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680766
1. 中西文明对照:从西方发现中国,从中国看懂世界。
全球化不是近代以后才出现,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已开始。摆脱区域眼光、国家视野,以全球眼光从西方发现中国,从中国发现世界。
2. 近100个主题,千余场讲座,7轮反复打磨,跨越文明5000年。
“行读中西的人文课”将人类文明分成4个阶段,收录整理近100个主题的讲座内容,跨越文明5000年,行读河山千万里。中国文明从先秦时期直到清代,西方文明从古希腊到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以文明史贯通中西文学史。
3. 1991—2021,一场重塑母语教育、艰苦跋涉的千里长征。
蜚声教育界的樊阳老师,自1991年起开设“樊阳人文公益讲坛”, 以每周举办中西文学文化讲座、每月融合文史地的人文行走的形式带领青年人阅读经典,迄今讲座逾千场。这场历时30年,打通文学、历史、地理、哲学的人文启蒙讲座,被称为“一场重塑母语教育、艰苦跋涉的千里长征”。
4. 全球视野,人文视角,打破固有框架,重塑现代人的思维缺失。
把作家与作品放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品读,进行中西方空间的人文观照,在此框架下重读经典,意味着打破固有阅读思维,看到文化的根源与脉络。通过“文本”理解“人”与人类文明及人类的精神追求。
5. 回溯文明之源,在文学与思想探索中探究中西文化基因。
《先秦与轴心时代》用17讲贯通华夏文明沃土与西方文化源头,带领读者漫游两千年前群星璀璨的先秦与古希腊,从文学与思想两个角度探寻中华文化的基因与人类文明的肇兴,重新看待文学、历史、传统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可能性。
蜚声教育界的语文教师樊阳,倾尽30年时光的讲述,带领我们走入充满温情与敬意的人文世界,照亮自己,指向来路。
本书将带我们漫游两千年前群星璀璨的先秦与古希腊:在至淳的“诗三百”中捧起先民“思无邪”的美好;跟随孔子重建礼乐的行思,探究古老的生活美学;循着老庄的行脚构建中国人开阔而自在的灵魂;孟子这位雄辩斗士给予后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智识与勇气;古希腊三杰震古烁今,为世界带来理性与哲思的曙光;盲诗人荷马,吟唱着西方文学源头的宏伟诗篇……
推荐序:樊阳的教育文化长征(杨东平)
总序:穿越历史与融入民间(樊阳)
引言:先秦与轴心时代
讲 千年的追问: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讲 《诗经》:神圣而亲切的家园
第三讲 《诗经》中的千古爱情
第四讲 《诗经》中的社会民情与生命探求
第五讲 孔子是一个虚伪的形式主义者吗?
——孔子与《论语》的一个侧面
第六讲 《孟子》:道性善与内圣外王
第七讲 至诚:读《大学》与《中庸》
第八讲 老子与道家思想
第九讲 直书良史:《左传》(上)
第十讲 古文丰碑:《左传》(下)
第十一讲 特殊的隐者:《庄子》(上)
第十二讲 人之局限与逍遥游:《庄子》(下)
第十三讲 墨子与墨家流变
第十四讲 先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
第十五讲 神人同形同性:古希腊神话
第十六讲 命运!命运!
——古希腊史诗与悲剧
第十七讲 爱智慧:古希腊哲学
★ 这套《行读中西的人文课》将成为让人文阅读学习者受益的读物;在穿越历史,融入民间的历程中,成为“人文行走”与青年、与世界交流的新渠道。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 在碎片化的知识点之上还有一个辽阔的人文世界,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与这个世界不断相遇的过程。这套书可以说是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给中学生讲述这个人文世界的入门读物。或者说,这里有一扇通往这一世界的门。 ——傅国涌(学者、作家)
★ 七八年前,我和樊阳老师一起行走江南,研讨晚明社会状况。我俩不约而同地感慨,要真正懂得中国文化,要有行读中西的视野与胸襟。可惜国内这样的读物与实践寥寥。之后我开始了横跨中西的“世界文明阅读与行走”,樊阳老师则成就了这套《行读中西的人文课》。行读中西文明,从世界看中国,我们才知道怎样走好中国的路,才知道怎样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陈浩武(长江证券创始人,世界文化学者)
★ 行走是古典中国培养君子的必修课,欧洲培养英才亦如是。中西则是我们需要具备的格局,非如此不能造就新人新文明。跟着樊老师的书壮游,可以享受贵族待遇,激发心志,不亦快哉。 ——薛野(通识教育实践者、西西弗书店创始人)
★ 脚行万里,思接千载,通古今之变,融中西之学。好的课堂在万里路途,zuì好的课本在历史现场,zuì好的教育是厚积一生的人文底色。 ——唐建光(新历史合作社总编辑)
★ 樊阳老师的行读课以脚步丈量山川名胜,以阅读纵贯中外古今。他的课堂,不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zuì佳体现,更是身体力行人文关怀的zuì高层次。在近30年的漫长时间里一直践行这样纯粹而深刻的人文关怀的,我目力所及,唯此一人。
——夏昆(中学语文名师、《中国诗词大会》擂主)
★ 行读万里,跨越东西方。多年以来,我的朋友樊阳老师,一直以公益讲堂和人文行走的形式,在做中国文史的启蒙与推广。历经30年,7个轮回的反复修订,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套令人赞叹的人文启蒙读本。在这里,我们可以不断获得新知,重新经历精神的自我成长。 ——蔡朝阳(中学语文名师、独立教育者)
