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100970
- 欧洲知名经济学家、英国政府的智囊团成员之一、“沃尔夫森经济学奖”获得者(该奖是继诺贝尔奖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学奖)、世界*经济咨询公司凯投宏观创始人——罗杰·布特尔。
- 布特尔曾出版了《市场的困扰》《通胀的终结》等多部畅销书,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他通过出版《金钱非*》一书正确地预测了2008年金融危机。本书作为布特尔的*力作,是他结合过去和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AI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世界经济前景的再次预测,事关国家、企业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 被科技洪流裹挟的每个人,都需要在AI时代做出自己的选择。探究AI普及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权衡决策指出方向。
- 经济学家眼中的未来,涉及工作、财富和社会福利,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从经济学角度解读机器人和AI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在回顾前几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后,作者对AI带来的充满不确定未来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AI真的会改变我们的生活吗?
被科技洪流裹挟的每个人,该如何在AI时代做出自己的选择?
技术人员认为,一旦制造出达到人类水平的AI,超人类AI的出现几乎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与人脑不同的是,数字大脑可无限制地复制,且能够被提速。这就引出了AI革命可能是人类*后一次进步的想法。
若指数级的技术进步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以至于我们现今所了解的人类事务将走向终结,那么人类历史将会出现奇点。我们认为理所应当存在的体系(经济、政府、法律、国家)将不会以目前的形式存留下来。人类*基本的价值观(生命的神圣性、对幸福的追求、选择的自由)会被替代。
在这本《AI经济:机器人时代的工作、财富和社会福利》中,欧洲知名经济学家、英国政府的智囊团成员之一、“沃尔夫森经济学奖”获得者(该奖是继诺贝尔奖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学奖)、世界*经济咨询公司凯投宏观创始人——罗杰·布特尔,为大家回答了机器人时代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并从华丽艰涩的科技术语及警惕中,指出一条明路,理性地解释AI革命会用哪些方式影响我们的一切。
本书除了解释了AI对经济增长、生产力提升、通货膨胀、财富及权力分配的影响,也检视了我们的教育、工作与休闲方式即将有哪些改变。
对许多读者来说,本书讨论的主题将直探他们对未来的一些忧虑,并帮助他们处理需要就其做出决定的关键事务。这涉及很多在机器人、AI及受其密切影响的领域工作的人。本书的目的是辅助理解,从而改进人们的决策水平,同时也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对个人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工作”,不过也有一些其他重要的问题涉及休闲时间、退休和父母的责任:
- 他们当下或计划从事的这类工作有着光明的前途还是注定要消亡,或者介于两者之间?
- 为了*限度地提高未来的就业和收益能力,他们应该拥有并发展什么样的技能?
- 他们是否应该自愿或非自愿地预期长期失业?
- 就算他们有工作,工作时间会明显缩短吗?
- 他们是否应该准备好过非常长的退休生活?
- 作为父母,他们应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使其在AI经济中为工作和休闲做好准备?
对商务人士来说,他们的主要问题与上述这些问题相关,但他们的关注点略有不同:
- 在新世界中,哪些商务活动拥有光明的未来,哪些可能因为机器人和AI的影响而消亡,哪些介于两者之间?
- 企业应在哪些领域对机器人和AI投入重资?
- 企业应该投资哪些活动以提高员工的技能,若做此投资,应如何行事?
- 企业应该在哪些活动中规划用机器人和AI代替工作者?他们应该如何判断对劳动力的需求几乎不受机器人和AI影响的领域?
- 企业应该期待人类在哪些方面与机器人和AI紧密合作?
- 可能涌现出什么样的新兴产业和活动?
至于政府及所有对公共政策感兴趣的人,这些问题同样至关重要,但他们的主要关注点也有不同之处:
- 经济表现将对机器人和AI做出何种反应,它们将给经济政策的制定带来哪些挑战?
- 政府应该鼓励还是限制机器人和AI应用的普及?具体要如何做?
- 法律和监管体系需做何改变以适应机器人和AI的存在?
