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099703
村前龙岐澳碧波浩荡
村后七娘山蓊郁苍翠
老村落,新时代
美丽的东山村,梦一样的存在
东山村,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办事处辖区,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村前龙岐澳碧波荡漾,村后七娘山蓊郁苍翠。村里有著名的历史遗迹天后古庙,有曾经颇具影响力的东山码头、东山珍珠场等,现在仍保留少量清代建筑,民风民俗独具特色。近些年来,深圳的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老村落在逐渐消失。本书作者通过对东山村三年多的深入调查,采用传记体的写法,通过讲述一个个村民的真实经历,记录了村落的流转变迁和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补上了深圳老村历史记述缺失的一环。作者以浓墨描述普通人,把镜头对准劳动者,以普通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深圳老村落的不同侧面,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本书为《我们深圳》系列丛书的一本,《我们深圳》文丛是一套定位深圳人文的非虚构丛书。计划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层面,带领读者发现深圳,题材包含人物、自然、地理、科技、艺术、创意、历史以及人文共100个主题。从内容上我们将围绕小切口深挖掘,讲述一个民间的深圳、个人的深圳、充满情怀的深圳,深入挖掘,撰写内容,做到原创、独特和深入。
目录
- 南澳岛上的“珍珠”
遇见东山
消失的珍珠
曾是人人羡慕的“珍珠女”
面朝大海
第二章 向海而生
盛衰东山港
亲友遍世界
台风口的村子
保护生态风暴刮走“海上皇宫”
期盼来一场“致富风暴”
第三章 守护天后庙
林奶奶是东山村的活历史
深圳离海近的天后庙
妈娘诞主祭
第四章 铁汉子
靠海吃山
甜茶树
身兼数职
年年在山上追野蜂蜜
第五章 硬拳头
爱唱歌的修船师傅
老两口夫唱妇随
去了香港又回来了
办法都是被逼出来的
修机器、编竹器样样都会
第六章 海上人家
海上“老虎”
来自外省的捕捞者
来一绳蚝吧
第七章 故乡与他乡
原味东山菜
东山渔歌的魅力
漂洋过海去
第八章 扎根东山
村里的“活雷锋”
两个知足者
第九章 老村让城市更美好
旧改到来
村民的心愿
旧改停止
老村的未来
相关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从“珍珠”看大潮
乐正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作为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杰作和中国现代化的先行者,深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40年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太多的奇迹,涌现出太多的英雄。多年来,记录奇迹和英雄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
对于深圳这本大书,该怎样进行解读?我觉得,既要有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也应该有细致入微的个体观察。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十立、小辛著《后的“珍珠”:深圳大鹏东山村调查》一书有着特别的价值。
■ 关注深圳“原住民”的生存状态
为深圳一个老村写“史”,为一个村子的村民立“传”,在过往是比较少见的,体现了本书的独特性。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前,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可以称为“原住民”,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生活在村落里。
深圳有多少旧村落?又有多少农民?2004年,深圳推进全面城市化的时候,有权威信息称,全市共有村落2000多个,其中,1992年特区内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个区,有200多个村落、4万多名农民完成了深圳的次农村城市化变革;2004年,覆盖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27万名农民的第二次城市化也顺利完成了,深圳成为中国个没有农村的现代都市。
深圳的原住农民,是一个应该被关注,但是往往被学界忽略的群体。本书的作者通过对深圳大鹏湾东山村长达三年多的深入调查,记录了村里人的生活现状,记录了村落的流转变迁,记录了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补上了对深圳老村历史记述缺失的一环。从2017年年初到2020年6月,作者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数十次探访只有百人左右的东山村,住在村民家中,与村民一起上山、一起出海、一起喝酒交朋友,体味村民生活的酸甜苦辣,从一次次访
谈中梳理出了东山村的发展脉络。这本来自“苦寒”的田野调查,当然流溢着特别的“花香”。
作者采用了纪传体的写法,讲述一个个村民的真实经历,通过普通人的命运展现一个老村的不同侧面,同时也折射时代变迁。林奶奶的乐观坚强、老书记的豁达洒脱、水根叔的刚正不阿、洪叔的力道精巧、李马发的灵性虔诚、林文高的精明强干、阿全的急公好义、阿雄的开阔沉毅、阿强的热诚机敏、春梅的朴实勤俭、洪福娣的担当孝顺、舒平的他乡故乡、黄师傅的淡然平和、宋仕忠的不懈拼搏……这些人物又涉及一系列重大节点和事件。可以说,书中每一个普通人的过往,都有着令人感动的神韵;每一个鲜活生动的故事,都镌刻着岁月的年轮。
这些平凡的人,同样是深圳“奇迹”的创造者。作者以浓墨描述普通人,把镜头对准劳动者,体现的是记述历史的独特角度和认识历史的求真态度。
■ 深圳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本书起名“后的‘珍珠’”,颇具深意。东山村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建有珍珠养殖场,是广东省级企业,风光一时,排名全国前三位。后来因为各种原因逐渐衰落,被一家民营企业兼并,不再养殖珍珠。东山村则是目前大鹏新区存留不多的老村之一,在“十三五”城市更新计划中,大鹏的大部分村落将被更新。若干年以后,东山村就会真正成为“后的‘珍珠’”。 “后的‘珍珠’”,既是东山珍珠养殖场命运的象征,更含有对东山村作为日渐减少的深圳老村落的珍惜之意。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阅读东山村这颗“珍珠”,可以体味时代大潮的冷暖。以小见大,从小村落看大时代,反映作者的大视野和敏锐度。
