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1141091
《时代周刊》重磅推荐。
美国演讲者协会推崇的演讲法则。
作者多次登上《奥普拉脱口秀》《早安美国》《纽约时报》《多伦多星报》《时代周刊》等美国主流媒体。
适合每个人的演讲实战指南。
只要学会书中的方法,就能在演讲中自如发挥,每句话都说到听众心里!
帮助你利用好每次当众讲话的机会,让你的表达越来越有影响力。
让你成功的可能性无限增大。
寓教于乐的沟通学权威读物,35个沟通实战模型,每一项都源自作者丰富的职场经验及切身感悟。生动的案例、详细的指导以及实用的建议,能有效地帮助读者突破低效沟通的屏障,*程度地展现己方优势,*终达到换取资源的目的。
作者卢山综合实力强悍,任世界五百强企业高管,曾作为资深专家在复旦大学授课,“领英”专栏作家,“猎聘”特约作者,2019年和2020年更是连续两年入选“领英年度行家”中国榜单。作者的商战经验和文笔水平皆呈一流。
获东东影响力作家李海峰、猎聘副总裁江莉等众多知名大咖强力推荐的沟通谈判shengjing,让你说出的每句话都更值钱。
推荐您购买文通天下其他畅销书:
《生活处处要演讲》
备受美国演讲者协会推崇的演讲法则
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提升你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影响力;如何轻松驾驭沟通表达力;如何掌握伟大演讲的12个秘密;如何让你说出的每个字都有感染力;如何克服当众讲话的恐惧感。让你成功的可能性无限增大。
《每句话都值钱》
这是一部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谈判技巧、赢得谈判成功,*终实现沟通变现的商务沟通类书籍。作者在书中总结了35个高效实用的沟通技巧,特别是在与强者沟通时具体的沟通逻辑——“五项修炼”“六个工具”“七个维度”“八个秘籍”“九个场景”。35项沟通法则,每一项都源自作者丰富的职场经验及切身感悟,书中生动的案例、详细的指导以及实用的建议,能有效地帮助读者突破低效沟通的屏障,*程度地展现己方优势,*终达到换取资源的目的。
《生活处处要演讲》
第壹章 生活处处要演讲
在当今社会中,想要领先对手一步,你必须要有优秀的沟通能力。而良好的演讲则能让你在竞争中为自己增加筹码。
第二章 优秀演讲者的基本功
“大人物”的演讲无疑给你树立了某种优秀的标杆——这样的标杆能激励你不断在演讲方面有所进步。
第三章 给自己一个演讲的理由
当你找到一个自己不得不去演讲的理由,你必然就希望自己能做好——如果有可能,好可以达到优秀或卓越。
第四章 做好一场演讲需要什么
请牢记,在进行一场演讲时,开头一定要强有力,结尾要有回味性。当然,中间部分也不能让听众失望!
第五章 伟大演讲的12 个奥秘
帮助你开始演讲生涯。如果你能掌握优秀演讲者所拥有的12 个奥秘,你也一定能树立起自己的信心。
第六章 演讲时要考虑的文化因素
如果在全球范围内从事演讲活动,必须要考虑到当地文化,尤其是其中的礼仪问题,这会对你的演讲有着巨大影响。
第七章 如何做好一场主题演讲
对于主题演讲,不论演讲的时长是多久,你都需要让你的听众感兴趣,并保持他们的兴趣,亮出你的观点,还应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结尾。
第八章 如何做好其他类型的演讲
在短时间的演讲中,你可以把一些主要的观点亮出来,用你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种长时间的演讲可以让你给听众提供大量的信息。这样你就有机会影响到每一个人。
第九章 演讲过程中的设备
对于一场优秀的演讲,你需要意识到的是,演讲设备的问题,有可能破坏(扰乱)一场原本十分出色的演讲活动。
第十章 演讲者常见的12 项挑战
作为一名演讲者,你需要面对的挑战肯定不止12 项。以下单独列出来的这些都只是常见的,是你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应对的状况。
第十一章 作家应该如何去演讲
作为作家,如果你真的不擅长站在台前讲些什么,不论你只是说上10 分钟,还是要讲45 分钟。这可能不光对你的写作事业起不了良性的作用,反而可能会阻碍它。
第十二章 面对媒体采访你该如何表达
当你接受平面媒体、播报类媒体或是在线媒体采访的时候,你可以从本章学习到一些有效而实用的原则和方法。
第十三章 总结
关于如何创作和发表一个伟大的演讲,你可以按照“DYNAMIC”方法去一步步实现。
《每句话都值钱》
第壹章 一切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
沟通翻车,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你有多善于沟通,你就能走多远
高效沟通的N 种秘密武器
第二章 让你的每一句话都值钱
人人都能做的沟通变现
不同的沟通段位,不同的人生体验
想说就说的代价
好好说话的益处
这是沟通的艺术
形成闭,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怎么做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
如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什么是让结果落地的正确姿势?
结果是检验沟通有效性的标准
第三章 优势谈判的35 个沟通模型
用五项修炼去撬动任何一场谈判
将心注入:谈判的核心要素不能少
神采飞扬:把你的激情变成超级生产力
大道至简:高效沟通是这样“炼”成的
声情并茂:让你的感染力秒变战斗力
肢体语言:通过肢体语言“读”出TA 的秘密
六个工具让你在谈判中左右逢源
SWOT:360 度了解你的谈判对手
DISC 语言:让你在谈判中先人一步
BATNA :你必须要学会的第三选择
共情力:打造一个渲染情绪的高手
交响力: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故事力:用故事创造共同想象
利用七个维度打造“沟通即服务”
产品差异化:差异化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
服务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沟通是好的服务
价值多元化:“有价值”是社交底层的逻辑
流程标准化:它为你节省的不仅仅是时间
体验场景化:客户买的是身临其境的体验
合作协同化:没有协同的小船说翻就翻
关系伙伴化:让伙伴关系为彼此的业务赋能
八个秘籍让你的沟通如鱼得水
逻辑普适化:逻辑能力在沟通中究竟有多重要?
