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787314
文学巨匠的精神传记,寻找玫瑰的心灵奇旅!收录300余幅精美彩色插图,展现契诃夫在文学之林和自然之花园中的不朽人生,还原这位文学巨匠的精神底色。
契诃夫是19世纪伟大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之一,但鲜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园艺师。他亲手设计和建造自己的花园,像斟酌词句一样把握水分、土壤和阳光的互动与平衡。他在四十四年的人生岁月中,一半时间在生病,一半时间在写作、造园和旅行。他是为数不多的在文学中以自己特有的伦理道德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家。早在160多年前,他就提出了“生态美学”的思想,他的文学和人生追求的核心在于对“生态和人性”的双重救赎。这位培植花园的俄罗斯园丁,也在培植着自己的心田,同时在文学中培植着关乎人类未来的良知的土壤。
契诃夫一生钟爱玫瑰。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自己亲手在雅尔塔的别墅花园栽下了一百多株玫瑰。如今这些玫瑰还在吗?这本由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撰写的契诃夫的精神传记,以契诃夫对于自然的真挚热爱为基底作人物传记,漫步他人生的重要节点,引领我们踏上一场“寻找契诃夫的玫瑰”的心灵奇旅。
本书精装全彩,收录300余幅精美插图,既有珍贵历史图片,又有专业摄影师亲赴俄罗斯拍摄的高清相片,真正走进契诃夫的精神深处,感悟他对自然、土地、花园以及文学和艺术的爱。只要契诃夫的花园还在,这一伟大而高尚的灵魂就永驻人间。
前 言
第1章 俄罗斯的园丁
第2章 自然之子
第3章 狂热的园艺师
第4章 生命中的朵玫瑰
第5章 进入俄罗斯文学的玫瑰园
第6章 梅利霍沃的玫瑰
第7章 别了,苦涩的玫瑰
第8章 不轻易送出的玫瑰
第9章 雅尔塔的玫瑰别墅
第10章 所有的春天抵不上你
第11章 没有绽放的玫瑰
第12章 玫瑰的守望与回忆
契诃夫年表
后 记
契诃夫是一位小说家和戏剧家,但是鲜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园艺师。
伊利亚?爱伦堡在《重读契诃夫》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是一个狂热的园艺师,他播种花籽儿,移栽花苗,嫁接花木。他在尼斯旅游的时候,曾经担心自家花园里的两棵百合花是否被人踩坏。他在家书中恳求家人好好浇灌新栽的果木。在雅尔塔的别墅里,由他栽种的茶花开花的时候,他给在莫斯科的妻子发了电报报喜。他邮购树种,为幼苗寻找瓦罐,精心照料刚刚栽种的树苗。园艺并不单纯是他的一种嗜好,就如同很多人嗜好垂钓或打猎,他从树木的生长中,强烈地感受到了对于生命的肯定。”
契诃夫本人曾表示如果不写小说,自己愿意当一个园艺师。他热爱自然和土地,他写下的许许多多关于自然的赞颂就是明证。《万尼亚舅舅》中的阿斯特罗夫医生对森林的热爱也是契诃夫的心声:“森林能使土地变得美丽,能培养我们的美感,能够提高我们的灵魂。”契诃夫很早就意识到享乐的生活腐蚀着人的灵感和创造力,阻碍人领悟真正的幸福。他说,每一次写作就是采撷美鲜花的花粉,就是一次死亡;而每一次回归自然,便是重获一次新生。他说:“大自然是一种良好的镇静剂。它能使人不斤斤计较,就是说使人淡漠。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确实也需要淡漠。只有淡漠的人方能清晰地看待事物,方能公正,方能工作。”
