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734156
好用的中医古方速查宝典,资深专家深入解读,全程图解指导,更易懂,更生动,民间古老验方删繁就简,以备救命之急。
1.传统古方,经典再现全面介绍方剂名、药物组成、疗效以及煎药、饮药方法,通俗易懂,便于读者选药、制药、服药。
《千金方》是一部系统完善的临床诊疗全集,其中的方剂囊括了妇、幼、内、外、心、肝、脾、胃等各科室病症的治疗方法。本书以图解的形式对古籍《千金要方》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其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简练、易懂,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书中同时收入了大量珍贵的金陵古图、草药手绘彩图以及实拍药材成品图,让阅读更为直观。并针对当代人的健康特点,甄选了460余种家庭实用方剂,以及近千种民间疗病验方。
卷一 序例
大医习业 2
大医精诚第二 3
治病略例第三 4
诊候第四 6
处方第五 8
用药第六 9
合和第七 14
服饵第八 20
药藏第九 22
卷二 妇人方上
求子 24
白薇丸/24 吉祥丸/24
大黄丸/25
妊娠恶阻第二 25
半夏茯苓汤/26
养胎第三 27
徐之才逐月养胎方/27 乌雌鸡汤/28
补胎汤/28 艾叶汤/28
黄连汤/28 雄鸡汤/29
茯神汤/29 菊花汤/29
调中汤/30 阿胶汤/30
安中汤/30 麦门冬汤/31
柴胡汤/31 葱白汤/31
杏仁汤/32 芍药汤/32
葵子汤/33 半夏汤/33
猪肾汤/34 丹参膏/34
甘草散/34 大黄丸/34
妊娠诸病第四 34
旋覆花汤/35 竹沥汤/35
胶艾汤/37 马通汤/37
蟹爪汤/37 香豉汤/37
鲤鱼汤/38
产难第五 39
子死腹中第六 40
逆生第七 41
胞衣不出第八 41
下乳第九 42
卷三 妇人方中
虚损 44
四顺理中丸/44 桃仁煎/45
地黄羊脂煎/45 羊肉汤/45
地黄酒/45 猪膏煎/45
羊肉黄芪汤/45 猪肾汤/46
当归芍药汤/46 杏仁汤/46
桂枝加附子汤/46 鲤鱼汤/46
虚烦第二 47
薤白汤/47 竹根汤/47
蜀漆汤/47 知母汤/47
芍药汤/47
中风第三 48
大豆紫汤/48 甘草汤/48
独活汤/48 防风汤/48
独活酒/48 大豆汤/48
小柴胡汤/48 三物黄芩汤/49
羊肉汤/49 葛根汤/49
防风酒/49
心腹痛第四 49
蜀椒汤/49 当归汤/49
干地黄汤/50 芍药汤/50
大岩蜜汤/50 羊肉汤/50
桃仁芍药汤/50 内补当归建中汤/50
吴茱萸汤/50 蒲黄汤/51
桂心酒/51 生牛膝酒/51
内补芎汤/51
恶露第五 51
干地黄汤/51 甘草汤/52
蒲黄汤/52 泽兰汤/52
大黄汤/52 柴胡汤/52
大黄干漆汤/52 桃仁汤/52
生地黄汤/53 麻子酒/53
升麻汤/53 栀子汤/53
下痢第六 53
胶腊汤/53 生地黄汤/54
当归汤/54 桂蜜汤/55
白头翁汤/55 阿胶丸/55
淋渴第七 55
鸡肶胵汤/55 栝楼汤/55
竹叶汤/55 石韦汤/56
茅根汤/56 滑石散/56
杂治第八 56
竹茹汤/56 厚朴汤/57
温经汤/57 半夏厚朴汤/57
昆布丸/58 硫黄散/58
当归散/59 五加酒/59
白玉汤/60
卷四 妇人方下
补益 62
钟乳泽兰丸/62 柏子仁丸/62
大五石泽兰丸/62 大平胃泽兰丸/63
小五石泽兰丸/63 增损泽兰丸/63
白芷丸/63 大补益当归丸/63
泽兰散/64 三石泽兰丸(石斛泽兰丸) /64
月水不通第二 64
干漆汤/64 干姜丸/65
桃仁汤/65 芒硝汤/65
黄芩牡丹汤/65 干漆丸/65
干地黄当归丸/66 当归丸/66
禹余粮丸/66 鳖甲丸/67
牡蒙丸(紫盖丸) /67 大虻虫丸/68
桂心酒/68 鸡鸣紫丸/68
牡蛎丸/69 硝石汤/69
当归丸/69 辽东都尉所上丸/69
赤白带下崩中漏下第三 69
白垩丸/70 白石脂丸/70
卷五 少小婴孺方
序例 72
紫丸/73 黑散/73