思维结构化:结构化思维会让你成为真正的高手
呈现可视化:可视化呈现让一切尽在不言中
内容故事化:故事化的内容能打动人
解释力:想解释清楚一件事并不容易
说服力:换位思考是说服对方的法宝
影响力:印象是一种先发影响力
传播力:引爆超级传播的八个条件
深度剖析九个常用的沟通场景
职场沟通: 高效能人士职场沟通的七个习惯
求职面试:求职面试“制胜三部曲”
晋升答辩:晋升答辩中的“是”与“非”
工作汇报:工作汇报要兼顾态度、能力和“套路”
公众演讲:五种方式,呈现精彩开场
即兴发言:做好“四有”青年,你定能脱颖而出
商务谈判:商务谈判中的取势、明道和优术
电话营销:电话营销成功的7 个要素
融资路演:善用5 个小贴士,精准打动投资人
第四章 沟通无处不在,价值无可取代
每一句话都值钱,每一次沟通都变现
对于演讲家和想要成为演讲家的人来说,简·耶格尔的这本书能够让你快速阅读完,并且获得简单易行的指导。从而迅速提高你的公开演讲技巧。
——Diane DiResta,世界演讲家
我和耶格尔都从事于演讲教学,而她是一位真正的专业人士。这本书是她从真正研究演讲专业诀窍的角度所写,书中有所有你需要了解的公开演讲方面的知识。”
——Don Gabor,世界演讲家
沟通放在谈判中,每句话省下来的都是净利润。爱说话不等于会说话,卢山在书中写的35个实战模型,实用易上手。
——东东影响力作家、DISC 社群联合创始人 李海峰
沟通是每个人的技能,在职场上尤其重要,有没有同理心,会不会倾听,会不会问有效的问题,怎么说话别人爱听?卢山这本书告诉你答案。
——猎聘副总裁 江莉
这个世界上*快的赚钱方法就是有效沟通和谈判,掌握卢山老师结合多年经验淬炼自创的35个沟通模型,打动人心,赢在职场,乘风破浪!
——职业女性成长平台睿问She Power创始人兼CEO 邱玉梅
实践出真知。卢山及他领导的团队多年来在人才招聘、全球采购谈判、商业中沟通的实战经验、教训和领悟总结出来书中实用有效的操作性指导将为新手、老将和希望提升自己的你带来全面的方法和启示。
——美迪康集团全球采购副总裁 曹卉
这本书系统性、实操性流畅,是沟通技能升维的好工具,让那些看似掌握的谈判技能,催生发展出全新的体悟,帮助我们有充分的智慧仰望星空、迎接未来!
——多家互联网公司首席执行官 戈壁老王
《生活处处要演讲》
我曾经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做过一场演讲,至今想起来都兴奋不已,仿佛仍然置身其中。那是一场面对250位基金经理的演讲,我不需要回顾会议策划人上传到YouTube上的视频片断,就能回想起当时和听众的那种连接感。
尽管由于灯光和讲台设置的关系,我看不到很多听众的脸,但起码能看到前排的一些听众,他们对我的演讲词的那种紧密的连接感激励着我继续演讲。
这样美好的演讲体验是我为何愿意去那里演讲的原因之一。通过演讲,我不光有机会与听众分享关于工作关系、时间管理、使工作有更高产出以及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专业知识和洞见,还有机会去了加尔各答那么棒的地方。
会议的策划者还要求我为加尔各答的“扶轮社”做一场演讲,在那里,我遇到了不少优秀的先生和女士,还有儿童以及青少年,因为这些孩子们会在那里表演,当然也会听我的演讲。
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社会中,想要在商业世界中领先对手一步,你必须要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出众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要精通商务礼仪。在这个基础上,你还可以用你良好的演讲技能在竞争中为自己增加筹码。但是,糟糕的演讲技能也可能阻碍你的职业发展。不论是在小组中做一个10分钟的演讲,还是在一场国际会议中做一个45分钟的主题演讲,令人印象深刻的有效演讲的能力都能推动演讲者的职业发展,甚至给演讲者带来个人的成功。
当然,做公共演讲还要面对许多不可预见的现场情况。
现场突发的各种情况都要求演讲者头脑灵活,并能迅速地回答听众提出的难以回答的(或者出乎意料的)问题。但当你对此不再感到害怕,不再望而却步,学会享受和拥抱这种不可预见性的时候,这将会成为演讲过程中令你感到激动的一部分。
例如,你可能在一些不同的听众面前用过同一个开场故事,而且每次效果都很不错。可是,这次就在你准备对这屋子里的听众开讲前,直觉告诉你有些情况不太一样,就好像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在你耳边大喊——“换个别的故事来听听”。
于是,你追随自己的直觉,在演讲的时候换了一个开场故事,事后才发现这实在是太明智了——因为你原来的那个标志性的开场故事中有些内容可能会冒犯到这群听众中的大多数。
公共演讲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这本书将帮你达到这个目标,里面提供了真实生活中的趣事,我的专业经验案例和个人经验案例,我所做过的研究,我对全球优秀演讲者的访谈,以及这些优秀的演讲者与我关于本书的沟通情况。
每位演讲者——即使是那些一场演讲要价几十万美元的演讲者,都和你我一样是从初学者起步的。是的,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
也可能你曾经因为工作的原因做过演讲,或者曾经做过专业演讲。现在,你觉得需要通过一个专业课程来重新振奋自己,或是从其他人身上学一些新的东西。那么,本书也同样适合你。
心理学家和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给《纽约时报》写过一篇文章,题为“社会焦虑:新的关注带来洞见和疗愈”,其中写道:“一项对3000名成年人的调查发现,他们认为在公众面前演讲是经常令他们感到非常恐惧的事情”。
有一句老话,大意是做公共演讲简直比上刑场还令人害怕。我不知道这种观点从何而来,也不知道这是基于什么研究得出的结论。但有一点儿我很清楚,那就是虽然我们都对死亡无能为力,但我们都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在公共演讲中更自在一些。
你害怕做公共演讲吗?
