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238450丛书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论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文丛:反思求真集》适用于劳动关系研究人员及社会保障有关工作人员。
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此时期的中国工人何去何从,他们的权益如何获得保障,中国劳动关系如何转型,和谐劳动关系如何建立?此书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术文丛:反思求真集》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分别探讨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理论、劳动者权益维护和保障面临的挑战、工会在维护劳动者权益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劳动关系在社会转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选择等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此外,此书还对某些哲学和编辑理论问题进毯子比较深入的探讨。
求索中的收获
——代前言
【哲学研究】
试论《易经》中关于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芝诺“运动场”佯谬辨析
——兼论芝诺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论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偶然性必然性及其辩证关系的理论
【工人阶级理论研究】
工人阶级要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践行者
我国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特征及其表现研究
——兼论工人阶级先进性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试析我国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职工文化群体结构与其价值观的关系
土地关联:家园依托与社会保障
——新型工资劳动者角色规定及价值选择的基本原因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工人=低收入?!
【劳动关系研究】
劳动科学建构论纲
尊重和保护劳动的时代意义
分化:转型期劳动关系变化的态势
关于劳动关系与劳动者地位的理论思考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及特点
公平与正义: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伦理维度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兼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劳动关系调整
论先进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兼论工会抓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
肥了“和尚”穷了庙
——对一种特殊企业现象的剖析
【工会理论研究】
异彩纷呈的工会理论园地
——工会相关学科发展概观
工会理论建构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工会基本任务”思想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SA8000与中国工会维权
工会地位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论工会与党的关系
试论工会理论政策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工会维权观:内在结构及其辩证关系研究
论工会社会化维权
——以大连开放先导区总工会维权为例
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工会维权机制创新研究
社区工会: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微观载体
【编辑学研究】
高校学报选题策划研究
编辑的主体意识及其逻辑划分
论编辑学者化及其实现途径
后记
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在当代中国,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实问题。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一部分国有企业职工在企业改制或破产中失去工作岗位,基本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成为城市困难群体;在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里,工人的合法权益经常被雇主所侵害,经济地位低下;在有的企业里,由于职代会制度没有真正落实,民主管理流于形式,职工因其地位下降,感到自己已经不是企业的主人,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增加了许多新的成分,改变了工人阶级高度同质性特征及其传统形象,同时也改变了一些人对工人阶级的基本看法,等等。以上这些现象,同工人阶级的先进性问题直接相关,主要体现在,这些现象的暂时性,常常成为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思想障碍,成为人们对工人阶级产生理论困惑的现实基础。因此,加强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研究,进一步廓清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障碍和模糊认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科学、全面、准确地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进性,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理论是一个开放和不断完善的思想体系,需要根据变化的形势和工人阶级的历史实践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发展。这一体系中的个别理论观点应当根据发展的形势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工人运动实践。
其次,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当前形势下,能否正确认识工人阶级先进性,直接关系到工人阶级还是不是党的依靠力量这一根本的重大原则问题。正确认识这个原则问题,有助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
再次,正确认识工人阶级先进性,也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而党的先进性又决定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这样一种决定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并对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特征及其表现作出科学、准确的概括,上升到真理性认识。
后,正确认识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是进一步澄清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各种错误议论、错误观点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调动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深刻阐述
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伟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在反对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前赴后继、奋勇当先,将“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书写在自己光辉的旗帜上,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同时,中国工人阶级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本阶级的优点,即先进性。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对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作出科学而精辟的概括,他指出:“中国无产阶级除了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特点,即与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有它的许多特出的优点。”“、中国工人阶级身受三种压迫……;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坚决和彻底。”“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有觉悟的阶级。第三、……,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利于他们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1](P39)建国前夕,同志对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又作出进一步阐述,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有远见,大公无私,富于革命的彻底性。”