择乳母法/73
初生出腹第二 74
惊痫第三 76
龙胆汤/78 大黄汤/79
五物甘草生摩膏/79
客忤第四 81
一物猪蹄散/81 小儿夜啼方/82
龙角丸/82 芎散/82
伤寒第五 82
麻黄汤/82 芍药四物解肌汤/82
调中汤/83 大黄汤/83
二物茯苓粉散/83 二物通汗散/83
生地黄汤/83 莽草浴汤/84
三物黄连粉/84 麦门冬汤/84
咳嗽第六 84
竹沥汤/84 桂枝汤/84
四物款冬丸/84 麻黄汤/85
八味生姜煎/85
癖结胀满第七 86
地黄丸/86 藿香汤/86
桂心橘皮汤/86
痈疽瘰疬第八 86
五香连翘汤/86 苦参汤/87
泽兰汤/88 苦参洗汤/88
小儿杂病第九 88
升麻汤/89
卷六 七窍病
目病 92
十子散(又名瓜子散) /94 大枣煎/94
补肝丸/94 泻肝汤/94
补肝散/95
鼻病第二 96
口病第三 98
升麻煎/98 百和香/98
甘草丸/99 五香丸/99
舌病第四 100
升麻煎泄热方/100
唇病第五 100
润脾膏/100
齿病第六 102
含漱汤/102
喉病第七 103
乌翣膏/103 母姜酒/104
耳疾第八 105
赤膏方/107
面药第九 107
五香散/107 栀子丸/107
白膏/108
卷七 风毒脚气
论风毒状 110
汤液第二 114
竹沥汤/114 第二大竹沥汤/114
第三竹沥汤/114 服麻黄汤/114
第二服独活汤/115 第三服兼补厚朴汤/115
第四服风引独活汤兼补方/115
防风汤一/115 茱萸汤/115
甘草汤/116 小风引汤/116
四物附子汤/116 越婢汤/117
乌头汤/117 瘫缓顽痹方/117
石膏汤/117 半夏汤/117
附子汤/117 紫苏子汤/117
防风汤二/118 独活汤/118
诸散第三 118
八风散/118 茱萸散/118
秦艽散/119
酒酿第四 119
黄芪酒/119 小黄芪酒/119
侧子酒/119 石斛酒/120
茵芋酒/120 乌麻酒/120
秦艽酒/120
膏第五 121
野葛膏/121 卫侯青膏/121
神明白膏/122 神明青膏/122
曲鱼膏/122 太傅白膏/122
卷八 诸风
论杂风状 124
诸风第二 128
小续命汤一/128 大续命汤一/128
小续命汤二/128 西州续命汤/129
大续命汤二/129 小续命汤三/129
大续命汤三/129
贼风第三 131
芎汤/131 干姜附子汤/131
荆沥汤/131 桂枝酒/131
当归丸/131 肾沥汤/132
麻黄汤/132 干地黄丸/132
半夏汤/132 麻黄续命汤/133
八风防风散/133 温中生姜汤/133
偏风第四 133
防风汤/133 杜仲酒/134
独活寄生汤/134 葛根汤/134
菊花酒/134
风痱第五 135
竹沥汤/135 荆沥汤/135
煮散/136
风懿第六 136
附子散/136 枳茹酒/136
防己汤/136 白术汤/137
桂汤/137 石南汤/137
独活汤/137
角弓反张第七 137
秦艽散/137 仓公当归汤/138
八风续命汤/138
风痹第八 138
汉防己汤/138 麻子酒/138
海藻汤/138 黄芪汤/138
卷九 伤寒上
伤寒例 140
辟温第二 142
屠苏酒/142 大青汤一/142
桂心汤/143 大青汤二/143
茵陈蒿汤/143
伤寒膏第三 143
青膏/143 白膏/143
黄膏/144
发汗散第四 144
度瘴发汗青散/144 五苓散/144
六物青散/144 崔文行解散/145
发汗汤第五 145
麻黄汤/146 桂枝汤/146
大青龙汤/147 雪煎方/147
发汗丸第六 147
神丹丸/147 麦奴丸/148
宜吐第七 147
服酒胆方/148 水导散/148
瓜蒂散/149 藜芦丸/149
宜下第八 149
大承气汤/149 大柴胡加葳蕤知母汤/149
生地黄汤/150 抵当丸/150
发汗吐下后第九 150
白虎汤/150 生姜泻心汤/150
小青龙汤/150 玄武汤/151
竹叶汤/151 桂枝二麻黄一汤/151
葛根黄连汤/151 茯苓汤/151
栀子汤/151 大陷胸丸/151
厚朴汤/152 大陷胸汤/152
甘草泻心汤/152 青葙子丸/152
大青汤/152 知母汤/152
卷十 伤寒下
