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634442
考古学家私家手记为你讲述田野考古的趣事逸闻
《考古杂采》是著名考古学家张庆捷先生对自己近四十年考古生涯的回忆与总结,记录了一位考古学者孜孜不倦的探索。其中既有惊心动魄的考古手记,也有认真严肃的研究论文,带领读者进入神秘的考古现场。翻开书卷,可以看到在黄河边十几米高的悬崖上,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踩着东汉的栈道步履如飞;也可以看到在崇山峻岭之中,无言伫立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北魏皇帝树立的纪念碑;还可以看到为了挖渠排水,太原的村民竟然与千里之外的千年古国产生了跨越时空的羁绊。考古队员因何分心而一脚踏空、掉入黄河?在异国他乡探寻唐朝的往昔荣耀是怎样的体验?古寺地下残存的佛像千年以来经历了怎样的沧桑?且听张庆捷先生为读者一一道来。
目录
001.自序
辑.走进古代
003.山西省汉唐美术考古新收获
015.山西北朝唐代名酒考略
028.中国古代的求雨方式
037.崔浩之诛
042.北魏文成帝《南巡碑》的发现与意义
056.大同电厂北魏九号墓发现的题记与壁画
074.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第二辑.丝路纪行
095.碎叶城中祭李白
108.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
119.山西北朝文明漫谈
128.北齐带盖细颈铜瓶的变迁
142.2018年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考察日记(4月
.. 29日—5月11日)
159.丝绸之路与古代山西
169.榆社县博物馆藏石佛造像选介
173.虞弘墓展示的外来风情
第三辑.漫谈杂忆
203.隋唐考古的重要收获
…..——读《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
208.一花一世界
…..——读《云冈石窟全集》
216.精美的石头会说话
…..——评《河东百通名碑赏析》
220.墓志价值趣谈
232.寺观彩塑杂谈
237.金石为开
241.也说晋文化
246.北齐陶俑的特色
250.斛律彻墓报告序
254.汾阳唐代墓志小识
258.平城考古回顾(代序)
263.考古发掘报告积压的问题
270.留在黄河边的岁月
282.朝花夕拾记先生
291.《文物季刊》编辑部的故事
自序
本书名曰《考古杂采》,顾名思义是一些贴近考古又杂七杂八且不成系统的文字。全书分三部分,部分为《走进古代》,收集几篇旧作,或谈考古收获,或是对某一历史现象与人物的探讨。第二部分为《丝路纪行》,几篇小文皆依据出土资料,围绕丝绸之路而作,也有对粟特故地的走访与感触。第三部分为《漫谈杂忆》,乃几篇书评和序言,也有对黄河栈道考古调查以及考古前辈的追忆。需要说明,有些文章与当初发表之作有体量上的差别,也有认识上的差别。
考古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学科性质决定了必须立足田野,因此一半多的时间远离家庭,在外面奔波。标配工具是巴掌大的手铲,整天和墓葬、遗址打交道,研究对象不是遗址和遗迹,就是陶片或者其他出土器物。然而,凡事有弊则有利,危难与收获并存。一个事实是,入行时间越长,就会对考古越痴迷。考古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使你不知不觉喜欢上它。出土器物乍看没有感觉,慢慢就会看出门道,即使普通陶片,也是无字史书,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其内涵并不逊于历朝历代的正史,陶片摸多了,自然看得出它的演变轨迹。而且出土器物各色各样,涵盖古代社会各阶层,既有达官贵人的手笔,也汇集了普通民众的智慧。当然,前提是能够释读器物信息,这既需要专业训练,也需要经年累月积淀的功力。
近数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基建考古任务繁重,几乎每年每月都有新发现,提供了不计其数认识古代社会的新资料,这些实物资料既可信又不见于史书记载,对于探索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这就是绝大多数考古人喜爱考古的缘故。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曾经说过:“科学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考古不断产生新的发现,提出新的问题,这就是考古趣味所在。”(引文与原话有些出入,仅是大意)考古新发现层出不穷,甚至有的令人瞠目结舌,比如著名的三星堆遗址。
科学面对的是现代未知的世界,而考古面对的是过去未知的世界,对于古代某些历史阶段与局部面貌,现代人已经模糊甚至部分“失忆”,考古就是利用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重构古代文明发展的历史,寻找逝去的记忆,或见证一个时期的生产水平,或还原一个事件和历史细节,或表明一段文化交流。这是一项艰巨伟大的任务,需要无数人毕生的研究,方可接近历史事实。作为历史阶段考古,除了器物,尚有许多文字资料,如甲骨文、金文、简牍文书、碑刻墓志。对于这些出土的文字资料,也需要整理诠释。我的个别文章,便是试图解读古代墓志。
总之,这本小册子内容零碎,有新有旧,林林总总,有它不多,无它不少。有的差强人意,有些令人汗颜,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对于不喜大餐、偏爱素淡小菜的读者,也许有所益处,至少有助于他们了解考古人的生活片段和所思所想,同时,该书反映了一个考古人的成长踪迹和心路历程,这就是我参编此书的初衷。
本书在编辑核对资料过程中,曾得到朱玉麒、孟彦弘、张建林、胡峰诸先生的帮助,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2021年4月20日于大同大学同和苑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