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83351
**章 文明视野看世界/8
一 当今世界的三大突出问题/8
二 问题本身就是其原因/19
三 唤起新的文明觉醒/22
第二章 社会文明的人性观/25
一 人的社会性/25
二 古代思想家对人性论述的局限性
——一场千年未了的人性善恶“官司”/33
三 人性与社会文明/44
四 教育对人性和社会文明的升华/49
第三章 社会经济形态及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56
一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形态划分的科学性/56
二 伴随社会发展的经济形态/87
三 社会制度的文明演进/117
第四章 文明与社会文明/133
一 人类文明的起点/133
二 文明与社会文明的关联性/144
三 社会文明的三大标志/151
四 社会文明的本原/153
第五章 社会文明的基本特性/158
一 社会文明的人本性/158
二 社会文明的政治性/162
三 社会文明的方向性/165
四 社会文明的整体性/168
五 社会文明的渐进性/171
第六章 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176
一 平等的根源——生产资料公有制/177
二 马克思的第三大发现——生产资料所有制/184
三 由私有制到公有制是人类社会*深刻、*彻底、*根本的变革,也是*艰难的变革/187
四 平等是自由、民主的前提/210
第七章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218
一 理想社会的思想光芒/218
二 构想和追求理想社会的动因/224
三 人类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历史意义/231
第八章 社会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革命/234
一 革命的内涵与外延/234
二 社会文明演进的革命精神/256
三 永远保持和发扬革命精神/258
第九章 有碍社会文明进步的几种错误思想/263
一 新自由主义批判/263
二 反对纯经济观点/267
三 驳“历史终结论”/269
四 评《国富论》及其“看不见的手”/272
五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277
六 社会达尔文主义批判/281
第十章 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目标——人民社会/284
一 人民社会的伟大历史意义/284
二 人民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288
三 人民社会的基本特征/290
第十一章 共同迈向新的社会文明/297
一 再论马克思是对的/297
二 中国,人民社会的践行者/304
三 “百国之和”的世界/308
后 记/31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各条战线突飞猛进,发展很快。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但是也要看到,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尽快解决。
从国际形势来看,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局部地区冲突与动荡,特别是欧洲难民危机的出现,使我们很有必要就社会文明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概括地讲,文明是人的一切社会进步活动的总和,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有益成果。恩格斯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归根结底,人类文明问题就是社会文明问题。
社会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也是社会发展追求的永恒主题。社会文明的演进规律,其实质就是人类历史的演进规律。人们生活在人类社会里,就同社会文明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
在当今这样一个丰富而复杂的世界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思想多样化、科技现代化,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出现了利益上的博弈与调整。文化上的融合与保护,观念上的交流与碰撞,科技上的应用与创新,致使一些人眼花缭乱,被一些现象所困扰,产生了信仰危机、道德缺失和意志颓废。局限于眼前的物质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社会利益,局限于物质的文明而忽视了精神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态的文明,将社会文明狭隘地看作是物质的丰富和技术的先进,从而出现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产生了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结合,高度概括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文明。
那么,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决定效果。对待任何事物,仅仅从一个角度去观察,难免要产生局限性、片面性。白春阳同志新著《社会文明论》,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作者不仅从历史的、哲学的、发展的角度条分缕析地阐释社会文明发展大道,而且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做了许多创新性探讨,既有对社会问题的深思,也有对人生的感悟。其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以问题为导向,用文明视野看世界,给人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如何看待发达与贫困、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民主与法治?只有将其置于文明视野之下,才会看得更加清楚明白。
其二,以人是社会的主体为切入点,用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对千年来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作了果敢的评判:人性没有善恶之分。善与恶是人的社会行为,而不是人性。人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体,人性的本质就是人的阶级性、社会性。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的自私自利的虚伪本质,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
其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准则,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形态划分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突出探讨了经济形态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历史演进规律,将人类历史的经济形态划分为采集渔猎经济、生产经济、初级商品经济、较发达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七种经济形态,从而进一步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这一伟大的科学命题。
