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5809060
书中还收有25封茅盾先生在t974年6月至1975年6 月间 写给作者的私人通信,以及作者长女孔海珠撰写的” 我的母亲和 《盾谈语录》”。
初版序第一部分 日 记 到茅盾家作客 亲切的会见 “当部长锻炼出来的” 新居 眼病 “为了人民” 求学 写条幅 去会诊室 关于鲁迅研究 母亲的怀念 答鲁迅博物馆问 谈瞿秋白夫妇 “失败的尝试” 生日 珍贵的纪念品 谈古典文学赏析 谈骆宾基 关于鲁迅的丧仪 谈臧克家 谈古典文学名著 为周钢鸣写字 谈齐白石 谈章士钊 谈郭沫若 化名和笔名 关于《子夜》 梦见母亲 在外祖父家 写作的秘密 胡愈之夫妇来访 冒名诈骗的故事 四位现代作家的诗词赏析 谈对联 无疾而终 关于范长江骨灰进八宝山的报道 买书 海南岛之行 故乡的回忆 薛素素的脂砚 谈康生和邓拓 谈《子夜》日译本及其他 日常生活 关于《李自成》 谈鲁迅和冯雪峰 “姑嫂饼” 参观历史博物馆 冯乃超夫妇来访 “摆样子” 出国照片 谦和(吃西瓜) 观看大型团体操 谈柯庆施 观察治疗 为王统照纪念册题字 第三届全国运动会 谈徐特立 谈巴尔扎克 谈傅连嶂 鲁迅的棺材 解嘲 谈于立群 穿上了新毛线衫裤 “赖台精” 谈洪深 游园 国宴 医院来去 怪信 谈文艺和生活 谈《一千零一夜》和鸳鸯蝴蝶派 谈地震 谈诺贝尔文学奖 辞别第二部分 回忆 记茅盾夫妇 茅盾和他的女儿 茅盾与司徒宗 茅盾向“双枪老太婆”致敬 茅盾谈沈泽民 茅盾谈范长江 茅盾的信 茅盾的童年第三部分 书简 一、致金韵琴 二、致金韵琴 三、致金韵琴 四、致金韵琴 五、致金韵琴 六、致金韵琴 七、致金韵琴 八、致金韵琴 九、致金韵琴 十、致金韵琴 十一、致金韵琴 十二、致金韵琴 十三、致金韵琴 十四、致金韵琴 十五、致金韵琴 十六、致金韵琴 十七、致金韵琴 十八、致金韵琴 十九、致金韵琴 二十、致金韵琴 二十一、致金韵琴 二十二、致金韵琴 二十三、致金韵琴 二十四、致金韵琴 二十五、致金韵琴初版后记附录:我的母亲和《茅盾谈话录》《茅盾晚年谈话录》后记
“当部长锻炼出来的” 六月十六日 雁姐夫住在后院的最后一排正屋。这排瓦屋共有 三个房 间:中间一间就是雁姐夫的起居室兼书房,也就是他 每天活 动的地方;靠东的一间,是他的卧室,内附一小间盥 洗室; 靠西的一间,现在让我住了。雁姐夫安排我住在他起 居工作 室的西侧,让我能够和他朝夕相处。我住定以后,只 要看到 雁姐夫在起居室中,我就陪着他闲聊起来。
十多年不见的雁姐夫,比起我想象中的要精神得 多,虽 说是虚岁八旬的老翁,却并不衰老,脸色红润,不胖 不瘦, 还是蓄着短短的唇须,头发虽然稀疏,但很少白发, 不见 老。只是没有脚劲,出门需要有人扶着走。讲话多了 要气 喘。过去在上海,我和他每次见面,很少长谈,总是 匆匆告 别。人们都说,他不善说话,谈锋大大不如笔锋。可 是这次 会晤,想不到他却非常健谈,提到每一件事,都要从 头至 尾,层次分明地说个仔细。他那和蔼慈祥的仪态,亲 切关怀 的语气,使我消除了作客的局促不安。我大着胆子, 冲着他 的面,毫不拘泥地发表了我对他的看法: “雁姐夫,人家说你会写不会说,可是我倒觉得 您很 健谈呢!” 听了我说出自己的看法,他很高兴。他笑了笑, 带着幽 默的口吻说: “这是我当了十多年文化部长锻炼出来的。文化 部长 嘛,每到一处,人家总是要让我先说几句,久而久之 ,也就 练出来了。其实文化部长,我原本是不想当的,只希 望做个 专业作家,专心搞写作。周总理起先也是同意的,打 算请郭 沫若兼任文化部长。大概是郭老重任多,难以分身, 就让我 担任。这是党中央的决定,我只好照办……” 新居 六月十七日 今天,我仔细观赏了雁姐夫的新居。
