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737184
《民事诉讼法(第五版)》的特色:
1.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十分活跃,学者们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同时,也推进了学科研究的本土化进程,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教材在照顾学术观点成熟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尽量介绍全新学术研究成果、研究动态。
2.民事诉讼法与有些法律(如公司法、破产法、刑事诉讼法等)一样,也面临着较大修改的问题,因此,本教材一方面注重对现行法的准确诠释,另一方面,也对现行法的修正点予以说明,使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法律是运行中的法律,实践中的法律。不了解法律制度的实际运行,也就意味着没有了解该法律制度,因此本书在阐释民事诉讼制度以及理论时,还注意了对其制度和理论的实际运用状态的阐述。
4.每一门学科,每一本教材都有其重点、难点,也存在容易被人混淆、忽视和误识之处,因此本书有意识地在教材中突出了重点和难点,特别提示了容易混淆,被人忽视和误识的地方,从而使得读者更易准确地理解和加以把握。
5.民事诉讼是由各种特定结构和连续、变化的程序所构成的,因此为了更直观地认识民事诉讼中的各种程序和结构,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较为直观的程序图示和结构图示。
独著精品教材,作者之深刻思考与精辟见解皆载其中。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民事诉讼法(第五版)》尤为注重民事诉讼法原理的阐释,其阐述更加深入、成熟和系统。《民事诉讼法(第五版)》也关注了近些年来民事诉讼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和新的动向,并给予了理论上的解读,试图在指导实践方面有所作为。同时,本书还进一步强化了对民事诉讼法文本和理论的认识,进而丰富和提升了本教材的内容与层次。书后所附关键词索引,更为学习提供方便。
《民事诉讼法(第五版)》既可为法学院系师生教学与自学使用,也可为法学理论及实务工作者参考使用。
单元导论
章民事诉讼概述
一、民事纠纷
二、民事诉讼
三、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
四、民事诉讼法
五、民事诉讼政策
六、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七、民事诉讼体制
八、民事诉讼法沿革
九、民事诉讼法与法系
十、民事诉讼法学
十一、民事司法改革
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
三、辩论原则
四、处分原则
五、诚实信用原则
第三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
一、基本制度概述
二、合议制度
三、回避制度
四、公开审判制度
五、两审终审制度
第二单元民事诉讼中的法院
第四章法院的结构
一、法院的概念
二、普通法院
三、专门法院
四、特别法院——互联网法院
五、法院的内部组织结构
六、法院的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
七、法院体制改革
第五章法院的职权
一、法院职权概述
二、法院的民事审判权
三、法院的执行权
第六章民事裁判权的范围
一、民事裁判权范围界定的标准
二、民事裁判权范围的政策调整
三、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的界定
四、民事争议与内部争议的界定
第七章管辖
一、概述
二、级别管辖
三、地域管辖
四、专属管辖
五、集中管辖
六、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
七、协议管辖
八、默认管辖
九、裁定管辖
十、管辖权异议
第三单元当事人等
第八章当事人
一、当事人的概念
二、当事人的确定
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
四、当事人权、诉讼负担与诉讼义务
五、当事人的诉讼行为
六、当事人适格
七、当事人的变更
八、原告与被告的确定
第九章共同诉讼
一、共同诉讼概述
二、必要共同诉讼
三、普通共同诉讼
四、诉讼代表人制度
第十章第三人
一、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第十一章诉讼代理人、代表人及辅助人
一、诉讼代理人概述
二、法定诉讼代理人
三、委托诉讼代理人
四、法定代表人与法人代表
五、诉讼辅助人
第四单元诉权与诉
第十二章诉权
一、诉权的含义
二、诉权的学说
第十三章诉
一、诉的概念
二、诉的类型
三、诉的利益
四、诉讼标的
五、诉的变动
第五单元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与证明
第十四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据
一、民事证据法
二、证据概述
三、民事证据的种类
四、本证与反证
五、证据保全
六、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第十五章民事诉讼中的证明
一、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
二、证明对象
三、证明与疏明
四、证明责任
五、证明责任的分配
六、证明标准
七、质证
八、认证
九、证明妨害的对策
十、事实判断的原则
第六单元诉讼保障机制
第十六章期间与送达
一、期间
二、送达
第十七章保全
一、财产保全
二、行为保全
第十八章先予执行
一、先予执行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条件
二、先予执行的程序及执行错误的补救
第十九章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概述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
三、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
四、强制措施的裁量原则
第二十章诉讼费用
一、诉讼费用概述
二、诉讼费用的种类及收费标准
三、诉讼费用的负担
四、对诉讼费用决定的异议及处理
五、司法救助与诉讼费用的免、减、缓
第七单元诉讼程序
第二十一章普通程序
一、起诉和受理
二、开庭审理前的准备
三、开庭审理
四、延期审理
五、审结期限
六、撤诉
七、缺席判决
八、反诉
九、诉讼上的抵消