其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对中华传统经典有着自己独到的甚至是全新的探讨。如用太极图来解读人性问题,对孔子“大同”思想和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等深厚的中华哲学思想的阐释都很有见地。尤其在*后一章,用中华的“和”文化、“和”哲学阐述社会文明,更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探讨,既增强了论述的思想性,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都是《社会文明论》的难得之处,其中还有许多值得人们深思和感悟的地方,不再一一列举。
社会文明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尚需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多方面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做进一步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的统一思想过程:**次是十年内战时期,围绕如何建设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性问题,就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形成了《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古田会议决议》等光辉篇章,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第二次是延安时期,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就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思想,取得了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第三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围绕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思想,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更需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国深入而广泛地开展“社会文明问题”大讨论,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为什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什么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进一步将全党的思想、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四个全面”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上来,凝魂聚气、凝心聚力,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梦想成真。
思想认识问题归根结底是理想信念问题。《社会文明论》即是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白春阳同志是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中,能够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非常难能可贵。虽然这一研究和观点还有许多不完善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地方,但就其研究方向和基本观点来讲,对于人们甄别是非、明辨方向,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这是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本较好读物。希望广大读者认真读读这本书,并就许多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写了上面一些话,是为序。
2015年11月6日
序 二
今年春天,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在陕西榆林工作的白春阳同志。令我十分敬佩的是春阳同志在那样繁忙的情况下,还勤于读书、学习、思考、写作。在与他的交谈中,你可以感受到他对理论的真诚热爱,对几乎所有社会问题,特别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基层社会民众所关注的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勤奋更让人折服,他把一切零散的时间都利用起来,竟然用几年的业余时间写成了一部沉甸甸的理论著作《社会文明论》。我感慨于他的理论勇气、探索精神,又欣赏他书中所蕴含着的浓浓的现实生活气息乃至于乡土气息,这是十分不同于书斋学问的,读来令人有别开生面之感。所以,当春阳同志提出要我为这部书写序时,我欣然答应。
大家知道,“文明”问题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古今中外有无数思想家都思考过这个问题,所写的文章、著作更是汗牛充栋。今天的大众语言中,“文明”一词也用得司空见惯。似乎大家对“文明”概念已经熟知。然而,熟知的东西往往不等于深知,*简单的问题常常也是*困难的问题。“文明”这个概念以及它所蕴含的大量理论问题就是如此。不错,连儿童都知道“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乱扔脏物”是不文明的,“开口脏话”是不文明的,等等。但是,当我们反问一句“文明是什么”时,恐怕就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回答的了。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已经进入了“反思”的层次,也就是进入了理论的乃至哲学的层次。而一个问题一旦进入理论思维的领域,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回答的了;即使是理论家甚至是大哲学家,也不能说对某一问题就彻底说清楚了,更不能说对这一问题穷尽了所有的真理。“文明”问题就是这样,不仅一般人很难说清楚,就是像康德、马克思这样的伟大哲学家也没有讲得十分清楚。他们都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境中论述过文明问题,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文明问题还有很大差别。因为时代在变化,文明的内涵和外延也都在发生着变化。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们在文明问题上毫无认同。实际上,不管人们对“文明”的理解如何千差万别,但在使用这个概念时,还是有一定认同的,这就是都把“文明”作为一种哲学层次上的价值评判概念来使用。这意味着,凡是被称为“文明”的行为或事物,都是好的、进步的,都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时代发展的趋势,并符合人的自由解放的愿望和要求。就一般而言,“文明”是相对于“蒙昧”来说的。例如,可以说,当今时代的人们总体上是文明的,原始社会的人们总体上还处于蒙昧状态;今天的成人总体上是文明的,而没有受过启蒙教育的幼童总体来说是蒙昧的。人类社会就是人们不断开化,即不断增长知识、不断明白世界上的道理并不断利用这些道理或规律学会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文明的历史过程。一个人从蒙昧无知的幼童到明了世事的文明的成人,实际上就是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漫长历史的缩影。这正像人的胚胎的发育过程是人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演变发展的缩影一样。当然,要真正论述清楚人类以及个人走向文明的途径和机理,还需要做深入的研究,并需要借助于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乃至生理学等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而且,对“文明”的研究还可以有不同侧面。如可以根据不同的经济时代,把文明区分为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及近几年来兴起的所谓后工业文明;还可以根据人类生活的不同空间,或地域,或国家,把文明区分为东方文明、西方文明,或古埃及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玛雅文明等等。在当代中国,我们*常用的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根据社会的不同领域,把文明区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近十来年进一步区分出来的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