如果你被要求去做一场公共演讲,在准备演讲的时间里——不管这期间有几个月、几个星期、几天或者是几个小时,你是不是会一直忐忑不安,直到演讲结束?
如果你一点儿都不害怕做公共演讲,那么,根据你演讲后收到的反馈或者你的自我评估,你觉得自己的演讲技能需要再进一步提升吗?
我认为,你完全可以战胜内心的恐惧,也完全可以进一步提升你的演讲技能。
幸运的是,成为一个娴熟的演讲者所需要的技巧是完全可以被教授的;对自己的演讲能力有更大的把握,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你对公共演讲的恐惧感。
在本书中,你将学到必要的公共演讲的技巧。不论你之前是如何认为的,我想说的是——成为一名充满活力的演讲者并不是天生的。是的,虽然有些人在观众面前会比另外一些人感觉更自在一些。但是,你可以学会如何让自己更轻松地接受这样的状况——在面对听众做公共演讲的时候不需要那么害怕。
职业演讲者如何精心准备一场演讲,以及做一番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所需要的工具全都在本书中,等着你来学习和使用。
很少有演讲者是完全即兴地开始自己的演讲的,即使你坐在观众席中,即使你认为那番演讲是即兴演讲。事实上,不论是一个5分钟的演讲,还是半个小时或者是全天的研讨会,在演讲前,他们都会策划并练习他们要做的演讲。为了使演讲达到一种没有事先准备和刻意策划的即兴效果,他们要付出很多艰辛的练习。
有些演讲者会花数年甚至十多年精心打磨演讲技巧。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职业演讲者的秘诀。如果你能学会这些秘诀,未来你将成为一个更自信的演讲者。因为你知道你的演讲将给听众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正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才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撰写和出版了这本书。
本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演讲新手迅速地成长起来。通过对某个你正在演讲的话题,或者对通用的演讲进行深入研究,从而避免公共演讲中的很多陷阱。研究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阅读本书、参加一个有关演讲的工作坊,或是请一位演讲教练一起练习等,都是值得提倡的方式。
而对于有经验的演讲者来说,本书可以为你过去的演讲技巧做一个回顾。同时,你也可以借鉴其他优秀演讲者的经验和技巧,并将之运用到自己的每场演讲中,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演讲内容,改进自己的演讲技能。
美国演讲者协会的创始人——卡韦特·罗伯茨始终抱有这样一个信念:努力打磨自己的演讲技能有助于提升演讲者的演讲能力。
本书可以作为你通往成功演讲道路上的一位有经验的引领者,让艰难的演讲之路充满乐趣和愉悦。
我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全美甚至全世界的演讲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还有,我从大学开始就主修公共演讲方面的课程,之后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个领域的学习脚步——所有的这些我都将在这本书中分享给读者。
在这本书里,我会谈到如何为各种类型的演讲做准备,以及如何做这些演讲。不论你要做的演讲有多长,你都可以从中发现当你作为一名演讲者在演讲的时候可以运用的基本步骤。
我在书中还会告诉你,你完全有机会发展出自己的演讲风格。你也会学到用已被证明有效的一些方法来克服“讲台恐惧”或演讲时会出现的其他类型的恐惧心理,而所有的建议都是你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运用的。
在书里面,我也会与你分享一些创新性的点子,让你在演讲的路上走得更远。例如,把自己的演讲录下来,把演讲的内容剪裁润色后作为公司的新闻通讯稿,或是放在自己的博客上。甚至,还可以把演讲的内容加以扩充变成一本书,或是把这些作为你今后准备发展网上培训课程的核心内容。
你现在正在阅读的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初源于我2005年的一次关于公共演讲的培训讲座。当时,演讲的书面内容只有15,000字。而七年后的现在,我以这些初的内容作为基础,增加了一些新的研究和专业经验,将内容扩充到数万字,后变成了一本书。
我们都有过吃药的经历,那是被要求去服用某种药物的体验。所以,你只能按照医生的要求,把药服下去就完事了。在演讲这件事上也是一样,不少演讲者只是按照要求去讲一遍就结束了。而在本书中,你学到的比只是被要求去讲一遍要多得多。
不论你的目的是想通过不停地进行演讲从而成为一名成功的演讲者,还是你只想当别人要求你去演讲的时候能够双腿不发抖、顺利而高效地完成演讲。你都将学会如何更好地进行演讲,并且更加享受公共演讲。
我喜欢把自己定义成一名擅长演讲的作者,而不是一名擅长写作的演讲者。
尽管写作也很困难,但我认为公共演讲比写作更有挑战性。因为写作可以先写草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一直修改,直到我对自己的文字感到满意为止。我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本地的咖啡馆或是带着笔记本电脑在火车上或飞机上不受打扰地修改稿子。我可以重写一次、两次,甚至是二十次,或者更多次。在我没有对我的文字感到舒服之前,我不会把它们拿出来与任何人分享。然后,如果我选择把这些文字发布出来,它们就会一直留在那里。
可是,当我开口演讲的时候,观众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个充满魅力的未知因素。即使我把演讲的内容事先写在纸上,而且演练过很多次,但正式投入演讲时还是会存在一些变化的因素。这就使得演讲体验令人感到非常兴奋、非常特别,但同时也会有点儿难以预测并让人感到不安,会担心观众是否不喜欢我或者不喜欢听我讲的内容。
你将在本书中学到,演讲时你需要去取悦的人其实是你自己。你要喜欢你自己,对你自己将要分享的内容感到自信,对自己关于这个话题写下的文字——不论是提纲还是一篇完整的演讲稿,或只是在手机上记下了一些关键词或是一张索引卡——所有这些自己所做的准备都要令你感到底气十足才行。
此外,对反馈持开放的态度,这样你才可以改进自己的演讲——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在被批评、被质疑。我说的反馈既是指你在演讲接近尾声时观察到的观众的肢体语言,也有在演讲结束后的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内你可能会收到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的书面交流——谈及你的演讲对一个人产生的某种影响。
有些演讲生动有趣,令人印象深刻,并且能令听众受益匪浅。这样的演讲自然可以收获听众雷鸣般的掌声,演讲者会获得很高的声誉,职业发展也会得到极大促进。而另外一些演讲却是索然无味,反响不佳,演讲者的职业发展也自然无法通过演讲得到改观。