- 为了适应新世界,国家在教育体系改革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 政府是否应该准备彻底改革税收和福利制度,以抵消不平等扩大所造成的影响?如果是这样,它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这位曾经成功预测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曾出版了《市场的困扰》《通胀的终结》等多部畅销书,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本书作为布特尔的*新力作,是他结合过去和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AI技术的普及应用,对世界经济前景的再次预测,事关国家、企业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序
前言:机器人时代
部分 人类与机器: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1章 人类的进化
第2章 这次会有所不同吗?
第3章 就业、增长与通货膨胀
第二部分 工作、休闲与收入
第4章 工作、休息与娱乐
第5章 未来的工作
第6章 赢家与输家
第三部分 接下来改做些什么
第7章 是鼓励它,还是对其进行征税和监管
第8章 年轻人应该如何受教育
第9章 确保共同繁荣
结论
跋:奇点降临及之后
参考文献
注释说明
本书的写作缘由简单明了。在过去的三年里,市面上有很多此类描 述——机器人应用的普及和 AI 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迫在眉 睫。这些信息让我应接不暇、不堪重负。我遇到过无数的人(和企业), 他们对此非常担忧,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到了恐慌的地步。显然,这些心 存忧虑的人甚至包括领先的 AI 企业中的许多职员,他们担心 AI 会影响 人类,但因为担心自己的职业生涯会受此影响,所以不敢在公开场合表 达这种恐惧。[1]
于我而言,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重大的经济问题之一。此外,它也 有可能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确实,它有压垮我们所关心的其 他一切的危险。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物理学教授、英国科 学学会(British Science Association)主席吉姆·艾尔 – 哈利利(Jim Al- Khalili)提到,相比人类正面临的气候变化、世界贫困、恐怖主义、流 行病威胁和抗生素耐药性等重大问题,AI 问题更为严峻。[2] 不管他的这 种排位(相比气候变化和恐怖主义)是否恰当,这都让机器人和 AI 的 存在看起来完全是坏事。事实上,相当多的人(有趣的是,包括艾尔 – 哈利利教授)认为,机器人和 AI 具有非凡的能力,它们可为人类带来 益处。
因此,无论这些结果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都不影响我一直想了解 机器人和 AI 应用的现状,并考虑它们可能带来的后果。本书正是我调查 研究的结果。
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埋头于文献资料后,如今我对该主题已经相当 熟悉了。不过,读者不必担心我新获得的知识已经将我变成一名极客(Geek)。请放心,它并未使我脱离轨道。 我接触这个主题时没有丰富的技术知识,没什么优势。其实我应该承认,真实情况可能比这还要糟糕。在沉浸于 AI 文献资料之前,我被 我的孩子看作是某种技术恐惧者。而且我确信,我所创立的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员工会很乐意认可这一判断。我的优势是对 经济学的了解,掌握了很多经济学问题的相关知识,对这些问题,我毕 生都在思考和书写。
但是,这个优势并没有为我了解该主题的底层技术性问题带来了什 么直接的好处。事实上,这没能避免我被技术专家们所说的诸多信息搞 得彻底迷惑和糊涂。现在,我或许可以声称自己已经对其有了相当程度 的了解,但我曾花了很长时间裹在那人尽皆知的“热毛巾里”(专注投 入该热门主题中),努力理解机器人和 AI 方面的专家所说的话。
我之前非常缺乏相关技术知识,这会带来某种间接的优势以抵消明 显的劣势吗?也许会。起码它将我和我的大多数读者置于相同的起点上, 这些读者恰如曾经的我,对这个主题感到茫然。
