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email protected]

购物车

 查看订单

  • 我的帐户
东东购 | EasternEast
  • 中文书店
    • 畅销排行榜
      • 小说 畅销榜
      • 童书 畅销榜
      • 外语畅销榜
      • 管理畅销榜
      • 法律畅销榜
      • 青春文学畅销榜
    • 热门分类
      • 社会小说
      • 成功/励志 畅销榜
      • 人物传记
      • 大陆原创
      • 绘本童书
      • 影视小说
    • 文学推荐
      • 文集
      • 戏剧
      • 纪实文学
      • 名家作品
      • 民间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新书热卖榜
      • 小说 新书热卖榜
      • 青春文学 新书热卖榜
      • 童书 新书热卖榜
      • 管理 新书热卖榜
      • 成功/励志 新书热卖榜
      • 艺术 新书热卖榜
  • 精选分类
    • 小说
    • 保健养生
    • 烹饪/美食
    • 风水/占卜
    • 青春文学
    • 童书
    • 管理
    • 成功/励志
    • 文学
    • 哲学/宗教
    • 传记
    • 投资理财
    • 亲子家教
    • 动漫/幽默
    • 法律 Legal
    • 经济 Economics
    • 所有分类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搜索
首页哲学/宗教哲学(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

1. 广松哲学体系的重要入门书,是其“四肢结构论”和“交互主体性论”的初步阐发,广松涉本人称之为其“所有出版著作中陈述论域广、立论内容基础”的“实质性主要著作”、其代表作《存在与意义》的逻辑前梯。

作者:(日)广松涉 著,邓习议 译 张一兵 审订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2月 

ISBN: 9787305219436
年中特卖用“SALE15”折扣卷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全球包邮!
trust badge

EUR €38.99

类别: 哲学/宗教 新书热卖榜, 哲学 SKU:6190c7d5f0f22475083b126e 库存: 有现货
  • 描述
  • 评论( 0 )

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5219436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松涉的哲学代表作《存在与意义》(两卷本)的入门书或精华本,也是《事的世界观的前哨》 (《事的世界観への前哨》)的雏形。全书由广松涉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的8篇论文构成,其地位相当于笛卡尔的《谈谈方法》之于《哲学沉思集》。本书在批判“主体-客体”的传统二元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其自身具有原创性的关系性认识论。本书是广松涉对其哲学体系中重要的代表性理论如“四肢结构论”和“交互主体性论”的初步构建和基本阐述,同时也包含其关系主义和物象化论的理论精髓。广松哲学体系中诸多论域和理论主题多由本书为前提而延展探讨。因此,对于想要理解广松哲学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极其重要而丰富的基础性先导读本。全书行文平实,新见迭出,细心的读者必可领会个中精义。

作者简介

关于作者

广松涉(Hiromatsu Wataru,1933-1994) 日本福冈柳川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日本新左翼运动旗手,当代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大师,创立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广松哲学”。广松涉兼容了新科学观、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及东方哲学的文化色彩,博大而精深。

广松哲学包括“三大支柱”: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物象化论”,作为存在论的“事的世界观”或“关系主义”,以及作为认识论的“四肢结构论”及“交互主体性论”。 其论著收录于《广松涉著作集》(第1-16卷,岩波书店,1996-1997)、《广松涉文选》(第1-6卷,情况出版社,1996)中。

 

关于译者

邓习议 江西永丰人,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师从张一兵教授。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日本广松哲学。在《世界哲学》、《河北学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论集》(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和译著《黑格尔推理论与马克思价值形式论》《唯物史观的原像》《赫斯精粹》《资本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等多部。