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谈到过,我演讲生涯的发端可以追溯到我读小学的时候。高中时,我曾经当着全校上千名师生的面发表竞职演说,游说他们投我的票,这样我就可以当选校务秘书了。大学的时候,我修了一门非常棒的公共演讲的课程。在那门课上,我做了很多研究,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其中的一篇公共演讲稿成为我的份学习报告,并在多年之后得以出版。
作为一名作家,我常常受到各方邀请给读者们讲讲我自己的书。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好像理所当然地认为作家都应该有能力做公共演讲。但其实写作一本书和做一场公共演讲所需要的技能截然不同(尽管作家写作的才能可以在写演讲稿的时候帮上忙)。当你站在演讲台上的时候,你需要的更多是表演和展示的能力而不是文学方面的才能。所幸,中学时期我就在纽约的美国戏剧艺术学院学过表演,大学时期还去基弗兰克剧院学习过。这些早年的专业学习经历为我后来成为一名演讲者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16年前,我决定将演讲作为我的事业来发展,因此,我加入了全美演讲协会。不论是去做一场普通的演讲还是把这场演讲看作是我事业的一部分(或是全部),我都全力以赴,尽力让自己讲得更精彩,并结识更多的演讲者,观摩他们的演讲,对成为一名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者所需要特殊技巧加以反复揣摩和深入理解。
在我决定认真地发展我的演讲事业之前,我在大学里教书,算上全职和兼职的经历,我有几十年的教龄。那时候,我只是在别人请我去讲的时候,或是就某个主题做了一些研究后想通过一些课程与大家分享我的发现时才去做演讲。但现在,我想在众多的公司、协会、政府机构中演讲,我希望我的身份仍然是一位作者,而且是一位擅长演讲的作者。
演讲带给每个人的机会是——不论你是一位作者还是公司里的管理人员或是一位创业者——都有机会去分享你的知识,去启发别人,去激励别人,甚至是改变别人的生活。
口头上的交流显然和书面交流大不一样。写出来的文字可以被刻在石头上,这些文字永远都不会改变。阅读这些文字的人可能会变,但是,这些文字本身可以保持永恒。
这与演讲恰恰是完全相反的。
哪怕你把你的演讲稿全部写出来,揣摩了很多遍,事先做了很多策划,并且彩排了很多次,你似乎认为你能完全掌控演讲的进程。但事实上,当你演讲的时候,除非是参与在线研讨会,听众都是匿名的,否则,所有的听众就在你的面前,他们经常会成为你演讲的一部分。所以,你在演讲中会感受到他们的现场状况和投入程度(有这样一种互动书的趋势——读者会与作者分享他们关于某一段或者整本书的体会,企图影响作者的写作。甚至,未来可能看到这样的根据读者的反馈写作的书)。
听众确实会对演讲者造成影响,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坦然面对这样的情况,并且让你充分掌握公共演讲的技巧。
所以,在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公共演讲的时候,步要做的是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关键——你为何要去做这场公共演讲?
对于这个问题,你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接下来,我会列举一些常见的理由——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一些理由使得你从书架上拿起本书来看:
1.你的老板让你在即将到来的年度会议上代表公司做一个演讲。
2.你受邀在一个会议上作为专家团的一员出席。这对你是一种荣誉,也可能会带来新的客户。
3.你好的朋友要结婚了,他希望你在婚礼上致辞。
4.你所在的社区组织请你主持一年中主要的几次资金募集活动,那对你而言是一次展示才华的好机会。
5.你创业的项目发展到需要额外资金的时候了,你需要在一群投资人面前做一个演讲,而他们会决定是否投资你的项目。
(你还有其他在我以上列举的理由之外的理由吗?此刻就写下你的理由。)
当然,这只是很多理由中的一些。
我认为,为重要的一个理由是——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公共演讲者对你的职业和个人生活都十分有意义。
与其找各种借口躲避公共演讲,还不如花一些时间掌握公共演讲的艺术,让自己可以在公共演讲的平台上大放异彩。你甚至会发现,你是如此享受演讲,希望它成为你事业中更大的一部分,希望专注于演讲而不是之前做的那些工作。
这是发生在沃伦·格莱希斯身上的真实的故事。
我是在全美演讲协会纽约分会的会议上听到他的演讲的。他是一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优秀演讲者,现在从事全职演讲事业。当时,他为大家分享了他将演讲作为全职事业的发展历程。他告诉我们,当他开始职业演讲生涯的时候,他还在做推销员的工作。通常,每个星期他只要花七八个小时做推销工作就可以了,但他想为自己和家庭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他从事演讲的年参与了两百多场邀请,但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后来,他开始从演讲中收费,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我认为,绝大部分阅读本书的读者都可以通过学习达到一定的演讲水平,并且可以在做公共演讲的时候穿插进一些广泛的商业话题或是个人情况介绍。至于你是否一定能够成为一位职业演讲家,得到演讲收入,演讲收费很高或者是成为像沃伦·格莱希斯和拉里·温格特那样令人惊叹的演说家,尚有待观察。
但是,如果你愿意投入时间练习站在听众面前进行演讲,并学习那些对你来说很有用的内容,同时努力补足自己的短板。我相信,你可以将这方面的能力修炼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沃伦·格莱希斯在演讲中与听众们分享了一些成功的秘诀。我认为,他在45分钟的演讲里谈到的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需要不断练习你要演讲的内容,这样你才能对演讲词了如指掌,甚至偶尔还能进行一些即兴发挥——这些即兴发挥的内容会让听众们认为你的演讲是即兴的。
我知道,你可能会认为建议演讲者练习演讲词这种话就像没说一样——这种建议根本就没有经过大脑。但是有太多的演讲者——也许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在演讲前根本不会试讲演讲稿,也不会经常琢磨演讲稿,结果就是关键的事实、数据以及那些趣闻都要靠大脑拼命地回想才行。
沃伦·格莱希斯建议你在演讲前对着镜子或是你的朋友和家人练习试讲。
你也可以通过加入当地的Toastmaster组织来练习演讲。
Toastmaster是一个国际性的成员组织,他们每周聚会,成员可以有机会在彼此面前练习演讲。而且,幸运的是,全球各地都有其分会,比如,仅印度的新德里就有12个分会。