伤寒杂治 154
豌豆疮方/154 麻黄升麻汤/155
苦参汤/155 漏芦连翘汤/155
栝楼汤/155 凝雪汤/155
芦根饮子/155 牡蛎散/156
猪胆汤/156 木香汤/156
劳复第二 157
枳实栀子汤/158 麦门冬汤/158
小柴胡汤/158
百合第三 159
百合知母汤/160 百合滑石代赭汤/160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病第四 161
狐惑汤/161 半夏泻心汤/161
伤寒发黄第五 162
黄芪芍药桂苦酒汤/162 桂枝加黄芪汤/162
麻黄醇酒汤/163 大黄丸/163
治黄疸方一/163 治黄疸方二/163
茵陈汤/163 小半夏汤/163
苦参散/164 茵陈丸/164
枳实大黄栀子豉汤/165 凝水石散/165
茯苓丸/165 半夏汤/166
大茵陈汤/166 茵陈丸/166
温疟第六 168
恒山丸/169 乌梅丸一/169
乌梅丸二/169 恒山丸/170
藜芦丸/170
卷十一 肝脏
肝脏脉论 172
肝虚实第二 180
补肝散/180 防风补煎/180
补肝汤/180 槟榔汤/181
竹沥泄热汤/181 前胡汤/181
远志煮散/182 防风煮散/182
地黄煎/182
肝劳第三 182
猪膏酒/182 虎骨补酒/182
筋极第四 183
丹参煮散/183 橘皮通气汤/183
地黄煎/183 人参酒/184
五加酒/184
坚 积聚第五 184
三台丸/185 乌头五石丸/185
陷胸汤/185 太一神明陷冰丸/186
恒山丸/186 神明度命丸/186
大五明狼毒丸/186 小狼毒丸/186
甘遂汤/187 野葛膏/187
消石大黄丸/187 土瓜丸/187
大黄汤/188
卷十二 胆腑
胆腑脉论 190
胆虚实第二 191
千里流水汤/191 酸枣汤/191
栀子汤/191 温胆汤/192
半夏千里流水汤/192
咽门论第三 193
髓虚实第四 193
羌活补髓丸/193 柴胡发泄汤/193
风虚杂补酒煎第五 194
巴戟天酒/194 五加酒/194
天门冬大煎/195 填骨万金煎/196
小鹿骨煎/196 地黄小煎/196
陆抗膏/197 枸杞煎/197
桃仁煎/197 治五劳七伤方/197
虚劳滋补方/197 夏姬杏仁方/197
膏煎方/198 猪肚补虚方/198
吐血第六 198
黄土汤/198 生地黄汤/198
坚中汤/199 柏叶汤/199
泽兰汤/199 犀角地黄汤/199
当归汤/200 黄土汤/200
竹茹汤/200 赤小豆散/200
干地黄丸/200 麦门冬汤/201
万病丸散第七 201
三建散/201 大金牙散/204
三物备急丸/204 小金牙散/204
卷十三 心脏
心藏脉论 206
定心汤/210 小定心汤/210
心虚实第二 214
茯苓补心汤/214 牛髓丸/214
半夏补心汤/214 大补心汤/215
补心丸/215 石膏汤/215
泻心汤一/215 泻心汤二/215
竹沥汤/215 茯神煮散/216
安心煮散/216
心劳第三 216
大黄泄热汤/216
脉极第四 217
生地黄消热止极强胃气煎/217
脉虚实第五 218
防风丸/218 升麻汤/218
麻黄调心泻热汤/218
心腹痛第六 218
桂心三物汤/219 乌头丸/219
九痛丸/219 走马汤/220
温中当归汤/220 生姜汤/220
胸痹第七 221
枳实薤白桂枝汤/221 治中汤/221
通气汤/221 栝楼汤/221
茯苓汤/222
头面风第八 222
芎酒/222 防风汤/222
防风散/222 沐头方/222
卷十四 小肠腑
小肠腑脉论 224
小肠虚实第二 225
大黄丸/225 柴胡泽泻汤/226
舌论第三 226
风眩第四 227
贲豚汤/227 续命汤/227
薯蓣汤/227 防己地黄汤/228
防风汤/228 薯蓣丸/228
薯蓣煎/229 天雄散/229
人参丸/229
风癫第五 229
治五种癫疾的药方/232 续命风引汤/232
芎汤/233 天门冬酒/233
天门冬汁/234 天门冬散药方/234
鼍甲汤/235 九物牛黄丸/235
茯神汤/236 十黄散/236
人参汤/236
风虚惊悸第六 239
茯神汤一/239 茯神汤二/239
