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26589
1.樊登、秋叶、李永乐诚挚推荐合理分配利益、建立共赢关系的十大策略。
2.聚焦合作策略,为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纷争找出*解。拥有物理学博士、化学硕士、哲学硕士的兰·费雪在跨学科研究中心找到了完备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倾囊相授。书中所涉案例均来自真实生活、历史事件。
3.不上公式也能读懂博弈论。上至90岁下至9岁,轻松读懂博弈论。
4.百万级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译者林俊宏献译。
面对各种冲突和僵局,有何因应策略?博弈理论可以给我们线索。这本书是“搞笑诺贝尔奖”得主费雪处理、化解各类冲突的心得。读完本书,除了可以认识博弈理论的全貌,你也能学会该如何化解日常生活中的七大困境:
1 囚犯困境(譬如削价竞争)
2 公共财的悲剧(譬如网路塞车)
3 搭便车(譬如占用公共资源却不想付钱)
4 胆小鬼赛局(譬如在路上有人硬是想切进某条车道)
5 自愿者困境(譬如谁去倒垃圾)
6 两性战争(譬如老公想去看球赛,老婆却想去看电影)
7 猎鹿问题(譬如某个人不合作、脱队行事)
《博弈论与生活》目录
引言:博弈中的合作策略
章:人人皆输的“囚徒困境”
人们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选择放弃合作策略,从而陷入长远利益受损的局面。如何破除困境?这里有两项挑战:,达成合作协议;第二,让各方不变卦、不作弊。
第二章:公平分配的“你切我选”
对公平的向往深植我们内心,同时公平也是促成并维持合作的重要工具。但面对任何一种有限的资源,在合作中如何公平分配,并确保结果不招致任何嫉妒和矛盾?“你切我选”也许能化解这一难题。
第三章:生活中的七大困境
我们面对的社会困境林林总总,博弈论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影响合作的困境给出了定义。本章将一一探讨发生这些陷阱的原理机制,以及它们在真实的世界中造成的影响。
第四章:剪刀、石头、布
如果合作无法达成共识,不妨将一切交给命运,用猜拳来决定吧!
第五章:用沟通协商建立联盟
信息可能有误,想法可能会引起误解,合作时各方不对等的势力可能会引起冲突……如何跳脱出合作中的困境,我们可以借助沟通和协商,建立联盟关系,达成共同策略。
第六章:有效的信任机制
不论是在博弈论的社会困境或是真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不能或不愿相信他人,就可能带来悲惨的结果,而如果彼此信任,就能克服众多困境。
第七章:一报还一报
我们的确常常能跨越不信任的障碍,找到方法赢得并维持信任,但如果希望合作长长久久,就需要制约策略。博弈理论家将其总结为“一报还一报”,即依照对方的行动来回应,如果对方合作,我也合作;如果对方作弊,我就以不合作来报复。
第八章:超越博弈
如何改变博弈,才能提升合作概率?一种是引入新的参与者,就可能够造成一些特别而意想不到的结果;而另一种将在不久后成真,就是在协商时使用“量子计算机”,让双方能够先得知对方的想法,再决定自己的行动;如此一来,困境的核心问题也就不复存在。
后记:个人扭转全局的十大要诀
大大小小的博弈,我们日常生活中就有,但它不是的零和游戏与高深莫测的决策理论。
博弈能够让多劳者多得、能够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能够在互相制约中促成各方的合作共赢。
——樊登 樊登读书首席内容官
有人说博弈论是懦夫博弈,两个汽车面对面不让路就对撞,谁先让?博弈论大家、诺贝尔奖得主谢林的建议是:你抢先把方向盘拆下来扔出窗外,让对面的司机明白只有他拐弯才能不撞车。生活中虽没有这么疯狂,但处处有博弈。入门博弈论,就看这本书吧。
——秋叶 秋叶品牌创始人
我在科普视频中多次提到博弈论,而这本书没有使用任何数学公式,却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解读了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其实,囚徒困境、公地悲剧、懦夫博弈等博弈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读罢此书,一定能让您对生活有新的认识。
——李永乐 人大附中物理教师,科普作者
这本书为我们阐释了合作的进化理念,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这些理念对我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带来的改变。
——约翰·R.豪瑟 麻省理工学院 斯隆管理学院 营销学教授
合作的进化促成了复杂的人类社会并使之得以持续。能否有效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物种减少问题以及持续增长的人口生存问题,都取决于对合作的透彻理解。阅读这本书吧!