尽管人们做了很多努力,但在“文明”问题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研究清楚。特别是我们今天经常使用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等概念,其内涵和外延还很不确切,甚至在很多地方使用起来还比较混乱。这就需要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
白春阳同志很有理论头脑,他的《社会文明论》一书正是要深入研究这些年我们新提出的“社会文明”概念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他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哲学的视角系统反思和研究了社会文明问题,梳理了社会文明的基本特性、具体形态、演进规律,以及推进社会文明的目标导向。他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当今我国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种社会思潮对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应当说,这部书对我们研究和探讨社会文明问题提供了不少的思想启示,是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著作。初读该书,感觉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该书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春阳同志是一位在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其**优势就是接地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十分熟悉和了解。同时,他又善于做理论思考,能够对自己工作实际和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分析提炼,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形成对社会文明这一哲学课题的深刻认识。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二是具有理论视野的宏阔性。社会文明问题虽然是一个哲学层面的问题,但又不限于哲学。要讲清楚其中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综合研究的能力。春阳同志自觉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从现实生活入手来分析社会文明问题,但又没有停留在对生活现象的梳理与分析上,而是力图借助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理论,从多学科视角看待社会文明问题。这就使得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开阔的学术视野。
三是具有资料的丰富性。春阳同志在研究社会文明问题时,花费很大力气,搜集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其中,既有实际生活的资料,又有理论研究的资料。从所引文献资料来看,不仅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文献资料,而且有亚当?斯密、亨廷顿、福山等学者的理论观点。丰富的文献资料使问题的阐述具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也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
承蒙春阳同志信任,我先于读者看到了这部书。作为一名理论研究工作者,我非常高兴看到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能够关心、关注社会文明建设这一宏大的理论研究课题,并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形成有一定分量的研究成果。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春阳同志毕竟不是搞理论专业的,书中的有些用语、表述不完全符合学术界的规范,有些观点也只是作者的一家之言。我想,我们学界同仁会以海纳百川的精神来对待之,并鼓励更多的人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的。出于上述考虑,我写下了这些文字,以及阅读本书后的感想,权作为序。
杨金海
2015年11月28日
于北京西单
导 言
社会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往往会引起许多人的争论,也往往会引起人们的许多思考。透过这些争论和思考,人们将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聚焦到了一点:即人类从哪里来?人类又将到哪里去?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谁也不能否认,人类是从原始社会走来,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就这么一步步走来,能走到今天,也必将能走到明天。
历史在前进,文明在进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始终都能看到文明的印记,传递着文明的基因。考察社会文明的演进,能使人们穿越历史的隧道,洞见未来的光明。
一
在当今社会文明的进程中,人们**的恐慌是来自哲学的困惑,而不是经济上的贫困。面对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们似乎都能看到问题,但又似乎很难看清问题的真实面目。许多人心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仿佛灵魂没有了栖息之地。这种恐慌的焦点就在于,如何看待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及其发展前景?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社会文明的探讨,就是要从人性的角度,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从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让人们真正明白一个道理——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目标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并非到了美式资本主义就终结了,而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历史没有终结,历史也永远不会终结。人类社会从昨天走来,走在今天,也必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不管是从事哪方面的探讨、思考和研究,如果不能明确这一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目标,那就会与真理背道而驰。
社会文明是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在内的人类文明的总称,突出反映人的社会性,反映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从事的一切进步活动和取得的一切有益成果。总之,社会文明反映的是人的社会活动问题。
