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36282
世界中国学论坛系由上海社科院主办的国际性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本书系第八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实录,收录了世界各国中国学专家在六个圆桌会议、两个专场会议上的发言。这些专家们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意义”“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升级”“中国脱贫经验与解决全球贫困”等主题所阐发的精辟观点,对推动中国学研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总序
导论
开幕式致辞 ……………………………………………………………………… 5
大会演讲 ………………………………………………………………………… 11
获奖者感言 ………………………………………… 49
圆桌会议演讲实录
圆桌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意义 …………… 61
第二圆桌议题(一):中国经济的改革与转型升级 ………………76
第二圆桌议题(二):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 ………………93
第三圆桌议题: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111
第四圆桌议题:中国的发展与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128
第五圆桌议题:中国脱贫经验与解决全球贫困 ………………………134
第六圆桌议题: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46
专场……………………………………………………………… 161
论坛致辞 …………………………………………………………………… 163
演讲实录 …………………………………………………………………… 167
第二专场…………………………………………… 191
演讲实录 …………………………………………………………………… 193
闭幕式致辞 …………………………………………………………………… 205
后记 …………………………………………………………………………… 211
中国学研究脱胎于汉学,在西方语境中曾经是一门无足轻重的边缘性学科,但近四十多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快速从一个地理的大国和平发展而为经济的大国、政治的大国和文化的大国,无论从何种角度看,中国都已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巨大存在。正因为如此,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关注中国,中国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关注世界,中国与世界、世界与中国,从来没有像当今这样深度地交织在一起。这种交织,使海外中国研究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步入它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时期,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其学者参与到中国研究中来,研究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可以说,中国研究已日益显示出它的世界性。
作为一门了解和认识中国的独立学科,无论是以研究中国古典文化为主的汉学,还是以研究现当代中国为主的中国学,都以中国为对象,都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为目标。然而,世界各国的中国研究植根于各自的精神传统,各有自己的学术语境和学脉传承谱系,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汉学家或中国学家,以及汉学家与汉学家、中国学家与中国学家之间,关注点和切入点不可能完全相同,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不免互为“他者”,各说各话。中外学术交往而言,尤其如此。由于受全球冷战、意识形态至上的影响,1949年以后中外学术交往举步维艰,到1950年代末以后更几乎中断,中国学者出不去,外国学者当然也进不来。这种人为的悬隔之局曾给中外学界带来了无限的怅惘。中国学人自然无从接触和了解海外学术界的研究动态,域外学界,即使是专门从事中国研究的学人也无法像他们的前辈一样亲自踏足中国,只能通过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甚至是日本等有限的渠道来了解中国。尽管这种状况到1970年代末中国门户重开之后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外学术交往逐渐重回正轨,曾经“相互隔离的两个世界已经变得不那么隔离了”(柯文语),但在既有的基础上构建更稳固且更具成效的本土与海外中国研究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平台,并借助这种交流与对话,一方面逐步破除海外中国学研究无所不在的“西方中心论”和近年来逐渐流行的“中国中心论”的认知迷思,在学理上重构世界的中国形象;另一方面揽镜自鉴,为本土的中国研究提供更深广的“他者” 视角,并借此反观自身以获取自知之明,不但必要,而且紧迫。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创设的世界中国学论坛应运而生,论坛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次,旨在为世界各地的中国学家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与对话的高端学术平台,论坛会标取《周易》中的同人卦,表达的就是中国与世界交流互鉴、融汇发展的愿望,希望通过这个常设的论坛,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设一座彼此沟通、相互借鉴的桥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中国更深入地了解世界,进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样的旨趣因其契合海内外中国研究学界的迫切需要而受到广泛认同,因此每届论坛都得到世界各国中国学家的积极响应和鼎力支持,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先后参加过论坛,这些学者遍及全球,除了来自欧美、日本等传统中国研究大国外,也有相当比例来自拉美、非洲、中西亚等地。其中既有享誉国际的中国学大家、资深学者,也有刚冒尖的新生代“中国通”,可谓少长咸集,共同就中国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核心议题展开面对面的交流。这是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高端学术平台,不同的观点在这里争鸣,不同的思想在这里交锋,不同的文明在这里对话,并在这种争鸣、交锋和对话中,深化彼此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进一步强化论坛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外宣品牌功能,2010年起,世界中国学论坛正式升格为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不再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单独主办,改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承办。配合论坛的升格,世界中国学论坛开始在更高的层面上逐步健全和完善组织架构:一、重组论坛组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顾问、秘书处,并在秘书处下设世界中国学论坛办公室,负责论坛的日常事务;二、设立世界中国学贡献奖,与论坛同步,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评出2—4位毕生从事中国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海外中国学大家;三、创办《中国学》集刊和《世界中国学论坛专报》,前者集中发表海内外中国学研究的成果,后者主要刊发与会专家学者关于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建议;四、设立世界中国学研究所,作为论坛常设的实体性研究机构。2012年3月,世界中国学研究所经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并确立两大中心任务:一是为论坛提供学术支撑;二是推进世界中国学的学科化和学科建设。研究所下设中国学史、 历史中国、当代中国、中国与世界、上海与江南等研究室,已初步形成世界中国学的学科架构与学科团队。以此为基础,中国学研究所还相继设立了世界中国学博士研究方向和世界中国学硕士学位点,并于201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同时承办国家文化与旅游部项目“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班)”,助力世界各国中国研究后备力量的成长。
世界中国学论坛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七届,前四届论坛分别以“和而不同”“和谐和平”“和衷共济”“合和共生”为主题,着重研讨中国文化传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自第五届起,更加突出现当代中国,分别以“中国现代化:道路与前景”“中国改革,世界机遇”“新时代的中国”为主题,聚焦中国道路,以及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等重大问题。另外,从2015年起,世界中国学论坛还创办每年一届的海外分论坛,先后在美国、韩国、德国和阿根廷等国成功举办美国分论坛、东亚分论坛、欧洲分论坛和拉美分论坛,受到举办地所在国的广泛关注。
本系列丛书的推出,是对过去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和四届海外分论坛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对世界中国学学科愿景的一次展望。辑共4种:《新时代的中国》系第七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实录;《世界的中国》是《中国学》学术集刊创刊至第七辑的专题精选集,并酌情收录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同仁若干研究成果;《论中国》为历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和海外分论坛大会演讲集;《中国研究热》是历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中外主流媒体相关报道的选辑。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我们还将一辑一辑编下去,从学术上见证世界中国学论坛本身的发展和世界中国学学科建设的进展,以及中国研究在全球兴起并一步步走向繁盛的历史。
世界中国学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也是一门内涵极其浩瀚深广的学问。 因其方兴未艾,所以可以开拓的研究空间巨大;因其浩瀚深广,所以不是任何一个机构或个人所能穷尽。竭诚欢迎海内外中国学研究同行和我们一道,合力把这套丛书编好出好,为这门以中国为对象的浩博学科奠定更深厚的学理基础。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