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44329
《人生无意读庄子》
1、《庄子》入选中小学生阅指导目录,百所名校校长建议作品,学生课外之书。
2、北大青年作家陈可抒干货解版,精彩的评析观,比学术版更通俗,比大众版更专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重塑现代人的处世哲学。
3、著名作家、学者余世存挚爱推荐:庄子的人生选择在今天仍然考验着每一个人,可抒不只是在写庄子,他还在写这个时代。
4、以名篇《庄子·内篇》为底本,囊括《逍遥游》《人间世》《齐物论》等名篇,完整还原庄子的文化魅力与精髓。
5、采用敦煌壁画“九色鹿”作为封面设计原始素材,素雅植物手绘插图装饰内文,精美古风风格,2500年传诵不衰。
6、主题涉及成长、梦想、交际等,庄子的理念总能填补我们人生中缺失的那一分。 人生的根本,是先与自己相处,再去交往世界。
《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
人对外部世界首先应当尽力而为,只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
——冯友兰
1、80年经典,中国近代哲学*人冯友兰毕生思想成就,解读中国人五千年的文明探索之路。
2、谈哲学、品人生、聊读书,用哲学的姿态看清人生的真相,用思考的方式解决我们的未知。
3、插图导读版:豆瓣、知乎人气作家王路万字长文导读,“ONE一个”当红画师手绘插图。
4、冯友兰女儿宗璞授权版本,2020年哲学领域重磅之作。
5、从孔子到王阳明,看一代哲学大家讲解中国人的基本智慧与思想洞见。
《人生无意读庄子》
《人生无意庄子》是青年作家陈可抒对庄子文章的解与评注。 庄子的文章充满想象奇幻的色彩,行文构思巧妙,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乃先秦诸子文章的精彩之作,在中国古典文学、哲学、艺术思想史上均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本书以庄子*为著名的《庄子·内篇》为底本,包括《逍遥游》《齐物论》《人间世》等名篇,作者对作品中汪洋恣肆的文字行了深浅出的评注。除此之外,作者还很巧妙地将庄子的思想与当下社会环境相结合,主题涉及成长、梦想、人际关系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现代人的处世哲学。
《冯友兰:中国哲学小史》
《中国哲学小史》是为中国哲学史奠定基础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精华之作,通过接纳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模式和方法,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地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简洁而深刻,生动而详实。
此书为插图导读版,有趣的哲人形象,轻松的阅读指南,与冯友兰毕生的哲学思想一起跃然纸上。
庄子的人生选择在今天仍然考验着每一个人,可抒不只是在写庄子,他还在写这个时代。
——余世存
庄子活得潇洒,就在于他能说“NO”,能够说“不要”。
——易中天
在生命的*谷期,是“老庄”解救了我。
——蒋勋
庄子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与众不同的哲学家,古今中外独此一人。
——王蒙
他走了一条中国老知识分子应该走的道路,在他身上,我们是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的。
——季羡林
取材严谨,持论精严,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
——陈演恪
父亲一生有三方面的贡献:一是写出了*部完整的、用现代逻辑方法的中国哲学史,是这个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二是建立了他自己的哲学体系;三他是一位教育家。
——宗璞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国际问题专家 李慎之
本书虽小,却是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思想的袖珍表现,可以使读者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地、凝炼地掌握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
——北京大学哲学系、国学研究院教授张学智
摘自——《人生无意读庄子》
世人多认为庄子承袭老子衣钵,“清静无为”,然而,在《逍遥游》的开篇,庄子便展示了他宏大的志愿——鱼子化为巨鲲,鲲化为鹏,鹏怒而飞,身在北冥,却又追逐南冥,不遗余力——试问,这哪里是“无为”呢?
其实,庄子之人生宏愿便是探寻天道,并为此孜孜不倦,其精神积极而进取,其情怀浪漫而奇崛,其处世圆融而智慧,所谓“清静无为”,不过是探寻天道的一个法门,不过是身处乱世一个小小的智慧罢了,哪里是庄子的全呢?
庄子,要先了解庄子的积极进取之智慧,再谈清静无为等法门,故此,《庄子》的开篇便是《逍遥游》,先树立境界,然后才是其它各篇的详细辨析。
在《逍遥游》一篇里,庄子煌煌数言,侃侃而谈,罗列神奇,讲述了鲲鹏之大与蜩鸠之小,讲述了宋荣子笑看世事与列子御风而行,讲述了不龟手之药与大瓠之用,凡此种种,多篇对比的故事,其实都指向一个命题:逍遥游的本质——“知道”。
如何能够“逍遥游”?庄子的答案是:要认清大小的本质,要明了自己的位置,要知晓自己的不足,要开拓思路、追求更高远的境界。这便是所谓“知道”:探知己之道,明知己之道不如天之道,求知天之道。
郭象对此有一段非常精要的评述: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
这即是说:
其一,明确差距。要承认小和大是有区别和差距的。庄子常常有“大即是小,小即是大”的阐述,但那只是看问题的方法,它只是辨明事物的相对论,并不是否定小和大的本来面貌。
其二,不争胜负。小与大的区别不重要,不争出胜负。小和大只是生命中不同的阶段,若是执着于其中的高下,又何以“逍遥”?
