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4348410丛书名: 城市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系列教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本书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分析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行业的心理学问题以及摆在首位的安全问题。
全书共分两篇,分别介绍了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本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既可作为与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有关的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成人教育以及在职人员培训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
篇 心理学基础 章 心理学概述 节 心理学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现代心理学学派及研究领域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节 人的心理发展 第二节 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 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四节 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节 感觉 第二节 知觉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表象与记忆 节 表象 第二节 记忆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注意 节 注意的概念及功能 第二节 注意的类型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情绪 节 情绪概述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第三节 社会化复合情绪 第四节 情绪产生的理论 第五节 情绪体验与情绪调节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意志 节 意志概述 第二节 意志的特征与品质 第三节 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 第四节 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人格 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需要 第三节 动机 第四节 气质与性格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人际关系 节 人际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与技巧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心理健康 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复习思考题 第二篇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心理学 第十一章 运输安全心理学概述 节 运输安全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运输安全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对象和方法 第三节 心理因素在运输安全中的地位 第四节 发生运输安全事故的心理原因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心理过程与运输安全 节 感知觉与运输安全 第二节 情绪与运输安全 第三节 注意与运输安全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三章 个性心理与运输安全 节 气质与运输安全 第二节 性格与运输安全 第三节 能力与运输安全 复习思考题 第十四章 生理心理与运输安全 节 疲劳与运输安全 第二节 生物节 律与运输安全 第三节 年龄、生活习惯与运输安全 复习思考题 第十五章 运输安全干预(心理压力干预) 节 全面压力管理概述 第二节 职业压力与运输安全 第三节 紧张、应激与运输安全 第四节 抗压训练方法 第五节 心理疏导及放松技术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前 言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心理学知识已经渗透到许多学科和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交通运输业,特别是以铁路和城市地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成为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交通运输业以安全为宗旨,始终把运输安全作为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保障。为了更有效地保证运输安全,人们从各个方面对安全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运用一般心理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运输作业过程及运输安全管理活动中企业员工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及其与运输安全关系的学科——运输安全心理学也就应运而生。它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运输企业员工安全至上的理念和素养,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从而预测和预防运输事故的发生,确保运输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进入 21 世纪,我国的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建设规模走在世界的前列,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但由于运营经验不足,安全问题也比较突出。如何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是我们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安全意识的教育应从准员工开始,我们编写了本教材。本书在讲述普通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心理学的内容及应用。本书用心理学的原理和分析手法,分析探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为适应不同层次教学的需求,编者在选材及文字上都做了不少努力,力求使内容简洁明了,文字通俗易懂。在每章章后还配有适量的复习思考题,以便让学生复习巩固。
本书由苏颖(篇)、龙叶明(第二篇)编写,钱传贤统稿。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大量相关专业书籍,书末列出了参考文献,在此我们谨对这些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编成后,虽经反复修改和校对,但由于编者水平和时间有限,不足甚至是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6年5月
(一)观察法
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例如,观察学生听课时的表现,以了解其注意的集中情况。观察法通常是在由于无法对被观察者进行控制,或者由于控制会影响其实际行为表现或有碍于伦理道德的情况下而采用的方法。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来看,观察有两种主要形式: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前者是观察者成为被观察者活动中一个正式的成员,其双重身份一般不为其他参与者所知晓。后者是观察者不参加被观察者的活动,不以被观察者团体中的一个成员而出现。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原则上都应在被观察者不知晓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观察为宜。这样,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才自然真实。例如,通过单向透光玻璃或闭路电视录像装置进行观察,因被观察者觉察不到有人在观察,就可以观察到其自然真实的行为。
(二)调查法
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提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看法。调查法可以用来探讨被调查者的机体变量(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等)、反应变量(即他对问题的理解、态度、期望、信念、行为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研究者本人做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研究者的人做调查。
调查法可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书面调查即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设计出问题表格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而用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向许多人同时搜集同类型资料的优点,其缺点是发出去的调查表难以全部收回,只能得到被调查者对问题的相对完整的答案。
口头调查即晤谈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要使晤谈法富有成效,首先应创造坦率和信任的良好气氛,使被调查者做到知无不言;同时,研究者应当有良好的准备和训练,预先拟好问题,尽量使谈话标准化,与记录指标的含义保持一致,这样才有可能对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概括。
与问卷法相比,晤谈法有如下优点:① 可以直接向被调查者解释晤谈的目的,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准备程度。② 研究者可以控制晤谈进程,使调查中的遗漏大为减少。③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考察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真实程度。④ 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提出临时应变的问题,有可能获得额外有价值的资料。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