[2](P2021)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对工人阶级先进性所作的经典性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宝库,他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工人阶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仅指出了工人阶级普遍具有的先进性品格,而且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工人阶级特有的先进性及其表现,为我们客观、全面、深刻地理解我国工人阶级先进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建国以来,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了本阶级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发挥了巨大作用,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工人阶级队伍也发生了变化,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自己培养的脑力劳动者,与历史上的剥削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不同了。”“但总的来说,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3](P110)同时,他对知识分子作出一个总体判断,认为:“二十八年来,我们的科学技术队伍,在思想的哺育下,确有很大的进步。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做出了成绩。”“这样的队伍,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4](P114)如何看待知识分子问题,不仅关系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能否落实,而且也关系到对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正确认识。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对知识分子作出的总体评价,实质上就是对建国以来,我国知识分子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又红又专”先进特点的全面肯定,从而更加丰富了我们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认识。
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伴随着急剧发展变化的形势,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工人阶级数量、内部构成、整体素质等方面。具体而言,在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以及市场化的情况下,改变了传统工人阶级高度同质化的状况,其成分日益复杂,其队伍迅速壮大,其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面对工人阶级发生的种种变化,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糊认识。有人认为,工人阶级已经不是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因此没有先进性了;有人认为,工人阶级没有社会地位了,因此也不是主人了;有人甚至怀疑工人阶级能否成为我党依靠的力量。
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站在时代的高度,高屋建瓴,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发生的新变化作出科学的分析,非常明确地指出,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5](P39)同志的上述论断,精辟地分析并肯定了当代工人阶级新变化对于工人阶级先进性的积极影响,为我们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其所表现的先进性,提供了指导原则。
从上述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对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及其认识方法的深刻论述,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也无论处于何种复杂的形势中,工人阶级内在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工人阶级作为党的阶级基础不会改变,工人阶级作为党的依靠力量不会改变,工人阶级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翁的身份不会改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不会改变,并在新的形势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它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地被赋予崭新的内涵,不断打上时代的印记。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工人阶级先进性及其认识方法的重要论述,还给予我们如下启示:工人阶级先进性是与时代的前进同步的,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与该时代相适应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如果看不到工人阶级这种与时俱进的基本特征,就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质,就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本质。
二、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视角与方法
当代中国工人阶级队伍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化,具有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毋庸讳言,这种新变化为全面准确地认识工人阶级先进性造成许多困难。具体而言,在理论层面上,传统的工人阶级理论已经无法解释这种新变化,而现实的理论探讨要么是对个别现象的研究,要么是在表象的层次上进行描述,还没有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论证,社会上甚至还存在怀疑或否定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错误言论和理论观点;在实践层面上,一部分职工暂时的困难状况如同障眼的云翳,极易使人们产生以偏概全的思想认识,而工人阶级队伍内部结构所呈现的复杂性更增加了对于其内部某些利益群体先进性的认识困难,同时一些固有的社会偏见也常常左右人们对工人阶级某些群体的准确把握。很明显,这里主要涉及到怎样认识工人阶级的视角和方法问题。就大的原则而言,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思想,尤其是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的方法论原则,并将其贯彻于认识的始终。此外,认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还应坚持运用以下具体的研究方法。
1.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重要方法论原则。研究工人阶级先进性,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其一,应坚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历史上看,近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国家。正是处于这样一种国情之中,使中国工人阶级形成了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工人阶级的独特优点。从现实上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建设的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就目前而言,仍然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同时又面临新经济的强烈冲击以及来自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这就决定了我国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变化的复杂性。科学地认识我国工人阶级内部的变化,是正确认识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前提,而工人阶级发生的新变化,又是置根于我国的现实国情之中。因此,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应当始终是我们认识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基本出发点。
