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文学文学评论与鉴赏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茅奖作家红学大家刘心武毕生研究《红楼梦》之精粹尽在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茅奖作家红学大家刘心武毕生研究《红楼梦》之精粹尽在

茅奖作家、红学大家刘心武毕生研究《红楼梦》之精粹,尽在本书中

作者:刘心武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ISBN: 9787506395977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43.99

类别: 文学 新书热卖榜, 文学评论与鉴赏 SKU:6187f527f0f22475083ae606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95977丛书名: 无

编辑推荐

茅奖作家、红学大家刘心武毕生研究《红楼梦》之精粹。

 

作家刘心武的“秦学”……有其前人所未道及的贡献。此贡献并不算小,也为“红学”长期闭塞的局面打开了一条新蹊径,值得重视与深入研讨。

——周汝昌

 

从对秦可卿原型的研究入手,揭示《红楼梦》文本背后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权力之争,不是我的终极目的。我是把对秦可卿的研究当作一个突破口,好比打开一扇能看清内部景象的窗户,迈过一道能通向深处的门槛,掌握一把能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去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

——刘心武

 

内容简介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是作者央视红学系列讲座的纸质结集,也是作者多年研读《红楼梦》的心血结晶。在本卷中,作者对《红楼梦》的揭秘向更深层次发展。《红楼梦》中主要的人物之一林黛玉身上的重重谜团被一一揭开;冰肌雪骨外表之下的薛宝钗,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波涛汹涌?而作为“金玉良缘”的又一个可能,史湘云到底与贾宝玉有哪些情感纠葛,她终会与谁共度“白首”呢?此外,作者还将多年研究成果“红楼心语”倾情奉献,为红迷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提供了新的解读方法。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年6月生于四川成都。1959年开始文学创作,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著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中短篇小说集《如意》《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及红学著作《刘心武揭秘》等。

《钟鼓楼》初版于1985年11月,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目  录

下卷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三)

黛玉之谜暨古本之谜

 

上编林黛玉之谜

 

林黛玉家产之谜/9

林黛玉血缘之谜/22

林黛玉眉眼之谜/31

黛、钗关系之谜/42

林黛玉险境之谜/54

林黛玉沉湖之谜/64

 

中编古本《红楼梦》真貌揭秘

 

古本和通行本的故事/79

不读凡例真遗憾/95

女娲补天剩余石、通灵宝玉、贾宝玉是三位一体吗?/99

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回前诗/106

家族史的投射/108

四大家族惹人眼/110

钟情大士?种情大士?/113

曹雪芹的《红楼梦》以三种人称灵活叙述/116

读不懂第七回,莫读《红楼梦》/118

白骨累累忘姓氏/121

细抠精选为求真/124

从《风月宝鉴》中撷取改造?/127

史湘云的原型:曹雪芹的一个李姓表妹——脂砚斋/130

“真事隐”后以“假语存”/135

“秦人旧舍”越发过露——秦之孝如何演化为林之孝/138

不可不知的几条脂砚斋批语/144

莫忽略:得到与谋求差事的贾氏宗族子弟们/149

小红是贯穿全书的重要角色/152

六足龟·四月二十六·五月初三/157

四月二十六日是遮天大王圣诞/162

金麒麟的奥秘/167

谁是告密者·如何看袭人·贾母巧夸钗/171

枕霞阁十二钗/179

贾母论窗需细品·书至三十八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183

不可小觑尤氏·李纨也有尖刻时/188

三个关于欲望的故事/192

芦雪广不是芦雪庵·薛小妹灯谜诗大揭秘/195

不要忽略过场戏/203

“零碎杂角”“无意随手”皆见功力/208

刺绣复杂的人生图像/213

从《红楼梦》中选出美的四个场景,你选哪四个?/219

“红楼二尤”的自救悲剧/224

或打、或杀、或卖——为什么把“或杀”搁在“或卖”前面?/231

毛刺·臈油冻佛手·玻璃围屏·官中/238

风起于青之末——小鹊报信/249

缺中秋诗俟雪芹·玉田胭脂米/256

不稀罕那功名,不为世人观阅称赞/263

这两回是否是曹雪芹原笔?如系补作,作者当非高鹗/272

 