契诃夫从小酷爱大自然。在备受压抑的苦难童年,港口、草原涵养了契诃夫的心田,自然的朴素和美好浸润了他整个灵魂,给这个缺少快乐的孩子短暂却珍贵的幸福和自由。契诃夫一生亲近自然,和自然息息相通。他说:“艺术家的全部精力应当转到两种力量—人和自然。”他在创作中向往着大自然,向往着如自然般健康、纯洁、完善的人性。
他说自己骨子里流着农民的血。他热爱土地和自然。他爱树、花和大河,爱森林、草原和鸟类;他领略过古老泰加森林的神话与秘密;他也曾热情地赞叹和歌颂过叶尼塞河的雄伟与壮观。他在梅利霍沃和雅尔塔动手建造自己的花园,不是为了享用瓜果蔬菜,而是为了亲近自然,体悟大自然的规律。春去秋来,四季更迭,他像斟酌词句一样把握水分、土壤和阳光的互动与平衡。他在小小的花园里感受到造化的神奇与馈赠,感受到存在的本源,感受到所有形式的生命都有一死,人的灵魂与万物共有同一命运。培植花园的园丁,也在培植着自己的心田,同时在文学中培植着关乎人类未来的良知的土壤。
契诃夫拥有一颗园丁的心,无论是建造花园还是从事文学创作。
他坚信有意义的人生就在于创造性的劳动。园丁是大地上的造物主,作家是形象世界的造物主,他们都应该致力于培养人的德性、精神与心智。
在梅利霍沃,他带领全家修葺房屋,油漆地板,种植树木花卉,建起果园和菜地。在雅尔塔的白色别墅,看到亲手培育的茶花盛开的时候,他雀跃如同孩子。他给一生中真爱的人献上自己栽种的玫瑰。他从自然万物的生长中,感受到生命的馈赠和幸福的恩赐。如果我们理解他在小说《大学生》(1894年)中谈到的那种“灵魂里掀起的快乐”,体会到小说结尾那段话的深意,或许我们就会由衷地敬慕这一可爱的灵魂。
如何才能从苦难的生活中窥见生活的美妙、神奇、充满高尚的意义?
神学、哲学、艺术、文学很早就统一在了他觉醒的生活中,他的灵魂也早就进入了“澄明之境”。因此,即便在肺结核的折磨下,他依然能把寄居乡间的生活过得流光溢彩:他能与马尔科维奇的灵魂夜夜为伴;他怜悯世间那些沉沦和颓废的灵魂,并认为“清理精神世界的淤泥”“阻止心灵的消沉”也是伟大的事业;他对“艺术家总的纲领”孜孜以求;他说自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完全是出于生命的自觉,与政治和意识形态无关;他渴望着把血管里的奴性一点点挤走,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每天清晨都可以在生命的地平线上见到自由的阳光。
他亲自照料花园,挖掘池塘,栽种草药,每天花很多时间在花园里散步。他从国外购买花木种子,亲自栽培并精心护理,还给园林里的花草编目。他对播种苜蓿、观察群鸟、孵化小鹅等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鲜有趣,没事就喜欢待在花园里,在那里观察果树、灌木,有时还自己修修剪剪。日久天长,他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无论是侍弄花草还是垂丝钓鱼,或者与人谈话,他都能同时进行和写作有关的思考与工作。对于花园的痴迷和身处自然的骄傲,洋溢在他写给友人的信中。“夜莺又在凄厉地悲啼,月亮彻夜都在苦闷地思念着情人。”“白头翁正陶醉在天伦之乐之中,高唱赞美大自然的颂歌。”他说亲近大自然是幸福的必要条件,舍此不可能有幸福。
多么有趣而深情的灵魂!
