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167854
“白丝带”运动起源于加拿大。1989年12月6日,加拿大蒙特利尔一所大学的14名女生被一名年轻男子枪杀,凶手认为妇女权益运动毁了他的前途。受此悲剧的触动,以迈克科夫曼博士为首的一群加拿大男性于1991年发起“白丝带”运动,以表示哀悼的白丝带为标志。“白丝带”邀请男性宣誓绝不实施对女性的暴力,同时绝不为这种暴力行为开脱,也不对其保持沉默。
至今,先后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不同形式开展了“白丝带”运动,使它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男性反对对妇女暴力的运动。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成立于2013年,为国际男性参与联盟的团体会员,是始于1991年的全球男性制止针对妇女暴力的白丝带运动的一部分。
白丝带丛书主编是方刚博士,丛书目前已出版四本,包括:01《男人的声音:16位“性别平等男”讲故事》,02《做全参与型好男人:男性气质与男性参与》,03《肯定性咨询法》,04《亲密关系如何伤害我们:性别暴力的94个案例》。本书是白丝带丛书的第四本。
《亲密关系如何伤害我们》精选了“白丝带终止性别暴力男性热线(4000
110 391)”2013年以来的300多个“完整咨询”中的94个经典案例,尽可能呈现性别暴力的不同类型、侧面。希望帮助公众更清楚地认识性别暴力,了解性别暴力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危害性,培养公众对常见的性别暴力“说不”的理念与能力。不少案例具有性别暴力的一些共同点,如对暴力的错误认知、暴力的循环性,以及施暴者较深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等,在分析的时候避免了重复。
辑 丈夫对妻子的暴力:受暴妻子的来电
丈夫是个被宠坏的孩子
以自我为中心的丈夫
“怕离婚”成了软肋
家庭暴力背后的公公
我不能和陌生男人说话
我老公有改变的希望吗?
曾被家暴的婆婆不支持我
父母说我“活该被打”
父母支持我离婚
倒插门女婿的暴力行为
自残也是暴力吗?
好邻居积极干预家暴并支持我
老公吃低保还酗酒和家暴
阴柔男子的家庭暴力
海归家庭“水土不服”
老公总怀疑我不尊重他
“性失贞”引发的暴力
无原则的“爱心”不可取
越窗而逃的妻子
一提离婚分财产他就打人
家庭主妇离婚难
他每次打我还振振有词
成天污言秽语骂人的丈夫
别等她受暴杀夫
家庭主妇如何拯救施暴丈夫
我感觉自己被困住了
同在事业单位不好离婚?
第二辑 丈夫对妻子的暴力:施暴丈夫的来电
“唠叨”背后的权力关系
我遗传了父母的暴躁脾气?
我动手打了妻子,她不原谅我
内心委屈的“忏悔者”
我忍不住要掐她的脖子
妻子拒绝做爱属于暴力吗?
我渴望改变自己
我只是拍了她一下
刑满回家之后的日子
妻子总是无端猜疑我
夫妻各自谈家暴
我有一个施暴的朋友
第三辑 妻子对丈夫的暴力
息事宁人的受暴男
妻子一有情绪就动手
家暴导致的性功能障碍
施暴妻子不肯离婚
当年的受暴女孩成了施暴妻子
妻子得不到关爱就施暴
老婆逼我去打女同事
丈母娘毁了我的婚姻
从丈夫冷暴力到互相施暴
大打出手的夫妻
儿子说我是“暴力女”
受暴十年后,丈夫开始施暴
第四辑 亲子关系暴力
家庭暴力我自己管
妈妈受暴后转而打我
父亲施暴导致众叛亲离
在家只打老婆和女儿的父亲
父亲的家暴至今仍影响我
一个残障受暴孩子的诉求
丈夫通过打人来“教育”孩子
儿子成了老公的眼中钉
离婚后我虐待孩子
曾经的我是一名施暴者,伤害家人,付出了代价。白丝带热线的值机老师帮我完成了转化,如今,我成为一名白丝带志愿者兼地方服务站召集人。由施暴者到反对家庭暴力的积极分子,我的转变是热线功绩的好证明。
――白丝带志愿者、宜兴服务站召集人 顾伟
发声是上升的勇气,分享是扩大的疗愈。相信此案例集可以激励更多性别暴力的当事人早日走出谷底,拨云见日。
――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执委、热线咨询师 张智慧
这是一本写满诚意的案例集,不仅承载着每一个白丝带志愿者的助人之心,也寄托着每一位求助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每一次来电、每一个小心翼翼的询问、每一声哭泣,都代表着一颗不放弃的心。
――女权主义心理咨询师、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执委、白丝带热线督导 朱雪琴
心理咨询需要丰厚的咨询理论,也需要专业的咨询技术,还需要全新的咨询视角。介入性别暴力的心理咨询除了以上所述,更需要对当下中国社会性别平等议题的关切。相信本书的个案会带来对社会的触动和改变。
――中华女子学院教授、白丝带热线督导 李洪涛
丈夫是个被宠坏的孩子
【基本信息】
来电人:女性,约二十五岁,开店
丈夫:约三十岁,无业
【暴力状况】
我和丈夫结婚几年了。他现在的车以及很多家具都是我给他买的,花了十几万,家里欠了好几万的债没还清。他这几年没工作,成天喝酒、打牌、打游戏,我开店养着他,他的衣服和烟都是我给买,照顾他吃喝,还给他零花钱。而我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自己的衣服都舍不得买,他还总是打我骂我。