东山村一百多年的变迁,特别是近四十年来的发展,回响着一个城市急速前行的脚步声。
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文革”、改革开放,涉及逃港、出国、城市化改造、“海上皇宫”、城市更新等等事件,这个小山村里发生的桩桩件件,都与国家的政治走向密切相关。其中突出的是土地关系的变化。
深圳经济特区的前身宝安县,是一个边陲农业县。深圳的土地,原先都是本地的30多万农民在耕种。深圳从建立经济特区初期的30多万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万人,如何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个大问题。而有关土地的话题,从来就绕不开农民。
对于东山村人来说,关心的莫过于土地。土地是东山村人的命根子,土地也是他们的体面和尊严,是他们生活的希望。
东山村人都是移民,来到村里的时候没有立锥之地。新中国成立之前,村里的人大部分租赁地主家的土地耕种。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村民家家都分到了土地;人民公社成立,土地收归集体所有;改革开放,实行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民承包耕种;进入新世纪,推进农村城市化,乡村集体土地成为城市国有资源,农民成为城市居民,洗脚上田,只留下宅基地;近几年,城市更新加快,越来越多的宅基地上盖起了摩天大楼,村民“上楼”了……数十年间,村民的土地多了又少了,来了又走了,以土地关系的改变为核心,老百姓的身份也随之变化,从渔民到农民,从农民到居民,他们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要深入认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是一把“钥匙”。扣住土地制度的主题,就抓住了农村问题的根本。东山村人一次次命运的转折,让人们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 旧村落既要保护也要发展
在深圳这样一个高速前进的超大型城市,如何保护好旧村落文化?如何发展好社区经济?如何切实改善村民生活?
对于这些关注度颇高的话题,作者通过实证的方法给予了深度关切。聚焦诸多热点,反映出本书的观察锐度和深度。
村后青山苍翠,村前碧浪浩荡。美丽的东山村,梦一样的存在。
但是,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仍然是现实的考验。
一方面,生态保护需要与旧村落经济发展同步,这样方能永续,也符合政府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目标。大鹏新区作为生态保护试验区,在生态保护方面承担着重大责任。多年来,新区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环保措施,成绩有目共睹。这期间,许多旧村落包括东山村的老百姓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是保护生态的功臣。但是,这些年,因为各种原因,东山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迟滞,村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面对如此情况,调整相关的政策是必要的。改变这种局面,单靠社区和村民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统筹规划,并适时调整相关政策,充分利用村落优势,引进开发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项目,使社区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使村民的生活改善能够与城市发展同步。
另一方面,需要处理好城市更新与保护传统的关系。这些年来,深圳的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老村落在迅速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存留特色文化的任务显得更为紧迫。东山村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例如建于明代、深圳离海近的天后古庙,曾位居全国三大的广东省珍珠养殖场旧址,兴盛于清代的码头,风格独特的东山渔歌,色彩缤纷的妇女传统服饰,清代的阁楼式建筑以及汇聚客家、潮汕、疍家等等多样的语言,敬拜妈祖和百公的民间信仰仪式,精美的竹编手艺,连接多个欧美国家以及港澳地区的移民文化,凸显山海特色的风味美食,被带到世界各地的甜茶……这一切,都急切需要保护、记录、梳理、提升、传承。
我们欣喜地看到,大鹏新区对于保护旧村落文化传统非常重视,像近几年派驻社区的干部对东山渔歌的整理和推广取得了明显效果,东山渔歌已经进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争取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一步,此类工作尚需以抢救的姿态有计划地系统开展,以期抢在大规模更新之前尽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数十幅反映东山村人劳动生活场景的纪实照片,大大增添了全书的分量。这些照片出自专业摄影师王小可、丁庆林之手,题材多样,质朴自然,真切感人,让人难忘。
跨过40年的辉煌岁月,当下,深圳的改革开放正踏上新的征程。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很有必要从多个视角观察深圳、分析深圳、理解深圳。
《后的“珍珠”:深圳大鹏东山村调查》,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窗口。
是为序。
2020年8月
(该序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思政中心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和社会发展理论,主持深圳重要发展改革项目的制定和编制。曾获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