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1156045
接续古老而又隐秘的叙事传统,再现蹭蹬婆娑的千面人生。百幅珍稀彩插,四十五篇讲述妖怪始末转折的奇谭。四色纯质纸精美呈现。
《故国之妖》盛文强新近写作的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传说逸事的随笔集,书写中国古代妖怪,涉及妖怪的名目及习性,又有图像作为佐证。搜罗久远的妖怪逸事,类似于一种拼图游戏,在残损的碎片中,复原整体的形貌。妖怪的世界自成体系,是对日常的超越,又是对日常的讽喻。他的写作令遥远的奇异的古代世界,与我们今日的生活有了勾连,也有了对照,是我们认识传统,定义传统的一个新方式。也是写作道路上的一个新的探索。
目录
自序 | 001
卷一 妖怪编年
居家妖怪指南 | 003作为妖怪学家的孔子 | 009驱鬼之书 | 014人面兽身的妖娆 | 018水怪无支祁 | 023古代飞碟简史 | 029四目神的眼睛 | 037
041 | 山魈考 047 | 含沙射影的蜮 052 | 比肩兽的尴尬 057 | 猿猴盗妇 062 | 人鱼之恋 072 | 僵尸简史 084 | 厕神紫姑 090 | 飓母 095 | 月光的魔力 103 | 猪妖 111 | 人面蛇身
虾精 | 116民国神童的外星人图谱 | 120发妖 | 131
卷二 舶来舶去
如何想象中国怪兽 | 137人形植物简史 | 149大唐幻术 | 156《山海经》怪兽的译法 | 166日本妖怪:幽暗、邪魅与狂狷 | 170
179 | 水木茂的妖怪画 184 | 外国人与中国龙 191 | 刑天氏的踪迹 196 | 麒麟从海上来 202 | 食梦貘:我们梦中相见 207 | 姑获鸟之夜 213 | 海怪出没 224 | 飞机、火车与轮船 232 | 龙生九子
卷三 童年阴影
上吊的图像史 | 247年画上的妖怪 | 252年是一头怪兽 | 256魂兮归来:家堂上的鬼神 | 261狗血的文化史 | 266清明节的鬼怪 | 275端午节的五毒 | 283重阳节的厉鬼 | 287虎外婆的变形术 | 292别拿黄鼠狼不当神仙 | 296
序
跨越文体的先行者们,原本无有“文学”的观念,也无卖弄文字的习气。他们以断片和截面的古老方式,甚至略显笨拙,却在无意中抵达了中国故事的核心。时至今日,断章取义和道听途说却要遭受指摘,谈妖说怪也被斥为虚妄。愈发无趣而又平庸的生活,妖怪也躲得无影无踪。
于我而言,搜罗久远的妖怪逸事,类似于一种拼图游戏,在残损的碎片中,复原整体的形貌。妖怪的世界自成体系,是对日常的超越,又是对日常的讽喻。在若即若离之间,妖怪实现了自身的意义。
且愿妖怪们的命运,能少些蹭蹬,多些绚丽,正如我们对自身命运的期许。
是为序。
盛文强 2019年秋于青岛
居家妖怪指南
黄帝曾东巡至海边,驻足之际,忽有一头神兽掀起滔天巨浪,从浪花中间冒出了头颅。黄帝及其随从们大惊失色,纷纷拿起了兵器。作为道德化身的黄帝,及时制止了手下的鲁莽。原来,这是古往今来的瑞兽,而且还能口吐人言。这头怪兽自报家门——它的名字叫白泽。
白泽的长相,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像麒麟,也有人说像狮子,长着山羊胡,还有人认为白泽即独角兽。总之,白泽的相貌难以界定,就像所有的神兽一样,它们是冷僻的名词,是观念中的凸起物,难以触及的所在,偶尔在梦中得见一鳞半爪。
这时,神兽已经泅水登岸,它做完自我介绍,皮毛上还有海水落下,这使它看上去更像一只落汤鸡。不过,这并不影响它渊博的头脑,经水浸泡之后,它的音调也变得潮湿,黄帝和群臣侧耳倾听,白泽未张嘴,话音从它硕大的头颅深处传来。
《云笈七签·轩辕本纪》记载了这段逸事:“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可以确定的是,来历不明的白泽是为渊博的神兽。黄帝向它请教天下鬼神妖怪的情形,白泽一一道来,共计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并有破解之法,黄帝命人记录下来,编订为《白泽图》。
《白泽图》是一份记妖怪数目万余种,卷帙浩繁的妖怪谱系。在古人看来,动物、器具、草木、金石等皆可为怪,它们在上古时代扮演着可惊可怖的黑暗角色。如何为它们命名?无人知晓,只好归功于无所不知的白泽——白泽将妖怪的秘密公之于世。可惜《白泽图》如今大多已经失传,只有流落海外的敦煌残纸数张,来自唐人手笔,从中依稀可见当年《白泽图》的风貌,所记的妖怪,多有奇怪的名字,并配有简笔的小像。
