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655369
在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即GRE的官方出题机构)公布的GRE写作题库中,Issue部分有152道题目,Argument部分有177道题目。与老GRE相比,新GRE写作部分的题目数量虽然大为减少,但仍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如何从Issue和Argument的上百道题目中各选出20道并给出相应的范文,则是一个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是按照Issue题目所涉及的不同领域,将题目划分为艺术、政治、科技等类别?又或是按照Argument题目中不同的“逻辑错误”来挑选题目?亦或是应该按照其他标准?
*终,我们选择按照Issue和Argument的具体性指令(Instruction)来分类、挑选题目。Issue部分共有6种具体性指令,Argument共有8种(可分为4大类)具体性指令,我们从每一种具体性指令所对应的题目中各挑选了3~5道题目,构成了本书*核心的部分。
这种挑选原则其实是源于广大考生在GRE写作备考之时极易忽略的盲区——自2011年8月GRE改革以来,写作部分加入了“Instruction(写作指导,或称具体性指令)”。随之改变的是写作部分的评分标准。ETS给出的官方评分标准明确说明:如果考生对某一道题的Instruction照应得不充分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考生的整篇文章得分不会超过3分。在我们所批改的七百余篇学生习作中,能够注意到Instruction的考生比例不超过5%。一些论点深刻、结构精巧、语言功底很不错的Issue作文因为完全偏离了Instruction的写作要求而未能幸免3分;还有一些考生明显已经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备考,看了参考书,也听了课,他们在Argument的写作中熟练地运用到了大量针对“逻辑错误”的表达和模板,但纵观其全文,却完全避开了Instruction希望我们涉及的部分。对于这样的考生及其文章,我们为其扼腕叹息;但对于大多数还没有开始准备的考生,我们则希望大家在一开始就建立起“按照Instruction来写文章”这一意识,进而从此避开“3分雷区”。
虽然我们的文章是按照不同Instruction挑选而出,但我们希望考生学到的不止于Instruction。我们在Issue部分的范文中,力争做到观点的深刻,并嵌入了很多为观点服务的,并可以为考生所用的素材和例证;对相同意思的英文表达,我们也力求在每一篇Issue文章中都有所不同,从而让考生在语言多样性方面也能有所得。在Argument部分的范文里,每一篇文章中都可以见到“经典逻辑错误”的身影,但这种“逻辑错误”经过我们基于Instruction要求的改写,比大家之前掌握的模板更加贴合新GRE的要求;另外我们提供的Argument的逻辑推理图,也将更好地帮助考生掌握全文的论证结构和框架。
GRE写作的备考一定是“输入”与“输出”的结合,但考生往往耽于输入,惫于输出,在辅导教材的阅读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因此,本书没有连篇累牍的关于写作方法论的讲解,只是在每一个章节的开始部分,以及每一篇范文之后有精简的写作原理的点拨。希望考生将范文和原理点拨结合起来,通过这40篇范文的研读,完成“输入”部分的学习,为之后“输出”部分的篇章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较于市面上的同类参考书,本书具有如下的特点:
- 以40道经典题目范文为全书主体,为考生提供语言、立场、例证等全方位参考素材。
- 史无前例地以具体性指令为核心,透彻讲解新GRE中*易失分点,并结合学术写作要求,让GRE写作与研究生院写作接轨。
- 深入讲解官方评分标准,首次将“要求”转化为“方法论”,指导学生写出符合ETS要求的GRE作文。
- 总结七百余篇学生习作,细致梳理考生常犯错误。
本书的使用方法:
- 备考初期:主要研读本书的方法论部分。包括第四章对评分标准的解析、第五章中对Instruction的解析。
- 备考中期:将方法论和范文做结合,深入理解范文对方法论的照应;同时借助范文进行语言素材和内容素材的积累。
- 备考后期:进入全文练习阶段。考生既可从本书的40道高频题中选择题目进行练习;也可从第二章中给出的题目中挑选题目练习。建议考生至少进行十篇全文练习(Issue六篇、Argument四篇;每一种Instruction对应一篇)。
另外,我们在每一篇英文范文之后还添加了中文翻译。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程度上方便大家理解句子意思,我们在翻译的时候没有太大地改动英文句子的结构,这一点请大家注意。
希望这本书能让大家在GRE作文的备考之路上走得更好且更远。
章 常见问题集锦 1
第二章 GRE写作题库分类 5
第三章 考生常犯错误 7
节 内容方面
7
第二节 形式方面
18
第四章 GRE写作官方评分标准精析 27
节 Issue 评分标准分析 28
第二节 Argument评分标准分析 37
第五章 具体性指令及范文精讲 45
节 Issue具体性指令及范文精讲 46
1.“是非判断类”Instruction 46
2.“因果类”Instruction 63
3.“两种看法类”Instruction 73
4.“敌方看法类”Instruction 83
5.“建议类”Instruction(一) 95
6.“建议类”Instruction(二) 109
