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275463丛书名: “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之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
1.1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 3
1.1.1 决策支持系统的定义 3
1.1.2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特性 4
1.2 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5
1.2.1 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 5
1.2.2 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 6
1.2.3 决策支持系统研究面临的挑战 9
1.3 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结构和分类 10
1.3.1 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框架 10
1.3.2 决策支持系统的分类 12
1.3.3 决策支持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18
本章小结 19
本章习题 20
第2章 决策、决策系统与决策支持 21
2.1 决策与决策过程 22
2.1.1 决策的概念 22
2.1.2 决策问题的要素 23
2.1.3 决策问题的分类 24
2.1.4 决策过程 25
2.1.5 决策的复杂性 29
2.2 决策系统和决策模型 30
2.2.1 决策系统的定义 30
2.2.2 决策模型方法 31
2.3 决策支持理论与方法 33
2.3.1 决策支持的概念 33
2.3.2 决策支持的理论体系 36
本章小结 37
本章习题 37
第3章 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分类 39
3.1 决策支持系统结构 40
3.1.1 Spraque的三部件结构 40
3.1.2 Bonczek的三系统结构 40
3.1.3 陈文伟教授的综合结构 42
3.1.4 扩展的六系统结构 43
3.2 决策支持系统种类 44
3.2.1 模型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45
3.2.2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46
3.2.3 知识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46
3.2.4 协作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 47
3.2.5 复合型决策支持系统 48
3.3 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结构 50
3.3.1 网络决策支持系统概述 50
3.3.2 网络决策支持系统逻辑结构 52
3.3.3 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物理结构 55
本章小结 57
本章习题 57
第4章 模型与决策支持 59
4.1 模型与建模 60
4.1.1 什么是模型 60
4.1.2 建模过程 62
4.1.3 模型表示 63
4.1.4 常用的几类数学模型 64
4.2 模型管理 69
4.2.1 模型管理的概念 69
4.2.2 模型管理系统的结构 69
4.2.3 模型库管理的关键问题 70
4.3 分布式模型管理系统 75
4.3.1 基于Web Services的模型管理系统 75
4.3.2 基于智能Agent的模型管理系统 76
4.3.3 基于C/S的模型服务器 77
4.4 基于模型的决策支持 79
4.4.1 线性规划模型 79
4.4.2 多目标规划模型 80
4.5 多模型组合的决策支持 86
4.5.1 多模型组合问题 86
4.5.2 橡胶配方决策问题案例 88
本章小结 92
本章习题 92
第5章 数据与决策支持 93
5.1 数据与决策 94
5.2 数据与集成 96
5.2.1 数据模型 96
5.2.2 数据质量 97
5.2.3 数据集成 98
5.3 数据仓库与决策支持 100
5.3.1 数据仓库概念 100
5.3.2 数据组织 105
5.3.3 系统结构 107
5.3.4 数据仓库的运行结构 109
5.4 OLAP与决策支持 110
5.4.1 基本概念 110
5.4.2 OLAP特征 111
5.4.3 OLAP与多维分析 112
5.4.4 OLAP分析手段 114
5.5 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 115
5.5.1 数据挖掘概念 115
5.5.2 数据挖掘过程 115
5.5.3 数据挖掘任务 116
5.5.4 数据挖掘方法与技术 118
5.6 大数据与决策支持 125
本章小结 128
本章习题 128
第6章 知识与决策支持 129
6.1 知识的概念 130
6.1.1 知识的形态 130
6.1.2 知识与信息和数据的关系 130
6.1.3 人工智能技术 130
6.2 知识驱动决策支持系统结构 131
6.3 知识管理技术 133
6.3.1 知识获取 133
6.3.2 知识的组织与存储 135
6.3.3 知识管理系统 137
6.4 产生式规则专家系统 139
6.4.1 产生式专家系统概述 139
6.4.2 产生式规则的表示 140
6.4.3 产生式规则的获取 142
6.4.4 产生式专家系统的推理 142
6.5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143
6.5.1 神经网络原理及其基本要素 144
6.5.2 反向传播模型 146
6.5.3 神经网络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推理机制和体系结构 148
6.6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JavaKBB 152
6.6.1 JavaKBB的知识表示方法 153
6.6.2 JavaKBB的实现 156
6.6.3 JavaKBB开发过程及实例 157
本章小结 159
本章习题 159
第7章 协作与群决策支持 161
7.1 通信与协作 162
7.1.1 协作概念 162
7.1.2 通信支持工具 165
7.2 群决策理论 167
7.2.1 群决策的概念 168
7.2.2 群决策的表示 169
7.2.3 群决策的类型 171
7.2.4 群决策的方法 172
7.3 群决策支持系统 173
7.3.1 群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173
7.3.2 群决策支持系统结构 177
7.3.3 基于MAS的群决策支持系统 180
7.3.4 群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185
本章小结 191
本章习题 191
第8章 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193
8.1 决策支持系统计算结构 194
8.1.1 基于C/S的计算结构 194
8.1.2 基于B/S的计算结构 195
8.1.3 基于Web Services的计算结构 196
8.2 决策支持系统开发过程 197
8.2.1 基于生命周期的开发过程 197
8.2.2 基于原型法的开发过程 203
8.2.3 决策支持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206
8.3 基于C/S的决策支持系统快速开发平台CS-DSSP 210
8.3.1 CS-DSSP概述 210
8.3.2 CS-DSSP的使用过程 211
8.3.3 CS-DSSP可视化决策问题建模环境 213
8.3.4 CS-DSSP集成语言 215
8.4 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220
8.4.1 Web Services技术架构 220
8.4.2 基于Web Services模型访问 224
8.4.3 基于Web Services的模型管理 226
本章小结 227
本章习题 227
第9章 决策支持系统案例与发展趋势 229
9.1 决策支持系统在中国的应用 230
9.1.1 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230
9.1.2 在水资源规划和防洪防汛中的应用 231
9.1.3 在产业和行业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232
9.1.4 在生态和环境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232
9.1.5 在金融和投资领域的应用 232
9.1.6 在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应用 233
9.2 城市旅游行程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234
9.2.1 问题描述 234
9.2.2 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234
9.2.3 系统的应用 237
9.3 面向服务网络规划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39