后记
在感悟契诃夫的人生和艺术的时候,我找不出比“园丁”更合适的意象了。
他在梅利霍沃和雅尔塔的别墅里亲手建造花园,培植土壤,栽下许多树木和花卉。契诃夫的妹妹玛丽雅?巴甫洛芙娜?契诃娃在回忆录《遥远的过去》一书中特别提到,契诃夫一生钟爱玫瑰。契诃夫在给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导演丹钦科的信中也曾提到,自己亲手在雅尔塔的别墅花园栽下了一百多株玫瑰。契诃夫一生种下了多少树木和玫瑰?如今他所钟爱的玫瑰还在吗?一个“寻找契诃夫的玫瑰”的想法就此印刻在我的心里。
2020年全球突发新冠疫情,打乱了我的旅行计划。夏季正是玫瑰开放的时节,如果2020年夏天不能去到梅利霍沃,我将错失这一年的玫瑰花开。有一天,我给新华社亚欧总分社驻莫斯科的友人米俊峰先生打电话,顺便提到了这个想法,老米当即表示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个愿望。由此,我们开启了“寻找契诃夫的玫瑰”的旅程。
我把原定的旅行方案和拍摄计划告知新华社的朋友。根据原计划,我打算先去梅利霍沃庄园的海鸥小屋拜访夏日的玫瑰。可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俄罗斯关闭了所有旅游景区和名人故居。我们物色好了莫斯科的摄影师,可是梅利霍沃契诃夫纪念馆迟迟不开放。怎么办?虽然有些焦急,但我的心里有一个强烈的预感:到了6月玫瑰盛开之时,梅利霍沃或许就开放了。
果然,2020年6月16日下午4时,我等来了好消息—梅利霍沃开放参观了。第二天一早,俄罗斯摄影师亚历山大就根据我列出的清单,前去梅利霍沃采集照片。疫情期间开放的梅利霍沃鲜有游客,照片采集工作异常顺利。负责联络的记者白雪骐告诉我,当天风和日丽,梅利霍沃契诃夫纪念馆的管理人员听说有中国的学者在研究契诃夫和梅利霍沃,非常高兴。根据我事先制订的拍摄计划和详细内容,管理部门给予了大力配合和支持。三天后,当我看到从万里之遥传回的一帧帧图片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契诃夫曾经的生活宛在眼前。我仿佛看到他次拥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时的喜悦神情,仿佛看到他穿上工作服带领全家粉刷庄园、整修道路、开辟花园、种植树木;仿佛看到他在夜幕降临时,在充满泥土气息的乡间给远方的友人和读者写信;仿佛看到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亲手建造的家庭诊疗室为梅利霍沃当地的穷人行医看病;仿佛看见他在可爱的蓝色小木屋写作那部伟大的《海鸥》时的背影;仿佛看到他在院子里种花浇水,看到他在种满菩提树、樱桃树、苹果树、槭树和椴树的林荫道上散步的身影……
梅利霍沃的“云上寻访”异常顺利,而雅尔塔之行却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艰难。
为了疗养身体,备受肺病折磨的契诃夫迁居南方。他在雅尔塔买下了一块土地,建造了一座后来被称为白色别墅的房子。在遗嘱中,契诃夫将这幢亲手建造的房子留给了妹妹玛丽雅。玛丽雅为了支持哥哥的文学事业,终身未嫁。后来她将雅尔塔的家建成了契诃夫的纪念馆,并担任馆长。
2014年,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紧张关系,位于克里米亚的雅尔塔成为有领土争议的地区,中国驻俄罗斯持公务护照的记者和摄影师都很难进入这个地区,原来驻克里米亚地区的一些新华社记者也已相继撤离。眼看雅尔塔的拍摄计划就要搁浅,老米赶忙找到在俄罗斯的其他媒体朋友,请他们帮我出谋划策。在和这些热心友人的远程会议中,我们讨论并制订了多个方案。终,克里米亚当地美术协会的主席夏洛夫?弗拉基米尔先生表示愿意帮忙。他就住在契诃夫纪念馆附近,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
或许是契诃夫在天有灵,就在2020年7月15日契诃夫逝世116周年这天,夏洛夫?弗拉基米尔先生发回了雅尔塔的照片。其中有一张照片展现了当天雅尔塔海边的契诃夫雕塑,雕塑的前面摆放了契诃夫所钟爱的玫瑰等鲜花。这一切犹如天意。梅利霍沃和雅尔塔的故居,如今依然保留着契诃夫亲手开辟的百草园和玫瑰园。这些契诃夫珍爱的玫瑰,经过了19世纪和20世纪,经历了战争和俄罗斯社会的巨变,经过无数个冬去春来,一直开放到今天。契诃夫不仅留给我们如此丰厚的文学遗产,同时还留给我们他的花园和玫瑰。