远志汤/239 小定心汤/240
大定心汤/240 镇心汤/240
定志小丸/240 荆沥方/241
大镇心散/241
好忘第七 241
孔子大圣知枕中方/241 开心散/241
治健忘的处方/242 菖蒲益智丸/242
养命开心益智方/242 北平太守八味散/242
卷十五 脾脏
脾脏脉论 244
依源麻黄汤/248 恒山丸/249
脾虚实第二 251
补虚药方/251 槟榔散/251
温脾丸/251 麻豆散/251
白术散/251 补虚药方/252
平胃丸/252 消食断下丸/252
干姜散/252 曲糵散/252
泻热汤/252 射干煎/252
大黄泻热汤/253
脾劳第三 253
通嗳消食的膏酒方/253 半夏汤/254
肉极第四 254
越婢汤/254 解风痹汤/255
西州续命汤/255
肉虚实第五 255
五加酒/255 半夏除喘汤/255
秘涩第六 255
麻子仁丸/255 便秘方/256
三黄汤/256
热痢第七 257
陟厘丸/259 白头翁汤/260
苦参橘皮丸/260
冷痢第八 261
健脾丸/261 桃花丸/261
温脾汤/262 椒艾丸/262
厚朴汤/262 四续丸/262
马兰子丸/263 乌梅丸/263
猪肝丸/263 七味散/263
疳湿痢第九 263
硫黄散/263 苦参汤/264
小儿痢第十 264
黄柏汤/264 温中汤/264
枳实散/264 温中大黄汤/264
卷十六 胃腑
胃腑脉论 266
胃虚实第二 268
人参散/268 补胃汤/268
泻胃热汤/268
喉咙论第三 269
反胃第四 269
呕吐哕逆第五 270
桂心汤/270 小麦汤/270
前胡汤/270 猪苓散/271
小茯苓汤/271 犀角人参饮子/271
白茅根汤/272 枇杷叶汤/272
生姜汤/272 橘皮汤/272
生芦根汤/272 半夏汤/272
噎塞第六 273
五噎丸一/273 五噎丸二/273
竹皮汤/273 干姜汤/273
通气汤/273 羚羊角汤/274
胀满第七 274
温胃汤/274 大半夏汤/274
附子粳米汤/275 厚朴七物汤/275
厚朴三物汤/275 吴茱萸汤/275
大桂汤/275
痼冷积热第八 276
大建中汤/276 曲末散/276
露宿丸/276 生地黄散/277
匈奴露宿丸/277 茱萸消石汤/277
赤丸/277 半夏汤/278
大黄附子汤/278 生姜汤/278
甘草汤/278 五石汤/278
乌头桂枝汤/278 朴硝煎/278
细丸/279 大乌头汤/279
竹叶汤/279 半夏汤/279
枳实汤/279 承气汤/279
地黄煎/280
卷十七 肺脏
肺脏脉论 282
肺虚实第二 287
麻子汤/288 泻肺散/288
橘皮汤/289 小建中汤/289
肺痨病第三 289
半夏汤/289 厚朴汤/290
麻黄引气汤/290
气极第四 290
竹叶汤/290 黄芪汤/291
大前胡汤/291 大露宿丸/291
钟乳散/292
积气第五 292
人参汤/292 七气丸/292
五膈丸/292 槟榔汤一/292
海藻橘皮丸/292 槟榔汤二/293
枳实汤/293 半夏汤/293
杏仁茯苓丸/293 补伤散/293
肺痿第六 295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295 甘草干姜汤/295
生姜甘草汤/295 甘草汤/295
麻黄汤/295
肺痈第七 296
桔梗汤/296 葶苈大枣泻肺汤/296
卷十八 大肠腑
大肠腑脉论 298
大肠虚实第二 299
生姜泄肠汤/299 黄连补汤/299
肛门论第三 300
皮虚实第四 300
蒴藋蒸汤/300 栀子煎/300
咳嗽第五 300
小青龙汤/301 茯苓桂心甘草五味子汤/301
茯苓干姜甘草细辛汤/301 大黄利热方/302
小青龙加石膏汤/302 泽漆汤/302
厚朴麻黄汤/302 苏子煎/302
麻黄石膏汤/303 十枣汤/303
温脾汤/303 百部根汤/303
海藻汤/303 杏仁煎/303
通声膏/303 五味子汤/303
竹皮汤/304 百部丸/304
白前汤/304 唾血方/304
七星散/304
痰饮第六 305
甘草汤/306 小半夏汤/306
木防己汤/306 椒目丸/306
大茯苓汤/306 甘遂半夏汤/306
