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447876
★礼貌和礼节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信。
★资深少儿礼仪培训师为孩子量身定做的礼仪读本。
★七大礼仪主题,53个实用场景,一册在手,够用!
★知礼、懂礼、善用礼——礼仪是高境界的教育。
★随书附赠阅读记录卡。
《给孩子的礼仪课》针对孩子的成长特征,从培养孩子的角度出发,用七节课的形式,覆盖校园、社会公共场合、网络、家庭生活等53个生活实景,详细地教学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常见环境中的礼仪方法,使得孩子迅速掌握礼仪教育的精髓,还用小例子来“现身说法”,讲礼仪与不讲礼仪形成鲜明对照,情景带入使孩子有强烈地参与感,让礼仪行为自然融入孩子的生活。这是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礼仪教育书,也是适合全家共享的亲子阅读书。
序章 有“礼”行遍天下,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
中华礼仪之邦,做个彬彬有礼的人
一岁看大,三岁看老,学礼仪从孩子开始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何管教孩子懂礼仪
课 仪容仪表准备好,印象很重要
搞好个人卫生,做个精神的好孩子
规避风险,勤剪指甲不误伤
站如松,大方得体人人爱
坐如钟,不做“小老头”
行如风,男女有别要记住
管好手和脚,稳重又大方
微笑是与人沟通的敲门砖
手掩口鼻打喷嚏,不把感冒传他人
穿衣有讲究,风格和场合更配哟
第二课 礼貌用语嘴边挂,言谈得体人人夸
学会聊天,与人无碍交流
“不”要怎么说出口,掌握技巧很轻松
主动的孩子运气不会差,见面主动问好
获得帮助要致谢,不要悭吝“谢谢你”
新学校新环境,自我介绍拉近关系
尊老又爱幼,礼貌用语分得清
好日子里嘴要甜,祝福的话儿不嫌多
绿色网上沟通,做网络时代的文明人
人人都会生气,但千万不要说脏话
第三课 家庭礼仪好起点,潜移默化成自然
家人之间更要自律,饭桌上的礼仪
私人领地,禁止闯入
终将长大,做个独立自主的好孩子
孔融让梨,请接受我的善意
“爱”比“孝顺”更有效
远亲不如近邻,做个好邻居
家务不是妈妈的“专利”
第四课 学校礼仪大课堂,莘莘学子成栋梁
尊重老师,“嘴甜”的孩子更受欢迎
做个“察言观色”的机灵鬼
百密一疏,挑老师的错要把握分寸
课堂纪律要遵守,尊重自己更尊重老师
礼轻情意重,重在“心意”
纯粹的友情,不以成绩、家境分三六九等
不炫耀、不攀比,做个清清爽爽的乖孩子
言而有信,保守同学的秘密
友谊,比赛第二,赢得友谊更重要
第五课 公共礼仪用处广,出门在外显教养
积极主动,做个合法的交通参与者
默默让座,把做好事当成一种习惯
偏僻的路口,我对面是红灯,怎么办
做个有礼貌的“上帝”
公共场合,自由是有度的
文明观影,让看电影更有艺术性
升旗仪式,神圣而又庄严
以礼相待,欢迎世界友人
游刃有余,优雅吃西餐
一些西方国家和地区的传统礼节
第六课 社交礼仪需明白,立足现在和未来
微笑和打招呼—简单的礼仪
敬个礼呀握个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打扰了,请问……”
做客的礼仪,做个受欢迎的小客人
尽地主之谊,做个礼貌待客的暖孩子
其他特殊场合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七课 文明礼仪素养高,心理健康品格好
1 1 > 2,会分享的孩子更能“左右逢源”
道歉不是软弱,而是一种负责的态度
感同身受,方能赢得尊重
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孩子宝贵的品质
序 章 有“礼”行遍天下,礼仪是人生的必修课
中华礼仪之邦,做个彬彬有礼的人
我国是世界上有名的礼仪之邦,这是世界各国对我们的高度认可。礼仪是国人骨子里传承下来的行为规范。然而令人叹息的是,现如今,尤其在我们的未成年人身上,缺乏礼貌的严重性还未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是我们的教育偏离了方向,还是社会过于功利?抑或是别的原因?也许都有吧,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具体到每个家庭和孩子,我们做父母的肯定不能视若无睹,那么,到底需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呢?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懂礼貌、人见人赞的孩子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怎样做才是彬彬有礼?礼仪的关键到底是什么?知道在正餐的时候使用什么餐具,或者在用餐时按照身份和年龄排座位就是礼仪吗?其实,礼仪并非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繁文缛节。
什么是礼仪?
