.表演型人格,处处粉饰自己
4.盲目傲娇,眼高手低
第五节 关于职业生涯的建议
第六节 相关案例
1.创业,让我知道自己是谁
2.心灵富足了,钱才会来找你
3.成与败,都让我学会从中“看见”
第四章
自我关系里隐藏的秘密
节 自我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第二节 认知自我关系,从情绪觉察入手
第三节 学会“表达情绪”而非“情绪化表达”
第四节 自我连接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第五节 创伤的价值与转化创伤
第六节 相关案例
1.接纳“过去苦”,收获“今日甜”
2.突破自己的“惰性舒适区”
3.人生如戏,不是儿戏
4.真诚,前行的驱动力
第五章
人生困惑底层逻辑
节 跳出自我看人生
第二节 局限性底层逻辑
第三节 人生底层逻辑的来源
第四节 成长与成功
1.正确认识成长与成功
2.成长环境与后天教育
3.成功的前提是学会成长
4.成长,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思维方式
第五节 相关案例
1. 80后媳妇儿的“相夫教子经”
2.从“怜悯残缺”走向“尊重生命”
3.一名军人的刚强与柔软
第六章
全息思维在人际沟通中的独特价值
节 全息技术的运用分析
1.全息的概念解读
2.全息教练工作坊中的教练思维
3.全息教练工作坊中的阴阳思维运用
4.全息教练工作坊中对《易经》的运用
5.五行学说在全息五伦工作坊中的运用
6.现象学在全息教练工作坊中的运用
第二节 全息沟通的实用价值
1.为无效沟通诊脉
2.成功沟通的规律
3.非常时期的高效沟通
4.职场中提升沟通能力的方法
5.增进彼此信任的沟通技巧
6.全息沟通中的接纳与认同
第三节 学员体会:困境中的破局
1.学习新知,“看见”自己
2.看见“不要什么”“要什么”就是方向
3.学会选择就有力量
4.感受变化,永远在路上
5.每一刻都是新的开始
第七章
让心灵回家
节 让心灵回家
1.家,是什么?
2.什么是心灵的家?
3.成年人的生活就是负重前行
4.让心灵回家,不可不读的三本书
第二节 疫情,人类集体心灵回家的机会
1.面对疫情,全世界没有一座孤岛
2.痛苦与灾难是人类成长的良药
3.只有爱,可以让人类心灵重归家园
后记
补记
自 序
一切都是好的安排
2020年1月5日,北京迎来了今年的场雪。刚刚从济南回到北京的我,连雪景都来不及拍,又马不停蹄地飞往成都的课堂。当我1月14日结束了春节前后一次课程,带着团队回北京做完年终总结,并宣布提前一周放假的时候,一场疫情正悄悄袭来。
大年二十八,防疫阻击号角正式吹响。我和许多北京人一样,果断取消了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开始了长达两个月的宅家生活。
从正月初三一直到三月底,我和暖光的导师团作为先遣队,在党组织的支持和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的学术指导下,带领中国老教授协会职业教育委员会家庭心理服务学院的导师们,完成了长达两个半月、共3个阶段的公益心理线上课程。
正当迎来复工,公益活动告一段落的时候,我儿子回来了。他带着一个考虑成熟的策划,准备运用他的视频导演思维,与我合作创建一个抖音账号“老妈新知”。当时,我正在筹备一个长达12期的线上课程,围绕原生家庭是怎样对人的一生构成影响的主题。他听了这个课程概述很兴奋,认为与他的策划高度吻合。
在这个课程的次微课结束后,我收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潘博士发来的微信消息:“今天的课我听了,内容不错。你可以着手准备第二本书了。”我的本书《不可不知的人性》,也是在潘博士的推动下,汇编了过去数十个系列的线上课程而成的。于是在那段时间,我和儿子一起拍抖音、做直播,再结合线上课程的需求把视频内容课程化。我的工作频率和工作效率一点没比正常时期低。在抖音账号的创建和运营过程中,我通过儿子看到年轻一代令我自愧不如的开阔眼界和思维方式。这也对我扩展本书的视角,增加一些新的观点,有很大的启发。
当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接近完成的时候,儿子决定把已经发布了8期内容的抖音账号更名为“老妈夜问”。这次改版体现了更深刻的社会思考,有了一丝叩问灵魂的味道,也恰巧符合我早期作为新闻人的职业背景。至此,我和儿子之间的沟通也非常轻松和舒畅。
在儿子上小学前的四年时间里,我一直在广东工作,没能陪伴在他身边。那时我认为跟孩子分开几年,不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大的影响。直到我进入培训行业从事心理学专业研究,才懂得那四年的分离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也是后来我更加侧重家庭关系研究的原因。
这次疫情,给了我和儿子朝夕相处的机会,也给了我再次捕捉新型的家庭关系的契机。我开始为他学做饭菜,他也在网上为我精心挑选我喜欢吃的食品。当我看到儿子与儿媳、孙女之间的交流其乐融融时,我一遍又一遍地确认:新型的家庭关系,其实早已不像父子君臣那样刻板。成熟起来的年轻一代,已经与他们的父母形成了相互教育、相互影响的关系。
由于疫情,我才有足够的时间撰写这本书,才有了跟儿子的密切合作,才有了关于家庭的更深的思考。
疫情,让我们安静下来。一切都是好的安排。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