下编遗失了的后二十八回:次第检索

 

你一定要知道:曹雪芹是写完了《红楼梦》的/279

探佚《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至一百零八回/283

 

下卷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四)

宝钗湘云之谜暨红楼心语

 

上编薛宝钗之谜

 

薛宝钗选秀之谜/317

薛宝钗红麝串之谜/329

薛宝钗情爱之谜/341

薛宝钗雪洞之谜/354

薛宝钗审黛之谜/368

薛宝钗结局大揭秘/381

 

中编史湘云之谜

 

史湘云出场之谜/399

史湘云寄养之谜/412

史湘云定亲之谜/426

史湘云金麒麟之谜/438

史湘云结局大揭秘/450

史湘云脂砚斋之谜/463

 

下编红楼心语

 

观花修竹能几时?/479

独在花阴下穿茉莉花/496

夹缝里的人生/511

五月之柳梦正酣/526

得了玉的益似的/543

秋纹器小究可哀/557

原是天真烂漫之人/572

惜春懒画大观图/584

 

附录:刘心武创作大事记/599

前  言

善察能悟刘心武(代序)

周汝昌

 

刘心武先生,大家对他很熟悉,蜚声国际的名作家,无待我来作什么“介绍”,何况,我对他所知十分有限,根本没有妄言“介绍”的资格。但我对他“很感兴趣”,想了解他,一也;心知他著作十分丰盈,然而并不自足自满,仍在孜孜不息,勤奋实干,对之怀有佩服之敬意,二也。如今他又有新书稿即将梓行,要我写几句话,结一墨缘,这自是无可婉谢、欣然命笔的事情。所憾者,因目坏无法快睹其书稿之全璧,唯恐行文不能“扣题”,却是心有未安。

刘先生近年忽以“秦学”名世,驰誉海内外。这首先让我想起“红学”“曹学”“脂学”……如今又增添了一个崭新的分支“秦学”。我又同时想到“莎学”这一外国专学名目,真是无独有偶,中西辉映。

因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负笈”燕园时,读的是西语系,所以也很迷“莎学”,下过功夫,知道莎学内容也是考作者、辨版本,二者是此一专学的根本与命脉,没听说世界学者有什么不然或异议。可是事情一到中国的“红学”,麻烦就大了。比如说,胡适创始了“新红学”,新红学只知“考证”,不知文学创作。批评者以此为“新红学”的缺陷。

如今幸而来了一位名作家刘先生,心甘情愿弥补这一缺陷,对于红学界来说,增添了实力,注入了新的思想智慧,我们应该表示热烈欢迎。我们的先贤孟子还讲过读其书,诵其诗,必须知其人,论其事。人家外国倒没有洋孟子,怎么也正是要读其书,诵其诗,知其人,论其事呢。据说有一对夫妻学者为了“寻找莎氏”,查遍了英国国家档案馆的上千万件资料去“大海捞莎针”,每日工作多达十八个小时,结果如何暂且不论,我只感叹难道“红学”是“中”学,就不能与“西”学同日而语吗?

因此又想,考作者、辨版本是世界诸大文学巨人不朽名作研究过程中绝无例外的,也是没有异议的。唯独到了中国的“红学”上,一涉及考作者、辨版本这种世界性的普遍研究工作就被视为是什么“不研究作品本身”“不研究文学创作”“光是考证祖宗八代”的过失,甚或是一种错误,这就令人费解了。

《红楼梦》是一部多维结构、多层面意蕴的巨书奇书——奇就奇在一个“多”字,既丰富又灵动,味之愈厚,索之益深,谙之不尽……除了反映历史、社会,感悟人世人生,赞颂真善美,悲悼真善美被践踏、被毁灭而外,作者雪芹也十分明确地表示:全部书的大悲剧,是女儿的不幸命运,而其根本原因是“家亡人散各奔腾”,是“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是“树倒猢狲散”,是“食尽鸟投林”这条极关重要的命脉。而这一命脉却被作者雪芹有意(也是无奈地)不敢明言正写,只好把它“隐去”,又只好将隐去的“真事”变称为“梦幻”。既然如此,研究者就必须从那隐去的真事中去考明这个“家亡人散”“事败休云贵”的历史本事。