2020年,在“寻找契诃夫的玫瑰”的旅程中,我和远在莫斯科的朋友们一次次谈及契诃夫的生平往事,感叹他丰富的精神世界,醉心于他的艺术与玫瑰。我们谈起他在一百多年前曾经漂流过黑龙江,到过北方边城瑷珲,还曾去过香港。他对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充满了好奇,而中国人对于“契诃夫”这个名字也感到那么亲切和熟悉。我们对那些阻碍这次探寻的艰难不以为然,也完全忘却了正在肆虐的全球疫情。伴随着“寻找契诃夫的玫瑰”的云上行动,那些尘封的往事和契诃夫的心灵史也逐一呈现在我的心中。中俄两国的朋友,为了我们共同热爱的契诃夫,携手合作,圆满实现了既定方案,使这本书能够如期出版。这本书是中俄友谊的一个见证。感谢远在莫斯科的新华社的朋友米俊峰和白雪骐,感谢乌克兰华人华侨协会的多方联络,感谢新华社驻乌克兰首席记者李东旭先生,感谢孙锋先生和弗拉基米尔主席以及几位俄罗斯的朋友,感谢梅利霍沃契诃夫纪念馆和雅尔塔契诃夫纪念馆的协助。我永远忘不了这段在云上的寻访之旅。
“寻找契诃夫的玫瑰”注定成为我生命中闪光的一幕。我盼望着这场波及全球的疫情早日过去,让我能够前往契诃夫的花园,向他献上一朵玫瑰。
在撰写《契诃夫的玫瑰》的同时,我还推进着另一项研究,那就是重读并阐释契诃夫所有的戏剧作品,这项工作已耗时多年。这本书目前也已经完稿,书名是《阐释契诃夫》,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许多关于契诃夫的情感生活和有趣话题无法纳入这个研究框架,因此溢出的内容就自然融进了《契诃夫的玫瑰》。它更像是一部契诃夫的精神传记,我想以此探索契诃夫情感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与现代性。
在完成这两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老师和朋友的帮助。首先要感谢我的老师叶朗先生对我同时撰写这两本书的支持和鼓励。他多次来电关心书稿的进展情况,他的美学思想启发我从自然诗学和生态美学的角度思考契诃夫及其戏剧在21世纪的意义。感谢上海图书馆的夏磊女士。夏女士从樊锦诗先生那里得知,我因疫情原因蛰居上海,而我的研究资料都在北京,写作过程中面临诸多不便。于是她为我找出关于契诃夫的丰富书籍资料,并送到我上海的家中,令我非常感动。正是因为这批资料的及时抵达,我关于契诃夫的研究才能在疫情期间得以继续。感谢北京外国语学院的余翔博士。他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戏剧研究方面很有造诣的青年学者,为我查找并提供了契诃夫研究的相关俄文文献,还为书中的一些翻译做了校对。
感谢译林出版社的陈叶副总编和陆晨希编辑,她们是我的好友,也是我撰写的《我心归处是敦煌》的两位责任编辑。撰写《契诃夫的玫瑰》的设想首先得到了陈叶副总编的认可,她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写作过程中我们经常通电话,有时我还会在电话中把当天完成的段落朗诵给她听,与她一起分享写作的惊喜和快乐。后来由于工作调动的原因,她将此书的编辑工作移交给陆晨希编辑,并一直关心着这本书的出版。从《我心归处是敦煌》到《契诃夫的玫瑰》,感谢责任编辑陆晨希为了这本新书能在玫瑰盛开之时出版而付出的心血和操劳。为了走近契诃夫,她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并邀请了优秀的设计师郭凡老师。得益于她们的灵感和才华,这本书才能以如此美好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永远毫无保留地理解我、支持我、关爱我。在写到契诃夫一家在梅利霍沃的美好时光时,我的内心也饱含着对来自家庭的爱和力量的感激。
阅读和理解契诃夫是我生命中富有意义的闪光里程。
所有熟悉或陌生的事实都以一种巨大的引力,把我引向契诃夫的花园,走近这位“俄罗斯的园丁”。寻找契诃夫的玫瑰,就是寻找契诃夫高尚的灵魂,寻找他孜孜以求的幸福的奥义和人生的真谛,寻找永不凋零的希望和爱,以及生存于这世上的神圣意义。每一次重读契诃夫就是一次对已有认识的更新和颠覆,每一次重读契诃夫就会强烈地感到他没有离去,他就坐在我们面前朝着我们微笑。
我衷心地希望,通过这本书把“契诃夫的玫瑰”,以及契诃夫对人类的大爱和祝福,献给目前正遭受疫情困扰的这个世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