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20310丛书名: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
《中公版·2022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基础知识中学(全新升级)》是中公教育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研发人员在深入研究浙江省各地区的考试要求和考试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特色一:立足典型真题
在本书的编写中,融合了浙江省各地区教师招聘考试的历年考试真题,有较强的参考性。考生能通过真题了解考点,明确备考方向。
特色二:图书结构合理
“考纲透视”——每章内容前列出了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及其掌握程度。
“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备考锦囊等”——正文中设置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备考锦囊等版块,帮助考生拓展知识视野。
“强化练习”——每章后的练习题可供考生进行自我检测和练习。
特色三:重点覆盖全面
本书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部分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尽可能地涵盖了历年真题考点,突出考试重点。每部分内容都有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常考知识点做出细致讲解,并以下划线的形式标示了重点内容。
《中公版·2022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基础知识中学(全新升级)》结合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中学的考试真题,构架起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部分内容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全书主要部分如下:
一、前言:考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本书的使用方法,方便复习活动开展。
二、备考指导:其中的考情分析、题型解读、备考策略帮助考生明确真题考查的具体信息。
三、正文内容:正文部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在精华内容的基础上,放置拓展类的模块,如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备考锦囊等。每章内容介绍完毕后,强化练习中的检测试题方便考生检测本章的学习效果。
目录
部分教育学
章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2)
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3)
强化练习(27)
第二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基本规律(29)
节教育目的概述(29)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33)
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41)
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47)
强化练习(54)
第三章学校教育制度(56)
节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56)
第二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59)
第三节学校与学校文化(64)
强化练习(68)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70)
节教师(70)
第二节学生(81)
第三节师生关系(85)
强化练习(88)
第五章课程(90)
节课程概述(90)
第二节课程内容(99)
第三节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103)
第四节课程资源(109)
第五节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实施状况(112)
强化练习(116)
第六章教学(118)
节教学概述(118)
第二节教学过程(120)
第三节教学原则(124)
第四节教学方法(128)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135)
第六节教学评价(139)
第七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46)
第八节教学模式(150)
第九节教案设计(153)
强化练习(162)
第七章学校德育(165)
节德育概述(165)
第二节德育过程(169)
第三节德育的实施(172)
强化练习(180)
第八章班主任工作(182)
节班主任工作(182)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190)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194)
强化练习(196)
第九章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199)
节教育研究概述(199)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201)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08)
第四节教育改革(214)
强化练习(215)
第二部分心理学
章心理学概述(218)
节心理学基本知识(218)
第二节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219)
第三节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221)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23)
强化练习(224)
第二章认知过程(226)
节感觉(227)
第二节知觉(230)
第三节注意(235)
第四节记忆(241)
第五节思维(248)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255)
第七节表象与想象(263)
第八节言语(266)
强化练习(268)
第三章情感和意志过程(271)
节情绪和情感(271)
第二节意志(279)
强化练习(283)
第四章人格心理(286)
节人格(286)
第二节需要(289)
第三节动机概述(292)
第四节气质与性格(293)
第五节智力与创造力(299)
强化练习(303)
第五章儿童心理发展(304)
节人生全程发展概述(304)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308)
第三节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314)
第四节道德认识发展理论(316)
第五节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320)
强化练习(321)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发展(323)
节中学生认知发展(324)
第二节中学生情绪与情感发展(329)
第三节中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333)
第四节中学生的学习发展与性心理发展(338)
第五节学生的个别差异(343)
强化练习(347)
第七章学习理论(348)
节学习概述(349)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52)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359)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66)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69)
强化练习(371)
第八章知识的学习与迁移(374)
节知识的学习(374)
第二节技能的学习(385)
第三节学习策略(392)
第四节学习迁移(397)
强化练习(404)
第九章学习动机(407)
节学习动机概述(407)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411)
强化练习(416)
第十章教师心理(419)
节教师的职业角色(419)
第二节教师的心理特征(422)
第三节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425)
第四节教师的心理健康(427)
强化练习(429)
第三部分教育政策法规
章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432)
节教育政策(432)
第二节教育法规(436)
第三节相关教育法学基础知识(443)
强化练习(454)
第二章现行主要的教育政策及重要规定(456)
强化练习(477)
第三章现行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及重要规定(479)
强化练习(526)
第四章依法治校与依法执教(528)
章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考纲透视
识记 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理解 1.教育的本质和起源
2.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3.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特点
4.国内外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与评价
5.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6.教育学的价值
7.当代教育的特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运用 1.“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3.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当前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
