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0479000
内容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篇名著导读》主要介绍“名篇名著”的主要内容,着重介绍作者的基本生平,著作的基本结构,各部分或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及其精华所在,并适当给予简要的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参考书,本书便于读者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学界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进程。在编撰时,本书注重学术性、权威性和可读性,以高校教师和全体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兼顾历史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同时也适用于对中国近现代史有兴趣的广大读者。
目 录
前言
上篇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费正清:《观察中国》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魏源:《海国图志》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洪仁玕:《资政新篇》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梁启超:《李鸿章 传》
康有为:《公车上书》
谭嗣同:《仁学》
严复:《天演论》
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章 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
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费孝通:《乡土中国》
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陈独秀:《敬告青年》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
鲁迅:《狂人日记》
高力克:《调适的智慧——杜亚泉思想研究》
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申报馆月刊社:《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号》
林语堂:《吾国吾民》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田中义一:《田中奏折》
戴季陶:《日本论:了解日本的文化读本》
毛泽东:《论持久战》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
东史郎:《东史郎日记》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全国土地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人民政协 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费正清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附录 相关作者背景介绍
后记
上篇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费正清:《观察中国》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魏源:《海国图志》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洪仁玕:《资政新篇》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梁启超:《李鸿章 传》
康有为:《公车上书》
谭嗣同:《仁学》
严复:《天演论》
本杰明·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章 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
中篇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费孝通:《乡土中国》
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陈独秀:《敬告青年》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格里德:《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1917~1937)》
鲁迅:《狂人日记》
高力克:《调适的智慧——杜亚泉思想研究》
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申报馆月刊社:《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号》
林语堂:《吾国吾民》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田中义一:《田中奏折》
戴季陶:《日本论:了解日本的文化读本》
毛泽东:《论持久战》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
东史郎:《东史郎日记》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全国土地会议:《中国土地法大纲》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人民政协 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下篇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费正清等:《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台前幕后》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
附录 相关作者背景介绍
后记
在线试读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黄仁宇:《中国火历史》
名著拱萃
中国的长期革命,近百年来有了重大的发展。继自强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共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今后中国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高低层机构中建立法制性的联系,使整体发展走向合理化。……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在20年代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今日则走向可以在数目字上管理之途。现在各种征象显示中国的历史如以上各章所叙,本来与西方文化的进度互不相容,今日则已觉得共通之因素可以联结。在阐述这如何成为可能的时候,我们先要将眼光看宽看远,注意若干外界的事物,因为最能令人相信的证据不存在于刻下观察题材之本身,而在其外。今日中外学者提及的一个问题乃是,中国将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试验多久。这与我们背景上的分析有关,此时也不妨从这问题说起。
资本主义是一个令人眩惑的名词。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验,她可以立即施行社会主义再回头重新采取资本主义,当中也并无修改宪法的必要。迄至东西冷战开始,很少人会因被称与资本主义相连而引以为荣。现今这名词在西方的地位抬高,乃是基于政治上的原因。冷战和国际关系使西方民主国家觉得保卫资本主义是她们之间一个共通的目的。这样看来不仅这名、词含义模糊,而且被引用远逾于以前的内涵。
……
黄仁宇:《中国火历史》
名著拱萃
中国的长期革命,近百年来有了重大的发展。继自强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以后,蒋中正及其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毛泽东和中共则建立了新的低层机构。今后中国的重要课题,是如何在高低层机构中建立法制性的联系,使整体发展走向合理化。……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在20年代不能在数目字上管理,今日则走向可以在数目字上管理之途。现在各种征象显示中国的历史如以上各章所叙,本来与西方文化的进度互不相容,今日则已觉得共通之因素可以联结。在阐述这如何成为可能的时候,我们先要将眼光看宽看远,注意若干外界的事物,因为最能令人相信的证据不存在于刻下观察题材之本身,而在其外。今日中外学者提及的一个问题乃是,中国将在资本主义的道路上试验多久。这与我们背景上的分析有关,此时也不妨从这问题说起。
资本主义是一个令人眩惑的名词。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验,她可以立即施行社会主义再回头重新采取资本主义,当中也并无修改宪法的必要。迄至东西冷战开始,很少人会因被称与资本主义相连而引以为荣。现今这名词在西方的地位抬高,乃是基于政治上的原因。冷战和国际关系使西方民主国家觉得保卫资本主义是她们之间一个共通的目的。这样看来不仅这名、词含义模糊,而且被引用远逾于以前的内涵。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