五苓散/307 当归汤/307
干枣汤/307 吴茱萸汤/307
旋覆花汤/307 前胡汤/307
姜椒汤/308 杜蘅汤/308
顺流紫丸/308 撩膈散/308
姜附汤/308 松萝汤/308
葱白汤/308 蜜煎/308
九虫第七 309
懊 散/310 桃皮汤/310
青葙散/310 杏仁汤/310
猪胆苦酒汤/310
卷十九 肾脏
肾脏脉论 312
肾虚实第二 318
泻肾汤/318
肾劳第三 319
麻黄根粉/320 栀子汤/320
精极第四 320
枣仁汤/321 韭子丸/321
羊骨汤/321 竹叶黄芩汤/321
禁精汤/322
骨极第五 322
三黄汤/323
骨虚实第六 324
腰痛第七 325
杜仲酒/325 肾著酒/325
补肾第八 326
石韦丸/326 大建中汤一/326
大建中汤二/326 小建中汤/327
石斛散/327 内补散/328
五补丸/328 薯蓣丸/328
卷二十 膀胱腑
膀胱腑脉论 330
膀胱虚实第二 332
除热汤/332 龙骨丸/333
胞囊论第三 333
榆皮通滑泄热煎/333 滑石汤/333
榆皮汤/334
三焦脉论第四 334
三焦虚实第五 336
泽泻汤/336 黄芪理中汤/336
麦门冬理中汤/336 黄连丸/337
厚朴汤/337 蓝青丸/337
黄连煎/337 柴胡通塞汤/338
赤石脂汤/338 止呕人参汤/338
大黄泻热汤/338 香豉汤/338
黄柏止泄汤/339 人参续气汤/339
茯苓丸/339 伏龙肝汤/339
当归汤/339 续断止血方/340
霍乱第六 340
治中汤/341 四逆汤一/341
四顺汤/342 四逆汤二/342
通脉四逆汤/342 竹叶汤/342
小青龙汤一/342 小青龙汤二/342
附子粳米汤/343 扶老理中散/343
人参汤/343 盐水汤/343
扁豆香薷汤/343 艾蒿汤/343
桃叶汤/343 生姜汤/343
杜若丸/343 草药丸/344
杂药汤/344 新鲜井水/344
蓼子汤/344
卷二十一 消渴淋闭尿血水肿
消渴 346
消渴除热方/346 茯神汤/347
猪肚丸/347 浮萍丸/347
消渴方/347 黄连丸/347
枸杞汤/348 栝楼粉/348
铅丹散一/348 茯神丸(宣补丸) /348
酸枣丸/348 鹿角炙散/349
增损肾沥汤/349 补养地黄丸/349
铅丹散二/349 九房散/350
榆皮汤/350 补肾汤/350
黄芪汤/350 棘刺丸/351
羊肺羹/351 茯苓消渴汤/351
竹叶人参汤/351 骨填煎/351
茯神煮散/352 枸杞汤/352
三黄丸/352 茅根汤/352
黄连丸/352 阿胶汤/352
淋闭第二 353
地肤子汤/353 石韦散/355
尿血第三 356
水肿第四 357
大豆散/361 徐王煮散/362
褚澄汉防己煮散/362 茯苓丸/362
泽漆汤/362 猪苓散/362
苦瓠丸/363 麻黄煎/363
大豆汤/363 麻子汤/364
大豆煎/364 摩涂药/364
麝香散/364
卷二十二 疗肿痈疽
疗肿 366
齐州荣姥/368
痈疽第二 370
五香连翘汤/372 黄芪竹叶汤/372
八味黄芪散/373 王不留行散(神散)/373
内补散(也称木占斯散)/373 排脓内塞散/373
麝香膏/373 食恶肉膏/374
食恶肉散/374 生肉膏一/374
生肉膏二/374 蛇衔生肉膏/374
五香汤/374 漏芦汤/375
瞿麦散/375 丹参膏/375
小竹沥汤/375 白薇散/375
蒺藜散/375 藜芦膏/375
发背第三 376
内补散/376
丹毒第四 377
升麻膏/378 升麻拓汤/378
隐疹第五 379
大豆汤/379
瘭疽第六 380
苦瓠散/383
卷二十三 痔漏
九漏 386
曾青散/391 散药/391
蔷薇丸/391
肠痈第二 392
大黄牡丹汤(瓜子汤)/392 赤龙皮汤/393
天麻汤/393 飞乌膏/393
鹿角散/394 连翘汤/394
排脓散/395 除热蒺藜丸/395
五痔第三 395
槐子丸/396 槐子酒/396
猬皮丸一/396 槐皮膏(蜂房膏)/397
猬皮丸二/397
疥癣第四 398
茹膏/399 九江散/400
恶疾大风第五 401
岐伯神圣散/401 狼毒散/402