我不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也不懂得当今学术研究的范式。我也不想琢磨那些刻板的、空洞的范式,而只想知道理论是干什么的。理论就是要研究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追寻事物的本原,探寻事物的发展方向,并用其在现实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这一伟大的创造性贡献,对于我们今天克服哲学思维的贫乏,正确认识社会文明,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列宁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探究社会文明问题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全面的、历史的、联系的而不是片面的、局部的、孤立的观点来认识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如,盲人摸象的故事,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以往的哲学可能是对大象某个方面的描述,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至少说是不全面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看到的是大象的全部。再如,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黄河的流向,大家都知道黄河是向东流的,似乎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然而,以往的哲学可能就是站在秦晋峡谷来判定黄河的流向,所看到的结果是向南流的,不能说没有道理,而是不符合黄河流向的大道理。这就是只看到了局部,而没有看到全部。因此,如果在社会文明研究中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社会文明,人类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社会文明,也像盲人摸象及站在秦晋峡谷看黄河一样,陷入片面和狭隘之中,这样的理论研究将是空洞的、失败的,也是没有指导意义的。
理论一旦失去了其本真的追求,就必然导致思想混乱。如今,包括新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错误思潮的泛滥就是明显的例证。他们一味地追捧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言必称西方,甚至不分青红皂白,过分美誉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认为马列主义、思想过时了,共产主义太渺茫;觉得谈论共产主义,谈论马列主义、思想是很落后的,很僵化的,甚至是很“左”、很丢人的事情。当我们提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时,他们就开始叫嚷: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要有新标准,要有耐心,要有宽容精神”。言外之意,就是要有抛开马列主义、思想的“新标准”;就是对它们的“普世价值”和“宪政民主”要有“耐心”;就是对自由主义要有“宽容精神”。这些错误思潮和种种荒诞不经之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缺乏系统的认识,甚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背离和歪曲。因此,习近平强调,只有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看家本领,才能有一个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原来,我们以名列四大文明古国而自豪,以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感到优越。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有一些人不自豪了,不优越了,不自信了。总觉得我们没有人家发达,总觉得我们没有人家“文明”,总觉得社会主义制度没有资本主义制度先进。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人究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了解多少?对人类历史研究过多少?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又掌握多少?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和尊重历史的人,都会按照历史逻辑来判断是非的。尽管这种观点是极少数的,但如果不予以坚决遏制、任其蔓延,将是十分危险的。杂草不除掉,庄稼就不会很好地生长。为了正本清源、以正视听,治治那些信奉“普世价值”和“宪政民主”者们的“软骨病”,需要用马列主义、思想补补精神上的“钙”,就有必要对社会文明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中国究竟是什么样的中国?这个问题已经有许多人在探讨,我们也将在后面逐一阐述。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过辉煌,也有过屈辱和苦难。既不需要“捧杀”,也不需要自卑。她有自己的历史定位和前进方向。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国家,是一个正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中国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国家,是一个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的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正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民族。这就是今天的中国,这就是今天中国屹立于世界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在于我们科学地掌握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这个“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列宁语)的基本原理,沿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经过一代代中华儿女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经过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探索和追求,踏上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和符合历史前进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因为社会文明进步,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因为我们的道路、制度和理论是完全符合社会文明进步的,符合“世界文明发展大道”的。
二
社会文明,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进步的、积极的、健康的,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事物。社会文明,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民族区域的,也有世界的;既有有阶级的,也有无阶级的;既有现实的,也有理想的;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也是人类所追求的目标。