每当“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这两个词出现时,一波波的“技术 呓语”浪潮似乎就会淹没我们。阅读这两个主题的相关资料就是让自己 浸没在这样的海洋中——废话连篇,好奇疑惑,崇拜“技术圣坛”。你有 溺于这些东西形成的急流中的风险——不精确的语言、不严谨的概念、粗略的推断、令人费解的行话和狭隘的视角,而所有这些都笼罩在所谓 的必然性氛围中。
不过,在技术领域,一些真正令人惊叹的事情正在发生:不仅仅是 数字化程度或者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 3D打印技术的发展,也涉及机器 人和 AI。在这杯含有各种配料的技术变革“鸡尾酒”中,AI 脱颖而出。 对人类个体和整个社会来说,也许它能带来巨大的益处,但似乎也会造 成巨大的威胁。因为看上去它会深入渗透到人类世界中,并会引出“我 们是谁”“我们可能成为什么样子”等基本问题。
在这里,我的任务是不仅要让自己在技术呓语的洪水中幸存下来, 而且还要确保我的读者不被淹没其中,更重要的是,我要在这片夸大其 词的海洋中打捞出很多“真相金块”,并判断它们对我们的未来可能造 成的影响。
这些可能的影响范围很广。AI专家并不将自己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 他们涉足的范围包括经济、社会结构、政治甚至人生意义等多个领域。 在此过程中,对个人、企业和政府而言,这些专家得出的结论既令人困 惑又可能让人害怕。
这三个群体发现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考虑这些事关重大的问题,更不 用说面对它们该做些什么了。而在这里,经济学家的背景、素养和经验 能发挥有益的作用——至少我希望它们能。后,作为读者的你,必须 对此做出判断。
不过我要强调的是,你不会在这里得到很多有关机器人和 AI 的技 术细节或本质属性的启示。希望得到这些东西的读者可以将目光转向他 处。这是一本关于机器人和AI带来的经济后果的书。这是我的一种尝试, 我试图让任何可能受其影响的人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后果——明了如何看待这些发展,明了面对这些影响该如何做出选择。顺便说一下,这些 问题如此重大,以至于在这种情形下,“任何人”实际上相当于“每个 人”。
然而,这些问题如此复杂,它们与各种各样无法预知未来的事物相 互缠绕在一起,因此,即使对这个主题描述得再清晰,也没有什么是能 确定的。当凝视未来时,我们只需要睁大自己的双眼,尽自己所能去设 法弄清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各种东西。
就像我以前写的书所介绍的那样,我不认为这种极大的不确定性可 以成为“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的借口。毕竟,每个人都必须做 出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这不仅适用于个人, 也适用于企业和政府。我们不能逃避不确定性,不能拖延到一切都清晰 明了的时候才做出所有的决定。我们得尽力而为。
在做研究和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心中积聚了很多感激之情。 罗伯特· 阿利伯(Robert Aliber) 教授、 安东尼· 库拉凯斯(Anthony Courakis) 博 士、 朱 利 安· 杰 索 普(Julian Jessop)、 加 文· 莫 里 斯(Gavin Morris)、 乔 治· 德 内 梅 什 凯 里 – 基 斯(George de Nemeskeri- Kiss)、 丹尼斯· 奥布莱恩(Denis O’Brien)、 阿利亚· 萨莫赫瓦洛娃(Alya Samokhvalova) 博 士、 克 里 斯 托 弗· 斯 莫 尔 伍 德(Christopher Smallwood)、马丁·韦伯(Martin Webber)和杰弗里·伍德(Geoffrey Wood)教授,他们尽心尽力地阅读了此文本的各个版本,并给出了他 们各自的意见。我对他们所有人都不胜感激,同时也非常感谢 2018 年12 月在维也纳举办的圆桌讨论会的参会者,该会议由奥地利控管银行(OeKB)主办。
我很幸运地享受到了研究助理莫内利·霍尔 – 哈里斯(Moneli Hall-Harris)的服务,这使我的工作变得如此轻松。凯投宏观的很多职员提供 了有用的数据和图表。另一些人则给出了审辩式评论,尤其是安德鲁·肯 宁厄姆(Andrew Kenningham)、马克·普拉格内尔(Mark Pragnell)、维 基·莱德伍德(Vicky Redwood)、尼基塔·沙阿(Nikita Shah)和奈尔·席 林(Neil Shearing)。此外,我十分感谢凯投宏观的授权,允许我在此采 纳其近几年来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特别是第 1 章中涉及的主题。
