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5513667
本书以李煜的生平为主线,以其词作贯穿始终,用柔婉的笔调全景式地讲述了李煜其人、其词、其性、其情。透过其词作,读者可以真实地感知李煜的仁爱、细腻、宽厚以及降宋后的无尽悔恨;透过其经历,读者可以解读李煜的人生,品味他的作品生命的升发,体会诗词的魅力。
章 八方风雨,天下纷争
乱世中崛起
父子离心
建立南唐
毁誉参半
第二章 帝业沉浮,刀光剑影
穷兵黩武
后周来犯
割地降位
大江东去
第三章 翩翩少年,俊来风流
夹缝生存
愿得一心人
舞文弄墨
书法造诣
第四章 肩负重任,艰难前行
天降大任
竭力周旋
琴瑟和鸣
山雨欲来
鹧鸪洞起义
第五章 偏安一隅,图存屈节
爱妻染病
情不知所起
暗通款曲
幼子罹难
失妻之痛
第六章 山雨欲来,纵情诗酒
剪不断,理还乱
南唐新后
佛门寻静
流连宫闱
忌惮难消
佛门养患
第七章 屡中奸计难自保
林仁肇壮志未酬身先死
挑事端,赵宋发兵
所托非人连失城
失宗社,含辱事宋
忆故国,抱恨黄泉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有圣人之相,深受太子的猜忌。而他无心争权夺利,于是自号钟隐,醉心诗词书画。
李煜涉猎广泛、富有情趣,同时也讲究奢侈排场。他的文章浑然天成,绘画灵动秀美,书法磅礴大气。受父亲李璟及南唐浓郁的文学风气所影响,李煜对填词尤为沉迷,创作出许多歌咏奢华、风流生活的佳篇妙句。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沙》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蹋马蹄清夜月。
——《木兰花》
然而造化弄人,由于父兄先后离世,面对偌大的国家,他必须履行国君的职责。公元961年,李煜继位。为换得南唐偏安,生性仁厚的他一继位便向大宋朝贡,以示亲善之意;并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后来,他又派弟弟李从善朝觐宋太祖,结果李从善被大宋扣留。李煜写亲笔信要求放还弟弟,却遭到拒绝。为避免大宋寻找进攻南唐的借口,李煜主动降低朝廷各级机构的级别,进一步表示臣服。
李煜本来对政治不感兴趣,当国主后仍不改文人的秉性。他设盛宴,赏乐舞,亲美色,作高谈,逛寺庙,做佛事,日日纵情声色,尽享旖旎柔情。
他之所以如此消极,除了文人的秉性之外,大宋咄咄逼人的统一之势是主要原因。身为一国之主,面对朝不保夕的局势,他十分痛苦,不愿想,不忍看,索性变本加厉,夜夜笙歌,以醉来提醒自己漠视人间事。然而,醉毕竟消不了忧,解不了愁,他唯有借诗词来诉说心中的苦闷。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李煜醉生梦死,委曲求全,以诗词载着忧愁来消磨岁月。公元974年,一个他日夜惧怕的日子终于到来,宋太祖以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派使者“请”他到开封去,他以身体有恙婉拒。缺乏耐心的宋太祖出动大军包围了金陵。公元975年底,金陵被攻破;次年,李煜被押往开封。
宋太祖对李煜还算宽大,讽刺性地封他为违命侯。与其说是侯,不如说是亡国奴。李煜被软禁在梧桐别院,小周后亦被宋太宗霸占凌辱,从此人生一幕折起一幕开。李煜整日愁容满面,将家国沦亡的灾难,将人生的恨愁,一并融进他的词里。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褪去浮华,困于方寸,境界全变,词风大开。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评价道:“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其间。”
国破家亡,物是人非,昨日欢乐虚空,今日凉薄沉重。无奈世事变化多端,宋太宗见李煜不仅不感谢大宋保全其性命,而且整日沉迷创作怨词来悲天悯人,极为震怒,于是在一个七夕之夜,命人给他送去毒药。
事实上,南唐国势已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李煜继位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纳贡。宋朝灭南唐的大势已定,李煜继位后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
不过,即便成为阶下囚,李煜仍然保持着南唐的气节和风骨,守住了做人的底线。他的情操,他的童真,他杰出的诗词成就,为他赢得了“千古词帝”的美誉。
本书以李煜的生平为主线,以其词作贯穿始终,用柔婉的笔调全景式地讲述了李煜其人、其词、其性、其情。透过其词作,读者可以真实地感知李煜的仁爱、细腻、宽厚以及降宋后的无尽悔恨;透过其经历,读者可以解读李煜的人生,品味他的作品生命的升发,体会诗词的魅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