石灰酒/402
卷二十四 解毒并杂治
解食毒 404
解百药毒第二 405
鸡肠草散/405 解毒药散/405
狐臭漏腋第三 406
石灰散/406 六物敷/406
脱肛第四 407
瘿瘤第五 407
生肉膏/407 陷肿散/407
九瘿丸/407
病第六 408
蒺藜子汤/408 猪蹄汤/408
葱白膏/408
卷二十五 备急
猝死 410
还魂汤/410
蛇毒第二 411
被打第三 412
黄芪散/412 桃仁汤/412
蒲黄散/413 当归散/413
火疮第四 414
二物汤/415 续断散/416
内补散/416 地黄膏/416
卷二十六 食治
序论 418
果实第二 421
菜蔬第三 423
谷米第四 428
鸟兽第五 430
卷二十七 养性
养性序 436
道林养性第二 438
居处法第三 442
服食法第四 442
去三虫方/443 地黄方/443
天门冬方/443 枸杞酒/444
黄帝杂忌法第五 444
房中补益第六 445
卷二十八 平脉
平脉大法 448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449
指下形状第三 449
五脏脉所属第四 451
五脏积聚第五 452
阴阳表里虚实第六 452
诊四时相反脉第七 453
分别病形状第八 454
三关主对法第九 456
何时得病第十 460
扁鹊华佗察声色要诀第十一 460
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第十二 461
诊脉动止投数疏数死期年月第十三 462
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 463
诊百病死生要诀第十五 464
诊三部脉虚实决死生第十六 466
索引/467
作者原序 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秫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燧人氏出,观斗极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因之而画八封,乃立庖厨。滋味既兴,疴瘵萌起。大圣神农氏,愍黎元之多疾,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并皆探颐索隐,穷幽洞微,用药不过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泰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耳。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末俗小人,多行诡诈,倚傍圣教而为欺绐,遂令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构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吁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至于弱冠,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吾见诸方,部帙浩博,忽遇仓卒,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呜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斯者,亦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于士族,庶以怠贻阙私门。