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72201
此集为《全椒古代典籍丛书》系列之一种。全椒初建于西汉,今属安徽省,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文风昌盛,历代文人都热衷于著书立说,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据编者统计,自宋代至民国,全椒文人编著的书目178家,410种,比县志著录的247种多出163种,占滁州市古籍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一县之地而产出如此众多跨代久远的古籍,在全国当为罕见。而据历代《全椒县志》记载,椒人的许多著作都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有很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蕴,也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政协全椒县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编辑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丛书》。《丛书》计划分专题出版,如释德清、吴敬梓、薛时雨等人物著作的专题出版。本集《吴钺集》收录文献两种:《爱棠诗偶存》《惠山听松庵竹炉图咏》。吴钺在文学史上名声虽不显赫,但他在乾隆时期广为交游,与沈德潜、袁枚等学者来往密切,此集的出版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乾隆时期的文学史资料,对我们进一步探究当时的文学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愛棠詩偶存二卷(清)吴鉞 撰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刻本 一
惠山聽松庵竹爐圖詠四卷(清)吴鉞 輯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 一一五
吴鉞(1717—?),字愛棠,一字震遠,號二泉主人,安徽全椒人。吴氏之生卒年史料闕如,考韓錫胙《滑疑集》卷四《豫祝吴愛棠刺史五十壽序》謂:“(清)乾隆三十年(1765)十二月之望……古之人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吾已四十九矣。”是知吴氏當生於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民國]《全椒縣志》曰:“(吴鉞)遷奉天同知,卒於官。”據[民國]《奉天通志》卷一百三十三載,吴鉞於乾隆三十三年任奉天治中,繼任者勒善於乾隆三十五年到任,故知吴氏卒年當在乾隆三十三年到三十五年之間。
吴鉞爲全椒貢生,乾隆二十四年以知州借補無錫知縣。韓錫胙《滑疑集》卷六《奉直大夫知州管常州府無錫縣事今調蘇州府吴縣知縣藹塘吴侯去思碑記》曰“乾隆乙酉春……命侯以知州御攝吴縣事”,故知吴鉞於乾隆三十年調任吴縣知縣。據[咸豐]《邳州志》可知吴鉞於乾隆三十二年署邳州知州。
吴鉞爲官清正,惠聲不絶。爲無錫知縣時,因邑龍塘村民家懸神軸,爲鬼魅所苦,吴氏以捕盗爲名予以打擊。爲吴縣知縣時,因官聲極佳,百姓竟不忍其調任邳州,沿香河岸爲其送行,畫家鄒一桂爲吴氏繪《攀轅圖》以爲紀念。調任邳州知州後亦是如此。吴鉞作《留别邳州》詩曰:“民心思挽留,直欲聞當寧。此事格不行,父老何自苦。顧我有何能,輒爲衆所與?”
吴鉞不僅爲官出色,亦工古今體詩。其《愛棠詩偶存》雖存詩不多,寫景懷人皆有可觀之處。乾隆二十七年,皇帝巡幸惠山,時任無錫知縣的吴鉞將乾隆御筆及宋犖《竹爐圖詠》列爲四册,成《惠山聽松庵竹爐圖詠》。《吴鉞集》所收文獻即爲以上兩種。吴鉞在文學史上名聲雖不顯赫,但他在乾隆時期廣爲交游,與沈德潛、袁枚等著名學者來往密切,此集的出版可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乾隆時期的文學史資料,對我們進一步探究當時的文學面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全椒古代典籍叢書》編纂委員會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