如果你访问就能找到全美各地的分会。这个组织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尼日利亚、西班牙、土耳其也有分会;在印度有三十多个分会,如加尔各答、孟买、钦奈;在俄罗斯有两个分会 ,其中一个在圣彼得堡。
如果,你附近没有Toastmaster的国际分会,你也可以和身边有志于演讲的人一起创立自己的团体。
不论你是不是正式的演讲俱乐部的成员,阅读本书,参加聆听杰出的、一流的演讲者的演讲,或是购买CD、在Youtube上观看优秀的演讲者的演讲视频及相关资料——都能让你对公共演讲有更多的认识,并促使你向着成为一个更有信心、更有能力的公共演讲者的目标前进。如果你想在公司里、社区里甚至在社会中成为一个领导者,是否具备这种公共演讲的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请思考一下杰出的演讲者拥有的或者发展出来的某一种特质,这种特质会在类似广播中、网络上或者是电视上接受采访这种与公共演讲有关的活动中帮到你(在第12章中,你将获得关于如何提升在这类情境下的演讲能力的具体建议)。
《每句话都值钱》
求职面试:求职面试“制胜三部曲”
面试是“倾听—回答—提问”三部曲。
面试的核心问题其实只有一个——为什么你合适?所以,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面试官的问题一定是围绕着这个提出的,而候选人的回答也应该始终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就必须认真倾听面试官问的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否则,就可能不得要领、答非所问。
因为工作的缘故,近这些年我有机会面试过很多人,从一线员工到团队主管,从资深经理到执行总监,也有回归职场的创业者。候选人来自天南海北,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不过大家似乎都面临着同一个挑战:面试中,该怎么更好地去倾听?
案例一
看似非常专注,其实注意力早已分散
在面试官眼里,坐在对面这个候选人是今天所有应聘者中看起来专注的。他正视着面试官,表情温和,嘴角微微上扬……
“……我们公司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一口气介绍了这么多,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面试官问到。
不料候选人没有反应。
“李先生,你看看有什么问题吗?”面试官提高音量又问了一次。
“啊!你是问我做过什么培训吗?我做过的培训有……”
案例二
看似相当理解,回答时逻辑混乱
“你能分享你的一次失败的经历吗?你从中学习到了什么?有什么经验和教训?”这是个面试中高频的问题。
“好!我记得2年前我被分到了一个项目组。这个项目组的成员非常多元化,除了1个中国人,还有法国人,韩国人……虽然也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但是整体来说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
案例三
自嗨式表达,完全不顾及面试官的感受
“现在请你用2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面试官面带微笑地说。话音还没落,候选人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话匣子。从服务过的公司讲到从事过的岗位,从难忘的项目管理经历说到自己各种培训的经历,当然也少不了自己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
时间已经过去了5分钟,这个候选人丝毫没有要结束的意思。而面试官的眉头越皱越紧了。
不会倾听不仅仅会影响你回答问题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可能让面试官觉得你哪里有问题。面试这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好好倾听呢?是不是态度有问题?是不是不重视这个机会?还是不尊重面试官本人?你看看,这些标签随便哪个给你贴上,就算再好的机会估计也只能擦肩而过了。岂不太不划算?
求职面试时,我们该如何做好倾听?
步:用身体倾听
身体倾听不仅要带上耳朵,整个身体也要参与其中。比如,身体前倾表现出兴趣,目光正视对方表现出尊重,眼神专注表现出认真(不是盯着看),面带微笑表现出谦逊,等等。当你这样做的时候,面试官就可能倾向于分享更多的信息,这对你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在面试官讲话的过程中适时点头示意,这既表示你在用心倾听,也可以让对方感到你很有风度、诚恳、不怯场。当面试官介绍公司和职位情况时,更要适时给予反馈,表明你很重视他所说的内容,并且记在心里了。
第二步:用大脑倾听
用大脑倾听包括:一,专注他人的讲话内容,与自己的知识和信息做联结。二,探索他人的想法,获取他们的观点和关注点,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举例引证。比如,他们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下面可能要问什么问题?我该怎么回答?这样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三,留意讲话者的口头线索。比如“”“第二”“第三”等证据论述以及介绍情况时的关键信息。比如,公司的营业额、员工总数、市场地位、客户群体,等等。这样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能直接引用,也更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步:用心倾听
它是一种同理心,能与他人建立情感的联结。并且,倾听者需要避免自己的感受防碍倾听。此外,它还包括理解讲话者的非语言线索,比如对方的表情、语气、眼神、动作示意等。想象一下,当你在回答一个问题时用了很大的篇幅,然后你发现面试官已经表现出某种情绪的时候,比如看手表或者不耐烦,你就应该得体地停下来。
现在面试部曲——倾听没问题了,下面就是面试的第二部曲——回答。这个部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情况下,面试官和候选人并不认识,因此候选人不能假设面试官知道他将要分享的一些事情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建议使用“STAR模型”,即要描述“Situation(情境)、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结果(Result)”。这样你就可以讲述一个完整流畅的故事:从情境开始,到给你分配的任务,然后是你采取了什么行动,后在上述具体的情况下达成的结果。
以下是“STAR”的每个部分需要回答的问题:
Situation(情境)——设定你举的例子发生的场景。
①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什么时候发生的?