这是有前后两个院子的二进四合院平屋。朝南坐 北的两 排正房,比较宽敞,其他都是小间。前院左首是会客 室,也 只有十多平方米,呈长方形,正中是一张长沙发,两 边放着 ~双对称的小沙发,中央是一张长方形的矮茶几,几 上放了 茶盘烟具,还有一只高大而精致的玻璃雕花花瓶,闪 闪发 光。壁橱中陈设着几件国外友好人士赠送的纪念品。
会客室 不大,显得有些拥挤,但很雅洁。
雁姐夫住的卧室,是最大的一间,但也只有二十 来平方 米。那些小间,最小的不到十平方米。前院的院子不 大,后 院更小。两个院子都是方砖铺地。前院两侧种了些花 树,后 院两侧有两个小圆圈的泥地,种了两丛太平花,一丛 已经枯 萎,只留下根部。
雁姐夫看到我在观察他的新居,就告诉我说,他 们是在 1974年年底前,从文化部的宿舍(小楼)搬来的。搬 迁的 原因,是因为他年老脚力不济,下楼时摔了一跤。
接着,我们坐下来,由雁姐夫从头至尾地讲述了 他搬家 的经过。他说,这次搬家,从看定房子、修理、搬运 到整理 布置,足足花了七个月的时间。最初以为这所房屋只 要小修 理就可以,哪里知道,暖气管必须全部更换,厕所还 得增加 两间,给服务员和大司务他们使用,另外得拆造一间 汽车 库,上房的部分房间也需要重新改装过,简直就是大 修了。
但是工人们却说,屋顶没有动,不能算大修。
接着他又说,为了搬迁,必须把书籍装箱。花了 二十多 元钱买纸箱,又买了十多元的麻袋,把家里的东西装 箱、装 袋、装网篮。搬运只花了一天时间。有三辆卡车轮流 往返搬 运。把东西装上卡车的有十多人,在新居搬卸东西的 有十多 人。他们都是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干部,其中也有处长 和科 长,由管理局组织,作为干部劳动来帮忙一天的。原 来打算 找搬运公司,但管理局告诉他,搬运公司目前只剩下 些老弱 妇女,基本上是街道的组织,完全不是文革前的规模 ,而且 他们没有卡车,只有用人力推拉的板车,因此小搬家 ,十来 件东西,是可以应付的,像这样的大搬家——有这么 多书 籍、杂物、衣箱、家具,要在一天里搬完,他们是无 能为 力的。
雁姐夫说,修理新居,是1974年8月初动工的。
到了 11月中旬,通知说:“基本修好,请验收。”他去看 了,粉 刷、油漆刚刚结束,暖气也已开放一个月,但外院的 室内修 理工程尚未完成。当时,听说四届人大可能要在新年 一月下 旬召开,开完会过春节,所以决定提前在12月12日搬 家。
管理局觉得措手不及,但也只得同意。这样一来,煞 尾工程 只得马马虎虎。因此搬进以后,除后院上房因是地板 ,早已 油漆,是干净的,韦韬夫妇住的前院上房,是花砖地 ,修房 时掉在地上的水泥石灰,都没有打扫干净,现在硬得 铲也铲 不下。前院的两厢房和饭厅、客厅等的情况也都如此 。由于 限期完工,外表看来不错,内部则门窗有的关不严, 有的暗 锁锁不灵。大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请了木工,才算 真正修 理好。整理书物,也足足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搬一次 家,兴 师动众,遇到了想像不到的麻烦。
……P8-11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