比如“鬼夜呼少妇名者,老鸡也。赤身白头,黄衣下黑,以其屎涂好器,煞之则已”,这是家中老鸡成精作怪。又有各类精怪名称,略近于人名,比如“火之精曰宋无忌”“木之精名彭侯”“玉之精名岱委”。知道这些精怪的名字,在遇到它们时就可以直呼其名,比如对付厕精:“厕之精名曰依倚,青衣,持白杖,知其名呼之者除,不知其名则死。”
知其名则可破,不知名则有生命危险,这种古老的巫术谓之“呼名术”。在秘传的妖怪图谱《白泽图》中,妖怪们有着冷僻而又拗口的名字,有时只有一个音节,仿佛一声短促的咒语,只要叫出妖怪的名字,就会立刻脱离危险。
在《白泽图》的写本中,书写者们肯定会在那些相似的句式中感到厌倦。《白泽图》中的句式简单,通常是写妖怪叫什么名字,出现在什么地方,后往往加一句“呼之则吉”;也就是说,识得妖怪,叫出妖怪的名字,便可高枕无忧。
人知妖怪之名,则妖怪不敢来侵犯,但知晓妖怪的名字,又谈何容易。想来只有博物学家才能从容分辨花样百出的妖怪——它们分布在山泽之中,或者出现在居室之内,甚至存在于人们的一闪念之间,可以说无处不在,其数量是惊人的。妖怪之间又有秘密的关系,难以厘清。再者,妖怪的名字往往怪异,并非人间话语体系,因此显得古奥难解;妖怪的行为方式也不合乎正常逻辑,所有这些,都让妖怪变得莫测高深。且看《白泽图》的一些佚文:
山中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足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谷,闻其音声笑语,其名曰蚑,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又或如人长九尺,衣裘戴笠,名曰金累。又或如龙而赤色五角,名曰飞飞,见之皆以名呼之,即不敢为害也。山中有大树,有能语者,非树能语也,其精名曰云阳,呼之则吉……山水之间见吏者,名曰四徼,以其名呼之,即吉。山中见大蛇着冠帻者,名曰升卿,呼之即吉。
《白泽图》彰显了名字的重要,或许在世人的意识深处,尚有一种“红尘中心观”,认为这些红尘之外的妖怪,都像贼人一样,是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只要叫出它们的名字,就是喝破了它们的来历,也即知道它们的底细,就可以让它们望风而逃了。《白泽图》在有意无意中便充当着“速查手册”。古人但凡遇到妖怪,立刻取来《白泽图》比照查看,如果时间来得及,妖怪又不那么凶猛,就可以临阵磨枪,并将其制服。
对妖怪的熟悉,已然成为一种博物学的诉求,那些博闻强记的博物学家,在妖怪横行的年代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未知的事物令人恐惧,而博物学的知识,显然可以转化为强大的能量,足以降妖除魔。《搜神记》中提到三国时诸葛恪做丹阳太守,某日出去打猎,行至两山之间,见一个怪模怪样的小孩,众人皆不认识,熟读《白泽图》的诸葛恪却认得这是山精:“此事在《白泽图》内,曰:‘两山之间,其精如小儿,见人,则伸手欲引之,名曰傒囊。’”众人叹服诸葛恪的博闻多识,以为诸葛恪是神人,他知道妖怪的底细,妖怪也就不攻自破了。
诸葛恪仰仗的就是《白泽图》,在一番记诵之后,便可化险为夷,与妖怪有关的知识因此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后来《白泽图》大行于世,几乎人手一册,成为居家的妖怪指南,凡遇有妖异,立即查找到破解之法,依法施用。宋人江休复的《杂志》载:“欧永叔少时见一物如蛇,四足,有斑锦文,《白泽图》云:是刀之精。”可见古时妖精遍地的场景,《白泽图》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书,受到欢迎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有古谚说:“家有白泽图,妖怪自消除。”可惜的是,这份妖怪谱后来失传了——万余种妖怪的体系过于庞大,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难逃失传的命运。也或许是《白泽图》的效果过于显著,使妖怪们深为忌惮,暗中将《白泽图》捣毁,从此以后,《白泽图》便没落了。
作为妖怪学家的孔子
子不语怪力乱神,见于《论语·述而》。孔子有这样的态度,后世儒家都当作道德准则来恪守,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儒生们看上去比较无趣。清代袁枚作志怪小说,干脆就叫《子不语》,所记的都是“子所不语”的怪力乱神。
实际上,孔子不谈神怪之事,是有意回避。孔子认为谈论怪事会使人生疑,惑乱人心,所以圣人不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知道。相反,在世间出没的妖怪,孔子多能识得,并直接呼出它们的名字,使怪异消弭于无形。