③发生的背景?
④怎么发生的?
⑤有谁在场或者参与了?
⑥主要问题或者矛盾是什么?
Task(任务)——需要完成怎样的任务。
①你承担了什么任务来解决这个问题?
②这项任务是你的上级分配给你的吗?
③这项任务是你独自承担吗?
④其他人也有任务吗?
⑤任务有时间上的要求吗?
Action(行动)——讲解你为了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步骤。
①你先做了什么?
②然后做了什么?
③后做了什么?
④大家有什么反应?
Result(结果)——分享行动后的结果以及经验教训。
①后的结果是什么?
②各方面都达到或者超过预期吗?
③学习到了什么?
④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⑤有更深远的影响吗?比如,因为成功完成了项目,你晋升了……
举个例子,面试官要求你分享一个印象深刻的做项目的经历。应用“STAR模型”,描述是这样的:
Situation(情境):那个业务规划战略项目是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缺乏,而且团队没有任何经验,需要一点一点摸索的情况下展开的。
任务(Task):具体的任务是在5个月内,完成对华东下沉市场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公司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Action(行动):项目获得批准之后,我们马上成立了六人专项小组。由于团队缺乏相关经验,而且事关公司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时间以小的投入借助“外脑”——请了一个咨询顾问,做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同时对标领先的竞争对手。
Result(结果):尽管项目执行过程磕磕绊绊,我们终还是如期完成了项目。而且无论是时间、资源投入还是达成的结果等方面都符合项目目标的预期。
后,还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面试快结束时,面试官问候选人:“你有什么问题吗?”你该怎么回答?这也是面试的第三部曲——提问。我见过直白的回答是:“我没有什么问题。”当然,当你这么直白之后,换来的可能是“拜拜”——工作几乎凉了。因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它要考察的却是面试者怎样看待面试的职位,是否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如果做过,一般一定是有问题的。它同时也可以考察面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等。
从定量的角度,此时提3个问题比较适中。正常情况下,少不要少于2个,多不要多于5个。从定性的角度,建议提问三个方面的问题:
1.关于整体和大方向的。
比如,可以问公司的价值观,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策略,公司的数字化程度,等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即使是一线员工也应该问这样的问题,公司的大环境和发展前景是每个候选人都应该关心的。
2.关于职位本身的。
比如,可以问公司对这个职位是怎么定位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从侧面了解应聘的职位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价值以及对公司的重要程度。也可以问招聘人员对候选人有什么具体的期望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让你了解更多信息,同时也可以让面试官感受到你对这个职位的兴趣和关注。
3.关于个人发展的。
可以问如果有幸加入公司并绩效优异,公司可以提供什么样的职业发展机会,以及公司的人才培养计划等。这会让面试官感受到你对职位的规划和诉求。这些都是加分项。
做好了“倾听—回答—提问”这三部曲,你定能在面试中先人一步。
即兴发言:做好“四有”青年,你定能脱颖而出
说起即兴发言,大家都不陌生。一般是指在事先没有准备地情况下,突然需要你针对某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谈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它考验的是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即兴发言经常发生在公司会议、部门会议、颁奖晚会、新年晚会、婚礼、家庭聚会、同学小聚、单位联欢、茶话会、街头采访等场合,讲话内容通常是总结、感受、感言、致谢、欢迎、倡议、告别、答谢、祝酒、评论,等等。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有太多“遭遇”即兴发言的时刻。有时候是主动的,但更多的可能是被动的。比如:
工作会议后,老板点名要你谈一下针对这次会议的感想和收获。圆桌论坛上,主持人突然问了你一个你没有任何准备的问题。
晚会上抽中了奖,主持人要求你发表一段获奖感言。
参加一个行业峰会,突然被记者邀请即兴说几句。
婚礼典礼上,主持人请你给新人送上祝福。
……
所以你应该看出来了吧?即兴发言存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技能之一。可是实际上,经常有朋友找我吐槽说,即兴发言对他们真的很难,难点主要集中在:没有准备、没有思路、没有信心。
没有准备,是因为即兴发言大多是现场临时“中签”的,所以你的注意力压根儿不在这上边,如果突然被人邀请难免会让人感觉措手不及。
没有思路,可能是因为你对即兴发言的主题不了解,再加上可能之前也没怎么认真听讲,所以不知道从哪儿开始,中间讲什么,怎么结束。
没有信心,可能是因为平时没有刻意练习即兴发言这一技能,所以临时被“抓壮丁”更容易慌张。当然,我们前面提到的没有准备、没有思路和没有套路也会让你没有信心。这里, 我介绍给大家一个“一招鲜, 吃遍天” 的“3T(T-T-T)” 法则, 也就是“Thank you(感谢)”“Theme Focus(聚焦)”“Tipping Point(燃情)”。
个T 是Thank you(感谢)。
首先,表示感谢一定是没错的,即使你因为被临时邀请做即兴发言,心中有一万个不乐意。
你可以感谢邀请你发言的领导、主持人、主办方,台下的观众、今天的场合,或者跟你的发言内容有关的某一个热点事件或者话题。表示感谢一方面会让你看起来专业而有礼貌,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你赢得一点时间,思考下面要说的话。
举例1:感谢主持人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我对这个问题不是特别了解,说得不对还请大家原谅。
举例2: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参加今天的研讨会,听了大家刚才的发言,我深受启发。
举例3:首先,感谢班主任老师为我们这些家长创造的沟通机会。其次,感谢各位家长在这次沟通会上的真知灼见。后,尤其要谢谢各位小朋友们的精彩表现!
