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828489
-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优秀教养图书;
- 韩国著名的儿童咨询专家李永爱教授,根据25年咨询经验,总结出的育儿方法;
- 以父母经常遇到的孩子“睡觉难”等问题为中心,介绍了能让孩子产生共鸣,并能和孩子愉快互动的具体方法;
- 经典开本,大小合适,手感柔和,方便外出携带;
- 环保油墨印刷,健康安全,放心触摸及阅读。
韩国著名儿童咨询专家李永爱教授,以25年的咨询经验为基础,在《睡前育儿法》这本书中向读者介绍了一套能够稳定孩子情绪的愉快育儿法。《睡前育儿法》以父母经常遇到的孩子“睡觉难”等问题为中心,介绍了能让孩子产生共鸣,并能和孩子愉快互动的具体方法。书中介绍的方法虽然简短,却十分有用,即使每天只运用其中的一两种方法,也可以让孩子安然入睡,同时还能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情绪稳定,变得开朗。
章 如何和孩子共处
对世界和父母产生信任 // 003
让内心幸福起来的力量——自尊 // 006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 // 009
培养孩子的共鸣能力 // 012
和别人建立良好关系 // 015
第二章 为何选择睡觉前15分钟
舒缓紧张的情绪 // 021
保护孩子远离噩梦困扰 // 023
安抚和妈妈分离的焦虑 // 026
治愈受伤的灵魂 // 028
第三章 为何要花时间哄孩子入睡
睡眠不足对孩子有哪些影响 // 034
韩国的孩子睡得好吗 // 037
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哪个更重要 // 039
孩子的睡眠好,妈妈更幸福 // 042
一起睡好,还是分开睡好 // 046
第四章 白天过得好,晚上睡得才更好
父母想成长,需要知道这些事 // 051
不生气的训育方法 // 058
陪孩子做游戏时父母应持的态度 // 065
第五章 让睡觉前15分钟更充实的方法
制定规则,保持仪式感和一贯性 // 073
放松紧张情绪,先让孩子的身体放松下来 // 075
讲故事:童话故事有哪些魅力 // 079
几个要领,提高睡前讲童话故事的效果 // 089
交谈——短小精悍的谈话技巧 // 096
几个要领帮你倾听孩子的心 // 105
编故事,挣脱束缚,与孩子更亲近 // 112
几个要领帮你编出简短的故事 // 116
为孩子读书:给孩子读书有什么好处 // 120
简单的游戏——增进关系的绝妙药方 // 123
第六章 不同性情的孩子,不同的睡前15分钟
敏感挑剔的孩子 // 127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 135
不安感高、忧心忡忡的孩子 // 139
有自慰行为的孩子 // 143
没有妈妈就睡不着的孩子 // 147
缠着父母继续念书的孩子 // 150
经常做噩梦、容易失眠的孩子 // 152
第七章 培养父母的角色自信
何为不称职的父母 // 157
独自辛苦的时候,记得去请求帮助 // 160
先解决夫妻之间的不和 // 162
和孩子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 // 164
父母要自我称赞和自我鼓励 // 168
尾声 和孩子一起整理幸福的一天 // 172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4个月大的秀敏白天不怎么睡觉,晚上也不容易入睡。妈妈一会儿哼催眠曲,一会儿抱着她摇一摇,一会儿又把她放在婴儿车里晃一晃,可孩子仍旧难以入眠。即使秀敏睡着了,听到一点点响声也会立刻惊醒。养孩子真是太累了!
