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762207
编辑推荐
近年来,儒学研究越来越热,但关于儒家的争论也越来越多,更有许多学者服膺、皈依儒家,被称为“当代大陆新儒家”。然而,外界对于儒家的争论并没有停止,无论是儒家以外的学者与儒家学者,还是儒家学者之间都有争论,甚至有些争论非常激烈。这种情形,与历史上关于儒家的争论极为相似。因此,我和杨名决定将《说儒》出版,想说明争论并不可怕,没有争论才是危机,儒家就是在争论中不断发展的。当下关于儒家的争论,也正是儒家发展的又一个机遇。
内容简介
《说儒》由我和杨名先生共同完成,他负责先秦至南北朝,我负责隋唐至现代。由于篇幅过长,就决定分册出版。杨名先生的那部分已经以《说儒》(先秦—魏晋南北朝)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儒学争论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此书。
在“说儒”问题上,本书难免有所遗漏和不足,这既有学识疏浅的原因,也有角度不同的问题,请读者宽宥。同时,本书也有遗憾,就是关于“说儒”没有谈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以及国外学者对儒家的看法。假以时日,我希望能将这两个方面写成一本书,来弥补此书的遗憾。
在“说儒”问题上,本书难免有所遗漏和不足,这既有学识疏浅的原因,也有角度不同的问题,请读者宽宥。同时,本书也有遗憾,就是关于“说儒”没有谈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以及国外学者对儒家的看法。假以时日,我希望能将这两个方面写成一本书,来弥补此书的遗憾。
目 录
原道//1
正蒙三十//6
论经筵劄子//14
非韩上//19
近思录•卷之十三//35
近思录•卷之十四//42
象山语录(节选)//50
答罗整庵少宰书//52
读《通鉴》论——不言正统//57
说文解字注“儒”//61
原道上//63
孔子改制考序//69
孔教论//74
儒家哲学(节选)//125
原儒//133
说儒//140
驳胡适之《说儒》//200
原儒墨(节选)//212
驳《说儒》//229
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251
论儒为诸子之前驱,亦为诸子之后殿//258
《原儒》绪言//261
正蒙三十//6
论经筵劄子//14
非韩上//19
近思录•卷之十三//35
近思录•卷之十四//42
象山语录(节选)//50
答罗整庵少宰书//52
读《通鉴》论——不言正统//57
说文解字注“儒”//61
原道上//63
孔子改制考序//69
孔教论//74
儒家哲学(节选)//125
原儒//133
说儒//140
驳胡适之《说儒》//200
原儒墨(节选)//212
驳《说儒》//229
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251
论儒为诸子之前驱,亦为诸子之后殿//258
《原儒》绪言//261
后记//275
前 言
前言
儒家自产生之时就充满了争议,既有来自外部的非难,也有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争论。就外部而言,孔子在世时,儒家学说得到的不仅有赞赏,也有怀疑、讥讽和排斥。孔子去世后,曾经学习过儒家思想的墨子就开始“非儒”,到战国时,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对儒家发起了激烈的进攻,将儒学称为“五蠹”之一,而道家尤其是庄子对儒家则是冷嘲热讽。
汉武帝虽然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学从子学上升到经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但这并不能阻止其他学派对儒家的非难。道教和佛教兴起后,儒家受到严重挑战。儒家一方面吸纳道教和佛教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对道教和佛教进行抵制,宋明理学就是这种既吸纳又排斥的新儒学。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儒学逐渐开始衰落,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废止和清王朝的终结,儒学从高高在上的经学权威跌落,被现代学术“肢解”,从不同角度解读。其中胡适的《说儒》“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观点遭到了当时众多学者的反驳。
就儒家内部而言,争论也从未停止。孔子去世后,儒分为八,相互之间就开始争论。同为儒家大师,荀子对孟子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汉代,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宋明时期,心学与理学之争。直至现代,儒家学者或者研究儒家的学者依然不断争论。
争论是学术发展的基本形式,在争论中,砥砺学术不断发展,展现问题的不同层面。在几千年的争论中,儒学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也展现了不同样态,说明儒学本身具有自我调适、更新的能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肯定,对于儒家的争论,还将进行下去。
《说儒》由我和杨名先生共同完成,他负责先秦至南北朝,我负责隋唐至现代。由于篇幅过长,就决定分册出版。杨名先生的那部分已经以《说儒》(先秦—魏晋南北朝)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儒学争论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此书。
在“说儒”问题上,本书难免有所遗漏和不足,这既有学识疏浅的原因,也有角度不同的问题,请读者宽宥。同时,本书也有遗憾,就是关于“说儒”没有谈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以及国外学者对儒家的看法。假以时日,我希望能将这两个方面写成一本书,来弥补此书的遗憾。
儒家自产生之时就充满了争议,既有来自外部的非难,也有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争论。就外部而言,孔子在世时,儒家学说得到的不仅有赞赏,也有怀疑、讥讽和排斥。孔子去世后,曾经学习过儒家思想的墨子就开始“非儒”,到战国时,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对儒家发起了激烈的进攻,将儒学称为“五蠹”之一,而道家尤其是庄子对儒家则是冷嘲热讽。
汉武帝虽然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学从子学上升到经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但这并不能阻止其他学派对儒家的非难。道教和佛教兴起后,儒家受到严重挑战。儒家一方面吸纳道教和佛教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对道教和佛教进行抵制,宋明理学就是这种既吸纳又排斥的新儒学。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儒学逐渐开始衰落,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废止和清王朝的终结,儒学从高高在上的经学权威跌落,被现代学术“肢解”,从不同角度解读。其中胡适的《说儒》“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观点遭到了当时众多学者的反驳。
就儒家内部而言,争论也从未停止。孔子去世后,儒分为八,相互之间就开始争论。同为儒家大师,荀子对孟子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汉代,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宋明时期,心学与理学之争。直至现代,儒家学者或者研究儒家的学者依然不断争论。
争论是学术发展的基本形式,在争论中,砥砺学术不断发展,展现问题的不同层面。在几千年的争论中,儒学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也展现了不同样态,说明儒学本身具有自我调适、更新的能力,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肯定,对于儒家的争论,还将进行下去。
《说儒》由我和杨名先生共同完成,他负责先秦至南北朝,我负责隋唐至现代。由于篇幅过长,就决定分册出版。杨名先生的那部分已经以《说儒》(先秦—魏晋南北朝)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儒学争论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此书。
在“说儒”问题上,本书难免有所遗漏和不足,这既有学识疏浅的原因,也有角度不同的问题,请读者宽宥。同时,本书也有遗憾,就是关于“说儒”没有谈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以及国外学者对儒家的看法。假以时日,我希望能将这两个方面写成一本书,来弥补此书的遗憾。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