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617755
你还记得自己的真实模样吗?
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角色,像是戴着面具在生活。
刻板型:认真,严肃,规规矩矩,生活单调无聊
控制型:固执,好胜,自信表面下隐藏着深深的自卑
忍吞型:隐忍,牺牲,不知道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口腔型:自怨自艾,优柔寡断,自我价值感低,过度依赖他人
分裂型:逃避、恐惧,感到世界充满敌意,无法与他人深交
通过《角色心理学》,了解真正的自己,掌握不同角色的治愈方式,让自己从蚕食心灵的防御机制中解脱,度过生命中的幽暗时刻。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问题:我的人生为什么如此不美好?为何生活总是这样一成不变?《角度心理学》以独有的视角,讲解了什么是角色心理学,并通过角色类型测试题,分析了五种角色的特质、形成原因、治愈方式等。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更深层次的内心,发现真正的自己,治愈情感创伤,还能指导人们更好地处理朋友关系、恋人关系、亲子关系和上下级关系,打开我们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
生活难、心情差,都是有原因的
“我的人生为什么会这么不美好呢?”
“为何我总是这样一成不变?”
拥有这些烦恼的人,大家应该都见过吧。
每天都会感到生活艰难,但他们不理解生活艰难的原因。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黑暗里,对自己生活的意义感到苦恼。这样的人并不少见。
我曾经也像他们一样,每天抱着这样的心态。
无论怎么努力,看到和听到的永远都是负面和悲观的信息。我所认识的世界,一直充满着争端与不幸,与安宁和幸福毫不沾边。
可即便如此,我也知道,无论如何,我也要治愈自己。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在那之前,为了达到治愈的目的,我读过很多书,但真正对我的心灵产生影响的,还是精神方面的书籍。
之后,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借了大约二十本书,其中有一本书是曾为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现为精神治疗师的芭芭拉·布伦南(Barbara Brennan)女士所写的。这是我与她的次相遇。
那个时候我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布伦南女士的“布伦南式治疗法”。由此,我开始接触人格心理学的概念。
人格心理学以荣格、弗洛伊德为源头,是欧美心理学的根基。人格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心理创伤。
弗洛伊德的弟子赖希,在发展弗洛伊德的研究理论的过程中发现,个体在儿时与他人之间的非言语形式的交流中,就存在原始的心理创伤。而且他认为,治愈这种创伤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有关创伤的主张,正是来源于人格心理学,很多分支学派由此出现,人格心理学的概念也得以确立。另外,在欧美国家,人格心理学也产生了多种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法。(我后来才知道,日本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引入这个概念,而且引入时没有丝毫的理论基础,之后日本的心理学便开始向统计学转移。)
通过角色心理学,我了解了“真正的自己”
现在我就向大家解释一下,人格心理学是怎样塑造人格,怎样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
具体来说,人格心理学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其五六岁,是一个初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所受的心理创伤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也就是说,你对于外界的刺激,是怎样反应的呢?是接受还是抵抗?你针对内心纠葛的产生原因,在不同的年龄段又使用了什么样的防御手段呢?对于这些产生心理创伤的事件,不同的面对方式,会引发人们对性格、思维、思考习惯、肉体、生老病死、精力分配等方面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这些不同,角色心理学有着很清晰的分类。
在小时候,我受到过父母的虐待,长大之后,又在恋爱、工作、结婚的过程中,面对过很多艰难的局面,也有很多心情低落的时期。因此,当我学到布伦南女士的人格心理学之后,对其深感兴趣,由此开始了对这门学问的研究。
自从我成为心理治疗师之后,我便开始关注相关分类的微妙差异,这些分类是因我们与欧美国家的国民之间生活方式的差别所产生的。我在做咨询和治疗期间,保留了约两万名客户的治疗记录,然后以此为基础,以独有的视点加以分析和提取,打造了一套适合我们的角色心理学。
这就是本书要介绍的角色心理学。读者可通过五种角色来理解自己的深层心理,发现真正的自己,得到让人生快速迎来转机的治疗方案。
我希望,我在前半生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本书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本美穗子
第1章
角色心理学是什么
生活难,是因为过去的记忆在现实中反复出现