9.3.1 问题描述 239
9.3.2 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240
9.3.3 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247
9.4 全国农业投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248
9.4.1 问题描述 248
9.4.2 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251
9.4.3 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 257
9.5 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 259
9.5.1 决策支持系统概念和技术的发展 259
9.5.2 决策支持系统中智能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260
9.5.3 决策支持系统网络化发展趋势 264
9.5.4 决策支持系统综合化发展趋势 265
本章小结 266
本章习题 267
参考文献 269
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中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信息技术对提升工业技术水平、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作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策咨询机构,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就中国信息化发展中的前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所具有的知识密集的特点,决定了人力资本将成为国家在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大量培养符合中国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一个紧迫需求,也是中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在信息时代参与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关键。2006年5月,中国公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是国家信息化推进的重点任务之一,并要求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促进上述目标的实现,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致力于通过讲座、论坛、出版等各种方式推动信息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2007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了“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编委会,共同推动“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的组织编写工作。编写该系列丛书的目的是力图结合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需求,针对国家信息化人才教育和培养工作,有效梳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通过高校教师、信息化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充实中国信息化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完善中国信息化教学的框架体系,提高中国信息化图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毫无疑问,从国家信息化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国家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和培养工作,加强中国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考虑到当时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各个专业和不同教育层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需要,以及教材开发的难度和编写进度时间等问题,“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编委会采取了集中全国优秀学者和教师,分期、分批出版高质量的信息化教育丛书的方式,结合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在“十一五”期间,先后组织出版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三套本科专业高等学校系列教材,受到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师生的热烈欢迎,并得到业内专家与教师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上述专业的教育面临着持续更新、不断完善的迫切要求,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及应用变迁也不断对新时期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因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三个专业教育需以综合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和丰富,已出版的教材内容也需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以满足需求。
这次,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三套系列教材的修订是在涵盖第1版主题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新和调整。我们希望在内容构成上,既保持第1版教材基础的经典内容,又要介绍主流的知识、方法和工具,以及最新的发展趋势,同时增加部分案例或实例,使每一本教材都有明确的定位,分别体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三个专业领域的特征,并在结合中国信息化发展实际特点的同时,选择性地吸收国际上相关教材的成熟内容。
对于这次三套系列教材(以下简称系列教材)的修订,我们仍提出了基本要求,包括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一定要准确、清晰,既要符合中国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教材内容既要符合本科生课程设置的要求,又要紧跟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地把新技术、新趋势、新成果反映在教材中;教材还必须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注意选取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案例和信息技术产品的应用实例,突出案例教学,力求生动活泼,达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等等。
为力争修订教材达到一贯秉承的精品要求,“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丛书编委会采用了多种手段和措施保证系列教材的质量。首先,在确定每本教材的第一作者的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通过广泛征集、自我推荐和网上公示等形式,吸收优秀教师、企业人才和知名专家参与写作;其次,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关专家纳入各个专业编委会中,通过召开研讨会和广泛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吸纳国家信息化一线专家、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最后,要求各专业编委会对教材大纲、内容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对每本教材配有一至两位审稿专家。
我们衷心期望,系列教材的修订能对中国信息化相应专业领域的教育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对推动中国信息化的人才培养有所贡献。同时,我们也借系列教材修订出版的机会,向所有为系列教材的组织、构思、写作、审核、编辑和出版等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工作人员表达我们最真诚的谢意!
