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574431
汇编半个世纪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精品荟萃
尊重读者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加入分级阅读建议
聘请国内一线语文名师设计线上指导课,助力儿童整本书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著名作家引领小读者体味向真、向善、向美的童真世界,堪称儿童心智启蒙读物
该书选收作者四十岁以前的儿童题材散文,内容厚实,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内容涵盖三大部分:一是作者对儿童问题见解的阐述,二是作者对儿时生活、学习的回忆,三是作者对儿童文学事业追求的足迹。
第1辑 发现儿童
发现儿童
炒猫土
“别动”和“不许”
鸟石
“男阿姨”的启示
说谎的背后
仙人掌
玩具店的启迪
面对“大预言”
“举报电话”
失踪的巧克力
猫和老鼠
悄悄话
绿莹莹的宝石
发怒的艺术
有女万事足
父与子
儿童眼
过高的期待
“竞争时代”
银牌:五分之三
红烛情
跟踪者
感情拔河
回来吧,幻想
蜗牛情节
好与坏
贺年卡
自行车学校
剪报随感
第2辑 童年记趣
小城无故事
班主任在我心中
游泳
冰糖葫芦
陀螺
竹蜻蜓
斗鸡
弹球
水
车程
“老兔”严文井
系领巾
鹌鹑趣
漫议“小儿科”
第3辑 偶然的风景
偶然的风景
泥泞的舞蹈
燕园散记
秋声
钓者
且说避斋
古印
被祝福得淋漓尽致
不妨一哭
玛尼石
说幽默
论从容
谈快乐
属相与生日
落帽湖
眼镜
寻找瑞丽
途中
鸟岛行
不夜情
武夷,武夷
菩提叶
鳌园记趣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小时候总盼快快长大,大了起来又常搅镜自照,继而黯然神伤,感到岁月催人老,人生如梦云云。
于是有了ー句名言:四十而不惑。
四十岁的确是人生一个坎儿。四十岁之前你仿佛在爬一座人生的陡坡,你气喘吁吁,目不斜视,感到前后左右俱是争先登攀者,于是不敢懈怠、不想驻足,一鼓作气地走上去。
四十岁这座生命的山峰一旦登上,你很可能会略感疲乏地小憩一下,略带感伤地四下回顾,发现回头路已远,前面的路很长——然而却无例外地是下坡路了。
你只需依凭惯性走下去,你会走得很轻松很随便,也许会有一些沟沟坎坎,但你恬淡地跨过去。你身边已经累倒了许多伙伴,你前面是什么?你心里明镜般清醒。只管走,听凭自然地走
山脚下是生命的终极。明白了这一点,所以才不感。
文学好像亦如此。
诗是什么?散文是什么?童话又是什么?有许多定义、许多概念想解释和阐述它们,它们很冷静地听凭人们用语言的手术刀为自己解剖,好像一只实验用的青蛙。可是一旦涉及到实质性的部位,你会发现这青蛙会倏然消失,隐入到无边的透明中,语言的手术刀很可笑地向空挥舞,连带得操纵者也有几分尴尬。
四十岁的文学家,譬如不才如我辈,便有这种种惑与不惑。
我年轻时写诗,每天晚上都需要一本诗集陪伴才能入眠;18岁的人天生个个是诗人,我只不过更痴迷一些。
后来当了父亲,诗虽然还写,可是倾吐的对象是自已的女儿——我于是给世界上的孩子们写作。很偶然地成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当然这里面有一种父爱的内驱力。有人说过儿童文学作家是天性使然,并不是每个文人都能为儿童写作,这话有些道理。给孩子们写作有时的确需要一些温暖的幽默,明亮的快活,太沉重太压抑或者太惨烈太深沉似乎都不易与儿童沟通。
我们的生活有时是沉重的,可是你看到公园中的奔跑着的孩子,广场上放风筝的少年,或是一队队穿过马路的红领巾,你能感到一种轻松和快乐,像漫步林间小路,嗅到一阵野攻瑰的芳香,生活中的沉重感顿时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种湿漉如晨雾般的清新愉悦。
曾有十年,我从孩子身上寻找儿童诗的灵感,我默默地观察他们的游戏,用灵魂投入他们的兴奋场,我观察到今目的孩子们已远远超过了昔日的我们。他们的视野开阔,谈吐犀利,他们的智商极高,成绩却很平常:他们很大方,有时又挺自私;他们爱看国际新闻,关心海湾战争,却很快忘记自己与邻居伙伴的不快:他们已经明白与老师相处的一些诀窍,会提醒父母亲在年底赠送精美的挂历:他们私下里制作个人名片,上面的头衔全是“总经理”、“服装设计师”、“公关部长”
我企图用诗去表现他们,但我又绝望地发现这些孩子像好动的水银,一旦我把他们的形象捕捉住、勾勒到纸上,他们很快变得稀薄,一点也不立体和凸突,我痛恨自已在艺术上的低能。
人到中年;四十而不惑,都应该是真理般沉重的话题,可是我却感到诗的高深莫测,诗似乎总在避着我。战克家老人曾书一条幅:“老来意兴忽颠倒,多写散文少写诗。”于是顿悟,转写散文,只可惜我未到老年便迷恋散文,“意兴颠倒”得过早了。