在学校或职场中,人们总是会感觉自己无法融入某个群体中,或是心里很讨厌自己,或是不知道该跟别人说些什么……在我看来,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低落、不知该如何行动的体验。
在这个时候,你的外在自己(平时与他人相处交流时的自己)总是与从胎儿到五六岁时期让你心情低落的糟糕回忆产生联系。而且,在长大成人之后,这种记忆总会在现实中被自己再创造。
我们在采取行动时,必然会联系过去的记忆进行判断。比如,有人曾因为吃红蘑菇而吃坏了肚子,那么下次他见到红色的食物时,就会认为它是危险的东西。这是人类为了生存所必需的能力。
但是,当过去的消极记忆或自己未能解决的事件,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反复出现时,人们就会将自己的过去带入现实。
也就是说,这使人们无法认识到,现在发生的事情与之前的事是不同的。由于人们总是基于过去的记忆开展行动,现实的世界在他们眼中必然会变得消极。
如果学校或职场里的人,总是基于过去的记忆,像孩子一样采取一些幼稚的做法,行事就会变得异常混乱。
我始终相信,当下的人才是真实的。为了消解心中的苦闷,看清现实与自己所误解的过去之间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如果无法深度回顾自己的过去,我们依然无法发现自己对现实与过去的误解。而且,记忆中的感觉与反应越强烈,我们就越难以分清过去与现实。
比如,对于一些在孩童时期有过溺水经历的人来说,他们对水的恐惧非常强烈。当去海边或游泳馆之类的游泳场所时,他们会认为自己不会游泳,并因过去的记忆而感到肌肉紧张或动作迟缓。因此,他们不会放松,也不会去热身,进而产生自己会再次溺水的感觉。相对于之前,他们对水的恐惧会增加,进入恶性循环。
有些事情或许并没有这么严重。假设某个人在小时候,因为吃到酸的东西而体会过那种酸掉牙的感觉,那么以后他再见到酸的东西,基本会非常抗拒。
很多人都是基于过去的记忆来认识现实
如果我们把日常的行为与过去的体验联系起来进行理解的话,我们就会失去对事情的控制。这样一来,我们在生活中就成了记忆的奴隶。
“不想到水里去”“不想吃酸的东西”……从个人角度来说,讨厌某些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对,如果我们能理解“为什么不喜欢”的话,不仅能够使自己认识到“不喜欢”这个事实,还可能会在此基础上感觉到:这一次可能会跟以前不一样。由此,我们或许就会得到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了。
但如果我们对不喜欢的原因没有兴趣,不想去理解,那么无数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就被我们错过了。
改变想法这种表面措施是没有意义的
读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也就是说,只要我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确实,吸引力法则非常有名,但世界上还有很多关于改变认识和看法的方法。
因此,对待某件事,虽然很多人的想法是“no”,但是基于“我不能有任何消极观点,必须给予积极看法”的想法,人们会强迫自己表现出对自身的拒绝感。不仅如此,针对前面的游泳的例子,有些人会认为自己会游泳,然后挑战自己。可是,这种强行向反方向行进的做法,会在身体与思维之间产生不平衡感,并使现实状况更加混乱。
而且,如果这样欺骗自己的大脑,由于我们在细胞层面依然拥有记忆,就算是强迫不擅长游泳的自己产生会游泳的意识,我们也只是在姿势、动作、体形等方面做做样子,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变化。
与此相反,真正的改变,是一个人在动作、姿势,甚至是在认识上所表现出的自然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全面的,包括表面的改变和给予他人的印象的改变。
要治愈自己,实现真正的变化,我们需要同时对脑中的错误认识和细胞的记忆进行改变。
不可否认,认识确实很重要,但没有对自己进行探求的认识是没有意义的。所谓对自己进行探求,就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造成不理想现实的根源,为了改变这种不理想的状况而去意识到这一点,这是很重要的。
存在于自我探求中的自我认识,一定是与自我改变相关联的。
误解胎儿到少年时期心理创伤产生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会对自身和现实产生不当认识,是由于胎儿到少年时期的经验和所遭受的心理创伤。为什么有些事情连自己都没有什么印象了,却依旧可以对现在造成很大的影响呢?对此,我来向大家说明一下。
人不是一出生就能自由活动的。其他的动物在出生时基本都能依靠自己站立起来,而我们人类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却需要别人的帮助。
虽然婴儿什么都不会做,但也绝非什么都感觉不到。婴儿的视觉和听觉的确不发达,身体不能自由活动,但正因如此,他们的感觉异常灵敏。
不过婴儿自身的不愉快不会被表现出来。就算他们想要表现,年轻的妈妈也不会领会其意图。婴儿为什么会哭,为什么会笑,为什么会有所不满?父母们对这些问题都不怎么理解。而这正是婴儿们内心深层矛盾的产生原因。感觉到父母无法理解自身情感与诉求的婴儿,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压制下来,长时间的积累就形成了心理创伤。
婴儿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细心、更敏感,他们对所有事物都持开放态度。因此,在很多事件发生时,他们对现实的误解和因此压抑的情感,都会进行积累,并隐藏在心中。
内心是人柔软的地方,从爱到恨,隐藏着上百万种感情。因此我们要知道,人们能感觉到的情感不只有爱和恨两种,这一点对自我治愈是非常有用处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