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650791
编辑推荐
《以书的名义聚会(共2册)》介绍了作者刘政屏三十年书店生涯的所思所感及参与策划卖场活动的速写、侧记,以及作者业余购书、读书的心得笔记和为媒体撰写的相关文章。本书还收录了众多皖籍名家评论作者及作者作品的文字,另外收录作者为自己的作品集写的自序、后记及相关文字。
内容简介
刘政屏著的《以书的名义聚会(共2册)》分为上、下两册。
上册是“卖书人”和“读书人”两部分,共60篇文字。
下册的章是“我们曾经相遇过”部分。60则微博记录了作者与60位文化名人的一面(或者更多)之缘。第二章是各位前辈、名家、文友及媒体对作者的勉励、评价和报道的文字。第三章是作者之前几本书的自序、后记及相关文字。
上册是“卖书人”和“读书人”两部分,共60篇文字。
下册的章是“我们曾经相遇过”部分。60则微博记录了作者与60位文化名人的一面(或者更多)之缘。第二章是各位前辈、名家、文友及媒体对作者的勉励、评价和报道的文字。第三章是作者之前几本书的自序、后记及相关文字。
目 录
卖书读书寻常事
上辑:卖书人
长江中路上的书店
一个人和一个书店
—个书店与我
在春天的丝雨中谢幕(外一篇)
掌柜子说书城
一包书的分量
有关书的一些事
叫醒库房里的书
遭遇“摔跤哥”张Y
以书的名义聚会
“周末七点档新安读书沙龙”微博记录(上)
“周末七点档新安读书沙龙”微博记录(下)
教育牵动大伙儿的心——第九期“周末七点档-新安读书沙龙”侧记
又见王丽萍——第十期“周末七点档·新安读书沙龙”侧记
身边的推理小说——第十一期“周末七点档·新安读书沙龙”侧记
关注本土的文化与人物——“合肥”读书沙龙综述
今天的主题:白岩松
辛苦并欣喜着——“世界读书日”琐记
我们内心的善良
亲和随意大智若愚——林清玄演讲会侧记
一个儒雅智慧的人——陈丹青印象
研究李鸿章的刘申宁教授
—个人需要“心和仁爱”——孔健合肥说孔子
郑渊洁侧记
“鞠萍姐姐真好!”
老年人追星也疯狂
我的心充满惆怅
“3个女人8本书”的台前幕后
文学皖军的一次集体亮相(外一篇)——写在“皖籍作家作品联展”开幕之际
苏北办大事
赵焰的大动作
文化皖军的一次盛会(附外一篇)——第三届“皖籍作家图书联展”综述
在北京逛书店
法兰克福书展之旅
开个小书店
下辑:读书人
初识麦绥莱勒
一本好得味的书——王光汉(白丁)《庐州方言考释》
卖书人也是读书人(外一篇)——安徽图书城举办员工读书会
让人生有一个很好的“完成”
三个男人的故事——我读《天行者》
礼仪:一种修养,一种分寸
再读纪伯伦
信念和原则——读《从优秀到卓越》
很多的滋味
史铁生:—个高度,一种境界
不同寻常的《蛙》
老舍《茶馆》读后感(微博体)
我们都会这样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值得好好琢磨的笑话——读《笑话中的经济学》
我们缺乏的是情怀——读毕飞宇《人类的动物园》
说明白话做明白人——读《姥姥语录》
有关史玉柱的思绪碎片——读《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酒楼》里的变与不变
《爸爸爱喜禾》及其他
好有味道的《又见炊烟》
听潘老师说前朝旧事
赵昂说
—个热爱生活的人
马丽春老师
听苏叔阳老师聊天
要男人干吗?——有关男人的雷人的书名别解
瞅着别人的稿子
我拿到样书了!(附《阅读合肥》序言)
在骨子里爱着合肥——《阅读合肥》介绍之一
寻一处别样的风景——《阅读合肥》介绍之二