首先,礼仪基本的准则就是待人如待己。在中国,把好的留给客人是数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有着相同的情感,西方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如果你想要别人对你好,你首先要对别人好”。由此看来,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颠扑不破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彬彬有礼,父母首先要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并同样让孩子做到“待人如己”,那将是让人非常欣慰和高兴的事。如果我们能够在公共场合或私人生活中严格遵守这条“金科玉律”,那么,无论你与谁共进午餐,都不会手足无措,而是举止优雅地与他们谈笑风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就餐礼仪早已烂熟于心,因此无论怎样的场面你都能应对,丝毫不会发怵。
其次,一定要掌握礼仪中重要的两点:为他人考虑和他人优先。为他人考虑其实也是流淌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善良。他人优先,就是在行动上以他人为先,并将尊重对方体现在任何场合。以前,中国人讲究的是尊重长辈和前辈。现在,这个价值观也同样适用。“家有一老,就是一宝”就是这个道理。这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礼仪,是一种对长辈和前辈年龄与经历的尊重。
此外,我们既然是礼仪之邦,就要人人树立“以礼服人”的思想,并将其运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我们也不能走,毫无底线地迎合他人,因为礼仪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即“朋友来了有好酒,敌人来了有猎枪”。总而言之,我们还要规避关于礼仪的一些误区、误解,例如:
“礼仪是一套严格的令条,是对人言行的一种束缚。”
恰恰相反,真正的礼仪表现从来都是内心的自然流露,而不是靠外在的约束。所有被强行灌输的礼仪思维都是“强扭的瓜不甜”。真正的礼仪是将尊重、体谅和诚恳的态度融为一体的,是自然的。因此,礼仪不是像变色龙一样为应对不同环境而进行不同的变色行为,而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内在品德、修养的自然流露。
“讲究礼仪是上流社会的事,跟我这个平头百姓毫不相干。”
大错特错!事实上,不管你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彬彬有礼。无论你是布衣白丁,还是饱读之士,只要是对人对己抱着一种尊重、体谅和诚恳的态度,你就能够以“礼”服人,让人高看一眼。
“都什么年代了,还迂腐不堪地讲礼仪。”
其实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仓廪实而知礼节”。在中华民族为了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今天,礼仪显得尤为重要。有相关研究表明,在众多全球知名企业中,懂得商业礼仪的管理者比拥有高学历更容易使公司业绩出类拔萃。在当今社会,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拥有良好的管理者礼仪也能提高孩子的情商。所以,讲究礼仪更容易帮助孩子赢得美好的未来。
“礼仪已经成为一种谄媚。”
恰恰相反,阿谀奉承、傲慢与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不能相提并论。谦谦君子不管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从事怎样的工作,都处处流露出一种他人无法模仿的优雅、谦逊,是深受大众欣赏和欢迎的。他们面对任何人,无论对方的身份和财富如何,都能一视同仁、彬彬有礼,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而卑躬屈膝,或者趾高气扬。
总之,我们都希望能培养出举止优雅的新一代,无论他们何时面对他人,都能谈吐大方、得体。这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将一起为培养这样的下一代而阅读本书。
小知识
礼仪之邦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一岁看大,三岁看老,学礼仪从孩子开始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追求也开始回归传统,重视修养,这就是让孩子学习礼仪的缘由。
懂礼仪、性格积极阳光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社交的焦点,更受欢迎,赢得更多的资源。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学习成绩都优异,将来个个是社会精英、国家栋梁。其实,很多家长不肯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孩子就像社会上大多数平庸的人一样,并没有特别的天赋和出众的才能。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受欢迎的优秀的社会成员。一个被众人高度接纳的孩子更容易形成自己稳定的人际关系网。这不仅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会给他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更容易获得成功。
一个外表整洁体面、有礼貌、有教养、懂得尊重他人,同时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孩子,无疑是十分优秀的,也是受人欢迎的;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不受约束,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好坏不分,比如会去抢别人的东西,或者收到礼物会直接问多少钱,嘲讽挖苦小伙伴不如自己……这样的孩子不仅在儿童时代让人生厌,长大后也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当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但让人欣慰的是,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大部分家长早就认识到,礼仪是一种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