第二节 Argument具体性指令及范文精讲 117
1.“Assumption类”Instruction 119
2.“Evidence类”Instruction 137
3.“Explanation类”Instruction 154
4.“Question类”Instruction 171
序一 远行前的栖居
开始备考GRE作文是在日本北海道的冬日。当时的备考资料很简陋,只有一本《北美GRE范文精讲》,但这本书却被我视若瑰宝。我醉心于其地道的语言,向往其精辟的思路,更钦佩作者能坚持写完数百篇范文的毅力。这本书被我用各色记号笔勾画得五彩斑斓,也算是皑皑白雪中的一抹亮色。
当这本书已不堪彩笔的重负,我终于开始向题目发起了进攻。花了一个月浸润这本GRE作文备考界的翘楚之作,我信心满满,以为厚积薄发的时刻终于到来。但官方给出的题目和《北美GRE范文精讲》中题目的巨大差异却让我手足无措——原来,号称囊括官方题目的《北美GRE范文精讲》收录的都是老GRE题目,而新GRE在其基础上删除了百来道题目,还给剩下的每一道题目增添了新的写作要求。
三月的北海道已然迎来春日,但却丝毫没有冰消雪融的意思。而新G写作的329个题目也如巨冰厚雪般压在我的心头。
沮丧之下,极少去自习的我每天窝在了北海道大学的图书馆里。三个小时背单词,两个小时看作文。这时一个志同道合的G友也加入了作文的备考队伍,这于我是不小的鼓励。我们每天各自在图书馆列出20道题目的提纲,晚饭的时候在食堂里交换心得,共享思路。校园食堂的菜品虽然常年不换,但饭桌上的讨论却时有新意,也算是相映成趣。
四月初,我赴东京考GRE。作文一般,Verbal惨败。四月的东京在樱花缤纷的落英中如新海诚的动漫一般温润、浪漫,但我的心境却如北海道将化未化的积雪一般湿冷。
回到北海道后,我又花了一个月时间备考。这次的重点是Verbal,也顺带着练了十多篇作文,提高打字速度。一个月后我再赴东京,这回Verbal成绩还算看得过去,作文也给了我意外之喜:从4分提高到了4.5。虽然不算很高,但申请我的意向院校却足够了。
前前后后三个月,我走过了备考申请路上辛苦的一段。此时的北海道已然苏醒,准备迎接一年中美的季节。
2014年秋季,我来到了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于以严谨治学闻名的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本以为写作水平不错的我在这里频受打击。面对真正的学术写作,我才知道我之前的GRE写作备考都是以应试为导向,并没有帮我培养出足以应付高难度、高强度的研究生院写作的能力。
于是,我一方面通过每周上百页的学术reading积累学术写作的输入,一方面选修了跟学术写作相关的专业课程进行写作的输出训练。东亚系的资源丰厚,哥大的Writing
Center也是藏龙卧虎。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切实感受到了自己学术写作能力的提升。
毕业前夕,很多哥大的研究生同学已经开始博士的申请。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回国。教授GRE写作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我的用武之地。犹记得纽约的后一个夏季,我早早地写完了毕业论文,之后的三个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GRE写作的备课中。我一方面总结了市面上所有GRE老师的网络课及其著作的思路;另一方面将我在哥大学习的所有学术写作教材和《GRE考试官方指南》(the
Official Guide to the GRE Test)对比参看,进行提炼和归纳;后将一套结合了学术写作和GRE写作备考的方法论运用到了数百道题目的分析中。三个月的备课暂告一个段落之后,我通过实战检验了自己的方法:5.5分,一个还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而这套方法,也构成了本书的灵魂。
来到微臣已经一年半。这一年半中接触到了上千名线上线下的GRE考生。尤其通过和线下325班同学的接触让我明白了中国同学备考GRE作文的两大软肋:1. 题目太多不想看;2. 道理都明白,但缺少示例范文,所以下不了笔。也因此,我们希望学生通过研读高频题目的范文,既了解方法论,还能从语言和内容上做好积累,高效地完成GRE写作备考。并且,我们希望本书能够让国内的同学初步感受到学术写作的风格,并在GRE写作的备考中为以后的研究生院写作蓄力。
这本书的写作能够启动并且终成书,必须感谢琦叔的鼓励和肯定。感谢琦叔对我的信任,能够让我把自己学生阶段所学和教学时期所感以书籍的方式和广大考生共享。还要感谢微臣的各位同事,是他们的帮助以及努力拼搏的身影激励我不断前行。
我还发自肺腑地感谢这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此刻正在普林斯顿的博士生院发光发热的颜余真,颜颜老师。和他的频繁交流和讨论极大地启发了我的教学和写作。颜老师思维严谨,论证清晰,其文章也闪烁着理工科学神的光芒,希望我和颜老师的文章能从不同侧面为大家带来对GRE写作的多样感受。
另外,我要感谢母校清华的外教Cassandra Woloschuk,是她帮本书的40篇文章一一校稿,对语言上的细微之处修改润色,使其更加地道。同样感谢参与校稿的同学们,是你们的细致和认真帮我们避免了很多细小的错误。
后,我想向《北美GRE范文精讲》的作者Mark Alan Stewart致以遥远的感谢和敬意。这本书是我GRE写作备考路上的启蒙教材,虽然它主要针对老GRE,但其精妙的语言和雄辩的论证至今让我心向往之,也正是这本书启发我指导学生运用范文进行备考。大师在前,高山仰止。