渐渐地体味与融人——《阅读合肥》介绍之三
记忆中那些人和事——《阅读合肥》介绍之四
或许我们已经忘却——《阅读合肥》介绍之五
于欣喜之中憧憬着——《阅读合肥》介绍之六
那是个火热的年代——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1)(1949一1959)
癫狂状态下的苍白——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2)(1959—1969)
荒芜中孕育着生机——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3)(1969—1979)
是春暖花开的春天——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4)(1979—1989)
向着大众向着世界——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5)(1989—1999)
当文学遭遇新时代——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6)(1999—2009)
从来一人一本书
我们曾经相遇过
陈香梅
敬一丹
叶永烈
刘墉
林清玄
水均益
程前
郁秀
天下霸唱
曹文轩
石钟山
商晓娜
余惕君
卢勤
苏童
阎崇年
陈丹青
毕淑敏
十九番
消失宾妮
田科武
六六
莫言
张悦
黄薇
王蒙
鲍鹏山
东子
莫砺锋
尚阳
秦文君
沈石溪
郝明义
春树
叶檀
毛尖
钱文忠
梁文道
郭敬明
郑春华
孙云晓
白岩松
鞠萍
赵斌元
叶兆言
阿来
陈村
杨红樱
赵剑敏
倪萍
六小龄童
李响
南派三叔
高敏
赵美萍
马原
苏叔阳
解玺璋
郑小驴
李锐
刘政屏其人其书
“江淮晨报·写家部落”总序(蒋子龙)
一本书引出的话题(沈敏特)
一次次,你让我感动(周纯)
一介书生刘政屏(刘振)
品味政屏(潘林松)
卖书·读书·写书(何素平)
有那么一个人(柴岚绮)——《让记忆有个落脚的地方》序
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刘振)
逮着机会就宣传的骨髓捐献者(毛晨 周素君)
扑克上的世界(张扬 许崇贤)
刘政屏其人其书
一同承受,一同成长(潘小平)——《就这样,我们赢了!》序
一个战胜灾难的动人故事(石楠)——读刘政屏《就这样,我们赢了!》
一场艰苦卓绝的胜利(朱少飞)——读《就这样,我们赢了!》
生命的奔跑(柴岚绮)
以父亲的身份去“战斗”(王剑飞)——读《就这样,我们赢了!》的杂想
为胜利而歌(解明贵)
把磨难变成我们的财富(陈桂棣)——《就这样我,我们赢了!》再版序
父亲的臂膀(东子)——读“大丈夫”刘政屏
真实·真情·真知(黄书泉)——读《就这样,我们赢了!》
政屏其人其书(陈家桥)
背影如山(李学军)
一本“治病”的书(鲁甄)
态度决定一切(许春樵)——《倾听合肥》序
一个写合肥的人(马丽春)
呼啸而过(潘小平)——《五虎出列》序
五个男人一台戏(王青)
刘政屏其人其书
多彩政屏(潘林松)
刘政屏其人其事其书(许丽文)
一位“合肥土著”的别样情怀(叶纯)
我眼中的刘政屏先生(李薇)
酒品人品(赵世萍)
我的刘经理(肖薇)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潘小平)——《享受合肥方言》序
乡音乡情倍温馨(牛耘)——《享受合肥方言》读后感
这个“生意”抢得好!(王光汉)——读刘政屏《享受合肥方言》
