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6491814
翻译家沈念驹、姚锦镕联袂翻译
“森林哑语翻译者”“发现森林的*一人”比安基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趣味科普
比故事书更精彩,比童话书更有趣
《森林报》是苏联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被称为“一本关于大自然的百科全书”。
作者维·比安基以独特的视觉和表现手法,采用报刊形式,以轻快的笔调,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分别报道森林里中的新闻。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土里钻的、水里游的……从千万万万的植物到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大自然里有的,《森林报》里也应有尽有。随着大自然四季的更替,动植物们的生活变化被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同时,作者还描述了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向孩子们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孩子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其热爱大自然、关注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森林报春》
《森林报夏》
《森林报秋》
《森林报冬》
致读者
寻常的报纸刊登的只是关于人以及与人有关的事的报道,可小朋友们也很想了解飞禽走兽和昆虫的生活。
森林里发生的事不比城市里少。森林里也得干活,也过欢快的节日,也会遇到悲惨的事件。森林里也有英雄好汉和盗贼匪徒。可是,城市里的报纸很少报道这些情况,所以森林里的事并非人人都了解。
比如说吧,哪个听说过,在我们圣彼得堡州,严冬里,从泥土里会钻出还没长翅膀的小蚊虫,光着脚丫子在雪地上东窜西跑?你在哪张报纸上看到过林中巨人——驼鹿斗殴,看到过候鸟大搬家的报道?看到过长脚秧鸡凭着双腿徒步走过整个欧洲的有趣消息?
所有这些趣闻在《森林报》上都能读到。
我们把12期的《森林报》(每月一期)合编成一部小书。每一期《森林报》都刊有编辑部的文章、我们驻林地记者的电报和信件,此外还登载有关狩猎的故事。
我们驻林地记者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是小朋友,是猎人,是科学家,是林业工作者——他们全是常到森林里去、对飞禽走兽和昆虫的生活感兴趣的人,他们把森林里发生的形形色色事件记录下来,寄给我们编辑部。
早在1927年,《森林报》就结集成册出版发行了。
我们派过一位特派记者,去采访一位鼎鼎大名的猎人——塞索伊塞索伊奇。他俩一起打猎,常常在篝火旁休息的时候,塞索伊塞索伊奇给他讲述自己的历险故事。我们的特派记者把他讲的故事记录下来,寄给我们编辑部。
每期《森林报》都附有一种答题游戏,我们管它叫“射靶”,游戏中读者可以竞赛,看谁答得正确,谁看《森林报》仔细,哪个能轻轻松松回答得出大部分问题。每“射中”一个目标,就可得两分。
我们建议本报的读者组成一个个小组,大声念出问题,把自己的答案写在纸条上——写在各自的纸条上。许多问题——譬如说吧,问你:“长脚秧鸡有多高”这样的问题,好不要张嘴就答,可以按规定期限,过几天再答不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上草地走走,仔细观察秧鸡,看看它到底长得怎么样。
《森林报》诞生在圣彼得堡,是在那里出版的,所以是一种地方性报纸,所报道的事件,差不多都发生在圣彼得堡州内,要不就在圣彼得堡市内。
可是,咱们的国家幅员是那么辽阔:在北方边境上,暴风雪还在肆虐,人的血管里的血都冻凉了,可在南方边陲,热辣辣的太阳已普照大地,百花盛开;西部边区的孩子们刚躺下睡觉,而东部边区的孩子们已经睡醒正起床哩。所以《森林报》的读者不但希望从《森林报》上了解到圣彼得堡州内的事,而且还想知道全国各地发生的事件。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我们在《森林报》上开辟了本报记者发自苏联各地的一个栏目,叫“天南地北”。
我们转载了许多塔斯社有关小朋友们的工作和成就的报道。
我们开辟了一个叫“公告”的栏目,通过这个栏目在我们的读者中征聘优秀的、跟踪能力强的“火眼金睛”。
我们还邀请生物学博士、植物学家、作家尼娜米哈伊洛芙娜帕甫洛娃给我们《森林报》撰稿,讲讲我国那些有趣植物的故事。
我们的读者应该了解自然界的生活,这样就可以去改造自然,按自己的意愿左右动植物的生活。不是吗,我们《森林报》的读者长大之后,就能亲手培育出惊人的植物新品种,管理森林生活,为国家造福……
但是,首先要热爱并熟悉祖国的土地,了解大地上的动植物和它们的生活习性,这样才不会弄巧成拙,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经过又一次审订和增补的新版——第九版的《森林报》中,我们刊出了“一年——分十二个月谱写的太阳诗章”一节,采用了生物学博士H.?M.帕甫洛娃的大量报道,丰富了“农庄纪事”栏目的内容。我们还刊载了本报战地记者从林中巨兽的搏斗现场发来的消息。我们为垂钓爱好者开辟了“祝钓钓成功!”一栏。此外,我们从我们年轻的作者基塔维里坎诺夫的四篇小说中选登了一种新游戏,其答案刊登在书末。本报每期的后部分,为中年读者报道有关本报编辑部附属的少年自然界研究者小组——哥伦布俱乐部的惊人发现和历险。
