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498117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气测试原理、方法及仪器特性;测量误差分析、误差综合与误差分配;非电量电测技术;微型化和智能化传感器,《数字化测量技术及抗干扰技术。可作为普通高校电类本科专业自动检测技术和数字化测量技术两门课程的教材
目 录
前言
第1章 测量的基本概念
1.1 测量的概念和定义
1.1.1 测量的基本方程
1.1.2 单位制和单位
1.1.3 测量仪表的基本功能
1.2 测量仪表的结构及其基本性能
1.2.1 仪表的基本性能
1.2.2 测量仪表的结构
1.3 测量仪表的输入输出特性
1.3.1 静态特性及其性能指标
1.3.2 测量仪表的动态特性
1.4 测量方法
1.4.1 概述
1.4.2 按测量方法分
1.4.3 按测量方式分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2.1 误差来源及其分类
2.1.1 误差的来源
2.1.2 误差的分类
2.2 误差的表示方法
2.2.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2.2.2 仪器仪表误差的表示方法
2.2.3 数字仪表误差的表示方法
2.2.4 一次直接测量时误差的估计
2.3 随机误差的估算
2.3.1 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与数学期望
2.3.2 标准差
2.3.3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2.3.4 贝塞尔公式
2.3.5 算术平均值标准差
2.4 粗大误差的判断准则
2.4.1 置信概率与置信区间
2.4.2 有限次测量的置信度
2.4.3 随机不确定度与坏值剔除
2.5 系统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2.5.1 系统误差的分类
2.5.2 系统误差的判断
2.5.3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2.6 测量数据的处理
2.6.1 测量数据的舍入法则
2.6.2 有效数字的位数
2.6.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6.4 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2.6.5 等精密度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
2.7 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2.7.1 概述
2.7.2 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
2.7.3 系统误差的合成
2.7.4 系统误差的分配
2.8 测量条件的确定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非电量的电测技术
3.1 电位器式传感器
3.1.1 电位器式传感器的结构
3.1.2 线性电位器式传感器
3.1.3 非线性电位器传感器
3.1.4 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应用
3.2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3.2.1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3.2.2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3.2.3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3.2.4 电阻应变传感器及其应用
3.3 电感式传感器
3.3.1 自感式传感器
3.3.2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3.3.3 电涡流式传感器
3.3.4 压磁式传感器
3.4 电容式传感器
3.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3.4.2 测量电路
3.4.3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3.5 热电偶传感器
3.5.1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3.5.2 有关热电偶回路的几点结论
3.5.3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3.5.4 常用热电偶及其特性
3.5.5 热电偶常用测温电路
3.5.6 热电偶测温应用实例
3.6 热电阻传感器
3.6.1 金属热电阻及其特性
3.6.2 测量电路
3.6.3 热电阻应用实例
3.7 压电式传感器
3.7.1 压电材料的特性
3.7.2 常用压电材料
3.7.3 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
3.7.4 压电传感器的应用
3.8 超声波式传感器
3.8.1 超声波的种类及其特性
3.8.2 超声波发生器原理
3.8.3 超声波接收器原理
3.8.4 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3.9 振弦式传感器
3.9.1 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
3.9.2 振弦式传感器的特性
3.9.3 振弦式传感器的应用
3.10 光电式传感器
3.10.1 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3.10.2 光电元件的特性
3.10.3 光电信号的检测方法
3.10.4 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3.11 激光式传感器
3.11.1 激光发射原理
3.11.2 常用激光器及其原理
3.11.3 激光的特点
3.11.4 激光式传感器的应用及实例
3.12 光纤式传感器
3.12.1 概述
3.12.2 光纤及光在其中的传输
3.12.3 常用光纤式传感器
3.13 红外式传感器
3.13.1 红外检测的基本定律
3.13.2 红外探测器的类型
