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180788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18辑)
对天皇、天皇制及军国主义的战争责任问题,对日本的政治体制,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发展,对大众社会、自律的个人、个人与现代政治的联系等等问题的思考、讨论、研究,并非离你我遥远,而是息息相关。行文流畅,可读性强。
这本书是日本著名政治思想史学者丸山真男的代表作品之一,分为三卷,收录了作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约十年间在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政治学及现代政治问题的主要文章20篇,对日本的*国家主义的理论及心理,对军国主义形成的精神背景做了透彻的剖析;主张建立新的、科学的政治学方法论。简体中文版邀请到了日本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柄谷行人作序,介绍和阐释了丸山的政治思想及本书各卷主要篇章的内容,也起到对本书的导读作用。
卷 现代日本政治的精神状况
章 国家主义的逻辑与心理
第二章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及运动
第三章 军国统治者的精神状态
第四章 致一位自由主义者的信
第五章 日本的民族主义
第六章 “现实”主义的陷阱
第七章 战前日本的右翼运动
第二卷 意识形态的政治学
章 西方文化与共产主义的抗争
第二章 拉斯基的俄国革命观及其变化过程
第三章 法西斯主义诸问题
第四章 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
第五章 “斯大林批判”背后的政治理论
第三卷 “政治性的内容”及其界限
章 政治学作为一门科学
第二章 人与政治
第三章 从肉体文学到肉体政治
第四章 权力与道德
第五章 支配与服从
第六章 有关政治权力的几个问题
第七章 现代政治运动中的表态问题
第八章 现代社会的人与政治
原版后记
增补版后记
译后记
作为一个学者,丸山真男在日本思想史和政治史方面留下了许多重要著作;同时,他又是一个思想家,终身投入到活生生的政治舆论场上。上述这两个方面互不可分,本书内容也充分显示了这点:它汇集了作者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十年间发表在杂志上的有重大反响的论文和评论,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意识,虽然并没有那么系统地组合在一起,而丸山自己,则是终其一生都在思考之、追求探索之。
这些论文的写作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是1945-1951年,当时日本正处于包括苏联在内的“同盟国”占领统治之下,当然实际上是由美国来占领接管的。在这一阶段,一方面到处都在赞扬美国的民主主义,而同时日本共产党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但这一状态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苏对立的日益加深而销声匿迹了。第二阶段是日本从占领统治下获得新的独立并迅速恢复了经济生产,随之民族主义也开始复兴。比如,曾列为战犯的岸信介当上了首相,他所推进的政策正是要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改为军事同盟。所以,1960年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的运动成了空前高涨的市民运动。
丸山的各篇论文正是应对这一政治状况而写的。因此,在阶段,他主要考察了战前和战争期间的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形成;第二阶段则主要论述了战后美苏对立下显露出来的政治及文学问题。这些论述在当时分别给予人们以强烈的印象,展示了知识分子思考问题和提出意见的可能性。
《现代政治的思想与行动(汉译名著18)》:
法西斯主义运动无论在何处都是以小资产阶级阶层为地盘,德国和意大利是典型的中间阶层的运动——知识分子的大部分也是积极的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支持者。当然亦有例外。日本法西斯运动大体上也可以说是中间阶层承担的,但对此要进一步做细微的分析。我国的中间阶层或小市民阶层必须区别下列两种类型:种阶层是小工厂主,街道工厂的头头、土木建设的承包人、小商店店主、木匠头头、小地主乃至中上农,学校教员,特别是小学、青年学校的教员,村政府的职员、干部,及其他一般的低级职员,僧侣、神官等;第二种阶层是城市的薪水阶层,所谓文化人或新闻界人士及其他自由知识职业人士(比如教授或律师等)及学生层——学生非常复杂,可分入第二两类中,暂且放入第二类。我们分析法西斯运动时必须区别这两类。
成为我国法西斯主义的社会基础的正是前者。如果我们将后者称为(真正的)知识阶层的话,那么前者就可以称为假知识阶层或亚知识阶层。所谓造成国民之声势的是这种亚知识阶层。我们都是属于后一阶层的,但在日本知识分子中积极地表明,并明确地将反法西斯的态度贯彻到底的人其实比较少,多数是适应或追随了法西斯主义,但另一方面又绝不是积极的运动主张者和推动者,从总的看倒是对法西斯运动抱着厌恶的感情,甚至消极抵抗之。这是日本法西斯主义中非常显见的特征。翼壮组织终也未能成功地笼络住薪水阶层。战时的文化主义的流行亦可视作第二类型的知识阶层对法西斯主义的消极抵抗。在德国和意大利,知识阶层积极地高举法西斯主义旗帜,特别是大学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日本有无这种情况呢?当然学生也参加了右翼运动,但那些学生在教养意识上倒不如说是属于类型的为多(大家知道,很少有日本这种地方,称为大学生的人实质上从头至尾有各种层次)。在这一意义上,知识阶层的学生层始终没有成为法西斯运动的承担者。这一点,与被卷入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的社会运动、马克思主义旋风的程度相比,有天壤之别。东京大学一时也成立了学生协会之类的组织,在运动形态上酷似纳粹的学生运动,尽管有那么多的客观形势所帮助,却几无发展,大部分学生持不关心或冷淡的态度来对待之。
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日本的知识阶层的教养本是出自欧洲,没能像德国那样从本国的传统文化中发现足以吸收知识阶层的东西。德国高唱国粹主义实际上是在颂赞巴赫、贝多芬、歌德、席勒的传统,而与此同时,也形成了知识阶层的教养内容。日本没有这种情况。日本知识分子的欧洲素养是从头顶灌输的知识,也就是表层的教养,未能扎根于肉体或生活情感之中。所以这类的知识分子对于法西斯主义缺乏挺身而出地捍卫自己内在个性的智慧和勇气。但不管怎样他们有欧洲式的教养,所以终不能对法西斯运动的不振、文化性之低表示共鸣。这种肉体与精神的分裂与知识分子具有的散漫性、孤立性相辅相成,使得日本的知识阶层变得软弱无力。对此,前面所述的类型则实质上形成了骨干阶层,更富于实践性、活动性。而且他们在自己所属的工作单位,或商店、机关、农会、学校等地方小集团中都占据着领导地位。由于日本的家长制社会,制约了他们本来的“大众”思想和人格。正是这些人对待下属——即其成员:店员、掌柜的、工人、工匠、泥瓦匠、佣人、小农等——爱摆出一副家长的权威来,这些人从日本的整体政治社会机构来看,显然是处于被统治阶层,生活水平不怎么高,生活方式也与其“部下”相差无几。尽管如此,在他们的“小宇宙”中,理所当然是统治者,具有小天皇般的权威。亦即小可怜的压迫者。所以对一切进步倾向,即大众具有对社会、政治的发言权,由此而组织起来的方向,这一阶层是顽固的抵抗者。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活方式上与他们的隶属者为接近,生活内容也非常相近,所以这些人直接掌握着大众,正如此,国家的所有统制以及来自统治者的意识形态的教化不是直接波及民众,而是要先通过这一层次,由他们再以翻译的形态传达给底层的民众,即必须靠类层次为媒介。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