我们一直没有孩子,他看男科,发现精子成活率低。我知道他有病,怕他情绪有负担,就借钱给他看病。他起初遵医嘱不再抽烟喝酒,精子成活率一度有所提高,我还怀了孕,但他找茬儿打我,把我气得流产了。之后我就不再借钱给他看病,病至今也没好。
次他打我,是因为他出去打牌,欠了六百多,找我借钱,我说没有。他知道那几天营业额在我手里,我手里有钱。因为他乱花钱,我问他钱花在哪里了,他急了,一边用脏话大骂我,一边动手打我。近两个月,他打了我三次。
他酗酒时,说心里烦,还对我说:“我喝酒,你别说话!”我一劝他,他就发火打我。有一次他打得我离开家,半夜在街上流浪。他有时还威胁我。前些天,他把我的车借给一个没有驾照的朋友,我想如果出了事故,车主是我,我得担责任,于是要打电话报警备案。他威胁我说:“你敢报警,我就弄死你全家。”
【分析】
这个屡次对妻子动用暴力的男人,其行为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自暴自弃”或者是因为患有男科病影响了“男人的自尊”。一个有力反证是,即使在他病情见好,已经让妻子怀孕的时候,依然打妻子,这表明动辄暴力是他的顽固恶习之一。
此后这个男人酗酒、自暴自弃,还不许妻子劝说他,家暴更为频繁。他在被触怒时,从动手打人,到“我弄死你全家”的威胁,都说明他习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一次次发作甚至成瘾。这表明他极度自卑,内心深处非常脆弱,以酗酒和暴力等方式来逃避现实。当然,这些都不是家暴的合理借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妻子长期以来对他包容、迁就,为他筹钱买车、看病,供他吃喝消费;一次次被打被骂,却依然陪伴着他……但这些都没有换来丈夫的良心发现,得到的是循环往复甚至变本加厉的家暴。这表明忍让甚至超额付出并不是制止家暴的有效途径,只会把施暴者惯得更坏。
【暴力背景】
虽然他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是收养的,但从小他家人都很溺爱他。他打骂我之后,如果我向他父母和家人诉苦、说理,他家里人反而会护他,说他不舍得打我,还对我说:“你别以为我们家孩子没脾气,我们家孩子脾气大着呢,天天让着你……”
但现在,他家人知道他靠不住,都疏远他了,也不肯给他钱,还说:“养他三十多年,他没往家里交一分钱,看病还花钱。”我想和他离婚,但他家里人说如果离婚就把他赶出家门。这让我很同情他,怕一旦离婚,他没地方去,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我很过意不去。
【分析】
男人从小被溺爱,直到三十多岁,当妻子挨打向他家人诉苦时,家人依然百般为他开脱。他几乎从没有为暴力行为付出过代价,总有家人替他撑腰,因此也就没有形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简而言之,他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家人对他的溺爱是畸形的,他没有得到真正的爱,也没有学会爱人与被爱。
后来家人发现他靠不住,便索性疏远他。从溺爱他到抛弃他,这“冰火两重天”的变化,让原本就没有形成自尊的他变得自卑、敏感易怒;同时,他早已形成的暴力习气也没有得到矫正,导致他破罐破摔,更加无节制地放纵。但无论如何,他已经是成年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妻子没有义务单方面为他付出。
【暴力处理】
我说他,他觉得烦了,就打我。有时他打完我,就离家出走,好几天不回家。我动员亲友到处找他,如果找到他,就求着他回家。
我不想让我父母知道这些,虽然我们两家离得很近。他打我时,如果我报警,警察恐怕根本不会管。前面借车的那件事,我打电话报警,他威胁我,警察也并不怎么重视。
【分析】
因为一言不合,觉得心烦,就动手打人,这显然是歪理。殴打老婆后,反而像受了委屈一样离家出走,这是一种责任推诿。施暴者将自己的角色“反转”为受了委屈的孩子,妻子设法找他、求他回家,等于主动原谅他,让他觉得自己没有错,不该承担任何责任。
和这样的丈夫尽早离婚,可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是好的选择。但受暴者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甚至不肯告诉父母,但长期的忍让与逃避,只会把已被宠坏的丈夫惯得更坏,导致现状不断恶化。此外,警察对家暴缺乏敏感性、不重视,会让受暴者更加孤立无援。中国针对家暴,从相关立法的缺失,到警察缺乏执法能力,种种问题都亟待解决。
【男性气质】
刚开始时,因为生不出孩子,他怀疑我有病,让我去看病。后发现什么病都没有,他才肯去看病,果然问题在他身上。
他对自己没有任何要求,没有责任心、不务正业。我养着他,家务也都是我做,他对我做的饭满意就吃,不满意就不吃。他结交了好多酒肉朋友,兜里有多少钱就花掉多少,花完就再和我要,从不考虑我的感受。
【分析】
生育能力长期以来被视为“男性气质”乃至“男人尊严”的关键,这种情结让许多男人对男科疾病讳疾忌医,有了问题首先把“责任”(包括伴随这种“责任”的屈辱)推给女方。“大男子主义”色厉内荏的本质与内在的荒谬,亦由此可见。
一般来说,社会对男人的要求是:有事业、负责、成功、出人头地……这些成为众多男人与生俱来的身心重负,同时也必然会让一些男人沦为这场残酷竞争的输家。一些男人自感没有希望在残酷竞争中胜出,便会索性走上另一:自甘堕落、自轻自贱、不负责任地混日子。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