第二个T 是Theme Focus(聚焦)。
发言的内容要聚焦主题,不能跑题。没有人喜欢“满嘴跑火车”的人。即使你认为自己只是即兴说说,但端坐在下面的观众们可是在认真聆听。而且,紧扣主题会保证你发言的方向正确,同时也更有利于你掌控时间。
要想紧扣主题,一个好用的方法是,重复之前领导和演讲者发言中提到的与会议主题相关的重点。
举例1:刚刚李总在讲话中一直在强调复工后,员工的防护要做到位,健康状况要随时关注,食堂的配餐要增加品种, 等等,这些举措都体现了管理层对员工的关怀。
举例2:今天大会的主题是围绕着“绿色发展,合作共赢”展开的。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公司是怎么与供应商合作,从源头就关注绿色发展的……举例3:这次业绩会议上给我印象深的,就是我们的销售团队在外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实现销售额翻倍。必须为你们鼓掌喝彩!
第三个T 是Tipping Point(燃情)。
引爆点、渲染观众的情绪是关键。如何在即兴发言中将观众的情绪引向高潮甚至引爆,这不仅是个技巧问题,更决定了你即兴发言的成败。这里面的一个技巧是创造情感共鸣,和现场的观众形成情感共同体。
举例1:后我想说的是,这个项目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对我们各职能部门的考验很大!但是同时,从过往打硬仗的经历我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完成任务!项目完成的结果关系到公司在这个领域是否还能保持领先,也关系到我们的项目团队能否继续保持100% 的执行率。大家加油!
举例2:希望各位与会代表和我一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现在的百家争鸣,一定会换来以后的百花齐放!
举例3:后,我祝愿在座的各位都能持续精进,让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能力!
3T 法则的应用实例
(背景:职场中很常见的会议后被领导点名发言)
“谢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下面是我一些粗浅的理解,说的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和同事们指正。我觉得这个复工动员大会开得非常成功!面对疫情,组织上给予的温暖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积极性,王总提到的灵活办公的方法和工具很实用!我回去就准备操练起来。疫情还在持续,相信每位小伙伴在做好自我防护,保持健康的同时,一定会加倍努力地工作!近常常听到朋友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只有公司活下去,我们才能活下去!大家一起加油!”
下面掌声一片……
后再谈一个话题:如何让你在即兴发言中脱颖而出?
要想在即兴发言中脱颖而出,就要做一个“四有”青年,也就是有准备、有态度、有内容、有逻辑。仔细揣摩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由虚到实,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的过程。
- 有准备:是指万一需要你做即兴发言,事先是要做一点准备的。你可能要问了:我不知道会不会要求我发言啊?怎么做准备?这个不难,开会的时候,用心去听会议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然后把它们稍微组织一下,变成你自己的话,再用“3T”原则表达出来即可。
- 有态度:是指你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既要满满的正能量,又要和发言的主题和场合很搭。比如,比较严肃正式的主题和场合,你的态度就不能是吊儿郎当的。相反,比较随意轻松的主题和场合,你就别不苟言笑,还上纲上线。另外,让你发言你就大大方方地讲,不拘束,不轻视。
- 有内容:是指你的即兴发言要言之有物。这个“物”不仅是指之前准备的会议要点,还指可以延展的部分,也是可以创造机会让你脱颖而出的部分。没有任何一场优秀的演讲是“裸奔”的,所有出彩的即兴发言其实都是有准备的。只不过很多准备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并不是在现场做的,所以在外人眼里,好像真的就是那么即兴地说出来,而且还说得很好。
- 有逻辑:是指你的内容是有前因后果,环环相扣的。而不是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逻辑的即兴发言会让听众摸不着头脑,从而很快失去焦点和兴趣。
后,分享一个关于我的真实经历:
有一次我和老板参加一个行业峰会。按照原计划,老板被邀请做一个10 分钟的分享,而我事先并不知道老板要分享的内容。事不凑巧,老板那天临时有事去不了了。于是我跟主办方沟通,要求取消这个10 分钟的分享,主办方也答应了。
那天我一个人去参加了峰会,还坐在排。我一边听大会主席精彩的开场致辞,一边琢磨着:如果此时让我做个10 分钟分享,我会说点儿什么呢?正想着,突然听到主持人报幕: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 × 公司的卢先生给我们做个主旨分享!
我没听错吧?老板没来,分享不是已经取消了吗?我一边心里嘀咕着,一边看到主持人和大会主席都在向我招手致意。坏了!我还真的没听错!
怎么办?此刻已经没有退路,于是我打起精神,大踏步走上舞台。站在舞台中央,我深吸了一口气,微笑着快速扫视全场的观众,然后开口:
非常感谢大会主席给我们 × 公司这次主旨分享的机会!我很认同李总在发言致辞中提到的要加强供应链协同,提高不同层级供应链的可视度,以及加大步伐推动数字化转型这几个重要的举措。
本次峰会的主题是:打造高效能的供应链生态系统。上面提到的几个举措都是峰会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公司虽然一直深耕在传统的制造业,但是已经在两年前率先启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截止目前不仅一切进展顺利,而且已经初见成效……
后,我想跟在座的各位同行们说,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得供应链者得天下!我们都是供应链人,让我们一起加油!谢谢大家!
在我鞠躬谢幕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结尾发言显然成了一个燃爆点。
大道至简:高效沟通是这样“炼”成的
面试的时候,你用多长时间介绍自己?路演的时候,你有多少时间介绍公司和产品?演讲的时候,你能让观众保持专注几分钟?