由此看来,作家刘心武的“秦学”,正是要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工作。他在这一方面有其前人所未道及的贡献。此贡献并不算小,也为“红学”长期闭塞的局面打开了一条新蹊径,值得重视与深入研讨。一个新的说法,初期难保十足完美,可以从容商量切磋,重要的不是立刻得出结论,而是给予启发。

考论《红楼梦》,揭示《石头记》中所“隐去”的“真事”,都不可能指望写“明”载“入”史料档案之中,若都那么“天真”,孟森先生这位真正的老辈史学专家也就不必费尽心力地去撰作什么清代“三大疑案”了。史学界也早就揭明:雍正为了不可告人的“内幕”,让张廷玉将康熙实录——六十年丰富的史册——都删得只剩了有清一代皇帝实录中的单薄的一部假“实”史。你要证据吗?没有的(删净了)就都不能入“史学”,这理论通吗?如果不甘愿受雍正、张廷玉、乾隆、和珅之辈的骗,而探索雪芹所不敢直书明言的史实,就必须有“档案证据”才算学术,我们如果以那样的学术“逻辑”来评议红学中的研究问题,就有利于文化学术大事业的发展繁荣吗?

从本书我见到了王渔洋《居易录》中只有康熙原版才得幸存的康熙南巡随处写匾、太子随侍写联的真实记录,这条珍贵的资料正可佐证荣禧堂匾联的来历问题。至于联文是否自撰,抑或借用唐诗,与我们的主旨并无多么重大的关系。康熙所说“此吾家老人也”——其实也就是专对太子说的原话纪实。

我曾把“善察能悟”当作一条考证经验赠予刘心武先生,承他不弃,以为这是有道理的。

行文至此,回顾一下,散漫草率,实不成篇,而且还有很多想说的话尚未说完,时间有限,已不容我再絮絮不休了。时为丁亥八月廿八深夜。

 

诗曰:

 

作序原非漫赞扬,为芹解梦又何妨。

天经地义须前进,力破陈言意味长。

 

“秦人旧舍”字堪惊,“过露”谁能解得明。

坏事义忠老千岁,语音亲切内含情。

 

南巡宸翰墨生澜,太子扬才侍砚欢。

金匾银联严典制,借唐写意总相干。

 

荧屏万户话刘郎,海内传流海外光。

“秦学”一门新事业,百家鸣处百花香。

在线试读

林黛玉家产之谜

 

林黛玉,《红楼梦》里的“女一号”,曹雪芹用精湛独到的笔触为我们展现的一个美丽柔弱、多愁善感、才华横溢、心高气傲的艺术形象。她和《红楼梦》“男一号”贾宝玉由青梅竹马发展到相知相爱、终却以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更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也赚取了无数读者的伤心之泪。

而在关于林黛玉的文字背后,却隐藏着大量鲜为人知且又难以解释的一系列谜团。《红楼梦》第十二回写到,林黛玉因为父亲林如海身染重病,便在贾琏的护送下去扬州探望。不成想,大半年之后,林如海竟然不治身亡,林黛玉就彻底成为了孤儿,从此只能寄居在外祖母(也就是贾母)的家里。那么,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死了以后,会不会留有巨额遗产?而如果有遗产的话,作为女儿的林黛玉,在那样一个封建专制时代,又能否继承这笔遗产呢?

现在,我们就一块儿来探讨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猛一听觉得好像不太重要,实际上很重要。因为人都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中重要的那部分就是他的经济状况,就是他的经济地位——用《红楼梦》里面的话来说,就是他的家业根基。所以,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来探究这个问题。

首先,大家想一想,林如海这样一个官吏,他死了以后,会不会有大笔的遗产?

