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69788
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两百周年纪念版
著名俄语翻译家刘文飞翻译
俄国版《哈姆雷特》
每个成年人的内心都有“地下室”
内容推荐: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专家,醉心于病态心理和反常心理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清晰展现了四种心理,《地下室手记》展现的是“地下室人心理”,发掘人性的阴暗角落。
《地下室手记》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地下室人的长篇独白,内容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小说以悲观主义对抗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的历史乐观主义,认为思想和感情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并以其反英雄、反理性直接影响了法国存在主义大师加缪创作《堕落》。《地下室手记》的主人公内心纠结,在强者和弱者面前判若两人,是经典的“地下室人”形象和“地下室人”心理的代言。
章 地下室
第二章 由于湿雪
(节选)
“人是一个奥秘。应该解开它,如果你毕生都在解开它,那你不要说损失了时间;我在研究这个奥秘,因为我想做人。”1839 年,尚未年满十八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给兄长写的一封信里写下了这句著名的话,每每论及作家创作特点时这句话经常被引用。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穷人》,从内容到形式已经在践行揭秘的构想。《穷人》,无疑应和着时代的呼声,真实、自然、深入地描绘普通人的琐碎日常生活和情感是小说的核心内容。在小说主人公,尤其是男主人公的书信中,我们看到了彼得堡大街小巷的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办公室里各色人等的冷酷和温情,出租屋里不同房客的傲慢和卑微,父子之间的隔膜和亲情,等等。小说由此丰富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小人物”画廊,至少可以说,以书信体呈现的“小人物”杰武什金比普希金《驿站长》中的维林更丰富,比果戈理《外套》中的巴什马奇金更立体,彼得堡底层“小人物”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里有了自己的声音,开始讲述自己以及与自己类似的人的故事,开始讲述自己的生活。
紧跟《穷人》完成的中篇小说《双重人格》可以被看作前者的姊妹篇,作家在这里更深地进入一个“小人物”亦真亦幻的内心世界,全方位地展示出内心裂变的孤独之人的所见、所思、所感。《双重人格》之所以可以被看作《穷人》的姊妹篇,是因为二者的主人公具有诸多共同之处:都是小官吏,都孤身一人、形单影只,都恐惧周围的人和事,都深切感受到同僚的鄙视,都渴望得到认可和肯定。同时,不同之处同样也是显著的,这种不同和差异使两部作品构成了相互充实和丰富的关系。《双重人格》的主人公更为可悲和无助,他从来没有被任何人需要过,从来没有机会向任何人倾诉内心的情感,他要说的话、希望表达的想法从来没有完整地表达过,的一次敞开心扉、酣畅淋漓地把“某些秘密和隐私坦诚”相告的对象是他的双重人小戈利亚德金,得到的结果却是对方的背叛和羞辱。双重人格的两重性,其一是显在的行为举止,其二是隐秘的、受到抑制的欲望和心思。现实中卑微怯懦、任人欺凌的小官吏戈利亚德金及其幻想中不择手段但讨同事喜欢、平步青云的戈利亚德金形成了撕裂。
人性复杂的原因之一在于人有冲动,俄罗斯人更是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擅长的是表现冲动的恶果,或如别尔嘉耶夫所说的冲动的“岩浆”。这种忘记一切尺度的冲动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是不陌生的。在国外一度沉迷赌博、总是赌得身无分文、预支稿费也要赌、终至债务缠身面临牢狱之灾的经历,无疑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小说《赌徒》的现实基础和直接动机,是促使其思考冲动这个魔鬼的根本原因。小说《赌徒》的主题就是冲动、狂热、失控,各种形式的、忘记一切尺度的冲动、狂热和失控。小说《赌徒》还通过男女主人公纠结的爱情关系呈现了作家在其他更为著名的作品中的主题——“驯服吧,骄傲的人”。
关注人性、深入洞察人性的复杂,甚至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了与其说是文学作品,不如说是反理性宣言的小说《地下室手记》。小说分为两个部分,个部分是“地下室人”絮絮叨叨的宣言,第二个部分是主人公以自身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为个部分做注解。宣言的核心内容就是否定铁一般的定律“二乘二等于四”,即早已得到公认、无可辩驳的事实,主人公就是要撞破这道墙,哪怕头破血流。在“环境决定论”“靴子比莎士比亚和普希金更崇高”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的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反理性主义小说《地下室手记》回击了当时自以为是、自信满满地认为改造环境可以让人变得更好的论调,在作家看来,认识人的奥秘、改造人本身才是位的,而环境只是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已,甚至二者之间往往没有任何关系。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穷人》《双重人格》《赌徒》《地下室手记》中清晰地勾勒了他的创作“圆心”—— 探索人的奥秘。综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可以说,作家倾其一生都在努力完成自己在少年时期设定的任务。
——赵桂莲
《地下室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生涯的。
——(法国)安德烈·纪德
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化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存在主义鼻祖克尔凯郭尔,另一个是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快地处死,竭力要放他们活得长久。
——鲁迅
读者完全可以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些作品当成纯粹小说、甚至是畅销小说来读。
——刘文飞
我现在要平心静气地继续谈论那些神经坚强、不理解快感之微妙的人们。比如说,在有些情况下,这些先生们虽然也会像公牛般亮开嗓门吼叫,虽然,这样做或许可以给他们带来崇高的荣誉,但是,正如我已经说过的那样,一旦面临不可能性,他们还会立即妥协的。不可能性,是指一堵石墙吗?是什么石墙呢?当然,是自然规律,是自然科学的结论,是数学。比如说,要有人向你证明,你是由猴子变来的,那你也别皱眉头,全盘接受好了。再有人向你证明说,事实上,你自己身上的一滴油脂会比十万个你这样的人还要珍贵,那些所谓的美德、义务及其他一些谬论和偏见,终都将无疾而终。对此,你也全盘接受好了,没什么说的,因为二乘二等于四,这是数学。你们试着来反驳吧。
“得了吧,”有人会向你们喊道,“这是无法反驳的,因为二乘二就等于四!大自然不会征询你们的意见;大自然可不管你们的愿望,也不管你们是否喜欢其规律。你们却不得不接受大自然的本来面貌,因此,也得接受它的一切结论。墙就是墙……”诸如此类。上帝呀,当我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喜欢这些规律和二乘二等于四的时候,这些自然规律和算术又与我何干呢?当然,如果我真的无力,我是不会用脑袋去撞开石墙的,但我也不会仅仅因为面临着石墙,而我却没有足够的力气就善罢甘休。
这样的一堵石墙仿佛真的是一种安慰,真的能令人心平气和,仅仅因为它就是二乘二等于四。哦,这可真是荒谬透顶啊!好呢,是能理解这一切,意识到这一切,意识到所有不可能和所有的石墙;如果你们讨厌妥协,那就不要和任何一种不可能、任何一堵石墙妥协;要通过必然的逻辑组合,引出关于一个永恒主题的令人恶心的结论,那就是甚至连那堵石墙的存在,仿佛也是你自己的罪过,虽说你显然完全无罪,于是,你默默无语,无力地咬牙切齿,懒洋洋地消极地发呆,幻想着就是要出口恶气,结果却没有可发泄的对象;找不到对象,也许永远也找不到。可这里是偷梁换柱,是颠倒是非,是招摇撞骗,这简直是浑水一潭——不知是何物,不知是何人,但是,尽管混沌不清、黑白颠倒,你们仍然会感到痛苦,你们越是茫然无知,也就越是痛苦。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