享受,也是抢救(翁飞)——评介刘政屏《享受合肥方言》
有心人哉(王晖)
享受合肥方言(柴岚绮)
一本“好有味道”的书(叶纯)
“得味”的人,“得味”的书(李春)
真的,就这么简单(许辉)——《就这么简单》序
冬天里的春天(王明韵)——读《就这样,我们赢了!》并致政屏夫妇及壮壮
漫画刘政屏(赵昂)
刘政屏先生(苏北)
人好文美刘政屏(程耀恺)
享受在书的阳光里(戴煌)——速写我的老弟刘政屏
书人刘政屏(何素平)
一起做沙龙的日子(马丽春)
可亲可爱的沙龙男主人(莫幼群)
认真之人刘政屏(江泓)
刘政屏印象(束晓英)
合肥绅士(李海燕)
《月明风清》后记
《让记忆有个落脚的地方》后记
事情搞大了
儿子,还记得八年前吗?——《就这样,我们赢了!》自序(附录)
后记(附录)
为儿子写一本书(附录)
我在等一本书(附录)
自序、后记及其他
关于《五虎出列》这本书
一、在本命年合出一本书
二、签名售书这件事
三、还真的就签了一回
把目光转向合肥——《倾听合肥》自序
现在就开始做,还不算太晚(附后记)——《享受合肥方言》自序
《就这么简单》后记
上辑:卖书人
长江中路上的书店
一个人和一个书店
—个书店与我
在春天的丝雨中谢幕(外一篇)
掌柜子说书城
一包书的分量
有关书的一些事
叫醒库房里的书
遭遇“摔跤哥”张Y
以书的名义聚会
“周末七点档新安读书沙龙”微博记录(上)
“周末七点档新安读书沙龙”微博记录(下)
教育牵动大伙儿的心——第九期“周末七点档-新安读书沙龙”侧记
又见王丽萍——第十期“周末七点档·新安读书沙龙”侧记
身边的推理小说——第十一期“周末七点档·新安读书沙龙”侧记
关注本土的文化与人物——“合肥”读书沙龙综述
今天的主题:白岩松
辛苦并欣喜着——“世界读书日”琐记
我们内心的善良
亲和随意大智若愚——林清玄演讲会侧记
一个儒雅智慧的人——陈丹青印象
研究李鸿章的刘申宁教授
—个人需要“心和仁爱”——孔健合肥说孔子
郑渊洁侧记
“鞠萍姐姐真好!”
老年人追星也疯狂
我的心充满惆怅
“3个女人8本书”的台前幕后
文学皖军的一次集体亮相(外一篇)——写在“皖籍作家作品联展”开幕之际
苏北办大事
赵焰的大动作
文化皖军的一次盛会(附外一篇)——第三届“皖籍作家图书联展”综述
在北京逛书店
法兰克福书展之旅
开个小书店
下辑:读书人
初识麦绥莱勒
一本好得味的书——王光汉(白丁)《庐州方言考释》
卖书人也是读书人(外一篇)——安徽图书城举办员工读书会
让人生有一个很好的“完成”
三个男人的故事——我读《天行者》
礼仪:一种修养,一种分寸
再读纪伯伦
信念和原则——读《从优秀到卓越》
很多的滋味
史铁生:—个高度,一种境界
不同寻常的《蛙》
老舍《茶馆》读后感(微博体)
我们都会这样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
值得好好琢磨的笑话——读《笑话中的经济学》
我们缺乏的是情怀——读毕飞宇《人类的动物园》
说明白话做明白人——读《姥姥语录》
有关史玉柱的思绪碎片——读《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酒楼》里的变与不变
《爸爸爱喜禾》及其他
好有味道的《又见炊烟》
听潘老师说前朝旧事
赵昂说
—个热爱生活的人
马丽春老师
听苏叔阳老师聊天
要男人干吗?——有关男人的雷人的书名别解
瞅着别人的稿子
我拿到样书了!(附《阅读合肥》序言)
在骨子里爱着合肥——《阅读合肥》介绍之一
寻一处别样的风景——《阅读合肥》介绍之二
渐渐地体味与融人——《阅读合肥》介绍之三
