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102103
1.从印度人的视角展开对印度人才培养的深度介绍,从印度国内政策的调整,到语言、教育体制、国民性格、发展路径等的综述,带领读者看透印度人才全球化的真相。
2.行文风格风趣幽默,观点一语中的,对印度STEM人才培养的理念介绍得清楚到位。
3.与中国相似的人口,与中国不同的民族思想性,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许多和我们日常思维背道而驰的观点,虽然都是为了培养高质量人才,但是本书能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另类解释。
作者作为印度裔日本人,对比了东亚发达国家和南亚发展中国家对教育和人才发展以及经商从政等问题的区别和联系,读者可以在其中去粗取精,独特的视角对读者全面地观察世界大有裨益。
印度究竟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多世界首屈一指的“全球化人才”的呢?
印度近年来科技领域进步很快,然而印度国內的贫富差距依然存在:现代高楼和贫民窟共存,豪车和牛车共用一条道路。在这种贫富差异巨大的表象下,到底有哪些力量推动着印度前进呢?
与一般从历史、政治、经济等结构宏观的角度解读印度的书不同,作者作为出身在印度贫苦家庭的市民,写作视角专注于日常生活、升学渠道的选择,同时解释了印度国家政策的改变对他未来人生规划的影响。作者一路走向成功的过程,也是揭秘印度能培养出这么多全球化人才的例子。
作者在日本工作近三十年,对于日本和印度在生活、企业文化、投资心态等领域的巨大差异有着精准的分析。
- 多样性催生出全球化人才
微软的CEO是印度人
硅谷的“印度教父”——坎瓦尔·雷吉
海外印度人并不在意“印度”
全球3000万人的印度人网络
印度国内有上百种语言
英语在印度的大型企业中是通用语
擅长英语是因为“贫穷”
从“白印度人”到“黑印度人”
被误解的莫迪总理
印度“种姓制度”的今天
“旧印度”与“新印度”
- 印度理工科人才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没有电力也没有自来水的少年时代
为什么印度人大多出生在7月1日?
基础教育的普及是一场“平静的革命”
印度人都擅长“乘法口诀”吗?
擅长体育并不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我的偶像是牛顿和爱因斯坦
“随机应变”的印度人
IIT的入学考试
IIT是印度的“东京大学法学部”
刻苦学习的大学生活
“考试精英”的悲剧
培养出大量IIT学生的“企业周边城”
一半以上的同级生都会前往美国留学
只有超级名门子弟才能就读的“杜恩公学”
“英语”改变人生
在日本帮助下建成的IIT海得拉巴分校
“个人主义”的问题
- 印度为什么会成为“IT大国”
牛车与豪车并驾齐驱的孟买
印度“计划经济”的实情
经济自由化与基础教育的普及
解决“千年虫问题”
流通“物品”的中国和流通“信息”的印度
IT产业赋予印度人的自豪感
被IT改变的“贪污天堂”
领导“旧印度”的财团
决策全凭经营者的一句话
印度著名的日本企业——“铃木”成功的秘诀
“公文”与“CoCo壹番屋”的可能性
如今仍然有1/10的印度人过着没有电的生活
- 推动印度前进的人们
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
有钱就要让别人知道
印度富翁的三种类型
特权阶级的“私人俱乐部”
在金融行业中大放异彩的女性
“中产阶级”的生活
“爱面子”的印度人
不可能出现“家里蹲”的国家
莫迪总理是“CEO”
莫迪与日本的关系
引人注目的政治家——阿文德·基伊里瓦尔
印度的问题是“贫困”与“贪腐”
- 日本与印度——因为不同,所以更加互补
从“咖喱”到“数学”再到“证券人”
为什么印度人都喜欢住在西葛西
在日本企业中学会的“事前沟通术”
以工薪族的身份举办国际会议
利用IIT的名气来宣传印度
日本该如何吸引海外留学生
软银集团投资2亿美元的初创企业——InMobi
在印度影响力越来越强的中国
令日本人感觉“麻烦”的印度国民性
“日本村”与“内部创业”的建议
日本人理解印度的五个关键点
后 记 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需要彼此的共同努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