曾经有学生以一句流行歌词形容GRE写作的备考:“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其实,写作本是享受,应试写作也可以是一件美差。更何况GRE写作确实能够带领我们走向世界名校的美好远方。
若心中有远方,那眼前的苟且也就不是苟且,而是诗意的栖居了。
王耕伟
序二 更遥远的征途
时钟拨到2015年2月12日,情人节前两天,美国东部时间早上6点。我早早起床,战战兢兢地打开了YY语音,进入了《GRE作文体验课》的教室。作为次主讲作文的我,两个小时的课程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令我释怀的是,课后同学们给予了我极大的肯定和支持。于是,备受鼓励的我作为GRE作文老师,开始了在微臣的授课生涯。
时至今日,我在线上开设了16次课程,听课人数超过1000人,批改了超过700篇线上课学生的作文。如果算上15年之前自己和朋友合办的作文批改小组的业务,零零总总经手的文章超过了1000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可以深深体会到同学们在准备GRE作文过程中感到的痛苦。看到同学们作文中前后矛盾的逻辑、干涩单一的语言、似是而非的回答,我每次上课都希望能尽我所学所知解决这些问题,一节两小时的作文课常常要超出15、20分钟才能讲完。可惜的是,每每有同学在课上、课后问到“能否推荐新G作文的书籍课后自学”时,我只能回答:真正切合新G要求的书还没有。我可以想象到屏幕对面同学们渴望的目光,我也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市场上针对新G作文的书籍不尽如人意呢?
正当我还苦于这个问题之时,琦叔降临了。
琦叔是一个在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物,我与琦叔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老G时代的GRE圣坛——水清501的大教室,而琦叔就是圣坛上谈笑间类反题灰飞烟灭的教主。后来因为一次北大讲座和加入小牛人俱乐部的原因,算是正是结识了琦叔,并有幸进入了《GRE核心词汇考法精析》“再要你命3000”新版的编辑队伍之中,再后来又成为《GRE高分短语搭配》的编者之一。近又承蒙琦叔赏识,成为了微臣留学团队的一员——当然,这是后话。
与我“为什么不存在针对新G的作文书”的科研思维不同,琦叔的工程师思维一针见血地提出:“既然现在没有好的书籍,为什么我们不能写一本?”是的,既然脚下没有路,那不如我们自己走出一条路。琦叔这一句话惊醒了我——为什么还没有针对新G的作文书?因为我们还没有写!
在琦叔的鼓励下我开始构思。但无奈作为PhD所肩负的科研压力,我无法长时间投入到书籍的编写过程中,这本书也就一拖再拖。特别是2015年11月,我踏上了为期两个月的南极之旅。正当我以为作文书的编写不得不暂时束之高阁之际,本书的另一位作者,目前也在微臣主讲作文的王耕伟老师出现了。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次碰到琦叔降临,这一次遇到王耕伟老师现身。王老师是一个极有热情而且极富责任心的人,是工作路上不可多得的伙伴。我们彼此发现对于新GRE的理解以及市面上书籍的匮乏有着高度一致的认识,也同样深刻感受到当下备战GRE学子的诉求。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共同着手编写这本书,终就有了现在你手中的这个作品。
当然,这本书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对一个抽象的概念和框架不断填充扩展,然后不断雕琢、润色。琦叔、王老师和我都是对细节特别重视的人,这更增加了这本书的耗时程度。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考生常见错误”中提到了一点叫“Issue中的例证不具有说服力”。为了确保能找到同学们犯的真实的、典型的错误,我把邮箱中300多篇Issue重新阅读了一遍,挑选出针对一道Issue题有代表性的四篇习作。正是有了这些真正出自同学们之手的文字,我们才能写出这本极具针对性的作文书。所以,在此我要感谢所有参加过线上作文课的同学,没有你们就不可能有这本书。
本书的成稿还离不开很多人的贡献,包括(但不限于)为我们把关语言的外教Cassandra
Woloschuk老师,从她的批改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为我们做后期校对的同学们,他们细致的工作确保了本书的品质;微臣的同事们,感谢他们在工作中的支持;还有之前线上课的助教们,他们的辛勤付出保证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当然,还要郑重感谢琦叔和王耕伟老师,没有你们,这本书就只能是微信聊天记录中的一个话题。
在经历了许多个日夜的工作之后,这本书终于呈现在了读者们的面前。但GRE不是大家旅程的终点,正如同这本书不会成为我们停止不前的理由一样。GRE帮助你打开了一扇门,但这扇门之后,其实是更加遥远的征途。王老师从GRE走来,在日本、在纽约留下了他的足迹;我从GRE走来,从北京走向了普林斯顿,走向了南极;无数的考生从GRE走来,从故土走向了世界各个角落。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路上,向着远方。
后,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谨希望这本书能在漫漫征途之中祝你一臂之力。
颜余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