记忆中那些人和事——《阅读合肥》介绍之四
或许我们已经忘却——《阅读合肥》介绍之五
于欣喜之中憧憬着——《阅读合肥》介绍之六
那是个火热的年代——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1)(1949一1959)
癫狂状态下的苍白——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2)(1959—1969)
荒芜中孕育着生机——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3)(1969—1979)
是春暖花开的春天——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4)(1979—1989)
向着大众向着世界——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5)(1989—1999)
当文学遭遇新时代——共和国文学创作60年之我见(6)(1999—2009)
从来一人一本书
我们曾经相遇过
陈香梅
敬一丹
叶永烈
刘墉
林清玄
水均益
程前
郁秀
天下霸唱
曹文轩
石钟山
商晓娜
余惕君
卢勤
苏童
阎崇年
陈丹青
毕淑敏
十九番
消失宾妮
田科武
六六
莫言
张悦
黄薇
王蒙
鲍鹏山
东子
莫砺锋
尚阳
秦文君
沈石溪
郝明义
春树
叶檀
毛尖
钱文忠
梁文道
郭敬明
郑春华
孙云晓
白岩松
鞠萍
赵斌元
叶兆言
阿来
陈村
杨红樱
赵剑敏
倪萍
六小龄童
李响
南派三叔
高敏
赵美萍
马原
苏叔阳
解玺璋
郑小驴
李锐
刘政屏其人其书
“江淮晨报·写家部落”总序(蒋子龙)
一本书引出的话题(沈敏特)
一次次,你让我感动(周纯)
一介书生刘政屏(刘振)
品味政屏(潘林松)
卖书·读书·写书(何素平)
有那么一个人(柴岚绮)——《让记忆有个落脚的地方》序
志愿捐献骨髓的先行者(刘振)
逮着机会就宣传的骨髓捐献者(毛晨 周素君)
扑克上的世界(张扬 许崇贤)
刘政屏其人其书
一同承受,一同成长(潘小平)——《就这样,我们赢了!》序
一个战胜灾难的动人故事(石楠)——读刘政屏《就这样,我们赢了!》
一场艰苦卓绝的胜利(朱少飞)——读《就这样,我们赢了!》
生命的奔跑(柴岚绮)
以父亲的身份去“战斗”(王剑飞)——读《就这样,我们赢了!》的杂想
为胜利而歌(解明贵)
把磨难变成我们的财富(陈桂棣)——《就这样我,我们赢了!》再版序
父亲的臂膀(东子)——读“大丈夫”刘政屏
真实·真情·真知(黄书泉)——读《就这样,我们赢了!》
政屏其人其书(陈家桥)
背影如山(李学军)
一本“治病”的书(鲁甄)
态度决定一切(许春樵)——《倾听合肥》序
一个写合肥的人(马丽春)
呼啸而过(潘小平)——《五虎出列》序
五个男人一台戏(王青)
刘政屏其人其书
多彩政屏(潘林松)
刘政屏其人其事其书(许丽文)
一位“合肥土著”的别样情怀(叶纯)
我眼中的刘政屏先生(李薇)
酒品人品(赵世萍)
我的刘经理(肖薇)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潘小平)——《享受合肥方言》序
乡音乡情倍温馨(牛耘)——《享受合肥方言》读后感
这个“生意”抢得好!(王光汉)——读刘政屏《享受合肥方言》
享受,也是抢救(翁飞)——评介刘政屏《享受合肥方言》
有心人哉(王晖)
享受合肥方言(柴岚绮)
一本“好有味道”的书(叶纯)
“得味”的人,“得味”的书(李春)
真的,就这么简单(许辉)——《就这么简单》序