3.13.3 红外探测器的应用及实例
3.14 热敏传感器
3.14.1 半导体热敏电阻及其特性
3.14.2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应用
3.15 霍尔式传感器
3.15.1 工作原理
3.15.2 霍尔元件的特性及其补偿
3.15.3 霍尔集成电路
3.15.4 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及实例
3.16 气敏传感器
3.16.1 概述
3.16.2 半导体气敏电阻
3.16.3 热导式气敏传感器
3.16.4 气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微型化和智能化传感器
4.1 概述
4.2 微型温度传感器
4.2.1 热释电温度传感器
4.2.2 PN结温度传感器
4.2.3 集成(IC)温度传感器
4.2.4 石英振子温度传感器
4.2.5 微型温度传感器应用实例
4.3 硅压阻式微型压力传感器
4.3.1 硅盒制作工艺简述
4.3.2 普通型单片集成压力传感器
4.3.3 具有温度补偿功能集成压力传感器
4.3.4 频率输出型压阻式集成压力传感器
4.3.5 集成压力传感器MPX
4.3.6 MPX7000系列压力变送器
4.3.7 扩散硅差压变送器
4.4 电容式微型传感器
4.4.1 集成(IC)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ADXL
4.4.2 电容式数字输出压力变送器
4.5 智能化变送器
4.5.1 ST-3000系列智能变送器
4.5.2 LD302智能压力变送器
4.5.3 3051型智能压力变送器
4.5.4 EJA型差压(压力)智能变送器
4.5.5 阵列式智能气敏传感器
4.5.6 阵列式智能压力图像传感器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数字化测量技术
5.1 概述
5.2 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5.2.1 低通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5.2.2 高通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5.2.3 带通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5.2.4 有源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5.3 模拟信号放大技术
5.3.1 概述
5.3.2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
5.3.3 高精度集成运放
5.3.4 高输入阻抗集成运放
5.3.5 测量放大器
5.3.6 程控增益放大器
5.3.7 集成隔离放大器
5.4 集成模拟多路开关
5.4.1 概述
5.4.2 常用集成模拟开关
5.4.3 多路模拟开关应用举例
5.5 集成采样/保持器(S/H)
5.5.1 概述
5.5.2 集成采样/保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5.5.3 常用集成采样/保持器
5.6 系统误差校正技术
5.6.1 利用误差模型校正系统误差
5.6.2 利用校准曲线通过查表法修正系统误差
5.6.3 折线逼近法非线性校正
5.6.4 平方插值法非线性校正
5.7 量程自动切换与标度变换
5.7.1 量程自动切换
5.7.2 标度变换
5.8 A-D转换原理、器件及应用
5.8.1 双积分式A-D转换原理、器件及应用
5.8.2 逐位逼近式A-D转换原理、器件及应用
5.8.3 V/F转换原理及常用器件
5.8.4 A-D转换器的一般选择原则
5.9 D-A转换原理及常用器件的应用
5.9.1 D-A转换原理
5.9.2 主要技术指标
5.9.3 D-A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5.10 LED和LCD显示技术
5.10.1 七段LED显示器及其接口技术
5.10.2 LCD显示器及其接口技术
5.11 数字化测量仪表分析
5.11.1 数字式计数频率计
5.11.2 数字多用表
5.11.3 智能化数字存储示波器
5.11.4 逻辑分析仪的原理及应用
5.12 数字化测量仪表设计
5.12.1 智能温度变送器设计
5.12.2 单片机电子称重系统的电路设计
5.12.3 单相电能计量系统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抗干扰技术
6.1 干扰源与干扰耦合方式
6.1.1 干扰的来源
6.1.2 干扰的耦合方式
6.1.3 仪表内部的干扰
6.2 干扰抑制技术
6.2.1 串模干扰及其抑制技术
6.2.2 共模干扰及其抑制技术
6.2.3 电源引入干扰的抑制
6.2.4 其他抑制干扰的措施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
附录A 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B 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C 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D 铂电阻分度表
附录E 铜电阻(Cu50)分度表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第1章 测量的基本概念
1.1 测量的概念和定义
1.1.1 测量的基本方程
1.1.2 单位制和单位
1.1.3 测量仪表的基本功能
1.2 测量仪表的结构及其基本性能
1.2.1 仪表的基本性能
1.2.2 测量仪表的结构
1.3 测量仪表的输入输出特性
1.3.1 静态特性及其性能指标
1.3.2 测量仪表的动态特性
1.4 测量方法
1.4.1 概述
1.4.2 按测量方法分
1.4.3 按测量方式分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2.1 误差来源及其分类
2.1.1 误差的来源
2.1.2 误差的分类
2.2 误差的表示方法
2.2.1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2.2.2 仪器仪表误差的表示方法
2.2.3 数字仪表误差的表示方法
2.2.4 一次直接测量时误差的估计
2.3 随机误差的估算
