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3345910
在蒸汽朋克的晚清魔都上海,
在沉郁华丽的电气街道之间,
离奇事件突如其来,
无名记者探寻真相。
“蒸汽朋克”故事的时代背景往往设定在工业社会的黎明,是科技的曙光刚刚透出地平线,而旧时代的夜色仍未褪去的时代。
在这样时代,科技开始显现出澎湃的力量和无限的潜力,因而一切天马行空的技术想象都有存在的空间;同时科技还没有发展到相对精细的程度,因此所有机械都具有一种粗糙、庞大、野蛮的美。既怀旧又充满朝气,既野蛮笨拙又wu所不能,这正是“蒸汽朋克”的魅力所在。
作家梁清散素以研究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科幻文学史见长。在他的笔下,中国官派幼童赴美留学,华人报业兴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等种种历史事件,在书中信手拈来。而各色虚构的人物携带着超越时代的发明,粉墨登场——
身怀绝世武功侠士,精通西洋科技,发明小型潜水艇;中国科幻小说的作者“荒江钓叟”历来身世成谜,在书中竟是一个聪明到令人生畏的推理少女;世界科幻元老雨果˙根斯巴克效仿《80天环游地球》开始世界之旅,也来到魔都上海,靠着自己发明的电击拳套和一身过硬的拳击格斗术,和众人一起闯入黑帮总坛大杀四方……
古代与现代、历史与幻想在这里融合于一体,汇聚成为一座虚实难辨的“蒸汽朋克”上海滩。
1908年初春,大清国上海吴淞江上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人类和机械的划船对决。然而在众人欢庆的落幕之后,赛事主角之一,划船俱乐总练钟天文,离奇死亡。
日报馆的记者梁启为追踪闻,与科技发明达人、侠士谭四联手寻找凶案线索。他们从钟天文好友、机械痴人康揆入手,却不料掀开了上海滩地下世界的黑幕。
梁启先查访到,原来钟天文、康揆和报界精英曾传尧、华人大律师范世雅四人都曾在童年时去美国留学又同年归国,并称“留美归国四杰”。他们时常聚会,立志让上海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都市。而为了建成这座伟大的远东魔都,须阻止洋人“越界筑路”扩张租界,而其中关键正是在一份久已失踪的地契——
洋人、黑帮净社、神秘的玉兰公会,无不卷到这场争夺之中。
楔子 001
赛船 005
谢幕 015
事发 025
锅炉 039
朋友 055
茶阵 069
书场 081
叙旧 091
傻子 103
过桥 117
掮客 133
张园 145
查案 159
误判 169
算计 179
奔走 191
寂寥 203
夜探 217
追踪 227
一拳 239
重启 251
契约 261
死关 273
理想 283
激战 295
终局 309
楔子
光绪三十四年初春,也就是西历1908年年初,上海这座城市已然成为当之无愧的“东方魔都”。
黄浦江上往来的货船越发繁忙,滚滚浓烟甚至熏黑了黄浦滩上的洋人建筑。各大财团为了能有自己的货运码头,不断在浦西沿岸扩张,弄得黄浦滩被一排排高大货轮阻挡得暗无天日。
而因为电气路灯在租界里大面积推广应用,到了夜晚,与南市华界相比,自然灯火通明,宛如白昼,浮现出一座喧嚣无度的不夜城。
甲午之后,公共租界也好,法租界也罢,都开始再度扩张,吞噬着黄浦江畔的这片土地,就像长了霉菌一样,拦不住地扩散。
水边的霉菌仍旧是浓密的。黄浦江西岸古老的租借地变得更加繁华。盖起高楼广厦已然不算什么,哥特的、巴洛克的、洛可可的,中式的、西式的、中西结合的,各色建筑挤得马路越来越窄,永远阴沉的天也越来越远。建筑加无可加,就往马路上加。公共租界的三马路刚刚铺上了还在试验阶段的沥青路面,熏得马路两旁的商铺门窗紧闭,苦不堪言。没过几天,财大气粗、不可一世的怡和洋行砸钱从澳洲进口一批铁藜木,用这种昂贵的硬木铺就了号称全上海奢华的大马路。那股子贵气,隔上好几条街都闻得到。
地下的建设同样疯狂。
先是有人提出上海要和伦敦、巴黎、纽约一样挖地下铁路。后又有更疯狂的想法,要在黄浦江下面打一条跨江隧道,直接坐着蒸汽机车就能从浦西抵达浦东。想法提出后,竟立即就有人去实践。结果当然可想而知,隧道刚挖到黄浦江河床下面,江水就破顶涌入,把伟大的幻想家和他的团队淹回了现实。
当然,在这座不断滋生着奇迹的魔都,有些东西是永远变不了的。
比如说,与三马路垂直相交的这条名为“望平街”的不宽街巷里,长久不变地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报馆。外国公墓旁,是响东东的申报馆。一个石库门里也可以挤上七八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馆,今天五家,明天十家,有的只是借用别家报馆的一张桌子就又办了一份报。死死生生,不变的是报馆街的活力。
报人习惯中午起床,到报馆街吃一顿充当早餐的晚午饭,再进到自家报馆开始写稿。因此,这条街到了傍晚才会格外喧嚣。而在报馆街侧面的小巷里,就算到了黄昏也略有些清静。这么一条清静的无名小巷里,只有一家不大不小的二层报馆,报馆成立竟也是第三个年头,多少也算得上是个小小的奇迹了。报馆名叫“日报馆”,在这个万事推崇一个“”字的时代,报馆给自己弄了两个“”字,显得格外努力。
而在报馆里面,同样有着它亘古不变的传统节目……只要报馆经理吕大雄在,就一定能在时间听到他的哀号。
“小梁!小梁!”
这次他召唤的是梁启,已经干了一年半还能留在这家报馆的年轻人。
听到吕经理突发心脏病一般的叫喊,梁启心里也在哀号,但脸上的表情却不敢扭曲。还没进经理室就被嘲笑可不是什么有面子的事。大开间里的这帮同僚,个个都在等着没落到自己头上的好戏开场。
“快过来!”真不知道经理这又是发的哪门子神经,整个人都趴在了桌面上,显得歇斯底里,却突然面带笑容,“小梁啊,怎么办啊!你看看你的名字,叫小梁——咱们报馆有小梁,但报纸没销量啊。”
“……”
外面那些家伙在笑了!
不过,梁启当然不会就此傻愣着束手就擒,白白挨一下午的数落。他自是有万全的脱身办法。明显,正在哀号的吕经理把早就安排给梁启的任务忘得一干二净了。
“经理,”梁启一脸焦急地说,“从张园约来的照相师傅已经到楼下了。”
“照相?”
吕经理迟疑片刻,就立即想起,“啊啊”地叫了两声,跳起脚来,推着梁启,让他赶紧下楼。
这可是耽误不得的生意。
出了经理室,不打算和刚才等着看热闹的同僚们斗气,梁启就直接跑着下了楼。
照相师傅和他笨重且昂贵的照相机都在报馆一楼,似乎已经等得有些焦急。梁启话不多说,赶着接生婆一样,把照相师傅连同照相机一股脑儿扔到报馆门口等待着的人力车上,然后跟在车边,催赶着车夫,往吴淞江的舢板厂桥跑。
他们的时间确实相当紧张。因为须抢在其他报馆的记者之前,占到一个有利拍照的位置。下午一点两刻,吴淞江上将准时开启一场宣传已久、万众瞩目的盛大划船赛事。想抢有利位置的可不止报人。
所有的人都在去往那座桥,然而所有的人都不可能猜到,人就那样死了,死得透透的,在众人的欢庆落幕之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