冬天里的春天(王明韵)——读《就这样,我们赢了!》并致政屏夫妇及壮壮
漫画刘政屏(赵昂)
刘政屏先生(苏北)
人好文美刘政屏(程耀恺)
享受在书的阳光里(戴煌)——速写我的老弟刘政屏
书人刘政屏(何素平)
一起做沙龙的日子(马丽春)
可亲可爱的沙龙男主人(莫幼群)
认真之人刘政屏(江泓)
刘政屏印象(束晓英)
合肥绅士(李海燕)
《月明风清》后记
《让记忆有个落脚的地方》后记
事情搞大了
儿子,还记得八年前吗?——《就这样,我们赢了!》自序(附录)
后记(附录)
为儿子写一本书(附录)
我在等一本书(附录)
自序、后记及其他
关于《五虎出列》这本书
一、在本命年合出一本书
二、签名售书这件事
三、还真的就签了一回
把目光转向合肥——《倾听合肥》自序
现在就开始做,还不算太晚(附后记)——《享受合肥方言》自序
《就这么简单》后记
在线试读
这些年由于工作的关系,见过不少的文化名人或 “准名人”,但又仅仅因为是工作关系,大都只是有 过一些泛泛的接触,说些客套的话,做些客套的事, 然后就是,他们走了,留下些许的印象。
由于这个“工作”大多都是与签名售书活动有关 系,因此又多出一些其他的感受。由于关注点集中在 “活动”是否成功,更准确地说,是“是否过得去” ,便容易将所谓的“嘉宾”给忽视了。事后回想,这 样真是本末倒置,将一些讨教和观察的机会给放过了 ,的确有些可惜又无奈。
此次陈丹青先生来了,属于一帮名人“接踵而至 ”中的一位,事先的准备一切都是按程序走的,其中 就包括了解一下他的作品。
陈丹青的大名早就是知道的,他应该属于总有动 静的新闻人物,因而对他的观点和花絮也是了解一些 的。但其作品,买过,却没有很正式地读过。结果一 读起来,竟然是不由得佩服,放不下手了。
于是,赶紧将其属于一个出版社的5本作品全部 买下,等着陈先生来,当一回“追星族”。同事中有 同好者,有全部买的,也有挑上个三两本的。
陈先生是5月8日到合肥的,两天的行程里,两场 报告会,一场签售。8日晚间,正翻看着他的集子 《荒废集》,有短信来:“陈丹青的书果然好看!还 要买。”我笑了:“那你可要破费了。”的确,有时 候,该花的钱是省不了的,即便是每日面对着柴米油 盐不免算计的女士也是如此。与同事短信交流以及接 下去继续沉醉于“荒废”的时候,估计也是陈先生到 合肥的时分。
有人提前索要名人签名本的事,有过,但不多。
如今的人们对于书,淡了太多,签售之事,除了“明 星”级的热门人物,余下的,也淡。或许是现在“腕 ”多了,也很难得提得起精神。但这回,竟然不止一 位索要陈先生的签名本。供职媒体的一位兄长告诉我 :“陈丹青不错的,有机会和他交流交流。” 新闻界的热情也是出乎我的预料,预约采访的事 还真是不少,有些“总动员”的感觉,足见陈先生的 影响和分量,我不由得更郑重了一些。
9日下午进行签售,天气突然的暴热,让我“习 惯性的担心”又多了几分。提前一个小时到书城,竟 有几位读者在等候,并且都是手捧着5本、10本,甚至 更多,不觉有些宽慰:冷场的事,应该不会有了。
说实话,陈先生的读者应该属于小众,其作品基 本上还是归在“叫好不叫座”的行列,为“火”的 《退步集》,摆在全国畅销书榜里,还是一般的。因 此,我对于卖场签售的预期,明显要低于上午在科技 馆及第二天在科大讲座时的销售。
但早早赶来的读者却很罕见地络绎不绝起来,一 会儿工夫再下楼,居然有了几十人,而且都是捧着好 几本书。大家安静地站在那儿,等着陈先生的到来。
由于陈先生的身体有些不适,皮肤过敏一类的( 因此推迟了一天的行程),中午又迟了些,记者见面 会不得已延至签售之后,因而陈先生进了书城的大门 ,便直接走向签书台,坐下便签了起来。