2.3.1 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与数学期望
2.3.2 标准差
2.3.3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2.3.4 贝塞尔公式
2.3.5 算术平均值标准差
2.4 粗大误差的判断准则
2.4.1 置信概率与置信区间
2.4.2 有限次测量的置信度
2.4.3 随机不确定度与坏值剔除
2.5 系统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2.5.1 系统误差的分类
2.5.2 系统误差的判断
2.5.3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
2.6 测量数据的处理
2.6.1 测量数据的舍入法则
2.6.2 有效数字的位数
2.6.3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6.4 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2.6.5 等精密度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
2.7 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2.7.1 概述
2.7.2 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
2.7.3 系统误差的合成
2.7.4 系统误差的分配
2.8 测量条件的确定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非电量的电测技术
3.1 电位器式传感器
3.1.1 电位器式传感器的结构
3.1.2 线性电位器式传感器
3.1.3 非线性电位器传感器
3.1.4 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应用
3.2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3.2.1 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3.2.2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3.2.3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3.2.4 电阻应变传感器及其应用
3.3 电感式传感器
3.3.1 自感式传感器
3.3.2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3.3.3 电涡流式传感器
3.3.4 压磁式传感器
3.4 电容式传感器
3.4.1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3.4.2 测量电路
3.4.3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3.5 热电偶传感器
3.5.1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3.5.2 有关热电偶回路的几点结论
3.5.3 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
3.5.4 常用热电偶及其特性
3.5.5 热电偶常用测温电路
3.5.6 热电偶测温应用实例
3.6 热电阻传感器
3.6.1 金属热电阻及其特性
3.6.2 测量电路
3.6.3 热电阻应用实例
3.7 压电式传感器
3.7.1 压电材料的特性
3.7.2 常用压电材料
3.7.3 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
3.7.4 压电传感器的应用
3.8 超声波式传感器
3.8.1 超声波的种类及其特性
3.8.2 超声波发生器原理
3.8.3 超声波接收器原理
3.8.4 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3.9 振弦式传感器
3.9.1 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
3.9.2 振弦式传感器的特性
3.9.3 振弦式传感器的应用
3.10 光电式传感器
3.10.1 光电效应及其器件
3.10.2 光电元件的特性
3.10.3 光电信号的检测方法
3.10.4 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3.11 激光式传感器
3.11.1 激光发射原理
3.11.2 常用激光器及其原理
3.11.3 激光的特点
3.11.4 激光式传感器的应用及实例
3.12 光纤式传感器
3.12.1 概述
3.12.2 光纤及光在其中的传输
3.12.3 常用光纤式传感器
3.13 红外式传感器
3.13.1 红外检测的基本定律
3.13.2 红外探测器的类型
3.13.3 红外探测器的应用及实例
3.14 热敏传感器
3.14.1 半导体热敏电阻及其特性
3.14.2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应用
3.15 霍尔式传感器
3.15.1 工作原理
3.15.2 霍尔元件的特性及其补偿
3.15.3 霍尔集成电路
3.15.4 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及实例
3.16 气敏传感器
3.16.1 概述
3.16.2 半导体气敏电阻
3.16.3 热导式气敏传感器
3.16.4 气敏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微型化和智能化传感器
4.1 概述
4.2 微型温度传感器
4.2.1 热释电温度传感器
4.2.2 PN结温度传感器
4.2.3 集成(IC)温度传感器
4.2.4 石英振子温度传感器
4.2.5 微型温度传感器应用实例
4.3 硅压阻式微型压力传感器
4.3.1 硅盒制作工艺简述
4.3.2 普通型单片集成压力传感器
4.3.3 具有温度补偿功能集成压力传感器
4.3.4 频率输出型压阻式集成压力传感器
4.3.5 集成压力传感器MPX
4.3.6 MPX7000系列压力变送器
4.3.7 扩散硅差压变送器
4.4 电容式微型传感器
4.4.1 集成(IC)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ADXL
4.4.2 电容式数字输出压力变送器
