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10167800
内容简介
由李国平等人所*的《中国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战略研究》将现代公共管理与气候变化及低碳发展研究相结合,明晰了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概念内涵,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实践;提出了公众既是“政策参与者”
,又是“低碳实践者”,低碳发展需要全社会各个行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利用问卷调查分析我国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政策综合评估、情景模拟等研究方法,分析低碳发展与公众参与的互动机制;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总体战略,开展对提升公众意识、扩大公众参与领域、推动全社会行动、发挥民间组织作用等方面的政策研究,以及低碳发展领域促进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本书作为中国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研究领域不多的专业性研究成果,希望能对国家制定低碳发展战略特别是公众参与战略产生积*作用和重要影响。
本书可供国家和区域政府相关决策者,国家治理、公共政策、气候变化、区域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参考,也可供公共管理学、应用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辅助教材使用。
,又是“低碳实践者”,低碳发展需要全社会各个行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利用问卷调查分析我国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政策综合评估、情景模拟等研究方法,分析低碳发展与公众参与的互动机制;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总体战略,开展对提升公众意识、扩大公众参与领域、推动全社会行动、发挥民间组织作用等方面的政策研究,以及低碳发展领域促进公众参与的制度设计。本书作为中国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研究领域不多的专业性研究成果,希望能对国家制定低碳发展战略特别是公众参与战略产生积*作用和重要影响。
本书可供国家和区域政府相关决策者,国家治理、公共政策、气候变化、区域发展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等参考,也可供公共管理学、应用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辅助教材使用。
目 录
章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缘起及概念内涵 节 国家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概念内涵 第二节 公众参与的技术与方法 第三节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概念与实现机制 第二章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国际案例 节 日本模式——构建“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第二节 英国模式——政策支持与高新技术研发共同驱动“低碳参与” 第三节 丹麦模式——政府引导、企业助力、全民参与 第四节 瑞典模式——可持续行动计划:参与、合作、共赢 第三章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现状基础 节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参与主体现状 第二节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各领域及低碳试点城市参与现状 第三节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企业及非政府组织参与现状 第四节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个体公众的参与现状 第五节 中国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现状总结 第四章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互动机理 节 个人为主体的公众参与行为 第二节 公众参与对低碳发展的互动作用机理 第三节 公众参与低碳发展的行为响应分析 第四节 公众参与低碳发展的低碳减排效果分析 第五章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总体目标、总体战略及战略重点 节 总体目标 第二节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总体战略 第三节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战略重点 第六章 中国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节 相关研究及国际经验 第二节 我国低碳发展宣传教育现状分析 第三节 低碳发展公众传播机制 第四节 政策建议 第七章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的政策设计 节 法律法规体系 第二节 政策措施体系 第三节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促进办法》设计 第八章 “酷中国——全民低碳行动”计划一 节 酷中国项目的总体设计 第二节 酷中国主要开展的子项目 第三节 项目成果和传播影响力 附件一:关于公众对低碳发展认知与参与度调查问卷 附件二:关于中小学生对低碳发展认知与参与度调查问卷 附件三:城市绿色出行选择与偏好抽样调查问卷 附件四:城市绿色生活选择与偏好抽样调查问卷 附件五:“酷中国”项目——城市社区居民低碳意识调查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