考点梳理
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概述
考点1教育的概念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的词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它可能是无组织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系统的。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主要的区别:①专门化。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教职人员承担的,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专门培养人。②制度化。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教育活动,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和约束。
【2013·浙江·单选】我国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许慎 C.朱熹 D.孟子
【答案】D。
考点2教育的形态(教育的组织形式)
根据不同的标准,教育的形态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1.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根据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教育形态可分为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1)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是指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
(2)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根据教育活动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教育形态可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较,家庭教育的特点见表1-1-1。
表1-1-1家庭教育的特点
特点 含义
先导性 一个人早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教育者是家长,家庭这种先入为主的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
感染性 一个人的各种情感能引起别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由于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情感的感染性就显得特别强烈。家长的好恶取舍常常决定着子女的行为
权威性 家长的权威是家庭教育成功的保障和前提。家长越是有权威,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越有可接受性,教育的效果就越具深刻性和持久性
针对性 “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能比较全面、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能比较容易地做到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终身性 父母是子女永远的老师,从孩子出生到入学,再到进入社会,家庭教育都在进行,只是教育的侧重点不同
个别性 与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相比,子女在家庭里可能得到更多的个别教育
(2)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职能的专门性;②组织的严密性;③作用的全面性;④内容的系统性;⑤手段的有效性;⑥形式的稳定性。
(3)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教育活动。现代社会教育具有如下特点:①开放性,社会教育打破了学校教育那种封闭式的教育体系,具有极大的开放性。②群众性,社会教育可满足社会各年龄阶段、各职业系统人员的学习要求,教育对象日益普遍。③多样性,社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④补偿性,在学校学不到的一些知识,需要社会教育予以补充。⑤融合性,现代的社会教育日益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表现出同社会的政治活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娱乐活动,甚至同宗教活动的密切结合。
【2019·丽水景宁·单选】“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A.感染性 B.针对性 C.权威性 D.先导性
【答案】B。
考点3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或教育中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广义的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态度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教育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等。狭义的教育者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学校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学习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
教育影响是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它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影响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互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学习者借以实现发展目标的媒介。其中,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是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设计的,反映了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把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促使他们有效学习与积极发展。
4.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的关系
教育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形态,担负起促使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神圣职责。
知识拓展
关于教育的基本要素,说法不一。上文中主要介绍了教育的三要素说。除了上述说法外,还有比较常见的四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其中,教育内容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教育手段包括物质手段、精神手段等。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可分为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教育媒体及教育辅助手段三大类。其中,教育的活动场所与设施主要是指校舍、教室、操场、实验室、校办工厂,以及内部的设备装置等。教育媒体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教育辅助手段是指那些帮助教育者教和受教育者学的物质工具与技术手段,如录音机、计算机以及供师生教学使用的工具。精神手段是指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各种非实质性手段,包括教育方法(教育者的教法、受教育者的学法)和教育途径。
1.【2021·宁波·单选】下列不属于教育活动四个基本要素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场所
【答案】D。
2.【2017·浙江·单选】与教育者、教育中介共同构成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是()。
A.受教育者 B.教育领导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答案】A。
二、教育的属性
考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与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教育方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教育通过传递社会经验,使活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发生改变,这是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区别,也是教育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
【2017·浙江·单选】学校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 B.是否有活动场地
C.是否有具体活动内容 D.是否有活动工具
【答案】A。
考点2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4.教育具有生产性
教育可以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教育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上起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