《孔子家语》载:“齐有一足之鸟,飞集于公朝,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齐侯大怪之,使使聘鲁,问孔子。孔子曰:此鸟名曰商羊,水祥也。昔儿童有屈其一脚,振讯两眉而跳,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当时齐国的国君是齐景公,他见殿前有不知名的怪鸟,便派人去鲁国问孔子,孔子问知详情,立刻说这种鸟名叫商羊,它屈着一只脚在田中跳跃,就是天降大雨的前兆。于是齐国挖沟渠,修堤坝,结果真有雨水泛滥成灾,邻近诸国多有受灾者,只有齐国做到了有备无患,齐景公也不得不赞叹孔子的博学多知。商羊在大雨前有屈腿蹦跳的反常举动,被人们模仿,即儿童游戏中的“撞拐”,两小儿各自抱起一腿,另一腿着地,蹦跳着互相撞击,据说即是上古求雨仪式“商羊舞”的孑遗。
除了辨识商羊,《国语》中又有孔子谈论山精水怪:“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问之仲尼曰:‘吾穿井而获狗,何也?’对曰:‘以丘之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曰夔魍魉,水之怪曰龙罔象,土之怪曰羊。’”木石之怪,叫作夔魍魉,水怪叫作龙罔象,土里的精怪叫作羊。
孔子对有关妖怪的问题,总是对答如流,看来早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似乎孔子早就看过《白泽图》之类的上古妖怪图谱,把妖怪的特征和名字牢记于心。在人们的印象中,圣人是无所不知的,因此他就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力量,足以识别妖怪;只不过这些事迹显得不那么重要,只能增添一两段茶余饭后的怪谈罢了。
令人熟知的例子,是孔子与麒麟的故事。鲁哀公十四年,有人猎到一头怪兽,非牛非鹿,非驴非马,人们认为是妖孽,抛之荒野,麒麟重伤不治而死。孔子听说后,立刻知道这是麒麟。本应出现在太平盛世的麒麟,却生不逢时,出现在乱世,孔子从麒麟身上看到了与自身相似的命运。早在孔子出生时,其母亲遇到麒麟,麒麟口吐帛书,说孔子有王麟出而死侯之德,无王侯之位,为孔子的一生做了预言。此番见麒麟死,孔子认为是不祥之兆,作挽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孔子编订的《春秋》,也在西狩获麟这一年戛然而止,成为《春秋》历史叙事的终点。不久之后,孔子也去世了。
孔子虽不谈论怪力乱神,但怪力乱神总不离他左右,这是一种怎样的悖论?作为妖怪学家的孔子,在谈论妖怪之时,处境是尴尬的。或许,在孔子积极入世的人生规划之中,当然要把自己变得无趣一些,甚至要装得粗鲁无文,怪异之事,轻易不可谈起,否则便是冒犯。这种游戏规则,古今皆然。
驱鬼之书
睡虎地秦简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秦简中的《日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在秦朝中下层百姓中流行的占卜手册。
秦人对鬼神之事素来虔信,认为鬼神应当“有所归”,不然便会使人遭祸。与此同时,种种禁忌也都随之而设。比如《日书·娶妻》篇认为,“戊申”“己酉”这两天结婚不吉利,因为“牵牛宿”迎娶“织女宿”就是在这天,结果连续三次都没能娶成,这或许是牛郎织女故事的雏形。后来的皇历延续了这类模式,不过简省为简短的一句“今日不宜嫁娶”,不谈原因,只有一个冷冰冰的结果,远不及秦人的《日书》有趣。
《日书》中的《诘咎》一篇,记载天下鬼怪,并附了驱逐鬼怪的方术,所记鬼怪名目有四十余种,比如刺鬼、丘鬼、哀鬼、飘风、阳鬼、凶鬼、神虫、图夫、游鬼、饿鬼、水亡殇、
鬼婴儿、哀乳之鬼、夭鬼、野火伪为虫、厉鬼、地虫。
这些怪异的名字,也正是鬼怪们离奇身份的一部分。在《白泽图》中,知道妖怪的名字,并在妖怪出现时直呼其名,就可逢凶化吉。《白泽图》是博物学家的专利,而在《日书》中,驱逐鬼怪则显得更具有可操作性。作为日常实用的驱鬼手册,《日书》给出了若干方法,人人可学,学而能用,那时驱鬼之术还不是什么秘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治鬼之前,要先了解鬼的形貌。按《日书》所载,鬼的常见状态是“屈卧箕坐,连行踦立”——它们睡觉时弯曲着身子,双腿张开像簸箕那样坐在地上,走路时脚步粘连,站立不动时只用一条腿。而不同的鬼,又各有其危害。比如哀鬼对你纠缠不休,使你脸色苍白、无精打采、不思饮食;棘鬼出现在家中,会导致全家病倒;刺鬼会不停地骚扰人;凶鬼会经常半夜敲你家门。当然也有比较可怜的鬼,比如“哀乳鬼”,会向人索要食物,这是饿死的婴儿,只要找到婴儿的尸体将其埋葬,哀乳鬼就会消失。