张仲景曰: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而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而忽弃其本,欲华其表,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进不能爱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己,卒然遇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后震栗,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戆若游魂,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将至贵之重器,委付庸医,恣其所措。咄嗟喑呜!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自弃若是,夫何荣势之云哉?此之谓也。
序言 《千金方》全称《备急千金要方》,也称《千金要方》,系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一本医学巨作。本书为综合性临床医著,作者集唐代及以前的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先抛开其高明的医术不谈,作者孙思邈在重视医德及自身修养的方面,就可供后人细细品鉴、认真学习。 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讲:一些世俗末流的小人之辈,常行诡诈,总是打着行医的旗号蒙骗欺哄患者,终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平民百姓,都对医生这一职业感到耻辱,转而教诲子弟多学习一些应试的文章,以便走仕途,终让医术荒废。而我从幼小时常感风寒,所以经常要去看医生,后吃药的花费耗尽了家里的所有财产。因此从少年时期,我就很喜欢读医典,直到头发斑白也没有丢开过医书。至于那些诊疗及采药的方法,只要我听说有哪个人比我高明的,无论他远在哪里,我都要过去虚心请教,采撷众家之所长,我才能够有更多的进步。这样到了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对医术有了一些心得,开始为近亲远邻治疗疾病,很多人都得到了救治。由此可见,那些基础的药物学和方剂学,是不能不学习的。 之后在学习与治病的过程中,孙思邈发现,以前的各种医学典籍,都写得过于浩博,患者在突然生病的时候很难一下翻到对应自己病证的治疗方法,他甚至认为,找到对症处方时,患者都可能已经丧命了,因此而枉死的人,实在可惜。于是孙思邈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并添加了其他医典的典型方剂,删繁就简,既保存了完整的典籍资料,又添加了一些常见的民间验方,终编成了这部《千金方》。其名字的由来,则是因为他认为,人的生命是重要的,比上千两的黄金还要贵重,如果人们通过看了这部书而得到救治,他的恩德要超过千两黄金,故取其意为书名。 而在这数千年之后,我们又将这部医学巨作重新呈现给读者,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些在巨大压力下生活的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日常的养生以及病后的诊疗都有充分的认识。在为大家尽可能奉献原著原貌的同时,我们与时俱进,结合了一些创新,图解的表现形式就是这部医典的改观。同时,由于其内容体系过于宏大,编者本着实用、易懂的原则,对原著进行了整合,删去配药冗长繁多的方子,只留下简单易行、便于购买采集的方剂。另外,尽可能展示了市面上常见的中草药成品图,使读者更为直观地识别草药;后还贴心地增加了草药目前的市场价格,以便读者按图索骥,无论是从治病还是从消费角度,更方便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使古籍《千金方》改头换面,成为现代实用版的医学巨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书中所提到的一些有毒药物,如硫黄、乌头等,还是希望读者朋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