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8455066
你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能徒手抓住射出的子弹吗?应该把照片拿在什么距离观看?蝈蝈的叫声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怎样用冰来生火?
通过《趣味物理学》,读者不仅可以轻轻松松掌握物理学、爱上物理学,还能激活无穷的科学想象力,掌握按照物理学方式去思考的技巧,同时,可以对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各种现象与物理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产生深刻印象,加深读者对物理学重要理论的认知,并对这些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读者学会如何在各方面对已掌握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趣味物理学》是世界著名科普作家、趣味科学奠基人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经典的作品之一,从1916年完成到1986年已再版22次,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趣味物理学》中,作者除了力求向读者讲述物理学的新知识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读者的视野,帮助读者了解他已经知道的其他知识,并通过趣味的讲解方法加深读者对物理学重要理论的认知,从而使读者对这些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当然,作者也巧妙地将物理学知识联系到日常生活中来,希望以此能帮助读者对已掌握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在《趣味物理学》中,读者不仅能学习到物理学领域中的大量课题,而且可阅读到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妙趣横生的问题,还能发现各种奇思妙想以及让人意想不到的比对,而这些内容有的恰巧来源于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的事件,有的则取材于著名的科幻作品。因而,读者在书中有可能发现耳熟能详的儒勒·凡尔纳、威尔斯、马克·吐温以及其他作者经典作品的片段,且这些片段中所描述的神奇经历,既引人入胜,又巧妙地和物理知识点相互联系。
章 速度和运动的叠加
我们的运动速度有多快?
与时间赛跑
千分之一秒
时间放大镜
什么时候我们转绕太阳运动得更快些:白天,还是夜晚?
车轮的谜题
车轮上慢的部分
这不是个开玩笑的问题
小船是从哪里驶过来的?
第二章 重力和重量·杠杆·压力
请站起来
行走与奔跑
应该怎样从行进的车厢中跳下来?
用手抓住一颗子弹
西瓜炮弹
站在秤台上
物体在什么地方会更重一些
物体在下落时有多重?
炮弹奔月记
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月球之旅以及这种旅行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
用不准的天平测量出正确的重量
比自己更有力量
为什么磨尖的物体更容易刺入?
就像深海怪兽一样
第三章 介质的阻力
子弹与空气
超远距离的射击
纸风筝为什么能够飞起来?
活的滑翔机
植物没有发动机,却可以飞翔
延迟开伞跳伞
飞去来器
第四章 转动·“永动机”
怎样分辨熟鸡蛋和生鸡蛋
“疯狂魔盘”
墨水旋风
受骗的植物
“永动机”
“小故障”
乌菲姆采夫储能器
怪事不怪
其他“永动机”
彼得大帝时代的“永动机”
第五章 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关于两把咖啡壶的问题
古人不知道什么
液体向……上产生压力!
哪一边更重?
液体的天然形状
为什么铅弹是圆形的?
“没有底”的高脚杯
煤油的有趣特性
不会沉入水底的硬币
筛子盛水
泡沫如何为技术服务
臆想的“永动机”
肥皂泡
什么东西薄?
不湿手
我们怎么喝水?
改进的漏斗
一吨木头与一吨铁
没有重量的人
“永动的”钟表
第六章 热现象
十月铁路在什么时候比较长?在夏天,还是在冬天?
没有受到惩罚的盗窃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
从茶杯到玻璃管液位计
浴室中靴子的故事
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不用上发条的钟表
香烟能教会我们什么
在开水中不会溶化的冰块
放在冰上边,还是放在冰下面?
为什么窗子关上了,还是有风吹进来?
神秘的风轮
皮袄能够温暖我们吗?
我们的脚下是什么季节?
为什么冰是滑的?
关于冰柱的问题
第七章 光线
被捉住的影子
鸡蛋里的小鸡雏
搞怪的照片
关于日出的问题
第八章 光的反射和折射
看穿墙壁
砍掉的脑袋还能说话
放在前边、还是放在后面?
我们能看见镜子吗?
我们在镜子里面看见的是谁?
对着镜子画画
短路径
乌鸦的飞行
关于万花筒的老故事和新故事
魔幻宫殿
光为什么会折射,如何折射?
什么时候走长路要比走短路还要快?
新鲁滨孙
怎样用冰来生火?
借助于阳光的帮助
关于海市蜃楼的旧知识和新知识
“绿光”
为什么会出现绿光呢?
第九章 一只眼睛和两只眼睛的视觉
在没有照片的年代
为什么很多人不会看照片?
欣赏照片的艺术
应该把照片拿在什么距离观看?
放大镜的奇怪作用
照片的放大
电影院中的座位
给画报读者的建议
欣赏图画
什么是实体镜?
我们的天然实体镜
用一只眼睛看和用两只眼睛看
鉴别赝品的简单方法
巨人的视力
实体镜中的浩瀚宇宙
三只眼睛的视觉
光芒是怎样产生的?
快速运动中的视觉
透过有色眼镜
“光影的奇迹”
出人意料的颜色变化
书的高度
钟楼上大钟的大小
白色的和黑色的
哪个字母更黑一些?
