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609043丛书名: 外教社人物传记丛书.第2辑
编辑推荐
本丛书**辑13册自2006年初问世以来,得到了广大青年读者的认可和好评。为了满足他们了解优秀人物、获取精神财富的需求,外教社今年又隆重推出该丛书的第二辑13册,人物包括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曼德拉,政坛风云人物拿破仑、丘吉尔,文学巨匠马克·吐温和简·奥斯汀,天才科学家霍金,影视娱乐巨星乔治·卢卡斯、克里斯托夫·里夫和奥普拉·温弗瑞,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兰斯·阿姆斯特朗,以及世界上著名的两位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克娄巴特拉。阅读这些著名人物的传奇人生,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西方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更能够激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以积极的态度直面人生的风雨。
本书是该系列丛书的其中一册。
从美国Lerner出版集团引进,语言原汁原味,英汉对照、注释详尽,便于阅读和学习,适合高中生、大学一二年级学生。
本书是该系列丛书的其中一册。
从美国Lerner出版集团引进,语言原汁原味,英汉对照、注释详尽,便于阅读和学习,适合高中生、大学一二年级学生。
内容简介
德兰修女的无比仁慈和无私奉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她通过自己亲手建立的机构——仁爱传教会,帮助全世界成千上万贫病交加和无家可归的人,并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德兰修女在阿尔巴尼亚长大,自小就积极投身天主教事业。她18岁来到印度,在修道院中度过了十几年的隐修生活,并在天主教教会学校中任教多年。有一天,她听到上帝的召唤,指引她去帮助穷人。从此,德兰修女与那些需要她的人同吃同住,并在印度建立了多所孤儿院、垂死者之家及麻风病人聚居区。她的声望与日俱增,她的事业也不断壮大。很快,她的教会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救贫帮困。
本书作者艾米·茹斯为我们讲述了一位毕生致力于帮助他人的非凡女性的非凡故事。
德兰修女在阿尔巴尼亚长大,自小就积极投身天主教事业。她18岁来到印度,在修道院中度过了十几年的隐修生活,并在天主教教会学校中任教多年。有一天,她听到上帝的召唤,指引她去帮助穷人。从此,德兰修女与那些需要她的人同吃同住,并在印度建立了多所孤儿院、垂死者之家及麻风病人聚居区。她的声望与日俱增,她的事业也不断壮大。很快,她的教会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救贫帮困。
本书作者艾米·茹斯为我们讲述了一位毕生致力于帮助他人的非凡女性的非凡故事。
目 录
一、艾格尼丝
二、次召唤
三、快乐是人生的指南针
四、前往印度
五、罗蕾托的修女们
六、第二次召唤
七、德兰姆姆
八、仁爱传教会
九、茁壮成长的传教会
十、争议
十一、圣徒远去
二、次召唤
三、快乐是人生的指南针
四、前往印度
五、罗蕾托的修女们
六、第二次召唤
七、德兰姆姆
八、仁爱传教会
九、茁壮成长的传教会
十、争议
十一、圣徒远去
在线试读
一、艾格尼丝
小艾格尼丝·贡可夏·博亚克修小跑着跟着妈妈卓娜,穿过东南欧小城斯科普里砾石铺就的小路。她们从街角的小商贩和手工艺者身边走过,来到城里贫困的街区。这是小艾格尼丝接受慈善启蒙的地方。许多一贫如洗的农民居住在斯科普里城及其周边平原的村落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没有足够的钱购买食物。小艾格尼丝和妈妈一起给他们分发食品、药品、衣物和钱款。母女俩有时要仔细照料一位寡妇,她因生病而无法顾及自己的六个孩子;有时又要悉心呵护一位名叫法尔的老奶奶,她上了年纪却又无依无靠。卓娜告诉艾格尼丝,为穷人服务就是为上帝服务。上高中时,艾格尼丝决定投身于服务上帝的事业中,追随上帝对她的召唤。她进了一家女修道院,并来到了印度状况差的贫民区。在这里,她终成为举世皆知并受人爱戴的德兰修女。她以上帝的名义全身心地为世界上贫困的人服务。