★ 爱默生说,司知识的天使懂得zuì多,司爱情的天使爱得zuì深。三十年的课堂,三千里地山河,樊老师引领少年人在爱里寻求知识,也教育他们因有知识而爱得更深。 ——郭初阳(杭州越读馆语文教学负责人)
樊阳的教育文化长征(杨东平)
樊阳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和其他教师不一样的是,从执教之初,他就在常规教学之外模仿孔子杏坛开讲,此后,发展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的系列阅读讲座与人文行走。这场长达28年的行走,用行动阐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终ji内涵。他成了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第二届全人教育奖获得者,有诸多荣誉。但对樊阳而言,他的幸福和痛苦,都在教学过程之中。
在中学课堂中展开的,是应试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持久较量。这场实力对比极不相称的拔河,更是一场刻不容缓的救赎。他眼看许多学生的自信和兴趣过早地被应试教育毁灭,所谓“学渣学ba不过都是学奴”,他与生活战斗,与应试教育抗争,克服了谋生的压力、生活的痛苦与茫然,战胜自己、战胜生活、战胜命运。他用事实证明这样简单的道理:热爱读书、会思考的孩子,考试也不会差。他带过的十几届毕业班,每届都是年级、区市名列前茅。他同时证明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坚守人文教育的理想并不是天方夜谭。在他的讲坛中,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让学生发现自我,能够“独立思考、真诚表达”成为教育的目标。
以语文教育为阵地,这是一场重塑母语教育、艰苦跋涉的千里长征。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以考定学,以考定教”,曾经生动活泼的语文与悠久博大的传统相隔绝,与生活和世界相割裂,变得僵化刻板、程式化和碎片化,与人文教化无缘,许多中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厌恶远在数学之上,这不啻是文化和教育的悲剧。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挣脱,秉持的是教学自由、思想自由的理想。他坚信中学教师bi须拿人类文化zui的部分——文学文化名著来滋养年轻的心灵,才不致教出文化的侏儒。人文教育应该在共同阅读中促进心灵的成长,自主和批判性地阅读世界,使学生成为能够推进社会进步的合格公民。樊阳颇具创意地解决了三个教育问题:一是打破教学内容的限制,以经典阅读和讨论作为zui主要的教学内容,从而把语文课变成了人文教育;二是打破时空限制和学科壁垒,将自然山川、名胜古迹、博物馆等作为教育资源,让阅读、讨论、写作有机结合,创设了人文行走的综合教育方式;三是打破学生年龄与年级的限制,通过书院制、拼板学习等方式,发挥混龄学习和小组探究学习的优势。
今天看来,这种打破和创设真的是先走一步,与当下的跨学科学习、项目制学习、整本书阅读、游学等创新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学校在窗外,他人是老师,世界是教材”这样的理念,在樊阳的杏坛已经早早地实践了。许多学生被幸运地唤醒、点燃,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樊阳是一位让学生敬而不畏的老师。年少的学生会把他形容为善良正义、慈悲温润、博学多才的天使长加百列、文殊菩萨、古茶树和玄龟;年长的学生会把他形容为勇敢的刑天、坚持理想的堂吉诃德和西西弗斯;同事们称他为热爱教育、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孙行者”。媒体报道称他“赢得普遍荣誉却无人效仿”,因而,他又经常被称为“孤独的布道者”。樊阳自己并不觉得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他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乐趣,他极为享受教学相长的过程,享受行走中迸发的无穷热情和智慧火花,享受学生的热爱和成长,达成了“理想与生活合一”的幸福状态。这真是一个教师的光荣和骄傲,是在现实生活中难得的人生的化境。
2014年8月的一个周末,在上海武康路附近的季风书园,我参加过樊阳“行走上海”的讲座,躬逢其盛。如今,这个文化的制高点也已进入上海的人文历史。我们仍在继续书写、思考、行走、阅读,春风种子,处处杏坛,“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正能量,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
这套四册之巨的“行读中西的人文课”,洋洋大观,作为樊阳和他的团队28年人文行走的结晶,如他所述“既贯穿经典文学文化的阅读,又关注文本背后社会历史与哲学思想的演变;把作家作品始终放在人类文明文化演进的大背景下品读讨论;同时进行中西方空间上的映照比较,并把文学、历史、地理、哲学有机融为一体”。它将成为让全体人文阅读学习者受益的读物;在穿越历史,融入民间的历程中,也成为“人文行走”与青年、与世界交流的新渠道。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