3岁的艺娜玩耍一整天丝毫不觉得累,到了晚上也不睡觉,不让玩她就闹脾气,后钻进在客厅搭的帐篷里不出来。妈妈谆谆劝诱:“现在该睡觉了,明天还可以再玩呀!”可这并不见效。妈妈关掉客厅的灯假装进了卧室,艺娜一点儿都不害怕。后妈妈只好狠狠地训她一顿,艺娜哭啊闹啊总算上了床。可看着孩子边睡边抽泣,父母的心情很沉重,生怕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
只要妈妈不在身边,4岁的小俊就睡不踏实。小俊妈妈反复确认孩子睡着后,刚要起身离开,小俊马上就鬼使神差地睁开眼睛找妈妈。深夜半睡半醒时,小俊也会伸手摸索旁边的位置,确认妈妈在不在。只有妈妈在旁边,他才能安心睡觉。这样的情况反复发生,后哄孩子入睡变成了妈妈的煎熬。
5岁的小哲很难入睡,妈妈就给他读童话书。可读了20本,他依旧毫无困意,眼睛甚至瞪得更圆更精神了,催促妈妈继续念下去。妈妈给孩子读书读得嗓子都快哑了。
6岁的敏英睡觉时经常说梦话:“别碰!这是我的!”“讨厌!妈妈!”敏英妈妈担心孩子在外面受了刺激,睡觉前就跟孩子一起躺着聊天,结果敏英每次都会哭着把当天的伤心事细数一遍,导致就寝时间越来越晚。妈妈十分困扰:还要继续这样的深夜聊天吗?
6岁的贞雅因为昨晚做了噩梦,今天说什么也不肯睡觉,害怕又做那种梦。任父母怎样安慰,都不管用。
诸如此类,从业25年来,家长们向我倾诉各种难题。
结婚前,我们在电视剧或电影中看到过许多温馨的画面。荧幕里,孩子们总是穿着漂亮的睡衣躺在床上,妈妈在旁边轻声念着书。孩子很快就入睡了,妈妈面带慈祥的微笑,在孩子的额头印下晚安之吻,然后轻轻关门离开。
看着镜头,我们也期待自己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但是现实与此大相径庭,结婚生子后,你会发现这样的风景简直是天方夜谭。妈妈整天疲于照顾孩子,一心盼望孩子赶紧睡觉,好让自己度过一个安静的夜晚,可孩子偏偏不想睡。后终于把孩子哄睡后,天也微微亮了。
育儿的路上每一天都是挑战。它不像做数学题那样,套用一个正确的公式就能解出答案,在育儿这件事上,有时候谁的建议都行不通。父母为此烦恼不已,甚至曾有一位母亲哭诉:“这是我人生中遭遇到的的难题,以往从没经历过这么大的挫折,育儿真的很难得心应手。老师,我感到非常挫败。”
其实,抚养孩子时,只有体验到养育效能感:“啊,原来我这样做,孩子就会变得不一样。”父母才能更有信心和斗志。如果经常产生挫败感:“到底让我怎么办啊?为什么这么难?”育儿压力指数就会上升。后你会对自己身为人母的角色产生怀疑:“我没有资格当妈妈!”“还不如出去工作呢!”更甚者,你会对孩子彻底失望。有位母亲曾哭着说:“上辈子我是造了什么孽呀,竟会生出这么个熊孩子!”
大家听好了,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孩子的立场,而不是我们自己。妈妈都感觉到困难了,孩子心里又能多轻松呢?每个孩子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你要通过孩子的反常行为,理解他们行为背后想传达给妈妈的信息。
孩子年幼时、长大后,都会随着成长期的不同,经历很多困难,困扰着无数父母——两岁前,大部分孩子都会出现吃不好、难入睡、经常哭、大小便不能自理等问题;两岁之后直到上小学前,大部分孩子又会出现使小性子、坏脾气、坏习惯等问题。
好在如今有很多的育儿节目和育儿书,向父母传授各种经验,所以父母也都很重视孩子的“情绪”。此刻正在读这本书的父母,应该也是这样吧。
但是孩子一上小学,情况就发生了突变。从前父母经常会询问孩子“过得怎么样”“伤心了吗”,努力读懂孩子的内心;现在父母从早到晚大部分时间都在关心与学习相关的话题:“学习了吗?”“做作业了吗?”“补习班顺利吗?”结果,在这场角力赛上,父母与孩子两败俱伤,不仅孩子难受,父母也会“生病”。
白天父母和孩子各忙各的事情,等到晚上反思“今天和孩子做了什么”时才发现,虽然自己好像有模有样、很认真地辅导孩子,其实并没有静下来用心交谈过。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能让孩子感到幸福的是什么?答案是和父母的友好关系。孩子只有在和父母交流时,才能真切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白天太忙而错过了这样的交流怎么办?别急,你还有更好的机会。人类真实、放松的时间是夜晚,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段时间,就可以帮助孩子排解白天所积累的压力。
如果你还在抱怨孩子不爱睡觉的话,那么从现在起,把睡前的这段时间打造成孩子和父母一天中幸福的时光吧!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神奇的方法。
第1章
如何和孩子共处
如果有人每天都用眼神、行动和语言告诉孩子“你无比珍贵”,孩子会怎样呢?当切身感受到父母全心全意陪伴在自己身边时,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很稳定。