艾格尼丝·贡可夏·博亚克修于1910年8月26日在马其顿一个叫斯科普里的小城里出生。马其顿位于东南欧巴尔于半岛。巴尔干半岛是一个多种文化、传统和语言融会交织的大熔炉。半岛上居住着土耳其人、希腊人、意大利人、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和一些其他民族的人们。和斯科普里城大多数居民一样,博亚克修家族也是阿尔巴尼亚人。
刚出生的艾格尼丝·贡可夏(贡可夏在阿尔巴尼亚语中是“蓓蕾”的意思)有一个4岁的姐姐艾姬和一个7岁的哥哥拉扎。孩子们和父母惬意地生活在一所被花园和果树环抱的大房子里。以巴尔干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家庭是富庶的。
艾格尼丝的父亲尼古拉·博亚克修是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人。他自己经营着一家建筑公司,并从国外进口食用油、白糖等高级食品。常被人们称为古乐的尼古拉由于向个人、家庭及各类机构慷慨捐助而在家乡家喻户晓。他多次向他们全家几乎每天都去的天主教堂——圣心教堂捐款。此外,古乐还出资兴建了斯科普里城座剧院并长期在城市委员会中供职。
艾格尼丝的父亲会说好几种语言。他去过附近很多地方,到过意大利和埃及等国家。博亚克修家的人都会说阿尔巴尼亚语、马其顿语和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语。古乐每次从外面做生意回来都要给孩子们带很多礼物回来。比礼物更让艾格尼丝、艾姬和拉扎期待的是爸爸讲述的旅途中的奇闻趣事。
艾格尼丝的妈妈,卓娜法尔·博纳吉·博亚克修,负责操持家务和抚育儿女。常被人们叫做卓娜的卓娜法尔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她乐善好施,经常帮助斯科普里的穷人,在斯科普里城有很好的名声。她主动上街为穷人们分发各类生活必需品,并且从未让一个上门乞讨食物的人空手而归过。
……
小艾格尼丝·贡可夏·博亚克修小跑着跟着妈妈卓娜,穿过东南欧小城斯科普里砾石铺就的小路。她们从街角的小商贩和手工艺者身边走过,来到城里贫困的街区。这是小艾格尼丝接受慈善启蒙的地方。许多一贫如洗的农民居住在斯科普里城及其周边平原的村落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没有足够的钱购买食物。小艾格尼丝和妈妈一起给他们分发食品、药品、衣物和钱款。母女俩有时要仔细照料一位寡妇,她因生病而无法顾及自己的六个孩子;有时又要悉心呵护一位名叫法尔的老奶奶,她上了年纪却又无依无靠。卓娜告诉艾格尼丝,为穷人服务就是为上帝服务。上高中时,艾格尼丝决定投身于服务上帝的事业中,追随上帝对她的召唤。她进了一家女修道院,并来到了印度状况差的贫民区。在这里,她终成为举世皆知并受人爱戴的德兰修女。她以上帝的名义全身心地为世界上贫困的人服务。
艾格尼丝·贡可夏·博亚克修于1910年8月26日在马其顿一个叫斯科普里的小城里出生。马其顿位于东南欧巴尔于半岛。巴尔干半岛是一个多种文化、传统和语言融会交织的大熔炉。半岛上居住着土耳其人、希腊人、意大利人、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和一些其他民族的人们。和斯科普里城大多数居民一样,博亚克修家族也是阿尔巴尼亚人。
刚出生的艾格尼丝·贡可夏(贡可夏在阿尔巴尼亚语中是“蓓蕾”的意思)有一个4岁的姐姐艾姬和一个7岁的哥哥拉扎。孩子们和父母惬意地生活在一所被花园和果树环抱的大房子里。以巴尔干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家庭是富庶的。
艾格尼丝的父亲尼古拉·博亚克修是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商人。他自己经营着一家建筑公司,并从国外进口食用油、白糖等高级食品。常被人们称为古乐的尼古拉由于向个人、家庭及各类机构慷慨捐助而在家乡家喻户晓。他多次向他们全家几乎每天都去的天主教堂——圣心教堂捐款。此外,古乐还出资兴建了斯科普里城座剧院并长期在城市委员会中供职。
艾格尼丝的父亲会说好几种语言。他去过附近很多地方,到过意大利和埃及等国家。博亚克修家的人都会说阿尔巴尼亚语、马其顿语和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语。古乐每次从外面做生意回来都要给孩子们带很多礼物回来。比礼物更让艾格尼丝、艾姬和拉扎期待的是爸爸讲述的旅途中的奇闻趣事。
艾格尼丝的妈妈,卓娜法尔·博纳吉·博亚克修,负责操持家务和抚育儿女。常被人们叫做卓娜的卓娜法尔是一位虔诚的教徒。她乐善好施,经常帮助斯科普里的穷人,在斯科普里城有很好的名声。她主动上街为穷人们分发各类生活必需品,并且从未让一个上门乞讨食物的人空手而归过。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