书里面对林如海的情况交代得很清楚。这个人祖上三代都是皇帝给封了贵族头衔的,到他这一代,虽然不再享有贵族头衔,只能通过科举谋出身,但是他很争气,故事开始的时候,他已经当官了。他因为什么当的官?因为他是前科的探花,他科举考试获得了很高的名次。他当了什么官呢?巡盐御史,衙门在扬州。巡盐御史,这是个肥缺啊!盐多重要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盐,盐不光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一种食物,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一个管理盐的开采、配置、运送及相关税收的官员,得有多少人奉承他呀!他在多少个环节上可以获得财富啊!他死了以后,一定会留下大笔的遗产。

《红楼梦》里的官职,并不是清朝官职的照搬,而是按照现实中存在的官职,参考更古的时候的一些官名,再加以变化来设定的。但大体上我们可以根据官职的名称、性质来判断出这个官职的大小。

过去有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就是说官场的贪污腐败与昏庸无道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知府尚且如此,官位比知府大同时又是美差、肥差的巡盐御史就更不用说了。根据这样的分析,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确实应该留有大笔的遗产。

可是,我们不禁要问,就算林如海留下了一大笔遗产,在那样一个封建专制时代,作为女儿的林黛玉,是否就有资格来继承这笔遗产呢?

在那个时代,家中的女儿怎么继承家庭财产呢?一般是以嫁妆的形式来分割这个财产。父母在世,把她嫁出去了,就从自己的财产里面切割出一部分作为她的嫁妆,给她带到她的婆家去。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有了嫁妆,她就和她的丈夫,和她婆家的人,构成了另外一个经济单位,成为另外一个社会细胞了。所以,如果林黛玉是一个已经出嫁的女儿,林如海死了,她就没有继承权了,只能分得一点纪念品。但是书里写得很清楚,林黛玉的母亲死了以后,她父亲就把她送到她的外祖母家了。那时候她还很小,没有出嫁。我们所看到的曹雪芹留下来的前八十回文字中林黛玉都没有出嫁。所以,林黛玉当然有继承父亲遗产的资格。在那个社会,就算你没有出嫁,如果你定了亲,许了人家,嫁妆给你了,也算是把家族的财产分给你了。从书里的描写来看,林黛玉没有这种情况。她不但没有结婚,也没有订婚,前八十回里面没有这些迹象,也没有说林如海留下一个遗嘱,很明确地把一部分财产作为她的嫁妆给她留下来。

由此可见,林黛玉虽然是一个女儿身,但她仍然具有不可侵犯和剥夺的继承权。问题的关键是,林黛玉所拥有的继承权,在所有可以继承林如海遗产的亲属之中,究竟能够排在第几位?

林如海死了以后,继承他财产的,首先应该是他的正妻。书里面交代得很清楚,林如海的正妻是贾母的女儿贾敏,也就是林黛玉的母亲。这个贾敏在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死掉了。贾敏死后,林如海才把林黛玉托付给贾雨村,送到京城,到了荣国府,寄居在她外祖母的家里。所以说,很明显,林黛玉的母亲早已去世,她父亲去世以后,不存在由她母亲来继承遗产的可能。

当然,林如海可以续弦,可以填房,这在那个时代是很普遍的事情。可书里面交代得很清楚,林如海没有续弦,没有填房。他跟贾雨村表明了自己的明确态度,就是他不想再娶一个正妻。所以,没有一个继母可以排在林黛玉前面继承林如海的遗产。

那林黛玉有没有兄弟姐妹呢?特别是有没有哥哥或弟弟呢?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他们是有继承权的人。书里面也写得很清楚,贾敏生过一个儿子,可是这个男孩没养大,三岁就夭折了。

此后,林如海虽然也有几房姬妾,但是这些姬妾都没有生育,林黛玉是一个独生女儿。因此,在继承权的排序上,林黛玉应该是很靠前的。几房姬妾当然要分到一些遗产,但在那样的社会中,姬妾的地位是很低的。你看,《红楼梦》里写得很清楚,都是贾政的老婆,但是正妻王夫人那是什么地位啊?作为妾的周姨娘、赵姨娘是什么地位啊?没法比。

 

抢先评论了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下卷)茅奖作家红学大家刘心武毕生研究《红楼梦》之精粹尽在”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加入购物车

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辞典系列·莎士比亚作品鉴赏辞典

EUR €19.99
阅读更多
缺货

纳博科夫文学讲稿三种(套装)

EUR €134.97
加入购物车

科幻之书(套装4册):科幻史上短篇小说全集,100年来100位名作家的100部科幻小说扛鼎代表作,含刘慈欣、阿西莫夫作品

EUR €187.96
加入购物车

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EUR €16.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