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722858丛书名: 无
作者植木宣隆是日本备受瞩目的畅销书编辑与企业经营者。他不仅是一家员工不足50人、却被日本国内作者称为“出畅销书的出版社”的社长,也是《活法》等畅销书的幕后推手。在众人感叹出版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他和他的团队却发行出版了包括《活法》在内的8本超级畅销书。在15人的编辑团队中,几乎全员都有编辑策划20万册畅销书的经历。 本书是一个出版人的自白,可谓其作为“出版人”在过去数十载的工作经历和相关思考的“集大成”之作。书中既有如何打造畅销书的成功经验,也有对编辑素养和技能的探讨;既有对如何经营企业的心得,也有对怎样与客户(作者、读者)打交道的诀窍…… 对于国内众多出版社的编辑、发行人员乃至管理层,尤其是对做市场书的出版社而言,本书的内容都将大有裨益。而对广大普通读者和企业经营者而言,通过阅读本书,既能对出版行业有所了解,也能了解如何营造既充满生机又让员工有幸福感的企业氛围。
第1章 摒弃“界限意识”
先要“有梦想”
写下愿望,然后发表
下一本畅销书就在“稀奇古怪之物”中
打造爆点内容,进行推广
柳树底下放金鱼
扬长避短
“变态偏执狂”才是创新的源泉
无艰难,不成功
践行“获得好运”的活法
“过往皆善哉”的积极心态
第2章 能打动人的 唯有能量
一册书的能量可以改变人生
口碑扩散是能量的传播现象
向天地自然之理学习
制定战略时基于“本色”
打造陪伴读者度过艰难困苦的图书
文化产业皆是“多产多夭”
作者是否拥有超群的优势?
不做“女性之友”,销量便难以增加
能作为探望病人礼物的图书
竭力提高累计销量
长销产品是企业之宝
怀揣强烈的“百万级”愿望,并使其实现
美在混乱波动中
第3章 不要用“脖子上边”来工作
编辑要有战斗力
“脖子上边”不如“脖子下边”
压倒性的“量变”会转化为“质变”
砂砾中藏着砂金
名人起初皆无名
真理往往简单易懂
书的主旨要明确
内容太杂反而不行
书名是否“惊人”
要基于正面矢量来思考
书名灵感在黎明前来访
努力到底,天便不会弃你
理论逻辑常常靠不住
坚守自己的擂台
第4章 让全员都能打造出畅销书的机制
经营企业,首先要为了员工及其家人
线绷得太紧就会断
产假理所当然
打造全球拥有2000万读者的爆款图书
成为靠版税悠闲度日的出版社!?
从历史中学习“如何长盛不衰”
以“出色工作,美好人生”为目标
后记
出的本书为何就成了畅销书?
我比较中意“名人起初皆无名”这句话。这个道理很浅显,所谓名人,并非一开始就有名。名人原本皆是无名之人,后来由于某个契机或原因,才得以成名。
奇妙的是,该道理虽说浅显,但有时却是意外的盲点——对于长期受到公众关注的大牌名人,许多人往往会有“其天生就是名人”的错觉。
既然名人和品牌效应会左右图书销量,那么请名人出书自然更有利。在出版界,该思维方式的确存在。但在我看来,这并非完全在理。
我在前面提到,书是能量体。一个名人如果出了好几本书,则书的能量难免分散。倘若这些书大同小异,则内容难免陷于陈腐。换言之,从“书籍能量论”来看,名人不断出书,反而会显出劣势。
出版新书,归根结底是“创造新价值”。既然“价值的高低”是决定图书成败的关键,那么更有潜力提供前所未有的新价值、拥有巨大能量储备的“无名之人”可谓是强的。
既然出版人的使命是“从零创造并使其化”,那么发掘潜力雄厚的“无名之人”、创造新价值、使其传播至全国乃至世界,便可谓为理想和激动人心的工作了。
关键不要仅限于“书籍”范畴,而要基于“让内容价值化”的思维。若能做到这点,就能实现前所未有的有趣尝试,或许还能改变出版业的面貌。
以小说为例,出版界有句老话——“小说家的本小说,已然承载了其所有”。我认为这不仅限于小说,经管类书籍也好,励志类书籍也好,皆是如此。换言之,拥有巨大能量的“新风”往往能席卷书市,制造热销爆点。
原因很简单,作者长年积蓄的能量,会在处女作中一口气爆发。“次”的能量是巨大的。
百万级畅销书的光与影
除了“名人起初皆无名”外,我还经常引用另一句相关的话,那就是“有名无力,无名有力”。
顾名思义,有名并不意味着一定有力,即便以前有力,若躺在成绩簿上睡大觉,就会立刻沦为无力。换言之,即便面对有名的专家或大师,只要对其说的话抱有质疑,身为采访者或听者,就应该大胆提出来。