邻居有个小孩,家里人对他的培养比较“佛系”,的要求就是待人接物要周到,所以虽然他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在日常生活彬彬有礼,是大人口中的“乖宝宝”。比如,他见到有杂物就会主动打扫、收拾,小伙伴来做客就主动拿出自己的玩具一起玩……到别人家里做客,主人给他递水杯时,他接过水杯会大大方方地说声谢谢。这种修养绝不是一蹴而就、可以速成的,它是从小培养的一种行为习惯。因此,我们要套用张爱玲“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即:“学礼仪要趁早!”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行为也会受到思想的支配。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往往会形成什么样的命运。同样的道理,礼仪是一种行为习惯,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有影响力,所以,要想从小培养孩子懂礼仪,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父母说话粗俗不堪,不注意对孩子的影响,就不要天方夜谭地认为能够培养孩子优秀的习惯和礼仪。有的家长很重视家庭教育,经常找孩子谈心,开家庭会议,向孩子灌输自己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本质的是家庭生活、家庭习惯的传承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从小会对周围的一切进行学习、模仿,就像海绵吸取周围的水一样,他会在家庭生活中学习到一切他可以学到的东西。
《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很好地总结了礼仪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20世纪中期物资匮乏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城乡大部分人的生活也普遍是舒适的,扶贫攻坚更是火热进行中。然而,尽管处境不一样,人们的心态依然遵循“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因而行为习惯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就在物质已经极大丰富的当今社会,还有一些老人会在家里囤积很多没用的东西,总觉得丢掉可惜,其实那是一种有着“切肤之痛”,亲身感受过物质匮乏带来的无限恐慌留下的后遗症。同样的道理,从当下开始培养一个孩子懂礼仪,那么即便他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坎坷,他彬彬有礼的气质依然不会被磨灭,因为那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有一天,小红妈妈对小红说:“你和爸爸一起去商场买点东西吧!”小红很高兴。小红和爸爸来到商场,准备乘坐电梯上二层超市。上电梯时人很多,小红赶紧跑到前面冲上电梯,她爸爸拉住她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要按顺序排队乘坐,这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为了安全。”于是,小红准备和爸爸按顺序上去。爸爸一边把小红拉到他的前边,一边对小红说:“乘坐电梯时不仅要按顺序,而且不要站在中间挡了别人的道,要留够空间以便着急的人顺利通过。”这次购物,小红不仅买到了她需要的东西,而且知道了一些关于乘坐电梯的小常识,以后她会按照有关要求乘坐电梯,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这样的生活教育事例越来越多,这是我们全社会快速进步的标志。一个孩子的礼仪道德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孩子也许会在其他方面取得成绩,但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优雅、高素质的社会成员,很有可能绊倒在“教养”两个字上。我们不希望那天出现,所以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做一个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小故事
还有五里
古时候有一个人,从小被家里娇宠,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可惜后来家道中落,不得不自己谋生,但仍旧不改自己的毛病,吃了不少亏。有一天,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是去一座寺庙做小工。他紧赶慢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走着,他迷路了,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二话不说,挡在老伯伯的身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感恩寺在哪里!还有多远啊?累死我了!”态度十分蛮横、粗鲁。
老伯伯望了望他,倒也不生气,只是平静地说:“还有五里(无礼)。”他听后连句感谢的话也不说,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是看不到感恩寺。这时候,想着老伯伯的话,他幡然醒悟:老人家这是说我无礼啊!他明白了自己之前的言行是多么让人厌恶。他痛下决心,终于改掉了无礼的毛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