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94355
内容简介
蒋馨岚*的《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研究》通过梳理已有的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厘清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和就业流向等的概念和范畴,阐述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历史演变及理论基础。通过对贵州、山东、湖南等省的已经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和*直属大学即将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围绕就业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深入分析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流向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深度访谈方式对部分已经毕业的免费师范生进行个案研究,*加深入了解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中的违约、对就业政策目标的认识等问题。*后,提出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引导策略。
目 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价值 二 应用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二 免费师范生 三 就业 四 免费师范生就业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 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概述 二 免费师范生就业研究的内容 三 研究述评 第五节 主要研究內容 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七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理论基础 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理论分类的范式构建 第二节 供给—需求就业理论 一 市场调节就业论 二 政府干预就业论 三 非均衡就业论 第三节 理性选择理论 一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二 有限理性 第四节 社会资本理论 第五节 需求层次理论 第三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历史考察 节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起源及就业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就业政策(1901—1949年) 一 清末师范教育创建时期的就业政策(1901—1911年) 二 北洋政府时期师范教育就业政策(1912—1927年) 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师范生免费教育就业政策(1927—1949年) 四 新中国成立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就业政策特点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师范生免费教育就业政策 一 免费阶段就业政策(1949—1996年) 二 收费阶段就业政策(1997—2006年) 三 *直属师范大学免费教育就业政策(2007年至今) 第四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调查问卷的研究设计 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检验 一 调查问卷的编制 二 问卷的信度检验 三 问卷的效度检验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三节 资料的收集与数据分析 一 问卷调查 二 开放式访谈 三 文件分析 四 数据分析 第五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现状分析 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现状 一 免费师范生流入生源地的意愿和流入生源地就业的基本情况 二 免费师范生的流向地区以中西部省(市、区)为主 三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入县城及以下地区中小学任教情况 四 不同省(市、区)之间的免费师范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差异较大 五 就业单位以高中学校为主 六 免费师范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 七 就业途径 第二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满意度情况 第三节 用人单位对免费师范生的满意度情况 一 用人单位对免费师范生的总体满意度现状 二 用人单位对免费师范生的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三 回归分析 第六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动力机制分析 一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外在拉力分析 二 就业政策是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重要的外部推力 三 内在动力因素分析 四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影响因素的动力体系 第二节 影响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因素 一 政策制度因素 二 用人单位因素 三 经济因素 四 个人因素 五 家庭因素 第三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 调查数据基本情况 二 数据初步分析 三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第七章 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流向中的违约问题分析 ——基于五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个案分析 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 一 违约学生:我也不想这样 二 违约原因 三 减少违约现象发生的措施 第八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引导策略 节 国外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启示与借鉴 一 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国别考察 二 国外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第二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引导策略模型 第三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引导策略 一 中央政府在就业政策的制定中加大有利于流向中西部基层的措施方法 二 各地政府提高就业吸引力的措施 三 各基层地区社会主体提高区域就业吸引力的措施 四 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中的引导策略:加强教师职业信念教育 五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策略 附录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