维·比安基是发现森林的*一人。
比安基有着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一双善于捕捉生命奇迹的眼睛,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一支擅长探触大自然幽微的笔。
——儿童文学作家 韦苇
本报首位驻林地记者
早年,圣彼得堡人和林区居民经常在公园里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教授。他戴着眼镜,目光专注,仔细听着小鸟的声声鸣叫,细心观察身边每一只飞过的蝴蝶和苍蝇。
我们这些大都市的居民不会那么细心留意春天每一只新孵化出来的雏鸟和每一只新出现的蝴蝶,而春天里出现的每一件新景象都逃不过这位教授的眼睛。
这位教授就是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卡依戈罗多夫。连续半个世纪,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都坚持观察我们这个城市和近郊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在整整五十年的时间里,他目睹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反复轮回。鸟飞来又飞走,花开花又落,树叶变绿再枯黄。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一丝不苟地把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及时间一一记录下来,并在报纸上发表。
他也呼吁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去观察大自然,把结果记录下来并寄给他。许多人都响应了他的号召。他率领的观察大军人数与年俱增,阵营日益壮大。
直到现在,许多热爱大自然的人——我国的地方志学家、学者和学生们,仍以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为榜样,继续从事观察和收集工作。
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五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观察成果。他把这些资料汇集在一起。现在,多亏他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细致工作,加上许多不知名的其他科学家的努力,我们才知道,春天里飞来的是什么鸟,它们是什么时候飞来的,秋天又是什么时候飞走的。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树木花草的生长情况。
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为孩子和成年人写了许许多多有关鸟类、森林和田野的书。他自己一度在学校里教书。他一直认为,孩子们研究大自然,不该仅凭书本,而是要多到森林和田野里走走。
德米特里·尼基福罗维奇多年重病在身,于1924年2月11日,来不及迎来春天,就与世长辞了。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森林年
我们的读者也许会误以为,刊登在《森林报》上的森林和都市新闻说的都是些陈年旧事。事实并非如此。不错,年年都有春天。可每年的春天都是新的,不管你能活上多少年,每年看到的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春天。
一年就好比是个有12根辐条的车轮,每根辐条就像是一个月,12根辐条全滚过去,车轮就滚了一大圈,接着,又该轮到根辐条转了。可是,这时候轮子已不在原来的地方,已经前进好一段距离了。
又一个春天来了,森林苏醒,熊从洞穴里爬了出来,春水淹没了地下居民的洞穴。鸟飞来了,开始嬉戏舞蹈,野兽也开始生儿育女。于是读者又在《森林报》上读到所有鲜的林中新闻。
我们在这里刊载每年的森林年历。森林年历与通常的年历很不同,不过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要知道,野兽和鸟类跟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它们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因为森林里动植物的生活都依照太阳的运转做出自己的安排。
太阳在天上转了一个大圈,那就是一年。太阳走过一个星座,也就是黄道的一个宫,便是一个月。所谓黄道带就是12宫的总称。
森林年历的元旦不在冬季,而在春季,这时候的太阳正进入白羊宫。森林里迎来太阳的日子,始终充满一片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而送走太阳的时候,就变得愁惨、阴沉沉的了。
我们也按照普通的历法,把森林年历的一年分成了12个月。不过我们按森林里的具体情况,给每个月取了不一样的名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