4.5 智能化变送器
4.5.1 ST-3000系列智能变送器
4.5.2 LD302智能压力变送器
4.5.3 3051型智能压力变送器
4.5.4 EJA型差压(压力)智能变送器
4.5.5 阵列式智能气敏传感器
4.5.6 阵列式智能压力图像传感器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数字化测量技术
5.1 概述
5.2 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5.2.1 低通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5.2.2 高通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5.2.3 带通有源滤波器的设计
5.2.4 有源带阻滤波器的设计
5.3 模拟信号放大技术
5.3.1 概述
5.3.2 通用型集成运算放大器
5.3.3 高精度集成运放
5.3.4 高输入阻抗集成运放
5.3.5 测量放大器
5.3.6 程控增益放大器
5.3.7 集成隔离放大器
5.4 集成模拟多路开关
5.4.1 概述
5.4.2 常用集成模拟开关
5.4.3 多路模拟开关应用举例
5.5 集成采样/保持器(S/H)
5.5.1 概述
5.5.2 集成采样/保持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5.5.3 常用集成采样/保持器
5.6 系统误差校正技术
5.6.1 利用误差模型校正系统误差
5.6.2 利用校准曲线通过查表法修正系统误差
5.6.3 折线逼近法非线性校正
5.6.4 平方插值法非线性校正
5.7 量程自动切换与标度变换
5.7.1 量程自动切换
5.7.2 标度变换
5.8 A-D转换原理、器件及应用
5.8.1 双积分式A-D转换原理、器件及应用
5.8.2 逐位逼近式A-D转换原理、器件及应用
5.8.3 V/F转换原理及常用器件
5.8.4 A-D转换器的一般选择原则
5.9 D-A转换原理及常用器件的应用
5.9.1 D-A转换原理
5.9.2 主要技术指标
5.9.3 D-A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电路
5.10 LED和LCD显示技术
5.10.1 七段LED显示器及其接口技术
5.10.2 LCD显示器及其接口技术
5.11 数字化测量仪表分析
5.11.1 数字式计数频率计
5.11.2 数字多用表
5.11.3 智能化数字存储示波器
5.11.4 逻辑分析仪的原理及应用
5.12 数字化测量仪表设计
5.12.1 智能温度变送器设计
5.12.2 单片机电子称重系统的电路设计
5.12.3 单相电能计量系统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抗干扰技术
6.1 干扰源与干扰耦合方式
6.1.1 干扰的来源
6.1.2 干扰的耦合方式
6.1.3 仪表内部的干扰
6.2 干扰抑制技术
6.2.1 串模干扰及其抑制技术
6.2.2 共模干扰及其抑制技术
6.2.3 电源引入干扰的抑制
6.2.4 其他抑制干扰的措施
习题与思考题
附录
附录A 铂铑10-铂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B 镍铬-铜镍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C 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表
附录D 铂电阻分度表
附录E 铜电阻(Cu50)分度表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前 言
电气测试技术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迅速,因此本书对原教材中部分内容进行了增减,取消原书中第3章,只将其中智能化数字存储示波器和逻辑分析仪原理及应用两节内容放到本书中的第5章,并在本书第5章中新增一节数字化测量仪表设计的内容,强化了对数字化测量仪器仪表的原理和应用的论述。
“电气测试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前置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自动控制理论和微机原理及应用等。本书按56学时编写,适当删减,也并不影响本书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亦适用于48学时。
本书第1~2章由林德杰编写,第3章由李学聪编写,第4~5章由万频编写,第6章由宋亚男、王永华和唐雄民共同编写。李学聪制作了本书电子课件。
华南理工大学黄道平教授担任本书主审,详细审阅了全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和自动化学院相关领导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各位专家教授、领导和原参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大量文献和资料,在此对有关单位和作者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电气测试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前置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自动控制理论和微机原理及应用等。本书按56学时编写,适当删减,也并不影响本书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亦适用于48学时。
本书第1~2章由林德杰编写,第3章由李学聪编写,第4~5章由万频编写,第6章由宋亚男、王永华和唐雄民共同编写。李学聪制作了本书电子课件。
华南理工大学黄道平教授担任本书主审,详细审阅了全稿,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和自动化学院相关领导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对各位专家教授、领导和原参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大量文献和资料,在此对有关单位和作者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