社会文明,既具有文明的基本属性,更具有其自身的本质特性。一个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物质贫乏不是社会文明,精神贫乏同样也不是社会文明;只讲现实不讲理想不是社会文明,空谈理想不重实效同样也不是社会文明。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文明目标;不同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社会文明追求。正是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文明的目标和追求,才引领人类不断创造、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新的更高级的文明。
目标就是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方向错了,一切跟着全都错了。现在,我们的一些人不太注意方向问题,认为研究方向问题是务虚的,搞经济发展才是实实在在的,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殊不知,事物的发展运动都是有方向性的。世界上没有无方向的物质运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目标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
方向问题也是世界观问题。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不能抛开世界观,只谈方法论。世界观错了,方法论也对不了。例如,人们*熟悉的地心说和日心说,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在哥白尼之前,全世界的人都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只有到哥白尼发现了地球绕着太阳转之后,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是世界观问题。世界观错了,再好的方法,再多的方法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就是在不断改变世界观的基础上,改变着方法论。尽管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常常会产生迷茫和困惑,但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性却使人们一次次从迷茫和困惑中走出。
三
社会文明是在不断遇到社会问题而又不断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解决这一系列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就要有革命和自我革命的精神,敢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
当前,有这样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把社会问题弄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对一些明知是错了的东西,也不敢有一点批判精神,似乎一提批判,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社会就不和谐了,世界就不和谐了。于是一些大是大非的方向问题、原则问题,就这样被“和谐”了。“和”是一个大的哲学命题,是宇宙观。不能将“和”的哲学,庸俗地理解为“和谐”,庸俗地理解为不批判、不革命。没有批判,就没有革命。“和”正是批判和革命的一种存在和运动状态。须知,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在批判和革命中继承和发展下来的,并在批判和革命的过程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只有批判的精神,革命的精神,才能有破有立,否定错的,肯定对的,才能惩恶扬善、继往开来。社会文明的演进,就是在不断批判、不断革命中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进步。
遗憾的是,一些人没有了这种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尤其是对所谓的“西方文明”,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触及了哪根神经,得罪了哪方神仙,使自己显得不够“文明”似的。要说社会弊端,这就是**的社会弊端。没有批判和革命精神,就没有创新,也就不会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来凝结发展力量。
但是,要说一些人没有一点“批判”精神,也是不对的。他们专“批判”进步的东西,专门“批判”新生事物。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这些人的典型代表。一提马克思主义,一提社会主义,就有了“批判”精神,要么是两个一起“批判”,要么是为了掩人耳目,肯定一个,“批判”一个。总之它们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不要社会主义的。无论怎样,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就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同样,不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就不会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过,被“批判”也是一件好事,这就叫真理越辩越明。只有辩论,才能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真正的社会文明,什么是社会文明的前进方向。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人的正确思想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得来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正是有了这种同错误思想做斗争的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人类社会文明才会不断进步,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条基本规律。
四
总之,人类自从告别了类人猿,就进入了人类社会,同时也就进入了社会文明。这就是人类文明的起点。起点就是起点,是一切事物产生和发展的根源,既不能与事物发展的过程相比,也不能与事物发展的高级阶段相比。人类文明的起点,虽然是*原始的、**级的文明,但也是*珍贵的文明,是一切社会文明的火种。
没有起点,哪有现在。
因此,社会文明的一切成果,都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是共有的、共享的。没有“所谓西方文明”与“所谓东方文明”之说,只有东西方文化差异,只有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人类文明成果。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是一种针对文化差异的表述,不是两种不同的人类文明,而是同一个社会文明的不同组成部分。不管我们现在创造的文明成果有多么辉煌,都是从人类社会*原始、**级的文明火种开始的,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形成的。
人类从文明开始,在文明进步中前行,在文明进步中铸造辉煌。因而,追求社会文明进步,追求理想社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人类就是在不断追求中走到了今天,人类也将在不断追求中构建更高级的社会文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侵略、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人民社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我们坚信,未来的世界必然是一个“天下为公”的世界,必然是一个“百国之和”的世界,必然是一个人民的世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