我们人类与动物不同。通常来说,孩子的依赖期特别长,如果没有人照顾,他们无法在这偌大的世界中生存。当孩子不被照料,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独立面对衣食住行等问题时,他们的内心会被一股无力感包围。
孩子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从这种无力感中脱身,培养出独自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自己生而为人的任务。在这段时间里,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来自“共处”。而与孩子接触多、可能和他们“共处”的人,便是父母。
但是,当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时,父母要双双奔波于职场,或者家务事繁多,想把精力完全集中在孩子身上并非易事。撇开各种理由不说,每天24小时都和孩子在一起也是不可能的事。
这时候,“共处的质量”比“共处的时间长短”更有意义。回想一下你和孩子共处的黄金片刻吧,那简直就是和孩子进行深入互动的“维生素时间”。那么,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完全专注于对方身上呢?答案当然是“缓解了一天的紧张情绪、每个人都很平静”的睡前时刻了。
如果能在睡觉前弥补白天缺失的互动,父母和孩子都能朝积极的方向成长发展,孩子的心态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对世界和父母产生信任
我们是双职工家庭,迫不得已一直将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直到生了老二后我才辞职,把哥哥带回身边抚养,这时他已经3岁了。可能是因为这样吧,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我看向弟弟或者跟弟弟说话,哥哥就会发脾气,非吵闹着要我朝着他睡。每天晚上都会这样折腾一番。我也很心烦,可又觉得孩子很可怜,心情十分复杂。
来,想象一下,当你睁开眼睛,突然发现自己孤零零一个人来到了语言不通、 谁都不认识的陌生国度。这时候你先涌上来的是什么情绪呢?没错,是不安。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会不会遭遇不测,这种未知感让我们不安、恐惧。
这时,突然出现一位和蔼亲切的好心人,给你吃、给你穿、给你温暖和安慰,还教你接下来如何应对,你会怎样想呢?“啊,得救了!”这就是安全感。只有当你确信自己是安全的,外物才能走进你的视野,景色才能映入你的眼帘,而你也会鼓起勇气,愿意去相信别人。
我们的孩子正在经历这件事。
突然有一天,被从“妈妈的肚子”这个安全空间挤出去、硬生生来到外面世界的襁褓婴儿,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活下去?首先他们需要信任照顾自己的人。与照顾自己的人形成强烈的情感纽带,称为“依恋”。为了形成更健全、更良好的依恋关系,母亲或孩子的主要养育者必须多和孩子“共处”——不仅是身体的陪伴,心灵也要相依。
此外,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也要尽量一致,有章可循,这样孩子才能预测“接下来会这样”“等一会儿会那样”。也只有当他们能做出这种合理推测时,孩子才会坚信自己可以控制环境,而不是受环境摆布。
和主要养育者形成健康的依恋关系后,孩子对其他人也能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对社会产生基本的信任。
很多电视剧的女主角都是人穷志坚,面对逆境迎难而上;而富有的女二号作为反派总是不辜负自己的人设,骄横多疑,不断使绊子让女主角陷入困境。从依恋的角度来看,女主角和主养育者结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她凭借这种力量去信任世界,向上生活;而折磨女主角的二号人物则没有健康的依恋关系做基础,对世界、对自己都缺乏希望与信任。
让内心幸福起来的力量——自尊
近,我们家泫雅意志很消沉,每天睡觉前必问:“明天是去幼儿园的日子吗?”我回答:“是。”她就表现得很抗拒:“不去行吗?我要在家里玩。”有一天,孩子睡前又问了同样的问题,我便反问她:“为什么不想去幼儿园呢?”她答道:“朋友们不带我玩。”后来跟幼儿园老师沟通后得知,泫雅更多的是听从朋友们的建议去做事,没有自己的主见。稍微有一点儿难度的事,她就不想做,说自己没有信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如果有人每天都用眼神、行动和语言告诉你“你无比珍贵”,你心里会怎样想呢?当你努力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有人不去评价你做得好与坏,而是更重视过程,指出“你正在思考怎么做吧”“这样行不通,所以你正在想别的方法吧”,这时,你对自己的能力又有怎样的想法呢?
