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093126
整部作品前后都贯穿着一个重要也是醒目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老鹰,可以说是此小说的文眼。这是因为作品中卡车坠崖犹如俯冲之老鹰,悲壮而神秘,又有别样的生命美感,这是对卡车司机踊跃抗日勇于牺牲的崇高礼赞:另外,书中的主人公小林、豪斯,还有那个让人动容的女主角——陈小姐,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一只只翱翔天际的老鹰,一次次地搏击命运,一次次地栖息冥思,让记忆也化为雄鹰,时而起飞,时而停歇,喻示着一种永恒的生命状态,也召示着一种永恒的生命之美。
这部小说描述抗战时期南洋华侨机工回国驾车翻越险象环生的云南群山,运送国际援华物资的经历。与一般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不同,它没有复现宏阔繁复的战争历史,也没有直接描写激烈战争的场景,着重书写了主人公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情节。
小说中主人公之一司机小林,本是马来西亚的华侨,是一位单纯耿直的热血青年,他坐船回国,参加抗日,为了做一名战士,为了宣泄心中积郁已久的对日本人的满腔愤恨,他亲眼目睹好友被炸死的一幕,他想为死去的中国华侨报仇,想为槟城酒吧的那次惨烈的屠杀出尽胸中的恶气。日本人在小林心目中变成了十恶不赦的仇敌。他回到母国以军用卡车司机的身份,积极投入到抗战的事业中;陈小姐对爱情忠贞却一再失身于非人,千难万险找到恋人,但恋人胡笛却成了别人的未婚夫;胡笛回心转意要与陈小姐重归于好,却因为飞机被日本人击落而牺牲;美国人豪斯枪击被卡在燃烧的飞机里的胡笛,是为了让他减少死前的痛苦,却因为射杀自己人而上了军事法庭;爱日本能剧的中村,后来爱上了中国戏剧,居然取外号“花一朵”;当了间谍的山田经常偷偷写诗,后却因为写诗而暴露了身份……
黄卷 翅膀 …………….. 001
黑卷 尾巴 …………..
红卷 眼睛 …………….. 209
“历史化”大叙事背影里的“个人化”想象——《新高地军旅文学丛书》总序
傅逸尘 程士庆
因为战争本身的性与复杂性,以及对政治集团、民族国家甚至人类的生存发展走向起决定性影响,军事题材一直为文学叙事所青睐并不让人惊讶。但在世界文学的谱系里,军事题材始终是一个充满矛盾与魅惑的存在。战争本身可以说是冲突爆发的形式,敌对双方的立场与利益几乎无法调合,其目的往往也指向明确;但文学所关注的,或者说要表现的却是极其复杂丰富的存在与形态,它往往超越了战争本身二元对立的政治性诉求,在更为幽微的人性与哲学的向度上进行深入独特的探索与剖析。也因此,军事题材文学经典连绵不绝,既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所钟爱,亦成为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0余年的当代文学史中,军旅文学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或不同的文学思潮中从未缺席,甚至可以说一直引领时代精神之先与文学思潮之头,亦不为过。从长篇小说的角度论,中国当代军旅文学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时期,共同建构起当代长篇小说重镇之形象。个重要时期便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即“红色经典”中的军事题材作品。这些小说大都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为主体,书写的是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与流血牺牲的英雄人物,直接回应了新中国成立的合法性历史诉求,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旋律”。
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尤其是文学史家的质疑和批判之声也不绝于耳,“英雄主义模式的限制,使这类创作只是在数量与篇幅上得以增长,却没有造成艺术上多样化的局面”(陈思和语)。在我看来,“红色经典”中的“红色”并非当下学界对其诟病的根本症结,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十七年”的军旅长篇小说始终笼罩着一层深重的“现代性焦虑”,围绕着组织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而展开的集体想象与国家认同,导致其“非文学”的因素过多:缺乏活跃的感官世界(“身体”的缺席和情爱叙事的稀薄),缺乏超越性的精神维度(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及日常道德宣教),缺乏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概念化、脸谱化的人物塑造方式),缺乏日常生活经验(化的生存状态简化了生命的内在矛盾)等。因此,“红色经典”的一枝独秀在创造了一个繁荣神话的同时,也暗伏了随后的文学危机(尤其是近年来,在高校教师主导编写的多种当代文学史中,“红色经典”中的军事题材作品乃至于整个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作家作品都被删除殆尽)。