另一方面,这世间广阔,人也形形色色。虽称不上“砂砾中藏着砂金”,但在芸芸无名之众中,也有能力非凡之士。而与这种人之间的缘分深浅,有时会影响到自己的一生。这并非仅限于编辑,而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道理。
总之,有名也好,无名也好,与其本人的能力水平其实关系并不大。
职称、头衔、毕业的大学、工作的企业……如果一个人把这些视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和自己得以存在的身份价值,那么一旦得到这些,便会抱着它们不放,而不再努力去提升心性。这就成了极致的“橱窗人”,且会毫无理由地骄傲自满。
可见,一个人若从无名变得有名,也要明白“名气自身毫无价值”的道理,从而坚持每日精进。
在本书第1章的“过往皆善哉”中,我提到“看似好的事情,真的就是好事吗?而看似坏的事情,真的就是坏事吗?”这样的想法,一直在我脑中激荡。
有人说:“中大奖获得几亿日元的人,大半数都会陷入不幸。”照此类推,由于成为畅销书作者而名声大振的人,或许亦类似。换言之,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的身上,其实也潜伏着这样的危机。
作为一家成功打造出多位畅销书甚至是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的出版社,身为该出版社的社长,说出如此“不恰当”的话,也许指责和非难在所难免。但正是基于大量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我才敢如此断言。
举个真实的例子,某作者在成名之前,其演讲酬劳是“90分钟3万日元”,可在因著书大卖而一举成名后,其酬劳一下子涨到之前的20至30倍。耐人寻味的是,面对这样的“待遇升级”,作者本人的态度并非诚惶诚恐或谦虚推辞,而是欲望膨胀,要求酬劳“一加再加”。
此外,在出名后,不管到哪里,都有人簇拥,有人索求签名,获得众人追捧。于是乎,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奢侈浪费的习惯,对他人的态度也变得傲慢无礼。常言道,“骄兵必败”,如此目中无人,势必会加速由盛至衰的趋势。况且这样的人在成为名人之前只是普通人,在名利面前无疑很容易不知所措,迷失自我。
若之前已有相当成就,并一直活跃于层次较高的“舞台”上,即便自己的书成了百万级畅销书,依然能淡定冷静,全然不为所动。但对“从无名突然变成有名”的人而言,这就是相当大的考验了——若不能格外注意和审视自己的言行、努力保持谦虚感恩之心和“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的思维方式,等待其的必然是“由盛至衰”的灰暗结局。
稻盛先生曾说,“成功亦是对人的一种试炼”。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能接触到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或许我依然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但在“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方面,如此一针见血且深入本质的话,我觉得别无二家。也许“成功”才是对一个人的考验。
在这一节“名人起初皆无名”的内容中,我既阐述了“处女作”的强大能量以及成为畅销书的潜力,这可归为“光”的部分,也论及了百万级畅销书作家容易陷入的“由盛至衰”的陷阱,这可归为“影”的部分,因此可谓围绕“光”与“影”的思考。而在下笔阐释上述内容时,诸如“高山必有深谷”“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格言谚语,皆在我脑中不断闪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