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38768
★一流的艺术家写就一流的艺术史。近代艺术大师陈师曾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绘画史的开山之作和入门经典。陈师曾先生是近代的画坛领袖,既是继往开来、合并中西的画家,也是家学渊源、学富五车的学者,拥有独到眼光与思路,他的作品融合感性与理性,得到众多名家的认可;
★以图印证中国绘画之美,邀请从事美术杂志主编多年并对陈师曾作品有深入研究的徐文治老师担纲主编。近400幅高清传世名画 局部放大,展现名画细部,让你真正看清中国绘画的线条、色彩、构图、意境之美,作品局部剪裁别具匠心的,为什么这样剪,为什么去表现这个点,在做每一张画的分割的时候都做了慎重考虑;
★脉络清晰,简略但不简单。自陈师曾的《中国绘画史》开始,中国绘画史才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他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系梳理得非常清楚。
★读懂中国艺术史,选择这本,就不会走偏。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学贯中西的陈师曾以开放的双重视角,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与再发现。
这部作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本美术史著作,陈师曾用他的绘画的观念——绘画史是文化史的一部分,对中国的绘画史做了一个梳理。这本绘画史就是提纲挈领地拉了几条线,但是这几条线一点不简单,这几条线完全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系梳理得非常清楚。并且在这里面,陈师曾下的一些断语,是非常独到的。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很快地将中国绘画史的脉络捋清楚,这是一本非常好的绘画史,特别适合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中国审美感兴趣的读者,让大家花*少的时间,把中国绘画史做一个鸟瞰式的了解。通过这本书了解绘画史,你就不会跑偏了。
本书是陈师曾先生1922年在济南主讲“中国美术小史”课程的讲座记录稿。作者从远古时期文字与绘画的起源说起,梳理先秦到清代中国画的发展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内容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
[目 录]
编 上古史
章 三代之绘画
第二章 汉代之绘画
第三章 六朝之绘画
第四章 魏晋之绘画
第五章 南北朝之绘画
第六章 隋朝之绘画
第二编 中古史
章 唐朝之绘画
节 唐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唐朝前期之绘画
第三节 唐朝后期之绘画
第四节 李思训一家
第五节 王维
第六节 鞍马画家
第七节 中唐及晚唐之绘画
第八节 周昉与赵公祐一家
第九节 花鸟画与论画
第二章 五代之绘画
节 五代绘画概论
第二节 南唐之绘画
第三节 前后蜀之绘画
第四节 五代之山水画
第三章 宋朝之绘画
节 宋朝文化总论
第二节 宋朝之画院
第三节 宋朝画派之沿革
第四节 宋朝之论画
第四章 元朝之绘画
节 元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元代绘画之变迁
第三节 四大家
第四节 题款及道释画