第二个重要时期开启自20世纪九十年代,“新历史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颠覆并解构了“红色经典”所描写的正统的、单向度的革命历史以及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立场,对战争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与历史的偶然性等因素进行了探索性的开掘,为以往单向度的革命历史增添了某种暧昧与不无吊诡的意味——已经“历史化”了的革命历史遭遇了来自文学的重构或曰重新阐释。随着商品经济大潮席卷中国社会,世俗化、娱乐化成为文化主流,失去了政治的“荫蔽”,军旅文学不但逐渐退出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核心,在文学领域也一再被边缘化。“农家军歌”无疑是1990年代军旅文学的亮点,也可以说是“新写实小说”的军营别调,长期以来被宏大叙事所遮敝的个体军人的现实生活与命运遭际开始被作家冷静客观地揭开。
进入21世纪,军旅文学没能沿着上述两个时期所建构的“文学传统”继续前行,而是堕入了世俗化与后现代主义混搭的,甚至是无厘头的欲望化叙事的泥淖。首先是“红色经典”在影视剧改编与重拍中“梅开二度”,随后而起的是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热与抗战“神剧”热,这种热潮进而逐渐走向了迎合民族主义情绪与娱乐化消费心理的反智主义的。这些作品往往置常识于不顾,将英雄传奇妖魔化、反智化、戏谑化,严重损害和扭曲了革命历史小说的叙事本质与政治合法性诉求。消费时代的来临和大众文化的崛起,早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下文学的言说机制,自然也包括军旅文学创作。事实上,军旅影视剧的热播并不能表明军旅文学,尤其是军旅长篇小说的真正繁荣。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新生代”军旅作家群开始整体崛起,以其独特的审美体验与视角,观照当代军人的生存境遇与情感状态,为和平时期的军旅文学写作开拓了新的空间与向度。然而遗憾的是,这批以中短篇小说出道且成绩优异的70后作家,在长篇小说领域还缺乏重量级、有代表性的力作,其社会影响力与前述两个时期的作品尚无法比肩。
在这样的历史坐标系和文学史背景下,军旅文学新的表现方式与叙事空间在哪里?这是一个极其迫切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也困扰着许多作家和批评家。花城出版社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现象,并试图改变这一态势,以期重建中国当代军旅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的文学观念、叙事向度、话语方式以及美学风格。事实上,早在2006年,花城出版社就曾策划推出过“木棉红”长篇小说丛书,囊括了原广州军区十二位专业作家的十二部军旅长篇小说。当年的这套丛书,或以军营生活为中心,再现历史事件,记录时代风云,展示军人的精神世界;或以乡村都市为主题,描摹世道人情,绘写人生百态,凸显对民间的冷暖关怀,显示出一个创作集体自觉的使命感和审美追求,在军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十五个年头倏忽而逝,现如今,曾经的部队专业文艺创作室已不复存在,军旅专业作家群体也已经风吹云散。改革强军的进程中,军旅文学正在经历低潮和阵痛,期待着换羽重生,重整旗鼓。在这样的情势和背景下,花城出版社又一次站了出来,以一种老牌文艺出版社所特有的使命感和敏感性,策划推出“新高地”军旅文学丛书,试图以此为中国当代军旅文学赋能,进而掀起一轮以长篇文体为标识的文学潮动。花城出版社这一雄心勃勃的想法得到了军队和地方诸多作家的积极响应,并在各自的新作中进行了独特的探索与尝试。“新高地”这个丛书名,寄寓了编者和作者之于新时代军旅文学的新观念与新方法,希冀着新时代军旅文学创作能坚守住这块承载着光荣传统的重要阵地,进而呈现一片新的文学风景,攀上新的文学高度。
《新高地军旅文学丛书》兼顾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既有文学性层面的探索和创新,也坚守着当代军旅文学崇高、阳刚、英雄的核心审美价值和精神立场。在当代文学普遍存在苦难泛化、意义庸常化、日常经验泛滥的当下,这套丛书显露出少有的厚重、深刻、大气的文学质地和精神风貌。