——罗伯特·梅 勋爵 牛津大学 动物学系教授
兰·费雪在这本书里将博弈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应用于家人的互动之中、朋友的交往之中、商业的往来之中以及国际关系的处理之中,妙趣横生,通俗易懂。
——罗伯特·马克斯 澳大利亚管理研究生院教授
为什么要合作?为了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兰·费雪带领我们踏上了一场趣味无穷的旅行,共同探索了这个时代*重要的一门科学。对于生活中的博弈游戏,再也找不到比这本书更好的指南了。
——威廉·庞德斯通 《囚徒的困境》和《无价》作者
兰·费雪通过列举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经历,阐述了博弈中玩家遭受的痛苦。他认为,博弈论不仅让玩家明白博弈带来的后果,也有助于玩家避免遭受因博弈失败造成的愤怒或悲伤。
——史蒂文·J.布拉姆斯 纽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双赢之道》作者
猎鹿问题
猎鹿问题就像是囚徒困境的反面:的纳什均衡是各方“合作—合作”,而不是“作弊—作弊”。这听起来挺完美的,但我们来试试看,把咱们的伯纳德和弗兰克从牢里放出来猎鹿,看看实际上会出现什么情形:
很明显,右下角形成纳什均衡,双方都没有作弊的动机——除非他相信另一人可能作弊。如果一方作弊,另一方的选择就是跟着作弊。至于多人的版本,应该可以不用再特别说明,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形其实十分常见。
很明显,右下角形成纳什均衡,双方都没有作弊的动机——除非他相信另一人可能作弊。如果一方作弊,另一方的选择就是跟着作弊。至于多人的版本,应该可以不用再特别说明,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形其实十分常见。
猎鹿问题一开始看起来是个白痴问题:合作能得到的好处比作弊大太多了(博弈论也将作弊称为“背叛”),所以当然应该合作以追求较大利益。这刚好和囚徒困境完全相反。囚徒困境中,不论他人如何作为,个人作弊能得到的好处总是比较大,而猎鹿问题里真正在捣乱的部分,其实就在于“风险”。
囚徒困境的重点在利益;换言之,奖励是考量,人会选择奖励多的策略。然而猎鹿问题的重点在风险,选择策略时可能会偏向风险的策略。
写这个章节的时候, 我碰巧看到了《奇异的恩典》(Amazing Grace)这部电影,可以说明风险导向的策略。片中描述英国政治家威廉·威伯福斯如何努力使英国废除奴隶制度。当时许多政客很早就可以支持废除奴隶制,让法案迅速通过,但因为很多选民都是奴隶交易的既得利益者,政客害怕惹恼他们,所以一定要等到有足够多的人站出来才敢发声。
这些政客的这种投票策略就是风险导向,要尽量减少自己政治生涯的风险。
庞德斯通在他的著作《囚徒的困境》中提了一个较近的例子。1989 年,美国总统老布什提出宪法修正案,要将焚烧国旗定为联邦犯罪,法案交付参议员投票表决。庞德斯通写道:“反对法案的人,多半是因为觉得这项法案侵犯意见表达自由。但同时他们也担心,如果投下反对票,对手会给他们贴上不爱国的标签。”
现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的生活环境里随时都存在着这种猎鹿问题,特别是在保障个人自由、意见表达自由,甚至是私人谈话的自由方面。
如同斯科姆斯所言:“关于博弈论要如何将猎兔转向猎鹿,发展仍然相当不乐观……要让猎兔人转为猎鹿人,每个人都必须改变自己对他人可能会怎么做所持的想法。但博弈论一般是在理性选择的基础之上,并未讨论如何或为何会有这种心态上的转变。”
真正的重点,其实不只是要让个人改变自己对他人的想法,更是要研究如何让一整群人以协调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不过,这还只是步 ,接下来还要说服这些人坚持新立场,不要再改变心意。以下章节就要来讨论,面对各种作弊的诱惑,究竟该如何抵抗,以达成合作。
三方对决
三方对决其实类似于两人对决,只不过改成三方就是了。
加入第三方之后,会造成一些矛盾的情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情境息息相关。
举例说明其中一种矛盾。假设有三位男性逻辑学家,正在讨论博弈论里面的精妙之处。讨论激烈之际,他们觉得,既然大家都是男人中的男人,的解决方法就是来场枪战,谁能活下来谁就有理。然而,既然他们都是逻辑学家,就一定得先想出一些规则。他们的结论是,枪法差的可以开枪,第二差的开第二枪,依此顺序轮流开枪,直到剩下一人活着为止。而统计数据显示,枪法差的只有1/3 的机会打中目标,第二差的有2/3 的机会,枪法好的则是弹无虚发。如果你是枪法差的那个,你该瞄准谁?