果然是大家风范,从容淡定,但又不端着架子。
只见他不疾不徐地签着,不厌其烦地几乎是每一本书 都签上落款,间或和读者交流几句,极真诚的那种。
读者的反应是平静的,但从他们的表隋中可以一 眼读出对陈先生的敬佩和喜爱。他们中有提前一两个 小时到的,有坐了两个多小时车从外地赶来的。一位 池州的读者,是位企业家,中午看到报纸上的预告, 开着车赶来,一直追到签售后的记者见面会。
……P93-95
由于这个“工作”大多都是与签名售书活动有关 系,因此又多出一些其他的感受。由于关注点集中在 “活动”是否成功,更准确地说,是“是否过得去” ,便容易将所谓的“嘉宾”给忽视了。事后回想,这 样真是本末倒置,将一些讨教和观察的机会给放过了 ,的确有些可惜又无奈。
此次陈丹青先生来了,属于一帮名人“接踵而至 ”中的一位,事先的准备一切都是按程序走的,其中 就包括了解一下他的作品。
陈丹青的大名早就是知道的,他应该属于总有动 静的新闻人物,因而对他的观点和花絮也是了解一些 的。但其作品,买过,却没有很正式地读过。结果一 读起来,竟然是不由得佩服,放不下手了。
于是,赶紧将其属于一个出版社的5本作品全部 买下,等着陈先生来,当一回“追星族”。同事中有 同好者,有全部买的,也有挑上个三两本的。
陈先生是5月8日到合肥的,两天的行程里,两场 报告会,一场签售。8日晚间,正翻看着他的集子 《荒废集》,有短信来:“陈丹青的书果然好看!还 要买。”我笑了:“那你可要破费了。”的确,有时 候,该花的钱是省不了的,即便是每日面对着柴米油 盐不免算计的女士也是如此。与同事短信交流以及接 下去继续沉醉于“荒废”的时候,估计也是陈先生到 合肥的时分。
有人提前索要名人签名本的事,有过,但不多。
如今的人们对于书,淡了太多,签售之事,除了“明 星”级的热门人物,余下的,也淡。或许是现在“腕 ”多了,也很难得提得起精神。但这回,竟然不止一 位索要陈先生的签名本。供职媒体的一位兄长告诉我 :“陈丹青不错的,有机会和他交流交流。” 新闻界的热情也是出乎我的预料,预约采访的事 还真是不少,有些“总动员”的感觉,足见陈先生的 影响和分量,我不由得更郑重了一些。
9日下午进行签售,天气突然的暴热,让我“习 惯性的担心”又多了几分。提前一个小时到书城,竟 有几位读者在等候,并且都是手捧着5本、10本,甚至 更多,不觉有些宽慰:冷场的事,应该不会有了。
说实话,陈先生的读者应该属于小众,其作品基 本上还是归在“叫好不叫座”的行列,为“火”的 《退步集》,摆在全国畅销书榜里,还是一般的。因 此,我对于卖场签售的预期,明显要低于上午在科技 馆及第二天在科大讲座时的销售。
但早早赶来的读者却很罕见地络绎不绝起来,一 会儿工夫再下楼,居然有了几十人,而且都是捧着好 几本书。大家安静地站在那儿,等着陈先生的到来。
由于陈先生的身体有些不适,皮肤过敏一类的( 因此推迟了一天的行程),中午又迟了些,记者见面 会不得已延至签售之后,因而陈先生进了书城的大门 ,便直接走向签书台,坐下便签了起来。
果然是大家风范,从容淡定,但又不端着架子。
只见他不疾不徐地签着,不厌其烦地几乎是每一本书 都签上落款,间或和读者交流几句,极真诚的那种。
读者的反应是平静的,但从他们的表隋中可以一 眼读出对陈先生的敬佩和喜爱。他们中有提前一两个 小时到的,有坐了两个多小时车从外地赶来的。一位 池州的读者,是位企业家,中午看到报纸上的预告, 开着车赶来,一直追到签售后的记者见面会。
……P93-95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