我的私人助理霍莉·杰克逊(Holly Jackson)一方面帮我管理打字稿, 另一方面使我在考虑凯投宏观的活动和其他一切我参与的事务时保持诚 实、正直。她是无价之宝。
后(但并非不重要),我应该感谢我的家人,因为他们再一次包 容了我写书过程中的分心。
以上和此后内容中提到的任何人均不对书中的任何错漏负责,该责 任仅由作者本人承担。
第 2 章 AI 革命会有所不同吗
传奇投资家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爵士曾说过,投资活动 中昂贵的六个字是:“这次有所不同。”[3] 他指的是金融投资。为了证 明高得荒谬可笑的资产价格是合理的,人们会不时提出一长串论证,邓 普顿的话就是对这种论证的评论。从来都没有什么不同,泡沫终将是泡 沫,当它们破裂时,所有先前支持有问题资产的辩解看上去都像是空洞 的金融宣传。然而,当下一次投资热潮出现时,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 一点,这种模式会重复出现。2000—2002 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时,以及 不久之后的 2007—2010 年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崩溃时,约翰爵士的 智慧都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相对于金融史,经济史是另一回事。不过,它们也有相似之处。自 次工业革命以来,相当多的人以负面的眼光看待技术变革,认为它会使普通人陷入贫困,并造成大规模失业。事实证明,这些唱反调的人 始终是错的。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其畅销书《工 作的终结》(The End of Work)中设想了这样的未来——自动化和信息技 术提高了生产率,但大部分工作者“被遗弃在废物堆里”,与社会的成 功无缘。该书出版于 1995 年。[4]
但是,由于机器人和 AI 的出现,现在正在发生的这些变化,本质上 是我们所看到的自次工业革命以来的延续吗?还是说,它们是差异 很大的东西?
正如我们在第 1 章中所看到的,自次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变革 的关键特征之一是生产率的不断增长,由此为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提供 了支撑;其二是这些技术进步创造出了新的工作,取代了很多消失了的 工作。
即便是认为这次与以往有所不同的人,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种观点是,机器人和 AI 的发展确实不是一场革命。其实,这一论点相当于我们在第 1 章中提到的罗伯特·戈登对通信革命评论的延 伸。批评人士说,人们对该主题有很多争论和怒气,但说到底这没多大 意义。实质上,他们说这场“革命”不同于次工业革命以来发生的 一切,因为经济进步的引擎已经停转,我们只剩下幻想和天花乱坠的大 肆炒作。
第二种消极观点正好相反。在速度和范围方面,AI 革命与我们以往 看到过的任何事情都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基本上破坏了几乎 所有人力需求,所以这场革命终结了创造新工作以补偿旧工作流失的状 态。这不是经济“进步”的终点,却很可能是人类进步的终点。
在得出总体结论之前,我们需要依次检视这些批评观点中的每一个。
AI 革命——不能被忽视的重大技术变革
那么,有关 AI 革命的一切都像吹嘘的那么好吗?贬低其重要性很 容易,但我们应该谨慎。这不是技术变革次被看轻。确实,对新 技术力量的低估有着悠久的历史。1943 年,据说 IBM 公司前总裁托马 斯·J. 沃森(Thomas J. Watson)宣称:“全世界计算机市场的需求大约 是 5 台。”1949 年,一本人们认为声誉颇好的杂志《大众机械》(Popular Mechanics)写道:“未来计算机的重量可能不超过 1.5 吨。”[5]
从初开始,互联网发展的快速推进就遭到了彻底怀疑。1996 年年 末,《时代周刊》(Time)解释了其永远不会成为主流的原因。该杂志说: “它不是为商务活动设计的,没有优雅地接纳新来者。”1998 年 2 月,《新 闻周刊》(Newsweek)有一个头版头条是:“因特网?呸!”