在驱鬼的方术中,植物的地位为显赫,介于巫术和药剂之间,兼有二者的功效。用熏烧牡棘的办法去驱赶一种叫“幼龙”的妖怪,用桑木杖驱赶“诱鬼”,点燃莎草根、牡棘柄可以驱赶鬼魂。其他常见的驱鬼材料还有苇草、白茅等。
重要的要数桃木。桃木可以辟邪,这是较为古老的传统了。相传上古时东海中有一大岛,其中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有两个名为神荼、郁垒的神人,折了这桃树上的
睡虎地秦简
树枝,去世间打鬼。《日书》与这一古老传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其记载,用桃木做弓,桑木做箭,可以射鬼;用桃木条可以刺鬼;微红的桃木,抽打到鬼身上,即可起到烈火灼烧般的效果。这种方法也影响到后世,后来的道士驱鬼,总要有一把精雕细琢的桃木剑,否则会显得很不专业。
臭不可闻的狗屎也是驱鬼的利器。如果有鬼怪纠缠家中女眷,就要用狗屎(狗矢)洗浴,从而使鬼怪不敢近身。看来鬼也害怕恶臭,只不过这个方法用起来颇考验人的耐力。在古人看来,突发的疯病,就是被鬼所迷惑,狗屎盆在混乱中准备就绪,在家人的强行压制之下,狗屎泼满了发狂者的全身。这种方法到明清时还有人在用,不过改成了内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人发狂时要灌粪汤,病可立止。
秦代“焚书”时曾专门规定,医药、卜筮、种树之类的书可以不予烧毁,《日书》因属于卜筮书而幸免于难。《日书》曾左右着秦人的生活,也奠定了农业国度的日常迷信基调。《日书》中的信息碎片仍在民间秘密传递。时至今日,在霓虹闪烁的城市夜晚,偶尔也会见到有人在十字路口烧纸,希求亲族中的亡魂安于其位,火光跳跃之中,纸灰在黑夜中腾空而去,隐秘的传统难以熄灭。
人面兽身的妖娆
《山海经》原有图像,古本已经失传。眼下能见到的,是明清两代的绘图。散布在山川河流之间的怪兽,在未知的空间之内各就其位。这些动物看上去像是恶作剧似的拼贴,却有着深邃的视觉魔力,令人沉陷其中,不能自拔。
数量多的,当属各类动物的组合式拼接。古人将动物分为鸟、兽、鳞、介四类,《山海经》里的怪兽既有同类生物之组合,又有跨类别的组合。比如《山海经·南山经》提到的,“有鲼陆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这是一种集“鸟、兽、鱼、蛇”于一体的怪兽,乍看难以辨识。它们身体器官的衔接之处,已被绘像者极力续接,欲将各部分之间的差异消弭于无形,然而每每徒劳无功。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鳞片、翎羽和毛皮之间的过渡之处,总会跳脱出不易察觉的空白地带。
还有一类怪兽,是由器官的增加或缺失而成的,比如九尾狐。《山海经·海外东经》载“其狐四足九尾”,这是一种吃人的妖兽,外形与狐狸相似,只是身后拖着九条尾巴。还有“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的帝江,有着密集的翅和腿。的例子还有“一首十身”的何罗鱼,十条鱼共用一个鱼头,密集的鱼身呈放射状散开,为了维系十个身子的稳定,鱼头也显得粗壮。像何罗鱼之类器官发达的动物,究竟是观念或表述上的偏差,还是确有其物?须知古时鱼的概念相当宽泛,全然不似今日的分类之细,各式水族多有归入鱼类者,可见早期博物学的混沌。何罗鱼的造型,疑似章鱼之类的头足纲动物,所谓的十身,或许是章鱼的腕足。
人与动物的组合为惊艳。这类组合大致分为人首动物身和人身动物首,前者的数目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比如人面蛇、人面兽、人面鱼等,怪奇百出;当人头安置在动物身上,传达出的视觉经验是空前的,这已经超出了日常经验的范畴。人面兽的人面上多数带有诡异的笑,还有的狰狞可怖。烛阴是典型的人面蛇身神的样本,它身长千余里,睁开眼睛即是白昼,闭上眼就是黑夜,它的呼吸就是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在许多图本中,它被描绘为长发的女性神形象,蛇身在美人头颈之下蜿蜒盘旋。和烛阴相似,女娲也是人面蛇身,这种形象还带有原始的野性。而当古老的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落,人面蛇身神也会堕为蛇妖。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到的美女蛇,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