其三,自得其分。要“自得”,要“各当其分”。小有小的追求,大有大的目标,应当各自为此而努力,“物任其性,事称其能”。
由此,我们便大略可以看出,其实庄子的学说充满了进取的精神,而且,很有手段,很有方法,不用蛮力,尊崇智慧。至于“清静无为”等号召,不过是扬弃与进取的法门而已,并非是真正的目标所在。
总之,富有大智慧的进取心,逍遥于本我,才是庄子学说的真谛,而如何获得逍遥之游,便是进入庄学的门径。故此,整本《庄子》,开宗明义,篇便是《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寓言
一个故事,寄寓圣言
《庄子》的开篇,是《逍遥游》,而《逍遥游》的开篇,又用极“逍遥”的方式讲了一个“游”于世间的故事。将艰深的道理隐喻在奇美的故事之中,仅凭此一节,便将庄子所独有的浪漫雄奇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耐人寻味的故事,远胜于枯燥的说理。庄子的故事,结构繁复、内容丰满、想象瑰奇、变化多端,绝不是寻常的街闻巷语,自然会引人入胜,使人爱不释手。这使庄子在先秦诸子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中都具有不可比拟的美。
鲲是大鱼吗?鹏是大鸟吗?
一个故事,三重立意
我们都知道“鲲鹏水击三千里”,这是极大的气势,但实际上,探究“鲲”字,其本义却是鱼子、鱼苗,是小到不能再小的鱼,而鹏呢,恐怕是庄子创造出来的一种鸟,它来源于“朋”,本意是聚集而飞的小鸟。——咦!明明都是极小之物,为何却要专写其大呢?这便是庄子独特的哲学蕴含了!含义有三:
其一,小即是大,大即是小。
和凡人比,几千里便是大;和宇宙比,几千里便是小。若是没有具体的语境,谈论大小便毫无意义。跳脱出思维的局限,便有别样的收获。
其二,小大将转化,事物会成长。
今日之几千里巨鱼,正是当时小小的鱼子;今日之几千里大鹏,正是当时群飞的小鸟。何以小来一概视之?何以大来一概而论?大小将会转化,切莫被已有的成见所拘束。
其三,名称只是代号,内涵才有意义。
身为巨鱼,名却为“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世间所有的事物,本质上都是“名”“实”互不相符的。探求其“实”,莫要被其“名”所蒙蔽,才会获得真理。
——看!如此丰富的含义,却可以通过一个故事、几处用字,又深刻又生动地表现出来;反过来想,也只有用如此精妙的文学手法,才能讲出如此深刻的哲学含义,且不枯燥、不呆板。这便是《庄子》的魅力了!
有些人到这里,认为“鲲”太小,不符合“几千里”的描写,便将“鲲”擅自改为“鲸”,以为“鲸”更大一些。——这才大错特错!而且弄巧成拙,错得很庸俗。试问,难道“鲸”就有几千里吗?以北冥的视角来看,人间之所谓“鲸”,其实不过还是小小的“鲲”而已。
北冥虽大,岂是囚我之所?
种视角
讲述者点出问题的内核
北冥,也即是北溟,即是北海,但若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北海,那便失去了庄子的原意。——冥,溟漠无涯,浩渺无边,岂是一个“海”字能够担得?
有意思的是:既然是宽广无垠的北冥,那么,鲲与鹏虽然如此巨大,也自然是可以容纳得了的;然而,鹏却决心乘着“海运”(也就是海势)去往南冥,也就是天池,那里也许更宽广、更浩渺。
鲲鹏生长在北冥,北冥也足够广大,然而,这就是使我一生困在此处的理由吗?南冥地处另外一端,极其遥远,且仅仅是听说而已,不知道其实际情况,然而,这就是能够制止我前去的阻碍吗?北冥,暗示为“地池”,南冥,明示为“天池”,努力追求,由地徙于天,便是人生的原动力。然而,即便南冥并非天池,我们就须要困于地池之中吗?一切未知之风景不都是我心中之天池吗?故此,即便那里不宽广、不浩渺,去往南冥亦是做之事。
鲲化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一个“怒”字,便是其精神的好写照。人生于世,便有源源不断的精神,有什么能阻止我们不断前行,去追逐更好的风景呢?
鲲,本是小小的鱼子,却逐渐化为巨鱼,巨鱼犹不自满,又化为会飞的大鹏,仍不停歇,又打算从北冥飞往南冥。这不正是庄子的进取精神吗?永不止步,永不停歇,这才是庄学的宗旨。
北冥已经足够广阔,鲲鹏之变化也已经足够惊人,然而,一切仍然不能使人餍足,这不正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索精神吗?眼前的故事已经足够神奇,而背后的故事还将千变万化,这不正是人类所热爱的无止境的求知吗?北冥虽大,岂是囚我之所?鲲鹏变化,人生岂止于此?庄子在开篇即寄寓主旨,隐隐抛出“人要去往何方”的大命题,之后,又从各个角度对此加以阐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