也许惊人的是,该文章的作者克利夫·斯托尔(Cliff Stoll)是天 体物理学家、网络专家。他说,网上购物和在线社交是一种背离常识、 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说道:“事实是,没有在线数据库会取代你的报纸。” 斯托尔声称,充满“互动数据库、虚拟社区和电子商务”的数字世界是 “胡扯”。[6]
直到近,AI 一直面对类似的怀疑。此外,有一个事实还助长了这 种怀疑——AI 已经伴随了我们一段时间(至少在理论上如此),但其尚 未产生任何真正激动人心的东西。它脱胎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 布莱切利公园(Bletchley Park)探索开发的数字计算技术,该技术使纳 粹的恩尼格玛密码(Enigma Code)得以破解,相当著名。
这一功绩与阿兰·图灵(Alan Turing)密切相关。图灵还设计了 AI 的早期概念框架,于 1950 年发表了开创性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该主题随后主要在美国和英国 发展。但在收获好评和取得成就之前,它几经波折。
然而在过去的 10 年中,许多关键的进展共同推动了 AI 的发展:
- 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大幅提高。
- 可用数据数量的快速增长。
- 改进后技术的发展,涉及文本和图像方面的进步,包括面部及语
音识别。
- “深度学习”(DeepLearning)的发展。
- 基于算法的决策的出现。
所以,现在 AI 似乎已接近它的“詹姆斯·瓦特时刻”,就像瓦特在 改进蒸汽机之前,蒸汽机已存在了
一段时间。然后,它开始改变生产方 式。因此,AI 这个已经登场了一段时间的东西,即将上演一次飞跃。
另外,它的影响很可能会让整个经济体系都感受得到。有些技术改 进专门针对特定领域或较窄的生产方面,在更广泛的范围中影响有限。 但偶尔也会出现某种发展,产生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术。我们称这些 技术为通用技术(general-purpose technology,简称 GPT)。蒸汽机就是 GPT,AI 也有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因此我认为,将未来数十年称为“AI 经济”时代是恰当的。
机器人和 AI 有望对生产率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在某些领域,它们可 以完全替代人类;而在另一些领域,它们能够大大提高每小时的产出, 或者改善工作质量与可靠性。也许重要的是,在很多服务领域,比如 在老年人护理方面,它们可以有效地为工作人员提供高效工具,从而有 望克服迄今为止服务业生产率增长迟缓的问题。
此外,AI 的进步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对 AI 抱有期望的人常常热衷于这样的概念——目前的发展呈指数级增长,也就是说,下一时期的水平 总是比上一时期的高出一定倍数或百分比。例如,每年翻一番的事物正 在经历指数级增长。每年增长 20% 的东西也属于这类。结果,给定的百 分比增长率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增长。
无论何时,若增长呈指数级,由于很大一部分累积变化都发生在发 展过程的后期,因此很容易在该过程的早期忽略正在发生的事情的重要 性。指数级增长的这种背载(Back-Loaded)本质在某种程度上给出了 解释——为何我们有时高估技术在短期内的效应,而低估其在长期内的 影响。[7] 这一特性可能会为 AI 未来的能力带来奇妙的东西,但它也会强 化个人、企业、政府的某种倾向,即很少或不采取任何行动来适应其发 展——直到为时已晚。
AI 文献中充满了指数级增长的精彩例子,这些例子往往用通俗易 懂、引人入胜的术语表达,清晰地呈现变化早期显然平稳缓慢的步伐与 后来急剧转变之间的对比。下面的例子来自卡耐姆·切斯,思考一下:
设想你在一个橄榄球场中……它已被密封起来,以防漏水。裁判将 一滴水放在球场中央。一分钟后,她又放了两滴在那里。又过了一分钟, 放 4 滴,依此类推。你认为把该体育场灌满水会花多长时间?答案是 49 分钟。但真正令人惊讶、不安的是,45 分钟后,该体育场只有 7% 的空 间有水。后排座位上的人们向下看,并相互交流场内正在发生的严重事 情。4 分钟后,他们都淹死了。
指数级增长实质上是所谓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其含义通 常是指,每 18 个月(有时两年),价值 1,000 美元的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会翻一番。一些分析家甚至提出,指数级增长的速率本身也存在指数级增 长。费德里科·皮斯托诺(Federico Pistono)说,计算机速度(单位成本) 在 1910—1950 年每 3 年翻一番,在 1950—1966 年每两年翻一番,而现在 是每年都翻番。他声称:“根据现有证据,我们可以推断出,这种趋势将 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下去,或者至少再持续 30 年。”[9]