——杨庆祥(文学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进入新时代,军旅文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处于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双重焦虑之中,这套 丛书兼顾了传统和现代,承袭了当代军旅文学的核心精神立场和审美范式,在此基础上,尤重创新——以现代性的视角重新审视战争历史、探寻个体生命在宏阔历史中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探寻历史支流的琐细和历史流域的宽广。
——刘大先(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 )
小林是马来西亚华侨,十四岁进梁叔叔的汽修厂做学徒。在马来西亚槟城的华人汽车帮中,小林年纪小,兴奋,爱打架。他不怕死,不怕棍棒刀枪,换成别人,像小林这般玩命,二十岁做成帮派老大也有可能,可小林不想做老大,只喜欢冲锋陷阵,享受打打杀杀的感觉,看到别人抱头逃跑和跪地告饶,他就笑得满地打滚。
来到中国云南,驾车上千公里,去缅甸拉军事物资,他很兴奋。这个二十一岁的青年,对死亡早有准备。在马来西亚,海洋季风催促每个人迅速成长,小林这个岁数的男人早就结婚,养老婆孩子了。他也认为自己不算小,但战争突如其来,世界大变,历史被撕碎,人生乱套。他不能娶妻生子了,要考虑怎么去死,男人就应该战死,报名回中国,打日本,死在抗战的荒山野岭。
小林来到昆明,是一个复杂故事,后面再追述。
只说他乘坐远洋邮轮,辗转来到中国云南省的昆明,参加了抗战运输队驾驶培训班,毕业的第二天,就正式上路,驾车翻越云南的连绵群山了。整个中国都乱,到处是眼泪流干的难民,遥远的昆明城里,却洒下1939年冬天的平静阳光。这座城市万里无云,在没有空袭警报的日子里,天空蓝得空洞,危险深藏不露,目标丧失,让人捡到零碎的微笑。
小林的运输队弟兄,都是会聚新加坡,再同船归国的青年华侨。都说会开车,其实好些人不会开,只是头脑发热,满腔激情,报名回国抗日。小林陪着不会开车的华侨弟兄,集中睡在昆明小西门城外的运输队驾驶学校里,每天上操,排队和跑步,学开车和修车。两个月的培训仓促结束,他们每人一辆卡车,孤立无助地上路,翻越高耸的群山,盘旋在挂在天上的公路,像老鹰飞在天空,前往一千公里外的缅甸拉货,为中国运送抗战物资。
1939年,中国的身体呼吸困难,手脚被砍伤,脖子被掐紧,只能依靠云南滇缅公路这根神经,传递后的思想和勇气。北方沦陷,首都南京落入敌手,政府一撤再撤,从南京迁往武汉,武汉迁往重庆。呜咽悲鸣的诗歌字词破碎,飘荡在狼烟滚滚的空中。
北方宽阔的平原上,奔跑着日本军车,火车呜咽,日夜运送表情呆板的日本士兵。东部和东南沿海,铁路、公路、港口均被日本军队封锁和占领。只有崇山峻岭中的云南,被世界的山脉严密保护,网开一面。群山中的滇缅公路,保证了中国之口的急促呼吸。这条路被切断,中国就麻痹,陷入瘫痪,接近死亡。
滇缅公路把上千公里的苍茫群山缝合,这根敏感而粗壮的神经,全长一千二百公里,连通了中国、缅甸和印度,运来抗战的枪炮弹药和汽油。运输军用物资的车辆,全部是美国卡车,道奇、雪佛兰、捷姆西等牌子,也有烧木炭的百氏牌卡车,每辆车载货三吨到五吨。
卡车从昆明出发,奔跑九百公里,驶到云南西部中缅边境的畹町镇,进入缅甸,再跑三百公里,到达缅甸的腊戍,全程结束。在腊戍装货,返程回昆明。全程途经散落于群山之间的无数小镇,诸如,云南畹町、龙陵、保山、盐田坝、旧寨、瓦窑、永平、下关、楚雄等;翻越无数空寂的山峰,穿过怒江、澜沧江,九死一生。
顺利的话,从缅甸载货归来,日夜兼程赶往昆明,要7到10天。但意外随时发生,日本飞机从越南起飞,穿过万米高的云层,直奔云南西部山区,每天轰炸滇缅公路10余次。卡车司机们听到空中的声响,看到头顶飞过黑影,就赶紧停车。
几天前,小林驾驶福特卡车上山,像一只老鹰,在峭壁上哀鸣,龇牙咧嘴,喷吐热气,缓缓朝坡上拱。车轮在悬崖处打滑和下移,车轮下的沙土向后射出,山壁摇摇欲坠,车子无法前进。危险的巨兽大步走近,一屁股坐到车头上,震得整个车身轰然下陷。
右侧是幽暗绝壁,左侧是呼啸的深谷。狭窄的天空里,日本飞机突然出现,五只真正的老鹰张开翅膀,滑翔盘旋,杀气腾腾。忽然,老鹰散开,迅速下降,直插公路,小林赶紧刹车。
飞机机身上的太阳旗,一粒红点,像充血的眼睛,一晃而逝,划过弯曲狭窄的天空,轰鸣撼着山谷里的森林,小鸟乱飞,被疾风吹落。
飞机忽然屙出黑色的屎,山谷里响起爆炸声,大树翻倒,岩石崩塌,老鹰、斑鸠、绿豆雀、八哥和乌鸦,冲出爆炸的黑烟,整齐地射向天空。
两辆卡车被炸翻,司机被烧死。
小林侥幸没死。还有危险。
半路遇上暴雨,山摇地动,落石翻滚,泥浆滔滔泻下,小林只能停车,在驾驶室里坐等。山洪把汽车卷走,埋葬在江底,也就认命。沿途的深山老林里,野兽出没,毒蚊袭人。风雨中路烂泥泞,坑洼不平,货车满载军用物资,东摇西晃,半路抛锚,无可奈何,只能等过路司机来到,相互帮助,把求救信送往几十公里外的修车站。修车站师傅几天才能赶到,他一直停车在山上等,饿几天是常事,生病发热,只能忍耐,求老天保佑,不要把自己的命收走。
躲开车毁人亡的危险,驶进休息的城镇,还有麻烦。夜晚睡觉,司机把汽车停在露天,军用物资被盗,要被问罪。睡在驾驶室里,可能被土匪枪杀。住进小客栈也会出事,客栈里有妓院和烟馆,人员混杂,杀人夺命的事,时有发生。还会遇见鬼。
小林在下关镇的小客栈里,听说了龙山铁丝窝山谷的女鬼传闻。
他很好奇,这个传说中的女鬼,他不怕,很想见识。
好像真遇见了,又好像很假,只是幻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