答案是:对空鸣枪就好!如果你瞄准枪法第二差的,而且还真的打中,轮到下一个,你就必死无疑;如果你射死了枪法好的,也只剩1/3 的活命机会。换言之,如果你射死了任何一个对手,只会让你的情况更糟,因为这样一来,剩下的对手再也没别的目标,一定会瞄准你。如果你枪谁都没打中,那就还有机会开第二枪,而且胜算更大。
有很多实际的情形,都类似上面这个假想的局面。其中一种,会出现在国际象棋和桥牌的巡回赛中。许多桥牌巡回赛都采用SWISS 赛制,轮分出输赢后,第二轮输家和输家打、赢家和赢家打,依此类推。过去我经常参加这类比赛,很快就发现,的策略就是轮一定要输,这样之后碰到的对手比较弱。
我发现,这种让强者先去拼个你死我活,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派得上用场。特别是开董事会的时候,我常常先不加入辩论,而是等其他人争论到累了,炮火不那么猛烈的时候,在后一刻提出我的想法。
早分析三方对决的两位学者是基尔高和布拉姆斯,他们提出了几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其中一个有名的例子,是1992 年美国三大电视网的三方对决:既要抢主持人,又要在深夜节目的形式上不落人后。ABC(美国广播公司)固守着广受欢迎的《夜线》节目,可以说有效采取了对空鸣枪的策略,从而迫使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形成双方对决,必须争相聘用戴维·莱特曼或杰·雷诺这种脱口秀谐星,来吸引深夜娱乐节目的电视观众。
比较严肃的例子,则是冷战时期的长期核威慑政策,参与者为美国、西欧和苏联。如果只是西欧和苏联两方对决,可能就会发展成全面战争,但有了美国加入,假设苏联入侵联邦德国,就可能引来美国的核反击,于是,三者间形成极度危险的三方对决局面。
当然,这种冲突常常十分复杂,如果只用三方对决来分析,未免过于简单。但基尔高和布拉姆斯认为,只要我们有所体会,从日常生活中的类似情境中找出规则,就能够获益良多。这点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策略非常敏感,只要情境中稍微有一点变化 ,就可能让策略大不相同。例如其中重要的心得之一,就是有力的参与者常常会站在不利的位置,而成为早期的众矢之的。
基尔高和布拉姆斯认为,依据推论,“考量那些长期僵持不下的冲突时,陷入三方对决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某些作为虽然可以带来短期利益,但长期来看反而可能触动了
后导致自己走向灭亡的力量”。
从历史上来看,有些强国会试着压制由其他强国所支持的反叛行动和恐怖主义,结局也就不出意外,从美国独立战争到阿富汗及伊拉克的冲突,都是如此。
基尔高和布拉姆斯指出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则在于各方签订的协议常常并不持久。这点在政治上尤为明显。以澳大利亚为例,塔斯马尼亚省曾经发生一次三方对决,当时是由两大政党加上一个较小的绿党形成权力制衡,两大党都希望和绿党结盟,但未能成功,后形成三方对决,让塔斯马尼亚省进入无政府状态。另一个例子则在意大利,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该国一直无法建立起稳定的联合政府,结果就是意大利国会的上下议院已经解散过七次之多。
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协议和盟约更为稳定?这代表着必须让各方感觉到,如果打破协议,大家都没有好处。下一章会讨论是否可以以及该如何达成这个目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