在计算机和 AI 领域,指数级增长现象比比皆是。按照近的增长 率,可以想象,机器人的数量不久后就会超过人类。英国工程师、发明 者、小说创作者伊恩·皮尔森(Ian Pearson)博士说,30 年内,机器人 数量将从现今的 5,700 万增加到 94 亿。该预测基于皮尔森所说的“适度”(modest)的假设,即机器人数量每年增长 20%(当然,这是另一个指 数级增长的例子)。
AI 的进展速度和范围不仅让人们印象深刻、感到惊骇,还让人们 对未来充满不祥之感。AI 威胁要取代某些活动中的人,而这些活动现 在被视为专属于人类。人们曾经认为,即便是能力强的计算机也无 法下国际象棋。但在 1997 年,IBM 公司的“深蓝”(Deep Blue)击败 了世界棋手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深蓝”每秒 可以计算 1 亿—2 亿个位置。卡斯帕罗夫说:“我玩过很多计算机,但 从未体验过这样的。我能感觉到——我可以闻到——桌子对面是一种新 的智能。”
2001 年,IBM 的一台名为沃森(Watson)的机器在电视问答游戏《危险边缘》(Jeopardy!)中打败了人类玩家。2013 年,深度思维 公司(DeepMind)的 AI 系统自学雅达利(Atari)视频游戏,比如打砖 块(Breakout)和撞球(Pong),这些游戏都需要手眼协调。这比看上 去要意义重大得多。不是人们教 AI 系统如何玩视频游戏,而是 AI 系统如何学习玩游戏。
凯文·凯利(Kevin Kelly)认为,AI 如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飞跃, 但其重要性依然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他写道:一旦计算机比人类更好地成功完成了一项任务,人们就会普遍认为 这项任务简单而不再考虑。然后会说下一个是真的很难——直到计算机 实现了该任务,如此类推。的确,一旦机器能完成特定的事情,我们往 往就不再称其为 AI。泰思勒定律 / 复杂性守恒定律(Tesler’s Theorem) 将 AI 定义为机器尚无法做到的事情。[10]
而机器无法做的事情类别范围似乎一直在缩小。2016 年,由谷歌(Google)旗下的深度思维公司开发的名为 AlphaGo(阿尔法围棋)的 AI 系统击败了当时的欧洲围棋冠军樊麾。该系统使用一种被称为“深度 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学习方法自学。两个月后, AlphaGo 以 4∶1 战胜了世界冠军李世石。在亚洲,人们对该结果尤其印 象深刻,因为相比欧洲或美国,围棋在亚洲要受欢迎得多。
正是互联网推动了 AI 获得更大的能力和智能。人类崛起并统治物质 世界背后的关键特征是交流与专业化的发展,这是一种网络效应。互联 网的出现,将计算机连接成网,从而改变了它们的能力。[11]
然后我们很快迎来了英国企业家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所 说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IBM 将其称为“智慧星 球”(Smarter Planet),思科公司(Cisco)把它叫作“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通用电气公司(GE)称之为“工业互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而德国政府的说法是“工业 4.0”(Industry 4.0)。所有这些术语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想法很简单,就是将传感器、芯片和信号传送 器嵌入我们周围的无数物体中。
互联网企业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曾说:“终状态 相当显而易见——每一盏灯、每一个门把手都将接入互联网。”[12] 当然, 所有这些与物质世界的连接都将以易于机器人和 AI 分析并做出反应的 形式呈现。不过,所有这类连接上的事物也将能够直接与人类沟通交 流——用“说话”(speaking)的方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 AI 狂热 者认为,这可能会使我们对“事物”(things)的态度更接近于人们在前 技术时代对它们的看法,以及如今部分非西方世界对它们的看法,也就 是说,它们拥有某种精神和身份。
因此,无论你对 AI 经济中人类进步的空间有何看法——在进行初步 全面评估之前,我将先给出一些主要的限定性条件——AI 世界正在发生 的事情肯定不能被轻易忽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