在这种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即使尝试某件事失败后,也不会产生天塌了一样的挫折感或绝望情绪。他们不会因为一点点的不如意,或者受到别人的负面评价就讨厌自己。这就是指引我们走向幸福的内心的力量——自尊。
自尊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与父母的融洽共处中形成与发展的。父母和孩子共处时,时不时体贴地说一句“不错呀”,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就会领悟到“我非常珍贵,所以父母才这样对待我”。
那么父母与子女相处自然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早晨?中午?傍晚?睡觉前?这些时间里哪个时间段是双方都能放下戒备、身心非常舒适的呢?答案自然是躺着翻来覆去、准备睡觉的时候了。
其实大人们白天要做的事情太多,很难全情投入到孩子身上。当孩子说“妈妈,我……”的时候,你可能一边刷碗一边心不在焉地回答“嗯……”;或者一直忙着接电话、回微信,连和孩子对视的时间都很少。
很多有工作的妈妈自我调侃道:“下班后再回家上班。”回到家中,给孩子辅导积压的作业,再给孩子洗澡、哄睡,时间非常紧凑。在这种情况下,选一个妈妈很放松、什么都不用做、能全程陪伴孩子的时间,什么时候好呢?当然是睡前了。
睡觉前是所有人变诚实的时间。因此,这也是孩子愿意向妈妈讲述伤心事的时间。妈妈此时也处在一天中放松的状态,可以说是听孩子说话的绝好时机。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真诚地倾听孩子讲话,从话语中理解孩子的内心,时而为他们愤愤不平,时而鼓励他们不要畏惧失败,这些都有助于孩子自尊的养成。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
瑞英6岁了,常常莫名其妙就气鼓鼓的。本来她玩得很开心,突然就闷闷不乐,一声不吭进自己房间了。我走到床边问她怎么了,她只是说“不知道”。这种日子里睡觉时她总是说梦话。
30个月大的孩子不会说“妈妈,你教训我时我很害怕”“妈妈,我今天压力太大了,我要泡个热水澡放松一下”之类的话。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孩子可能是外星人,又或许是妈妈弄错了孩子的年龄。
孩子越小,感情就越简单,只能感知到高兴、生气等基本的情绪,伴随着成长再慢慢感受更细微的感情。孩子很难察觉到“啊,我是因为嫉妒才掐了弟弟”“啊,我现在因为妈妈只关注弟弟所以生气了,连话都不想对妈妈说”。即使是隐隐约约感觉到了,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够发达,所以无法用正确的句子来表达内心。
因此,“感情”这颗饭粒在没有消化的情况下,终会因为“腹痛”导致感情的“腹泻”。这时,孩子会用行动来表达没能解决的感情问题,而不是靠嘴说。无缘无故地哭、喊、打、撞等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就是“因为感情的腹痛导致的腹泻”。对这些孩子来说,睡觉前的时间是很好地消化自己感情的好机会。
如果父母能观察孩子的表情或行动,并和孩子的情绪联系起来,去替孩子表达内心,就能让孩子更能理解自己的感情,也能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理由。
“妈妈想抱抱你,你不想让妈妈抱,看样子宝贝很生气哟。”如果父母能像这样认真对待孩子的感情,这种关切态度就会慢慢渗入孩子的内心。也就是说,这样的经历会进入孩子的长期记忆存储库,有一天,他会不知不觉躺在床上开始说:“今天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陪我玩,我很难过。”
像这样用语言将情绪表达出来,孩子就不会再以不恰当的行为来宣泄感情了,大人和孩子的沟通也会更加顺畅。孩子也就不会被消化不良的感情所驱使,做出连自己都难以理解的行为。
那么,像这样解读孩子的内心,彼此分享心声的话,是不是选择更安静一点儿的时间比较好呢?这样的交谈,即使时间很短,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与孩子没有任何心灵交流的话,哪怕说教一个小时也没用。还不如静下心来,哪怕只有15分钟,努力去理解他们的内心,这样孩子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用语言来表达内心。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