能清楚地说明白一件事是一种能力,能大道至简地说明白一件事更是一种能力。
来,让我们做两个练习:
个练习:请用一句话来描述你的公司。
第二个练习:请用一句话来介绍你自己。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你不能用简洁的语言说清楚一件事,就证明你对它还不够了解。”如果你不能做好个练习,大概率是你对你的公司不够了解,比如公司愿景、使命、文化、价值观、战略、所处行业、主要产品、优势劣势,等等,以至于无法抽丝剥茧地精要概括。
如果你不能做好第二个练习,既有可能是你对自己不够了解,更有可能是你足够了解自己但却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比如哪些应该重点说,哪些可以一句话带过,哪些可以略去不提。如果介绍自己的时候抓不住重点,那么介绍起来肯定就没完没了了。
这个练习在现实中很实用,因为:
候选人在工作面试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诸如“用一句话介绍自己”这样的问题;
创业者在面对投资人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诸如“用一句话告诉我,我为什么要选择投资你”这样的问题;
公司的领导层在竞聘时可能会遇到诸如“用一句话概括你的施政纲领”这样的问题。
同样,它也适用于诸如“用一句话介绍你的理想,你的目标,你为什么换工作,你为什么要求加薪,等等”。
问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
- 考察这个人对自我和相关事务的了解程度。
- 考察这个人总结提炼的能力。
- 考察这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我自己为例,
举例一
用一句话介绍我自己:
有20多年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经历,期间跨行业、跨文化、跨地域、跨角色,勇于担当,持续学习,善于沟通和解决问题。
举例二
用一句话介绍我服务过的两家公司:
通用电气:由爱迪生创立的百年老店,是一家集技术、制造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并以其独特的价值观、优秀的运营和培训体系获得全球瞩目。
药明康德:生物科技领域的富士康,为全球知名药企提供药物研发和生产服务。
如果你是向投资人介绍的话,应该考虑概要以下三点:
1.你们是做什么的。
2.你们的目标客户是谁。
3.你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就是这个意思。一门技术一门学问,弄得很深奥是因为没有看穿事物的实质,搞的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比如马斯克利用“性原理”直击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就是利用大道至简来解决问题。这里的“大道”指的是复杂的问题(空气动力学问题,火箭燃料问题,特斯拉的电池问题……马斯克遇到的问题没有不复杂的),“至简”是把复杂的问题拆分成本质的、简单的、小的项,然后一个一个去思考,一个一个去解决。
掌握了大道至简这个上乘武功,我们就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提高效率,解决问题。
来看一个场景,你通过邮件向你的老板申请一笔项目预算。你的原始邮件是样写的:
老板:
您知道我们的XX项目是2017年启动的,当时本来计划2018年5月底可以完成。可是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和阻力,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涨价、汇率波动、人力成本上涨,等等因素。其中,光是人力成本一项就上涨了不止30%!后来我们实施了设计变更,但遗憾的是双方团队就一些关键事项迟迟无法达成协议。再就是双方的团队成员都出现了一些变动。您知道,年末、年初本来是人员动荡高峰期,尤其是今年3、4月份发了年终奖之后,供应方的项目经理离职了,我们这边也有一个项目核心成员刚刚提出离职。当然,现在主要的问题是项目资金已经不够用了。
所以,我想向您申请10万元的预算,以便项目能够继续执行。但是目前尚不知道何时可以收回追加的投入……
老板看完邮件后,感觉脑子很乱,预算也就暂时搁置了。
学习了大道至简的方法后……
老板:
我们的XX项目需要追加10万元的预算。项目已经延迟,追加预算可以及早完成项目,且其一年内的产出可以覆盖这笔追加预算。请您看下能否批准?
背景是这样的:项目当时本来计划2018年5月底可以完成。可是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障碍和阻力,包括外部环境、人员变化,等等。目前亟待解决的是项目资金问题。
其实,公司领导层基本都会看每个月的项目进度汇报表,所以对于你汇报的这些情况,老板早已了然于胸。因此,第二封邮件发给老板后,他看完句就能明白你的需求,看完第二句就能回想起整个项目的大致情况,预算申请也就水到渠成了。
而封邮件则着实会让他伤脑筋,因为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并且有些细节他根本不想也不需要了解。他看完邮件整个人感觉又烦又乱,预算的事自然也就打了水漂。
如何在沟通中大道至简?
试试下面的“三步走”:
步:精通主题
无论涉及的主题是介绍一家公司,一个人,还是一个项目,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深入细致的了解,能够达到精通的程度是好的。这颇有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味道。
比如,你要去一家大型公司面试,根据应聘的具体职位,除了岗位信息之外,你还要了解这家的发展历史,公司文化,所处行业,技术地位,产品覆盖,市场占有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所有的这些信息经过咀嚼,消化,吸收,然后变成自己的语言。这样你在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极致。
精通主题这个环节可以考虑的一个工具是“SWOT”,即优势、劣势、机遇、风险分析。
第二步:分清主次
精通主题之后,你所能呈现的信息应该足够多,足够丰富了。这时要做的是分清主次,聚焦重点。
还是以一家大型公司面试为例,这次你被要求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你是会从份工作开始,如数家珍般地将每一段工作经历具体地呈现在面试官面前,还是首先概括自己的大致经历,然后是优势、劣势,后是兴趣爱好?
分清主次这个环节可以考虑的一个工具是“二分法”。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张白纸中间画一条线,左边表头写上“ ”,右边表头写上“-”。然后把想说的放在左边,不想说的放在右边,并根据时间长短调整两边主题的数量。
第三步:刻意练习
精通主题、分清主次之后,就剩下刻意练习了。
为什么需要刻意练习?因为不做刻意练习的结果可能会使你在沟通时(至少在口头沟通时):停顿、结巴、忘词、窘迫、颠三倒四、手足无措……
刻意练习这个环节可以考虑的一个工具是“项目清单”。列出要做什么、何时做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剩下的就是持之以恒了。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个人连续说话超过40秒时,对方就可能产生厌烦的情绪(除非你说的内容很有料,很有趣),他们会试图插话或逃离。
对此,一个著名的职场节目主持人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改进策略,他将其称为“交通灯法则”。他说,当和很多人说话的时候,这个策略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谈话前20秒钟,你面前的灯是绿的——只要你的话和谈话内容相关并且顾及到他人,你的听者是会喜欢你的。但除非你是个非常有天赋的善谈人士,不然,凡是说话超过半分钟的人,都会让听者觉得其唠叨、令人厌烦;所以在接下来的20秒钟,灯是黄的——人们会开始对你的谈话内容逐渐失去兴趣,认为你啰里啰嗦;在40秒钟的时候,灯变红了。没错儿,偶尔你会想“闯红灯”——继续讲话,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好停下来,否则就危险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