目  录

Ⅰ/ 学术文库版序言

Ⅳ/ 序言

Ⅰ

3/ 序章 哲学的闭塞状况与认识论的课题

5/ 节 近代世界观的破绽与“主体—客体”图式

11/ 第二节 传统认识论的隘路与遗留的问题

17/ 第三节 认识论的新生面临的课题与视座

24/ 章 现象世界的四肢存在结构

24/ 用以设定出发点的入门

27/ 节 现象的对象二因素

32/ 第二节 现象的主体二重性

38/ 第三节 现象世界的四肢结构关系

47/ 第二章 语言世界的事象性存在结构

48/ 节 信息世界的四肢结构

57/ 第二节 语言意义的存在性格

76/ 第三节 语言交往的存在结构

88/ 第三章 历史世界的共同活动的存在结构

92/ 节 历史形象的二肢性及其物象化

105/ 第二节 历史主体的二肢性及其物象化

119/ 第三节 历史世界的主体间性与四肢结构

Ⅱ

133/ 章 交互主体的存在论基础

133/ 节 身体的自我与他在性维度

151/ 第二节 角色的主体与他为性维度

169/ 第三节 先验主体与共存性维度

194/ 第二章 判断的认识论的基本结构

195/ 节 判断论的心理学诸相

205/ 第二节 判断论的意义论诸相

215/ 第三节 判断论的结构论位相

232/ 第三章 涂尔干伦理学说的批判性继承

233/ 节 涂尔干及其学派的伦理学说

244/ 第二节 继承的意向和视角

252/ 第三节 发展继承的方向

264/ 解说

286/ 名词索引

305/ 人名索引

310/ 译后记 广松哲学与唯识思想

 

精彩试读

在线试读

第三节 现象世界的四肢结构关系

通过前两节,我们权宜性地分别考察了现象世界的所谓“客体”方面和“主体”方面,抽取出两组二肢,总共四个契机。实际上,这些契机,不管哪一个都不能单独存在。虽说它们合起来形成四肢结构成体,但各契机并非预先各自独立地存在,之后再进入关系,而是各契机只有作为这函数关系态的项才能够存在。

然而可以发现,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些契机自立化,误以为它们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产生了各种形而上学的悖理。

在本节中,我想触及这当中的一些情况,确认四肢契机的功能性结构关系。

 

[一]

我们在前面各节中,谈到具有理念的存在性格的某物,对象的“意义”可谓“所与”的“具身化”,这里我想把这两个环节(Momente)重新命名为质料契机,形式契机——也是为了考察与哲学史上的传统问题式的关系。

现在重新命名“质料契机”,即进行“具身化”的“场”,即,被作为“某物”来把握的“所与”,在前面的考察中,它被当作恰如“感性/实在”的现实(real)形象(Gebilde,构成物)来处理。但是,就已产生作为“某物”而被把握的东西,继而作为之外的某物被把握这种多重的过程而言,“所与”(质料)绝不是纯粹的现实形象。已与“形式”相结合的现实—理念的东西,可以重新处于质料的位置。不仅如此,严格地说,不可能现实地赋予纯粹的“裸的质料”,*只能现象地呈现的与件,已经都是“形式—质料”成体。我们所谓的“质料”并非任何固定的东西,只是与形式的功能相关的质料。

“形式契机”,即前面被总称为“意义”的“某物”,其本身并非现实的构成要素。我们实际上看到的,只在于将所与作为其之外的某物来意识。但是,即使在认为质料相同的场合,也是通过将其作为什么被把握的意识事态而终为之一变(请回想一下反转图形或画中画,一般现象在其中的符号化),在此意义上,那种“某物”“形式”乃是现象世界的决定因子,这是不能否定的。就其本身来说不过是“无”(nichts),之所以能够主张理念的“意义”“形式”的存在性——若撇开其交互主体的有效性来说——完全是基于上述事实**。

然而,这个“某物”,每每被物象化地意识。我们自己在前面亦将这种东西本身说成“具身化”,多半是迎合这种物象化的意识,而将这种“形式”纯粹地抽取出来考察时,呈现那种“理念”的存在性格,要求先在(Priorität)于“经验认识”。为此,该“某物”被思考为“本质直观”这种特别的直观的对象,被思考为由纯粹知性认识的形而上学的实在。