复活的肖像画
插在纸上的线条和其他视错觉
近视的人是怎样看见东西的
第十章 声音和听觉
用声音代替卷尺
声音反射镜
剧院大厅里的声音
海底传来的回声
昆虫的嗡嗡声
听觉上的错觉
蝈蝈的叫声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听觉的奇事
“神奇的腹语者”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不仅力求向读者讲述物理学的新知识,帮助读者了解他已经知道的东西,还希望加深读者对物理学重要理论的认知并对这些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趣味物理学》:
应该怎样从行进的车厢中跳下来
无论向什么人问这样的问题,您都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当然是按着运动方向向前跳,这样才符合惯性定律吗。”然而如果您请求对方详细地解释一下这个惯性定律,我可以断定,必然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您的这位同伴开始时会十分自信地证明自己的想法,然而,如果您不去打断他,对方很快就会陷入困惑,因为正是由于惯性的存在,从车上跳下的时候反倒是应该向后跳,也就是朝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跳!
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惯性作用所扮演的只是配角,而主角则是另外的一个因素。如果我们把这个主要的因素忘掉了,那么真的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应该向后跳,而不是向前跳。
假设您必须从行进的车子上跳下来,这时候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如果我们从行进的车厢中跳出来,当我们的身体在与车厢脱离的时候,会具有与车厢一样的运动速度(由于惯性,我们的身体会继续运动)并继续向前运动。假如我们是向前跳,我们当然不能消除这个速度,恰恰相反,我们还加大了这个速度。
这样看来,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应该向后跳。要知道我们向后跳时,跳下的速度,是需要从我们身体获得的惯性速度中减掉的,这样在落地的时候与地面相撞的力量会小一些,更不容易跌倒。
但是事实上,在不得不从行进的车辆中跳下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沿着车子前进方向向前跳。无数次的实践证明,这是跳车的好方法。我们在这里坚决奉劝各位读者,在从行进的车辆中跳下时,千万不要尝试这种非常别扭的向后跳的方法。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就是前面关于向后跳车的论述是不正确的,是不完整的。无论在跳车时是向前跳还是向后跳,我们都有跌倒的危险,因为脚在落到地面以后会停止运动,而我们躯干的上半部分还在向前运动(在这里可以用多种观点来解释为什么会跌倒,可以参考《趣味力学》第三章的“什么时候水平线并不水平”一节)。而在我们向前跳车时,身体的运动速度的确比向后跳车时要大,但是向前跳还是比向后跳安全得多,因为当我们向前跳车的时候,我们会习惯性地把一只脚伸向前方(如果车厢的运动速度比较快,就可以向前跑好几步),这样就可以避免跌倒。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个动作,因为一生中我们都是这样走路的:在上一节中我们就已经了解到,从力学的角度来看,行走实际上就是由“一连串的身体向前倾倒以及及时地迈脚来避免跌倒”动作组成的。假如我们从车上向后跳,我们的脚就不能做出迈步的动作以防止跌倒,所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跌倒的危险性反而更大了。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即使我们向前跌倒了,也可以伸出手来支撑一下,这样摔伤的程度也要比后背着地摔倒要轻得多。
现在我们就清楚了,之所以说从车上向前跳要安全一些,并不能用惯性定律找到答案,更多的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原因。当然了,对于没有生命的物体,这个向前跳的原则就不适用了:我们从车厢中向前扔出的玻璃瓶,落地的时候远远要比向后扔更容易摔碎。所以,如果您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从车厢中带着行李跳出来,您应该先把行李向后扔下去,然后您自己向前跳出来。
像火车乘务员和公交车检票员这样有经验的人,通常采用这样的方法从车上跳下:面向车辆前进方向向后跳。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来减小了我们身体按照惯性所获得的速度,二来可以避免仰面摔倒所带来的危险,因为这时跳车人是面朝可能摔倒的方向的。
用手抓住一颗子弹
报纸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报道,战争时期,在一名法国飞行员身上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名飞行员在两千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在距离自己脸很近的地方有一个小东西在运动,他以为是一个昆虫,于是很灵巧地一下子把这个东西抓在了手里。您能想象得出这名飞行员当时有多么惊诧吗?原来,他抓在手里的竟然……是一颗德军的子弹!
这难道是真的吗?这个故事与传说中的敏豪森男爵用双手抓住炮弹的奇谈怪论有着多么惊人的相似。
然而,这名飞行员的神奇经历——用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却是完全有可能的。
要知道,子弹并不是始终以每秒钟800~900米的初始速度飞行,由于空气的阻力,子弹的飞行速度会逐渐降低,在飞行路径的末端——尾势阶段,子弹的飞行速度大约只有每秒钟40米左右。也就是说,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子弹和飞机具有相同的飞行速度。在此时,相当于对飞行员来说,这颗子弹就可能是完全静止不动的或者只是轻微地在动,那么用手抓住它,就根本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尤其是飞行员还带着手套,可以不惧怕子弹在空气中飞行时产生的高温。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