十、诉讼中止
十一、诉讼终结
十二、民刑交叉诉讼关系的处理原则
十三、诉讼系属中实体变更的程序应对
第二十二章简易程序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三、简易程序的主要内容
四、小额案件诉讼的特别规定
第二十三章法院调解
一、法院调解概述
二、法院调解的原则
三、法院调解的实施
四、调解协议及其效力
第二十四章公益诉讼
一、公益诉讼的含义及性质
二、公益诉讼的对象
三、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
四、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类型
五、公益诉讼的若干程序问题
六、民事检察公益诉讼
第二十五章家事诉讼
一、家事诉讼的概念
二、家事诉讼的特点
三、家事审判方式改革
四、家事诉讼程序的制度建构
第二十六章第二审程序
一、第二审程序概述
二、上诉的提起和撤回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
四、上诉案件的裁判
第二十七章再审程序
一、再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概述
二、再审的启动
三、再审事由
四、再审事由的审查程序
五、本案再次审理的程序
第二十八章第三人撤销之诉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目的和意义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与特征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当事人
四、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
五、第三人撤销之诉提起的程序及裁判
第二十九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一、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
二、涉外民事诉讼的一般原则
三、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
四、涉外民事诉讼的期间和送达
五、司法协助
第八单元裁判
第三十章判决
一、判决的种类
二、判决的内容
三、判决书的补正
四、判决效力概述
五、判决的既判力
六、无效的判决
第三十一章裁定与决定
一、民事裁定
二、民事决定
第九单元非讼程序
第三十二章非讼程序概论
一、非讼案件与非讼程序的含义
二、非讼程序的特点
三、非讼程序的类型
四、关于诉讼案件的非讼化
五、我国非讼法律制度的完善
第三十三章特别程序
一、特别程序概述
二、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程序
三、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审理程序
四、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审理程序
五、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
六、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程序
七、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
第三十四章督促程序
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二、申请支付令的程序
三、法院对支付令申请的受理和审理
四、支付令
五、债务人对支付令的异议
六、督促程序的终结
第三十五章公示催告程序
一、公示催告程序概述
二、公示催告程序
三、除权判决
第十单元人民调解、仲裁、公证与民事诉讼的对接
第三十六章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的对接
一、人民调解制度概略
二、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的对接
三、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
第三十七章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对接
一、仲裁制度概述
二、仲裁与诉讼的关系及仲裁司法监督
三、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及程序
四、仲裁裁决的撤销及程序
五、仲裁裁决的执行与不予执行
第三十八章公证与民事诉讼的对接
一、公证制度概述
二、公证文书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效力
三、公证证据保全
四、公证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
第十一单元民事执行
第三十九章民事执行程序
一、民事执行程序概述
二、民事执行总则
三、执行程序的开始
四、参与分配
五、执行担保
六、执行竞合
七、执行和解
八、执行中止
九、执行承担
十、委托执行与协助执行
十一、责令执行和变更执行
十二、执行程序的结束
十三、执行难及解决对策
十四、民事执行检察监督
第四十章民事执行措施
一、各类执行措施概述
二、对金钱债权的执行
三、对非金钱财产的执行
四、对交付物及行为的执行
五、保障性执行措施
第四十一章执行救济
一、执行救济概述
二、执行异议
三、执行异议之诉
四、执行回转
关键词索引
第五版修订说明
本教材从第四版出版至今,又经历了三年时间。三年之中,法律规范、法律实践以及人们对民事程序法的认识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民事诉讼法愈加完善、充实和细化,民事诉讼的实践更加丰富,人们对民事诉讼法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因此,作为学习和实践指引工具的教科书也应当与时俱进,加以修改和完善。基于此,本人对第四版教材进行较大的修订,以满足人们学习、实践和研究发展的需要。
第五版与前版比较,更加突出了对民事诉讼法原理的阐释,其阐述也更加深入、成熟和系统。第五版教材也关注了近些年来民事诉讼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和新的动向,并给予了理论上的阐释,试图在指导实践方面有所作为。本版教材还进一步强化了对民事诉讼法文本和理论的认识和解读。由此,也丰富和提升了本教材的内容和层次。
后,本人依旧诚挚地感谢法律出版社对本书再次修订的大力支持,也再次感谢本书编辑–刘琳女士。她对本书的修订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设性的意见,感谢她为本书的辛勤付出。
