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7317702
全书结构严整,三篇17章,篇篇皆作者心血炼成,新悟立论精当,方药发微巧思,病案鲜活真实。
本书书分三篇:《医论新悟》《方药心得》《临证录验》。《医论新悟》篇重点阐释“宗中汇西”与瘀血理论;《方药心得》篇分“药物古义和新知”“方剂今释与发微”两章,前者论药20种,后者论方16首,皆为基于临床验证的用药处方新经验,既实用有效又能启迪用药思路;《临证录验》篇类集典型的疑难重杂症医案150余则,以大内科疾病为主,兼及肿瘤、外科、妇科及其他疾病。
上篇 医 论 新 悟
章 宗中汇西/ 2
节 宗中汇西,病证结合 / 2
第二节 关于方证对应与病证结合 / 3
第三节 多重诊断,综合治疗 / 4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的主旋律应是中医经典思维 / 4
第五节 从朱良春现象看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创新 / 5
第六节 西药中用与中药西用 / 8
第七节 经方例证启示 / 10
第八节 肝旺痰阻与梅尼埃病 / 11
第九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 / 13
第二章 血瘀证论/ 18
节 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及探讨 / 18
第二节 瘀血三论 / 25
第三节 血瘀证体征的量化 / 28
第四节 后再灌注时代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思考 / 32
第五节 活血化瘀经方研究 / 35
第六节 血瘀证与气体信号分子研究 / 42
第三章 心的研究/ 48
节 心的临床研究 / 48
第二节 “心主神明”的现代辨识 / 52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思路与方法 / 55
第四节 对中国高血压指南的质疑与建议 / 57
第五节 冠心病证治概要 / 60
第六节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脉证的病证结合解 / 62
第七节 益阴维治心痛 / 63
第八节 对“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的再认识 / 64
第九节 “胸中冷”刍议 / 65
第四章 临证启钥/ 67
节 舌诊中应该重视的几个细节 / 67
第二节 舌红无苔并非皆“阴虚”,厚腻也不尽“湿浊” / 69
第三节 朱良春《脉学杂谈》整理 / 71
第四节 奇经八脉理论的临床应用 / 76
第五节 谈陈继明老师倡导的“补下启中” / 81
第六节 通补法在慢性脾胃病中的运用 / 83
第七节 论顽固性腹胀的成因及辨治 / 85
第八节 也话“大复方” / 88
第九节 谈点读书与临证体会 / 90
第十节 “药后瞑眩”小议 / 92
中篇 方 药 心 得
章 药物古义和新知/ 96
节 雷公藤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 96
第二节 白术用量大、小两相宜 / 97
第三节 仙鹤草止血活血、调衡心律 / 98
第四节 大蒜“通五脏、达诸窍”治疗心脑血管病 / 99
第五节 矾石豁痰消疸、燥湿祛腐 / 101
第六节 鸦胆子凉血止血、祛瘀生新 / 103
第七节 白蒺藜疏肝安神、活血通络效宏 / 103
第八节 金荞麦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 104
第九节 穿山龙活血通络、止咳定痛 / 105
第十节 附子温阳散寒、“破癥坚积聚”、祛瘀通络 / 106
第十一节 桔梗治胸胁痛、惊恐悸气 / 108
第十二节 石菖蒲通窍涤痰、健脑促醒 / 109
第十三节 芒硝外敷治疗局部肿胀、急性肾衰 / 110
第十四节 三棱、莪术祛瘀攻坚能打“硬仗” / 111
第十五节 海蜇既可内服也可外用 / 112
第十六节 柴胡还有活血化瘀作用 / 113
第十七节 生半夏应用经验 / 114
第十八节 丹参功同四物,仲景为何不用 / 118
第十九节 乌头祛寒定痛、蠲痹逐瘀 / 119
第二章 方剂今释与发微/ 121
节 升陷祛瘀汤 / 121
第二节 晕可平 / 125
第三节 巴硫散 / 126
第四节 黄白止血凝胶 / 127
第五节 愈消方 / 129
第六节 加减秘红丹 / 130
第七节 清震理巽汤(赭夏清震汤与钩蝎达郁汤合方) / 130
第八节 土贝涤痰汤 / 132
第九节 新定柴胡达原饮 / 132
第十节 芪乌散 / 134
第十一节 柴葛并用,表里双清 / 134
第十二节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高热重症 / 138
第十三节 柴葛解肌汤治流感高热 / 140
第十四节 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顽痹的基础方 / 141
第十五节 七物降下汤(高血压眼底出血验方) / 142
第十六节 仙膏治流注、无名肿毒 / 144
下篇 临 证 录 验
章 心脏和血管疾病/ 148
节 冠心病 / 148
第二节 高血压 / 165
第三节 心力衰竭 / 172
第四节 心律失常 / 183
第五节 心肌病 / 194
第六节 病毒性心肌炎 / 199
第七节 血管疾病 / 200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及危重症/ 203
节 感染性疾病 / 203
第二节 气道阻塞性疾病 / 213
第三节 胸膜疾病 / 215
第四节 弥漫性肺疾病 / 217
第五节 多脏器衰竭 / 219
第六节 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 221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 224
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 / 224
第二节 胃、食管疾病 / 229
第三节 肠道疾病 / 236
第四节 胆胰肝脏疾病及并发症 / 249
第四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255
节 偏头痛 / 255
第二节 睡眠障碍 / 258
第三节 脑血管病 / 262
第四节 周围神经肌肉病 / 274
第五节 自主神经病 / 277
第六节 神经症 / 282
第七节 精神疾病 / 287
第八节 癫痫 / 289
第九节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 293