第三编 近世史
章 明朝之绘画
节 明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明朝之画院
第三节 山水画之沿革
第四节 浙派
第五节 院体画之一派
第六节 吴派
第七节 道释、风俗画之变迁
第八节 花鸟及杂画
第九节 闺秀、妓女之绘画
第二章 清朝之绘画
节 清朝文化概论
第二节 清朝之山水画
第三节 人物画之变迁
第四节 花鸟及杂画
附录
清代山水之派别
清代花卉之派别
绘画原于实用说
文人画之价值
中国人物画之变迁
中国画是进步的
对于普通教授图画科意见
编者后记
吾国美术自古以来为发达,书画、雕塑、建筑皆能表国民性之特长,为世界所注目。但雕塑、建筑虽有迹象流传,而各家著录东鳞西爪,无统系之说明;或出于工匠之手,不得其法,遂致后人无可稽考。唯书与画授受渊源,自古迄今,统纪分明,蔚为大观。若胪述其本末,详言其流派,固非短篇小册可得而尽也。兹特提示梗概,以为问道之津梁。若博引旁征,搜求宏富,俟诸异日。
——陈师曾
序
本书所阐述之资料系记录陈师曾先生之讲述。先生义宁人,讳衡恪,字师曾。民国七年余肄业北京美术学校时之业师也。先生悲绘事之沦涣,忧师承之不明,因述《中国绘画史》一书,以明授受之渊源。顾颇自谦抑,自谓短篇小册,半爪一麟,不能博引旁证,搜求宏富。然识者论之,则谓纲领所在,已提挈无遗。始于伏羲记数而画卦,苍颉造字以象形,且对历代绘事之盛衰,各朝之沿革,画家之派别,绘事之本末,无不详为胪述,瞭若指掌,诚为后学之先导,问道之津梁也。因整理记录旧稿,重为编校,以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材之选。
兹承百城书局主人邵君亚琴之助,将本书付诸铅印,公布于世,惠我后学良非浅尠。因誌数语,聊表谢忱。回忆受业师门,初学绘画,复问篆刻,叩无不言,言无不尽。余之初识涂鸦,稍悟雕虫,皆先生之赐也。一于本书付梓之际,不禁重有感矣,是为序。
民国二十三年四月于天津吉亨苏昌泰识于听香室
章 三代之绘画
伏羲画卦,仓颉制字,是为书画之先河,即为书画同源之实证。盖是时,文明肇始,事务渐繁,结绳之制不足该备,不得不别创纪载之法;而纪载之法,必先诸数与形,取其简而易明,便于常用,故画卦所以明乎数,而文字始于象形。以象形而言,即含有图画之意。文字与图画初无歧异之分,例如 日 、月 、木、子、鱼等字,即谓之图画亦可。迨后制作日繁,绘画之事则以五彩画十二章,藻火、粉米、山龙、黼黻之属为旗常、衣服之装饰,彩色之用因以发达,华丽壮美以兴起诚敬欢悦之感情。凡文字之所不能表明者,借此以表明之。钟鼎彝尊既有文字,又有饕餮、螭文、雷文、云文等互相表见。盖其时,因文明制作渐兴,而文字、绘画为民情民性表示之要素,故特显著也。
古者画人姓名多不可考。《云笈七签》载黄帝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乃命灊山为衡岳之副,帝乃造山躬写形象,以为五岳真形之图。又黄帝有臣史皇始造画。又《画史会要》:“画嫘,舜妹也。画始于嫘,故曰画嫘。”盖是时,绘事已见端倪,姓氏之可考者如此。夏禹铸鼎以象神奸,殷高宗以形求得傅说,此为人物画之滥觞。至周之世,画之用渐广。《周礼•考工记》:“画缋之事,杂五色”,以象山水鸟兽。又:“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明堂四门,画尧舜桀纣之像、周公相成王负斧扆之图,以示鉴戒。由此观之,当周之世,山水、人物、鸟兽之画则已备具,而钟鼓、鼎彝、旗常、衣裳之制无不需用绘画者,其美术工艺亦可云发达矣。
春秋战国时代,楚于先王庙、公卿祠堂画天地山川之神、古圣贤之像。宋元君召画图众史,而以解衣槃礴为真画者。庄子客有为周君画策三年而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像。韩非子客有为齐王画者,王问:“画孰难,孰易?”客对曰:“犬马难,鬼魅易。”韩非子可为知写生画之困难者矣。然此等画现时不可得见,究不知形状如何。其惨淡经营,推究理法,可见概也。