我们这里还没有深入“意义”的类型分类——以及“形式”的范畴分类——眼下只想指出基于所与被作为同一的东西而再认的“再认的意义”的物象化“实体”的想法(notion)之产生,以及通过在类同的知觉或判断中,“意义”“形式”的物象化而形成“本质”的想法(notion)。以这种交互主体地物象化的“实体”“本质”为前提,不仅产生“普遍”(类和种)是实在的这种“概念实在论”立场,而且产生将现象世界看作不过是这些“真实在”的假象/现象的颠倒想法。即产生将现象世界看作“真实在”的幻影的二个世界说,由是同时将现象的与件看作只是“作为实体的物本身”的映现像(aparentia)的“意识内容”之类的三项命题。

就我们来说,必须严格避免将“理念”的“某物”、交互主体的“形式”(形相)物象化地立足于形而上学真实在这种拜物教(Fetischismus)的颠倒的念头之上——即使它被称作科学的实在,同时也必须拒斥以此为单纯的认识论的主体形式、以此为先天(a priori)的认识形式的念头。也是为了继续关于这一点的讨论,接下来必须重新把握“主体”方面。

*确实,当追溯至极限时,也许在逻辑上能够假设所谓的“裸的质料”这种东西。但是,那不可能是现象的与件。连某些学派主张的“多种表象”“感觉要素”或“感觉与件”(sense data),用我们的话来说,也已经是被理解为“作为”(als,として)的东西,是质料—形式的二肢性成体。另外,我们的质料—形式,犹如在亚里士多德或拉斯克的场合一样,可以装入阶梯的由下而上、接连不断的多阶结构的比喻。

**在质料—形式统一体形成之际,在现实的体验场面,具有二阶的心理过程——也存在认可例如“现在的是什么声音吧”“——是”这种二阶结构的情况。但是,不可将这一点推论至“裸的质料”。若没有进入“形式”的阶层分类,这只不过是停留于臆断,例如,只是在途中听到语言的声音的状态——尚未将其作为具体的“语言”听完——说该语言的人与外国人在听到的情形中是基于不同的分节方法来听的,因此不得不说所予已是形式—质料的成体。

 

◎裸の質料:裸的质料。拉丁语为materia nuda。后出“裸のマテリー”(“マテリー”是德语Materie的日语读音,正确的读法是マテーリエ)。源自亚里士多德的质料(の素材)。

◎実的:reell。与胡塞尔的real相区別。后者指的是实在的事物,与之相对,reell是在与意向的意识体验的要素相关的意义上而使用。

◎nichts:德语。“无”。本书第112页的译语是“空无”。

◎プリオリテ—卜:Priorität。德语。“先在性”“性”。英语priority。

◎物神崇拝Fetischismus:参照本书第39页脚注。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著有《形而上学》《范畴篇》《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等。

埃米尔·拉斯克(Emil Lask, 1875—1915),德国哲学家,新康德主义西南学派的成员。李凯尔特的学生,海德格尔的师兄。著有《法哲学》等。

抢先评论了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 取消回复

评论

还没有评论。

相关产品

阅读更多
缺货

哲学日历.2019

EUR €50.99
加入购物车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

EUR €48.99
加入购物车

易经的奥秘:完整版

EUR €41.99
加入购物车

道德经—中华经典藏书

EUR €26.99

东东购的宗旨是服务喜爱阅读中文书籍的海外人民,提供一个完善的购书平台,让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沉浸在书香之中,读着熟悉的中文字,回忆着家乡的味道。


安全加密结账 安心网络购物 支持Paypal付款

常见问题

  • 货物配送
  • 退换货政策
  • 隐私政策
  • 联盟营销

客户服务

  • 联系东东
  • 关于东东
  • 帮我找书
  • 货物追踪
  • 会员登入

订阅最新的优惠讯息和书籍资讯

选择币别

EUR
USD
CAD
AUD
NZD
NOK
GBP
CHF
SEK
CNY
UAH
ILS
SAR
MXN
KRW
MYR
SGD
HUF
TRY
JPY
HKD
TWD
facebookinstagram
©2020 东东购 EasternEast.com

限时特卖:用“SALE15”优惠券全场书籍85折!可与三本88折,六本78折的优惠叠加计算。 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