其二,应坚持从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这个实际出发。工人阶级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与此相应,其先进性也在不断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其内部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除了传统的产业工人、第三产业劳动者以及经营管理者群体以外,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进一步提升了本阶级的整体素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正在实现由农民向工人身份的转变,这就是作为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型工资劳动者群体,他们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但是他们具备了工资劳动者的基本特征。此外,城市离退休人员和下岗人员,也是工人阶级队伍的组成部分。工人阶级内部分化所带来的变化,是分析和研究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客观基础。只有着眼于这一变化,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理出头绪,进而达到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规律性认识。
2.总体性原则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研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必须从“总体工人”的角度去认识工人阶级。马克思曾经提出过“总体工人”的概念,他认为:“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它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6](P556)如果把马克思关于“总体工人”的思想作为一般的方法论原则,即“总体性”原则,用来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就可以避免只是把生产一线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看作工人阶级的偏狭认识,不断开阔视野,从而在更加完整的意义上去认识工人阶级及其先进性表现。事实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知识分子以及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知识型劳动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多,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其队伍规模正在不断缩小,过去那种产业工人就等于工人阶级的看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此外,运用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人阶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割裂其内部各个群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片面突出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应当看到,有的研究者在研究工人阶级过程中,只是局限于产业工人,或者只是看到新型工资劳动者的某些不足,在认识上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错误,这样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科学的。
3.辩证分析的原则
对于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认识,不仅要从整体上进行全面把握,而且也要对工人阶级内部各个群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坚持辩证分析的原则,要求在分析过程中,运用辩证的方法,对具体对象及其所具有的特质进行具体分析,对工人阶级内部各个群体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进行辩证分析,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认识本质。而不是对一些现象采取简单的办法,笼统地进行直观的比较和判断,甚至对各个群体之间内在规定以及存在的客观差异不作任何区别,一概而论,进行平行并列比较,这样势必犯简单化的错误,进而得出工人阶级内部某些群体具有先进性,而某些群体没有先进性的错误结论。比如,将知识分子群体同新型工资劳动者群体做简单的比较,得出的结论必然是知识分子代表的社会生产力,具有先进性,而新型工资劳动者不过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没有任何先进性。当前,有相当多的人持有这种看法,有必要全面纠正这样的看法。
如上所述,在对工人阶级内部各个不同群体进行辩证分析过程中,不能作笼统地比较。而应当看到,工人阶级内部各个群体虽然在先进性的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都从各自的领域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应以两个标准作为判断其先进性的基本依据:一是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应当同社会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二是工人阶级是社会全面进步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并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里和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比如,在对新型工资劳动者先进性的辩证分析中,根据上述两个依据可以看出,他们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进入城镇打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他们的社会行为客观上促进了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建构城、镇、乡新的社会结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具体而言,我国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推进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村中大量富余劳动力进镇、进城务工拉动的,这种拉动作用一方面改变了农村单一的产业结构,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小城镇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城乡二元格局。据有关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小城镇发展提高了10倍,1985年小城镇为7956个,2001年增加到19555个,[7](P381)有1亿农民脱离农村进入城镇。应当说,农民工即新型工资劳动者这种拉动作用就是其先进性的体现。又比如,对于城市下岗职工群体,不能因为他们下岗,而抹煞他们曾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过的历史性贡献。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他们的下岗,完全可以被视为我国改革成本的承担者,他们下岗本身就是对国家建设与发展的一种贡献。我国传统的产业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中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国家积累了财富,奠定了我国国民经济基础。当前,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产业工人仍然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是实现我国工业化目标的主力军。随着新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我国正在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同时向高新技术社会进行转变。在促进这一转变过程中,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劳动者正在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认识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同运用总体性原则认识工人阶级先进性并不矛盾,其目的都是为了深刻揭示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本质规定,只是认识的途径有所区别。前者是通过对工人阶级内部各个不同群体内在差异及其在先进性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来深刻揭示工人阶级先进性,就这个意义而言,对工人阶级内部群体作辩证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说服力的;后者则是把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整体来揭示其先进性。两者均不可偏废。
4.与时俱进的原则
与时俱进是我国工人阶级固有的特点,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只要时代在前进,工人阶级总是能够适应于时代的要求,代表时代的发展方向,走在时代的前列。因此,分析和研究工人阶级先进性,应当根据工人阶级这一特点,坚持并运用与时俱进的原则,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工人阶级。坚持把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认识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必须把对工人阶级的先进性的认识建立在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本质特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