散文很自由很从容地与我交往,散文比诗更随和,容易接近。我和散文聊天,将军旅十年间的见闻、人生旅途中的感悟和童年时的情感积淀一一道出,散文耐心地倾听着我的言不及义的唠叨,尤其在夜雨潇潇一灯如豆的秋夜,我借助于散文发泄了许多多感慨,我记得专门谈过《茶道》,讲过《醉界》,哼过《西皮流水》,基至还不乏《卡拉QK》、自然更包括“发现儿童”系列;散文的耐力极强,悟性又高,连我养鹌鶉的乐趣、看通宵电影的疲意和秋游十渡、夏登司马合长城的故事都乐意一听到底,所以直到现在我感到可交往的文学伙伴是散文。
诗如早恋的情人悄然隐去,留给你无尽的惆怅和怀念:散文则如居家过日子的妻子,给你抚慰,给你安定,也给你一种持久的自信。
四十岁的风景,正展现在我眼前,我们面对的是九十年代的现代中国,文学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百般挑剔的读者。因此按理说应该不惑的,也许会更惑:四十岁的风景也许如诗如画,也许如梦如烟,更可能是如北京街头无尽无休的车流,每辆车都驶向前方,马路上因此呈现出流动的凝固,可足骑车者自有自己的选择,他只是一味地驶向前去,给旁观者一种行色匆匆的印象,至于该到的目的地,只有他自己内心里知晓。
四十岁的风景,清晰又朦胧。
高洪波的确有一双很独特的眼睛,很善于识别并抓住儿童生活中那些富有当代色彩的事务。常常是淡淡几笔,就把你带入一种独特的氛围中,让你感受到的确是生活在当代的童真世界里。
——钱光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
高洪波的许多作品着眼的是儿童们的童心、想象力和创造冲动,在对儿童的心智启蒙和满足中,引导着他们向真、向善、向美,向着更积极、更健康的人生。
——何志云(著名评论家)
蜗牛在动物世界属于慢性子的典型,一般说来能与它媲美者是乌龟,还有南美洲森林的树懒。
蜗牛是一种有趣的小生物,它们的触角长长的,有小小的黑眼珠,这对带柄的眼睛加上一个壳儿,便使它们成为众多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
然而蜗牛近几年在北京大为走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进入北京许多人家的蜗牛名曰“法国大蜗牛”,据说可做成名贵的菜肴。一经有了外国国籍,加上崇拜法国大菜的美食家们的渲染,法国蜗牛便像古巴牛蛙一样,成为人工饲养的一种小动物,短短几年间,满北京爬满了这种斯斯文文、慢条斯理的家伙,给许多孩子以莫大的喜悦。
前些日子一位朋友送给我一堆蜗牛,每只有五分硬币大。我把它们养在脸盆里,上面盖一个盖儿,盆里放了半盆清水,希望它们游个痛快。
不料想蜗牛们不喜欢游泳,一夜之间全爬到了盖子上,沉甸甸的几乎掀不开!于是我明白蜗牛虽然喜潮湿,但不喜欢水。
蜗牛成为许多小朋友的观赏对象。那几天里,凡到我家做客的孩子无不欢喜异常,因为他们无一例外地参观蜗牛群体的体操表演,可以用小手去触摸蜗牛们滑溜溜的躯体,同时让他们快活的,是临走时可以成为拥有四只蜗牛的主人,只要爸爸妈妈允许的话。
四只蜗牛,“四四(事事)如意”,这同时也适合一个小孩子的管理能力。我于是听到了一个孩子与蜗牛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一般。小男孩把蜗牛拿回家,蜗牛在花盆里蜷缩着,不肯探出身子演体操。小男孩于是开动脑筋,把一碗水浇到蜗牛的身上,蜗牛只好被迫爬动,痛苦不堪。
妈妈告诉他说,蜗牛在自己的小房子里暖暖和和地睡觉,你把水倒进房子里,它们只好爬出来逃命,多不好。听到这话,小男孩竟悲伤地哭泣起来,他怪妈妈为什么不早说,又怪自己不懂事,不该欺负蜗牛们!
儿子一当真,妈妈反倒内疚了。母子二人把蜗牛重新安置起来,换好潮湿的沙土,撒上细碎的菜叶,小男孩重新露出了原本属于他的笑容,这是一个温和善良的小家伙。
我的女儿也饲养了四只蜗牛,在一个装过蛋糕的圆盒子里。盒子是透明塑料制成的,能看清蜗牛们的一举一动。为了让蜗牛们不断地运动,她也兴致勃勃、偷偷摸摸地往里面浇水,结果被妻子一怒之下更换了“蜗居”,用一只装皮鞋的纸匣子代替。
蜗牛们冷静地缩进壳里,在浅浅的一层沙土中封住自己的身躯,进入冬眠状态。
这样一来,我们的“蜗牛情结”便渐渐消失了,大人孩子没有了先前的兴致,以至于逐渐忘却了它们的存在。对于蜗牛们,这无疑是一种幸运的解脱,可是我却每每怀念起初见蜗牛时那令人兴奋的日子。盼望纸匣子里的小居民们能有朝一日探出细长的触角,触摸着对于蜗牛而言是异常扑朔迷离的世界,同时给予孩子们以莫名的惊喜。
瞧,法国蜗牛的确不凡,非但可供你大嚼,还给予你许多遐想。在北京的冬日里养几只蜗牛,观察它们悠闲、静静的生活,或许对养生很有利。
不是有人说过“生命在于静止”吗?这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健康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