应该看到,组织高校教师、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出版部门共同合作,编写尚处于发展动态之中的新兴学科的高等学校教材,有待继续尝试和不断总结经验,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问题。我们衷心希望使用该系列教材的教师和学生能够不吝赐教,帮助我们不断地提高系列教材的质量。
2013年11月1日
第2版序言
在移动计算、物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支撑下,网络生活、社交媒体、协同创造、虚拟服务等新型应用模式持续拓展着人类创造和利用信息的范围与形式。这些日新月异的新兴技术与应用模式的涌现,使得全球数据量呈现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态势。同时,数据复杂性也急剧增加,其多样性(多源、异构、多模态和富媒体等)、低价值密度(信息不相关性和高“提纯”难度等)、实时性(流信息和连续商务等)特征日益显著。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领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和治理,社会各行各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的基础和要素。
大数据时代的管理喻意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概括,即“三个融合”和“三新”。“三个融合”指IT融合(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及企业业务的密不可分性)、内外融合(企业外部数据与内部数据整合的重要性)和价值融合(企业“造”与“用”价值创造的模式创新性)。这三个融合意味着:① 越来越多的传统管理和决策成为基于数据分析的管理和决策,如数字化生存、数据运营、深度业务分析(Business Analytics,BA)核心能力等;② 用户/公众创造内容(UGC/PGC),如评论、口碑、商誉、舆情和社会网络等成为企业活动的重要关注点;③ 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日益体现出“无形围绕有形”的互动,如“服务围绕产品”的业务拓展方式等。而“三新”则指大数据时代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人群。这意味着:① 现有企业需要升级转型,如数据驱动的精益管理和模式创新等;② 新兴业态在诞生和发展,如赛博空间生活和众包等;③ 信息社会中“移民”和“原住民”的多样化生存,如新型客户关系、新式企业文化和新颖行为特点等。大数据时代管理喻意的上述两个方面反映了大数据时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变化特征,其中前者主要体现管理领域和视角上的变化,后者则主要体现管理主体和方式上的变化。
在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展望中国信息化发展的未来,信息技术应用将持续呈现出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建设、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新兴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信息化新拓展、绿色信息化路径等领域的主流现象和发展趋势,也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新形势下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快速更迭、动态演进的学科专业,必须以综合的视角和发展的眼光不断对自身进行调整和丰富,以适应新时代前进的步伐。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的第2版修订,就是希望通过更为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和更具前瞻性的内容组织,帮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关领域的学生及实践者更好地理解现代信息系统在“造”(技术)和“用”(管理)维度上的分野和统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包括企业进行数据运营、利用深度业务分析(BA)构建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次对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的修订,在基本保留第1版主要内容的框架基础上,仍然强调把握领域知识的“基础、主流与发展”的关系,并体现“管理与技术并重”的领域特征。同时,在整个系列和相关教材内容中,从领域发展与知识点的角度,以不同程度和形式反映新技术时代的特点(如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一新型计算模式)、IT应用特征(如移动性、虚拟性、个性化、社会性和极端数据)、信息化拓展(如两化深度融合和企业外部数据分析)、新兴电子商务应用(如移动商务、社会化商务和O2O)、搜索方法与服务(如关键词搜索与营销、信息检索与匹配)、IT战略与管理(如服务管理、伙伴管理、业务安全管理和连续商务管理)等。希望通过系列教材专业编委会的共同努力,第2版系列教材能够成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材料,成为大数据环境下从业人员及管理者的有益参考资料。
本系列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得到了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在此,感谢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及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列教材编委会专家们对教材体系设计的指导和建议,感谢教材编写者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大量投入及所在单位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参与本系列教材研讨和编审的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同时,对电子工业出版社在本系列教材整个出版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第2版系列教材在内容上肯定存在不足和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系列教材编委会
2013年12月于北京
第2版前言
数据信息缺乏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迎来了大数据时代。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