三代之时,吾国美术盖由自然之发达,尚未受外国艺术之影响。及秦始皇统一天下,其版图扩张,渐与外国交涉,西域之美术渐次输入。始皇元年,西域骞霄国画人烈裔者献刻玉,善画,口含丹青,喷壁成龙及山川、禽鱼、鬼怪之属。见《拾遗记》。其征信不可考,亦可知吾国绘画与外国接触之一端。始皇时有阿房宫之大建筑,虽其形状难详,据史所称,壮丽瑰伟可以想见。此种艺术之进步,于绘画亦大有连类之处。始皇席祖宗雄霸之业,上接周代文明之盛,加以好大喜功,开拓边宇,交通外国,其所发舒,益为宏远。自三代至秦,学术文艺思想为之一变。
第二章 汉代之绘画
汉继始皇四海统一之后,治理天下前后四百余年,可谓极盛矣。当汉之时,远承春秋之战乱,近接秦政之苛暴,民力疲惫,一世之风趋于厌苦烦闷之境。于是文、景相继笃尚黄、老,持清净无为之道,与民休息。武帝崇尚儒术,整顿文教,使张骞广通西域,威令极于边陲,一时有振作之气象。设学官,置博士,一以儒术为政治之本。于是公孙弘、董仲舒、司马相如等学者辈出,文教大兴。苑囿宫殿之盛,亦于此时见称于史籍。外国之动植物、珠玉珍奇之品随时输入,天马、葡萄之镜背图案,即所以夸汉皇之威灵,纪方物之奇异也。其余如雕刻及铜人、石像等,亦足征技工之进步。
汉代文运之盛,绘画亦随其步武而日新。汉以前史迹多朦胧不得明确,自汉以来乃有事物可考,如石刻画尤为明征,而技艺由此日进。佛教画亦渐输入。图画之鉴赏,实自汉始。盖汉代之绘事,于种种之点大为发达。今征诸史册,武帝创置秘阁,搜集天下书画。甘泉宫中画天地太一诸鬼神,明光殿画古烈士之像。宣帝甘露三年,画功臣于麒麟阁,鲁灵光殿图写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神灵等。画题之种类渐多,用途亦广。元帝时有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阳望、樊育等画工辈出。盖当时宫廷已有尚方之画工如毛延寿辈,此为后世画院之滥觞。
后汉明帝好文,雅爱丹青,别设画官,诏博洽之士班固、贾逵等撰诸经史,更命画工画之。又创鸿都学,搜集天下之奇艺,画中兴功臣二十八将于云台。明帝继光武中兴之后,改光武之柔道政策,开西域诸国之交涉。当时班固之弟班超于西域屡建战功,盖远绍武帝,再宣扬国威于异国,使之通款入朝。而交涉由是频繁,佛教之东渐由是起,佛教画之端绪亦可见矣。明帝梦金色之佛身,遣蔡愔使月氏求佛教之经典、雕像、画像,传写数本,安置于南宫之清凉台高阳门;又白马寺之壁上作千乘万骑绕塔之图;又保福院画首楞严二十五观之图。此等画为吾国佛教画之嚆矢也。
前汉以来,楼台中多陈古圣贤像。光武与马皇后尝观览之,指娥皇、女英之图,顾谓后曰:“恨不得妃如此者。”及观尧帝之像,后指之,曰:“陛下百僚之臣,恨不得如此者。”帝顾而笑。灵帝光和元年,画孔子及七十二门人于鸿都门。献帝时,成都学画盘古、三皇五帝、三代之名臣及孔子七十二弟子像。其他郡府厅事壁间、郡尉之府舍,皆施雕饰,山海神灵、奇禽异兽,极其炫耀。
时至汉代,绘画之需用如此之盛,画工亦随之益多。后汉画工之著者,蔡邕、张衡、刘褒、赵岐等,尚方之画工则有刘旦、杨鲁等。其中张衡,南阳西鄂人,善画神兽;刘褒作《云汉之图》;蔡邕工书画,善鼓琴,有《讲学图》、《小列女图》传于世。灵帝召邕画赤泉侯五代将相,兼命为赞及书,时称三美。其画迹今已无存,不知其形状如何。山东肥城孝堂山祠、嘉祥武梁祠、嵩山三阙之画像石刻尚存,多画帝王、圣贤、孝子、烈士、战争、庖厨、鱼龙杂戏等,刻画朴拙,亦可想见当时衣服、车马、风俗之制度。此其著者。其余散见于他处者甚多,古拙大抵相类。盖汉时绘画及雕刻不如后世之精巧,笔法浑古,有雄厚之气象,与书法同风,乃至砖瓦、偶像、工艺诸品,皆可推知其有一贯之特征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