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0217440
中国**部由皇帝写序、命名的字典。
其收字相当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多的一部字典。
它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
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中国*部由皇帝写序、命名的字典。《康熙字典》共四十二卷,总收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其内容引古代诗文以溯其字源,又注各代用法以佐证其变迁。书末附《补遗》,尽收冷僻字;再附《备考》,收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之字。这部文字巨典自成书起,影响之大,流行之广,近300年无出其右者。
卷
《新旧字形对照举例表》
说明
御制《康熙字典》序
《康熙字典》凡例
部首检字表
子集上
子集中
子集下
丑集上
丑集中
丑集下
第二卷
丑集下
寅集上
寅集中
寅集下
卯集上
卯集中
卯集下
第三卷
辰集上
辰集中
辰集下
……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康熙字典》始名《字典》,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开始编纂,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成书。由康熙皇帝令重臣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写,皇家刻书处武英殿刊印,它是我国辞书编撰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问世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一部影响巨大使用广泛的字典。
《康熙字典》收字达47035个,全书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分全书为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分214部,部首以笔画多寡排序,每部中字头以笔画多少为序。
《康熙字典》成书以来影响巨大,以至于家藏《康熙字典》成为读书人之标志,“读书之人家有其书”。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它是我国收字多的一部字典,即使是此后出版的字典大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增删而成,收字量很少超过它的。不仅古代各种字书中的字几乎全部收录,就是其他不见于字书的文献资料的生字大多也可查到。这是其突出的特点之一。
《康熙字典》的另一个特点是字的音义详尽,条理清晰。该书差不多将每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义项都列举出来,并标有直音,这对于读者辨识读音很有帮助,而且每个字的义项多引用初见于某古籍的例句,对字的形、音、义也多有辩正,融古今辞书之长,故能溯源探流,旁证释义,信而有征,便于查考,使其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使用价值。
《康熙字典》工程量巨大,参与者众多,加之成书较仓促,不足之处是难免的。该书罗列繁杂,有的书名、篇名、引文、书证有误,有的删节失当,断句错误,文字释义失之简略,多为抄录、引用,缺少准确的原创性阐释等。由于清代文字狱盛行,人们慑于皇权,不敢对此书质疑。直到道光年间,著名的训诂学家、语言学家王引之(字伯申,1766-1834)出任武英殿总裁,上言道光帝:“《字典》一书,当年成书较速,纂辑诸臣间有未及详校者,应加校正。”(汤金钊《伯申公墓志铭》)得到道光皇帝准奏。故王引之率九十余人从道光七年至道光十一年(1827-1931)校勘全书,挖改原版。主要从事两项工作,一是改正字头,二是校订引文。前者多为字头笔型有误,归部不妥,字头前后重出;后者为引文书名、篇名有误,引文舛错脱衍。经过他们的校勘,订正了原书中二千多条错误。校勘后,经武英殿重新印行,同时,王引之还将校勘文字辑为十二册呈上,也就是后来的单刻本《字典考证》。本来《康熙字典》应以校勘本为定本,由于该本的影响力不及未经重校的康熙殿本,因而流传不广,只是近代影印本才大多附上王引之的《字典考证》。我们这次采用的底本就是道光七年本。
为了使本书兼具更高的使用和收藏价值,在不改变原书整体风貌和体例的前提下,我们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整理工作。
一、对全书进行了断句,加注了各种规范的标点符号和现代拼音,以方便现代读者的使用。
二、纠正版刻的明显错误和避讳原因使用的不规范文字。
三、《康熙字典》中很大一部分字与现今通行的字字形不同,既要尽力保持《康熙字典》的原貌,又要兼顾当今使用者的习惯及减少排版繁重的造字工作,是本书在整理过程中费斟酌的问题。经反复推敲,采取了相对变通的办法,以不影响原字的笔画数为原则,新旧字形并用,如今作艹,今作辶。字头有简化字的在括号内附。
四、为了读者查询方便,阅读省力,每个字头单立另行,对字头的释文按现代辞书的形式分层编排。一个义项中需要分述的用1、2、3等标明。
五、《康熙字典》原书用反切注音,即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取声,反切下字取韵和调,此系统现已无使用价值。本书一律加注现代汉语拼音,同时保留原书的反切、直音字系统。
六、原书中有许多“又音”,是为说明“叶音”(南北朝学者因按当时的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以为某些作品中的某些字须临时改读某音,称为叶音),为了简便起见也一并列入音项序列。
七、对原书中新增字头在其右上角标注“〈增〉”字符。原附于书后的《补遗》、《备考》内容,按字头分排,编入正文中,在相应的字头右上角标注了“〈补〉、〈备考〉”的字样。原书中指明的异体字前加注了“[异体]”字样。原编者用符号○引起按语用“〈按〉”字符取代。
八、由于这次的标点、注音和重排属古籍整理性质,而不是重编或作注释考证,故对原书一律不作改动。原书笔画有误的,也不作顺序调整。对极少数明显刊误的文字,经慎重研究后予以更正,不出校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