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4148421丛书名: 含章文库·沈从文集
编辑推荐
更多精彩沈从文系列好书请点击这里:
1.《长河》是沈从文一部长篇小说。
2.作者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类乎于《边城》一样的美好小镇,一切明亮而又纯粹,但繁复纷杂的世事动荡下,一切又充满不安与无奈。
3.作品虽*终没能完成,但那纯粹而美好的人性之光,却让人不忍释卷。
内容简介
《长河》是与《边城》并称的另一部田园诗作,描写了在辰河岸边的一个小镇吕家坪上, “新生活运动”无端搅扰了平静的乡民生活。老水手满满对未来满怀担忧,而小镇上橘园主人的女儿夭夭又心生向往。自然景物的明朗,小女儿性情的天真纯粹以及牧歌谐趣的点染,为整个故事增加了生活的光亮。然而周遭社会的情形无常难测,又给作者和读者带来难以排解的隐忧。
目 录
◎沈从文有关《长河》的三封家书 /001
给沦陷在北平的妻子/002
给云麓大哥/005
给三弟/010
◎长河 /013
题记/014
人与地/019
秋(动中有静) /028
橘子园主人和一个老水手/041
吕家坪的人事/056
摘橘子/070
大帮船拢码头时/081
买橘子/091
一有事总不免麻烦/102
给沦陷在北平的妻子/002
给云麓大哥/005
给三弟/010
◎长河 /013
题记/014
人与地/019
秋(动中有静) /028
橘子园主人和一个老水手/041
吕家坪的人事/056
摘橘子/070
大帮船拢码头时/081
买橘子/091
一有事总不免麻烦/102
枫木坳/109
巧而不巧/121
社戏/129
◎阿黑小史 /137
序/138
油坊/139
病/147
秋/153
婚前/162
雨/170
媒体评论
这世界一切既然都在变,
变动中人世乘除,
自然就有些近于偶然与凑巧的事情发生,
哀乐和悲欢,
都有他独特的式样。
变动中人世乘除,
自然就有些近于偶然与凑巧的事情发生,
哀乐和悲欢,
都有他独特的式样。
——沈从文
在线试读
人与地
记称“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实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尤以辰河中部多好。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每当采摘柚子时,沿河小小船埠边,随处可见这种生产品的堆积,恰如一堆堆火焰。在橘园旁边临河官路上,陌生人过路,看到这种情形,将不免眼馋口馋,或随口问讯:
“哎,你们那橘子卖不卖?”
坐在橘子堆上或树桠间的主人,必快快乐乐地回答,话说得肯定而明白:“我这橘子不卖。”
“真不卖?我出钱!”
“大总统来出钱也不卖。”
“嘿,宝贝,稀罕你的……”
“就是不稀罕才不卖!”
古人说“入境问俗”,若知道“不卖”和“不许吃”是两回事,那你听说不卖以后,尽管就手摘来吃好了,橘子园主人不会干涉的。
陌生人若系初到这个地方,见交涉办不好,不免失望走去。主人从口音上和背影上看出那是个外乡人,知道那么说可不成,必带点儿好事神气,很快乐地叫住外乡人,似乎两人话还未说完,要他回来说清楚了再走。
“乡亲,我这橘子卖可不卖,你要吃,尽管吃好了。水泡泡的东西,你一个人能吃多少?十个八个算什么。你歇歇憩再赶路,天气老早咧。”
到把橘子吃饱时,自然同时也明白了“只许吃不肯卖”的另外一个理由。原来本地是出产橘子地方,沿河百里到处是橘园,橘子太多了,不值钱,不好卖。且照风俗说来,桃李橘柚越吃越发,所以就地更不应当接钱。大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受了点儿新教育,都知道橘子对小孩子发育极有补益,因此橘子成为必需品和奢侈品。四两重一枚的橘子,必花一二毛钱方可得到。而且所吃的居多还是远远地从太平洋彼岸美国运来的。中国教科书或别的什么研究报告书,照例就不大提起过中国南几省有多少地方出产橘子,品质颜色都很好,远胜过外国橘子园标准出品。专家和商人既都不大把它放在眼里,因此当地橘子的价值,便仅仅比萝卜南瓜稍贵一些。出产地一毛钱可买四五斤,用小船装运到三百里外城市后,一毛钱还可买二三斤。吃橘子或吃萝卜意义差不多相同,即解渴而已。
俗话说“货到地头死”,所以出橘子地方反买不出橘子;实在说,原来是卖不出橘子。有时出产太多,沿河发生了战事,装运不便,又不会用它酿酒,较小不中吃,连小码头都运不去,摘下树后成堆地听它烂掉,也极平常。临到这种情形时,乡下人就聊以解嘲似的说:“土里长的听它土里烂掉,今年不成明年会更好!”看小孩子把橘子当石头抛,不加理会,日子也就那么过去了。
记称“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实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尤以辰河中部多好。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每当采摘柚子时,沿河小小船埠边,随处可见这种生产品的堆积,恰如一堆堆火焰。在橘园旁边临河官路上,陌生人过路,看到这种情形,将不免眼馋口馋,或随口问讯:
“哎,你们那橘子卖不卖?”
坐在橘子堆上或树桠间的主人,必快快乐乐地回答,话说得肯定而明白:“我这橘子不卖。”
“真不卖?我出钱!”
“大总统来出钱也不卖。”
“嘿,宝贝,稀罕你的……”
“就是不稀罕才不卖!”
古人说“入境问俗”,若知道“不卖”和“不许吃”是两回事,那你听说不卖以后,尽管就手摘来吃好了,橘子园主人不会干涉的。
陌生人若系初到这个地方,见交涉办不好,不免失望走去。主人从口音上和背影上看出那是个外乡人,知道那么说可不成,必带点儿好事神气,很快乐地叫住外乡人,似乎两人话还未说完,要他回来说清楚了再走。
“乡亲,我这橘子卖可不卖,你要吃,尽管吃好了。水泡泡的东西,你一个人能吃多少?十个八个算什么。你歇歇憩再赶路,天气老早咧。”
到把橘子吃饱时,自然同时也明白了“只许吃不肯卖”的另外一个理由。原来本地是出产橘子地方,沿河百里到处是橘园,橘子太多了,不值钱,不好卖。且照风俗说来,桃李橘柚越吃越发,所以就地更不应当接钱。大城市里的中产阶级,受了点儿新教育,都知道橘子对小孩子发育极有补益,因此橘子成为必需品和奢侈品。四两重一枚的橘子,必花一二毛钱方可得到。而且所吃的居多还是远远地从太平洋彼岸美国运来的。中国教科书或别的什么研究报告书,照例就不大提起过中国南几省有多少地方出产橘子,品质颜色都很好,远胜过外国橘子园标准出品。专家和商人既都不大把它放在眼里,因此当地橘子的价值,便仅仅比萝卜南瓜稍贵一些。出产地一毛钱可买四五斤,用小船装运到三百里外城市后,一毛钱还可买二三斤。吃橘子或吃萝卜意义差不多相同,即解渴而已。
俗话说“货到地头死”,所以出橘子地方反买不出橘子;实在说,原来是卖不出橘子。有时出产太多,沿河发生了战事,装运不便,又不会用它酿酒,较小不中吃,连小码头都运不去,摘下树后成堆地听它烂掉,也极平常。临到这种情形时,乡下人就聊以解嘲似的说:“土里长的听它土里烂掉,今年不成明年会更好!”看小孩子把橘子当石头抛,不加理会,日子也就那么过去了。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