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盒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538171
十三经的历史: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终形成于南宋。
汉朝:五经。汉朝时,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唐朝:九经。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
晚唐: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内容除了“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十一经(收入《孟子》)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
南宋:十三经正式形成。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原来的“九经”,构成“十三经”。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周易译注(上下)
《周易》冠居经“群经”之首,是我国现存*早的哲学著作,文约义丰,包容广阔,历来传习不绝,也极能引起当代广大读者探究的兴味。本书作者是现代易学大家,与本社推出的其他《周易》研究或注释著作略有不同,本书以“详细”见长,对卦辞、爻辞、彖传、象传等逐句详加注释,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且作深入而明白的讲解,每卦还有系统的总论,全书前有长篇导读,后附读易要例,兼具研究性与普及性,一编在手,尽览古今易学的精华。
《周易》冠居“群经”之首,是我国现存*早的哲学著作,文约义丰,包容广阔,历来传习不绝,也极能引起当代广大读者探究的兴味。本书作者是现代易学大家,与本社推出的其他《周易》研究或注释著作略有不同。 本书将《周易》全文译成现代汉语,并加以详细的注释、解说,对《周易》的历史、读易的方法,每爻爻辞内在含水量义等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作了介绍,贯穿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周易》的见解,是一本雅俗共赏的译注本。
尚书译注
《尚书》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文献资料。它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却佶屈聱牙。鉴于此,本书对之进行注释、今释。本书博采众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也通顺畅达,是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尚书》的一本好书。
诗经译注
本书是《诗经》的全译本。每首诗下有题解,阐明背景、诗旨。注释博采众长,简明精当。译文在信、达的基础上力求其雅,以全体民歌译古代民歌,每句对译,便于读者比照对读本。是当今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周礼译注
《周礼》是一部讲述建国与设官的著作,保存了大量的先秦史料。本书著者精研三礼,在汲取前人今贤研究《周礼》成果的基础上对一向号称逡读的《周礼》加以泽注,融入多年心得,注释准确、畅达,对研究者与初学者均多有启迪。
仪礼译注
《仪礼》是儒家礼学*早也是*重要的著作。然而,它素称难读,研究与阅读者望而生畏。鉴于此,本书将它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注释。全书破疑释难,译文清通,不仅于经学,且于文化史之了解研究,大有助益。
礼记译注
《仪礼》是儒家礼学*早也是*重要的著作。然而,它素称难读,研究与阅读者望而生畏。鉴于此,本书将它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注释。全书破疑释难,译文清通,不仅于经学,且于文化史之了解研究,大有助益。
论语译注 …
孝经译注 …
左传译注 …
春秋公羊传译注 …
春秋穀梁传译注 …
尔雅译注 …
孟子译注…
前言
译注说明
卷一 上经
乾卦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卷二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卷三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二十二
卷四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卷五 下经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逐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卷六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央卦第四十三
骺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卷七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卷八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卷九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卷十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附录
读易要例
主要引用书目
尚书译注
出版说明
前言
译注说明
虞夏书
尧典
舜黄
汨作
九共九篇
稿饫
大禹谟
皋陶谟
益稷
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征
帝告
嫠沃
汤征
汝鸠
汝方
商书
汤誓
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宝
仲虺之诰
汤诰
明居
伊训
肆命
徂后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沃丁
咸*四篇
伊陟
原命
仲丁
河甲
祖乙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说命上
说命中
说命下
高宗肜日
高宗之训
西伯黎
微子
周书
泰誓上
泰誓中
泰誓下
牧誓
武成
……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诗经译注
出版说明
前言
国风
周南 召南
周南
召南
邶风 风 卫风
邶风
庸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幽风
二雅
小雅
大雅
周颂
鲁倾
商颂
周礼译注
出版说明
前言
译注说明
天官宰
叙官
一、大宰
二、小宰
三、宰夫
四、官正
五、宫伯
六、膳夫
七、庖人
八、内饔
九、外饔
十、亨人
十一、甸师
十二、兽人
十三、渔人
十四、鳖人
十五、腊人
十六、医师
十七、食医
十八、疾医
十九、疡医
二十、兽医
二十一、酒正
二十二、酒人
二十三、浆人
二十四、凌人
二十五、笾人
二十六、醢人
二十七、醯人
二十八、盐人
二十九、幂人
三十、 宫人
三十一、掌舍
三十二、幕人
三十三、掌次
三十四、大府
三十五、玉府
三十六、内府
三十七、外府
三十八、司会
三十九、司书
四十、 职内
四十一、职岁
四十二、职币
四十三、司裘
四十四、掌皮
四十五、内宰
四十六、内小臣
……
地官司徒第二
春官宗伯第三
夏官司马第四
秋官司寇第五
冬官考工记第六
附录
主要引用书目
仪礼译注
出版说明
前言
士冠礼
士昏礼第二
士相见礼第三
乡饮酒礼第四
乡射礼第五
燕礼第六
大射第七
聘礼第八
公食大夫礼第九
觐礼第十
丧服第十一
士丧礼第十二
既夕礼第十三
士虞礼第十四
特性馈食礼第十五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
有司第十七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礼记译注
出版说明
前言
士冠礼
士昏礼第二
士相见礼第三
乡饮酒礼第四
乡射礼第五
燕礼第六
大射第七
聘礼第八
公食大夫礼第九
觐礼第十
丧服第十一
士丧礼第十二
既夕礼第十三
士虞礼第十四
特性馈食礼第十五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
有司第十七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蒋伯潜
如果将中华文化比做璀璨夺目的花朵,“十三经”就是它们的母树。?
——任继愈
中国传统的图书目录,例分经史子集四部,以经部居首,而“十三经”为其冠冕。
——李学勤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