作者于清华大学荷清苑忧法斋
2019年7月20日
第四版修订说明
本教材从第三版出版至今大致经历了三年时间。时间虽不算长,但民事诉讼法的变化却不可谓不大。主要的变化是《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的出台和民事司法政策的转向。众所周知,基于立法体制、立法理念、立法成本等因素,我国《民事诉讼法》还需要借助大量的细化规则和制度才能有效实施。在我国,有关民事诉讼的大量细化规则是通过人民法院的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来实现的。而本次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条文又如此之多,达五百多条,足见内容之繁复。因此,作为民事诉讼法的教材有义务认真阐释和揭示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所依据的原理及理论依据。另外,近年来新的政治变化和改革也使民事司法的导向发生了变化。变化之一在于重新认识了审判的功能和价值,强调以审判为中心,强调程序的公正、强调严格司法和执法,诉讼的调解化或过度调解化倾向正在得到纠正或弱化。司法政策导向的转变使民事程序的法理和技术再次受到重视。毫无疑问,在这种背景下的民事诉讼法教材是必须要进行修改的。此次教材的修订不仅增加了对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原理和运用的阐释和说明,也对原有的内容予以了充实、增补和调整,进一步丰富了民事诉讼法的知识和理论。
后,我真诚地感谢法律出版社对本书再次修订的大力支持,感谢刘琳女士对本书编辑的辛勤付出。
作者于清华园
2016年1月3日
第三版修订说明
1.本教材于2009年出版了第二版。2012年《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本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涉及的面比较广,内容比较多,还增加了不少新诉讼制度,如诚实信用、公益诉讼、小额诉讼、第三人撤销之诉等。为了适应民事诉讼法的这一变化,向读者提供新的民事诉讼法知识,笔者对本教材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2.本教材所引用的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条文均为修订后的条文。
3.除了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正和补充之外,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材的体系结构进行了调整。同时,根据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发展对教材一些理论观点和论述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4.为了更好地与民事诉讼实践对接,提供进一步分析思考的空间,扩展民事诉讼法的知识,本次修订增设了“问题与思考”和“知识扩展”这两个栏目。
5.后要衷心感谢本书编辑为本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真诚地感谢法律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
作者于清华园
2013年6月16日
第二版修订说明
在本教材出版之后,2006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该办法于2007年4月1日生效,原来适用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同时废止;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于2008年4月1日生效。同年,人民法院根据新《民事诉讼法》分别制定了《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作者根据新颁布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新《民事诉讼法》以及人民法院的上述司法解释对教材进行了修订。
特此说明。
作 者
2009年1月9日
编写说明
本教材在撰写方面注意了以下几点,其中有些也算是本教材的特色。
1.民事诉讼法学可以说是中国法学各基础学科中发展快的学科之一。理论研究十分活跃,学者们在借鉴国外理论的同时,也推进了学科研究的本土化进程,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教材在照顾学术观点成熟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尽量介绍学术研究成果、研究动态。
2.民事诉讼法与有些法律(如公司法、破产法、刑事诉讼法等)一样,也面临着较大修改的问题,因此,本教材一方面注重对现行法的准确诠释,另一方面,也对现行法的修正点予以说明,使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法律是运行中的法律,实践中的法律。不了解法律制度的实际运行,也就意味着没有了解该法律制度,因此本书在阐释民事诉讼制度以及理论时,还注意了对其制度和理论的实际运用状态的阐述。
4.每一门学科,每一本教材都有其重点、难点,也存在容易被人混淆、忽视和误识之处,因此本书有意识地在教材中突出了重点和难点,特别提示了容易混淆,被人忽视和误识的地方,从而使得读者更易准确地理解和加以把握。
5.民事诉讼是由各种特定结构和连续、变化的程序所构成的,因此为了更直观地认识民事诉讼中的各种程序和结构,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较为直观的程序图示和结构图示。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正在制定专门的《破产法》,并有望在近期颁布,因此作者没有将破产程序的内容纳入本书。
写教材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十分容易的事情,这是一种误识,实际上并非如此。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明、以别人容易懂的表达方式说明基本原理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习惯于撰写晦涩和高深的学术著作的学者,在撰写教材时常常会感到极不适应。
笔者希望本书能成为一本有特色,同时容易被读者读懂的教材。
作 者
2004年初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