第五章 肾脏疾病/ 300
节 心肾综合征 / 300
第二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 305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 310
第四节 糖尿病肾病 / 313
第五节 尿路感染 / 316
第六章 糖尿病/ 319
节 2 型糖尿病 / 319
第二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322
第三节 糖尿病眼肌麻痹 / 325
第七章 风湿免疫疾病/ 327
节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 327
第二节 反应性关节炎 / 329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 / 331
第四节 皮肌炎 / 334
第五节 干燥综合征 / 336
第六节 强直性脊柱炎 / 337
第八章 肿瘤疾病/ 339
胃癌术后高热(大柴胡汤合葛根汤) / 339
胃癌术后反复发热(柴胡桂枝汤、玉屏风散合枳术丸) / 340
壶腹癌术后肠麻痹(生姜泻心汤合桃核承气汤) / 342
结肠癌致不全肠梗阻(硝菔通结汤合大承气汤) / 344
直肠癌术后肠梗阻(桃核承气汤) / 345
直肠癌术后腹胀(升陷祛瘀汤、甘草干姜汤合小陷胸汤) / 347
直肠癌术后盆腔感染(生脉饮合桂枝茯苓丸) / 349
直肠癌术后反复消化道大出血(三黄泻心汤合黄白止血凝胶) / 350
胆囊癌术后胆肠吻合口瘘腹膜炎(柴茵芪莪汤) / 352
肺转移癌合并放射性肺炎高热(柴胡桂枝干姜汤、甘草干姜汤) / 352
声带息肉(乌梅丸合苦酒汤) / 354
食管不典型增生切除术后呕吐(升陷祛瘀汤) / 356
骶尾部脂肪瘤(消瘰丸、四神丸合金铃子散) / 358
多发性脂肪瘤(土贝涤痰汤合甘麦大枣汤) / 359
第九章 外科疾病/ 361
肩周炎(指迷茯苓丸) / 361
双膝骨关节炎(肾着汤) / 362
右侧肩背痛(葛根汤) / 363
腰椎间盘突出症(肾着汤合活络效灵丹) / 364
急性膝关节滑膜炎(四神煎合活络效灵丹) / 365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大黄牡丹汤合大承气汤) / 366
肋软骨炎(阳和汤) / 367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通关滋肾丸合四妙散、小承气汤) / 368
颌下软组织感染(普济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 / 371
第十章 妇科疾病/ 373
输卵管脓肿(桃核承气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 / 373
子宫肌瘤兼卵巢囊肿(桂枝茯苓丸合血府逐瘀汤) / 375
第十一章 其他疾病/ 378
节 不明原因发热 / 378
第二节 血液病 / 382
第三节 其他疾病 / 384
附1 英文缩写对照表 / 385
附2 化验指标正常值参考表 / 390
恩师朱良春大师,生前强调“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所以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临床疗效是中医安身立命之本,是中医学术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面对当前西医尚无法解决的,或不良反应显著的,或必须有创治疗的,或患者难以接受且遗留问题显著的重大、疑难疾病时,才能彰显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这也是我从医56 年来的探索及夙愿。
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目前行之有效,也被广泛认可的临床路径及方法。秉承先贤章次公“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和张锡纯“衷中参西”的精神,努力宗古义而汇今,精思虑而立新。
在生命科学日新月异、疾病谱重大改变的当下,临床医学研究言必“循证”,转化医学也强调以实证为前提,为此中医临床研究也不可能例外。所以临床“证据”以及其进一步科学内涵的阐明,是整理和提高的前提。早年曾师从的我国中西医结合大家、首都国医名师廖家桢教授,以及日本千叶大学稻垣义明先生,也做出了表率,为“宗中汇西”指明方向。尤其近37 年来,有幸供职于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国家中西医结合基地,疑难重症集中、客观理化检测及影像学手段一应俱全。所以本书除早年病例外,案例多选择中西医诊断、辨证明确,检测数据、治疗经过转归相对齐全者,并努力做到“图文并茂”。重视“证据”但绝不“唯指标”,采取“拿来主义”,取长补短,即可“佐证”,也是“望、闻、问、切”的感官延伸。
我认为改变观念,等同或胜于技术进步,正如巴里·马歇尔(幽门螺杆菌发现者)所言:“取得进步的速度与理念改变相匹配。”
本书上篇医论新悟,从病证结合角度分析辨病与辨证的思路方法,以及从数十年来所从事的血瘀证及血管病研究入手加以演示及剖析。此中又以临20前 言证的关键着眼点如舌诊、脉诊及立法进一步说明。中篇方药心得,再从病证结合角度出发,对具体用药经验及方剂进行阐释及立新,对经临床验证的予以选择性介绍。下篇临证录验,按心脏和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危重症、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风湿免疫疾病等加以分篇叙述,以更贴近临床,联系实际。
但临证案例汇集于不同时期及地域,并着重“实录”,有的是毒性、虫类药物的应用以及药物剂量的突破,然必“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以承恩师“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之旨。
本书适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临床医师,中医药院校本科、研究生,西学中班学员,以及其他中医药科研人员、自学爱好者参考学习。
此外,本书虽几易其稿,但因临床跨度时间较长,参加整理编写的弟子、学生有多人,难免疏漏,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史载祥
2021 年3 月于北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