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9046480
内容简介
《法学家茶座》是一本杂志型图书,每3个月出版一辑。继承了《经济学家茶座》“轻松、休闲、高雅”的风格特点,一方面强调作者的权威性,文章作者大多为国内流的法学家;另一方面强调图书的通俗性,力求内容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她市场定位明确,读者意识强烈;注重品位,但不盲目学术;贴近生活,但不盲目追求热点;强调通俗,但绝不追求庸俗。为了进一步强化可读性,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法学家茶座》还精心选配了漫画、插图。
目 录
【卷首语】 茶环境与法环境
【法治漫谈】 民间法治意识何以难产
敬畏法律?
细节之变的制度力量
【法学札记】 法律与艺术的对峙
法律:做蛋糕与分蛋糕
恁一个法字了得——刑事一体化的感悟
观念比法条更重要
【法苑随笔】 我向全国人大“上书”
民主与爱情的六个共同点
冤案直击司法救济制度的软肋
为什么“法令滋彰,矿难蜂起”?——矿难频发的法理思考
中国律师业价值取向的反思
白雪峰当自由遇到“生命”的时候
【身边法事】 年节议“禁放”
燃放鞭炮侵犯了谁的权利?
从强制婚检“复辟”到烟花禁放“开禁”——立法为何走了“回头路”
计划生育与“刑法大扫除”
手机、干扰器及其他
【名家访谈】 身献民法学教研,情系烟大前今后——郭明瑞教授访谈录
【史海钩沉】 张汤的悲剧及其启示
腹非罪与肆虐的专制法
司法印纸——那个时代的诉讼收费凭证
【法林逸事】 诗二首
破产立法札记
一件小事
【茶客论剑】 “化外人相犯”制度并不有损国家主权——对王立民教授文章的一点异议
欺诈经营中的差额利益与知假买假的正当性——兼与郭明瑞教授商榷
【聊斋闲话】 “审判权”的局限
提倡酷刑的童话
法律与人情的博弈——从“夏沃案”看“植物人”的安乐死立法
【名师剪影】 魅力智者——马克昌教授侧记
指点“江山”
【书城夜话】 史与诗和谐的人生——读张晋藩先生《思悠集》有感
法律是一种吸引——读《法律人的城邦》
【何博士信箱】 读者来信三封
【法治漫谈】 民间法治意识何以难产
敬畏法律?
细节之变的制度力量
【法学札记】 法律与艺术的对峙
法律:做蛋糕与分蛋糕
恁一个法字了得——刑事一体化的感悟
观念比法条更重要
【法苑随笔】 我向全国人大“上书”
民主与爱情的六个共同点
冤案直击司法救济制度的软肋
为什么“法令滋彰,矿难蜂起”?——矿难频发的法理思考
中国律师业价值取向的反思
白雪峰当自由遇到“生命”的时候
【身边法事】 年节议“禁放”
燃放鞭炮侵犯了谁的权利?
从强制婚检“复辟”到烟花禁放“开禁”——立法为何走了“回头路”
计划生育与“刑法大扫除”
手机、干扰器及其他
【名家访谈】 身献民法学教研,情系烟大前今后——郭明瑞教授访谈录
【史海钩沉】 张汤的悲剧及其启示
腹非罪与肆虐的专制法
司法印纸——那个时代的诉讼收费凭证
【法林逸事】 诗二首
破产立法札记
一件小事
【茶客论剑】 “化外人相犯”制度并不有损国家主权——对王立民教授文章的一点异议
欺诈经营中的差额利益与知假买假的正当性——兼与郭明瑞教授商榷
【聊斋闲话】 “审判权”的局限
提倡酷刑的童话
法律与人情的博弈——从“夏沃案”看“植物人”的安乐死立法
【名师剪影】 魅力智者——马克昌教授侧记
指点“江山”
【书城夜话】 史与诗和谐的人生——读张晋藩先生《思悠集》有感
法律是一种吸引——读《法律人的城邦》
【何博士信箱】 读者来信三封
在线试读
【法学札记】
恁一个法字了得——刑事一体化的感悟
在中国政法大学的书店里已经买不到人文类的图书了。这类书对于现在读法学的大学生们来说,已经像言情小说一样可读亦可不读。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从入学之日起,他的命运就与司法考试连在了一起。司法考试,二十世纪末在中国大地上诞生的这一制度,把法学的应试教育成功地推向了极致。司法考试中确立的14门法学主干课,在认定法学学科主导性的同时,也终宣判了非法学社会科学在法律院校中的边缘化地位,进一步讲,也就是把人文学科从法律专业大学生的知识构成中毅然决然地清除出去。
法学界盛行显学与隐学之说。作为隐学的犯罪学体系命运多舛,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对法学院校中的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刑事政策学、监狱学和侦查学的命运来说是毁灭性的。原有研究队伍中的人不甘其苦,纷纷移情别恋,加入刑法学队伍之中分一杯羹。“研究犯罪的必然是刑法学家”这一误区,使得居于刑法学之下的犯罪学等三级学科,即使惨淡经营,学术上有所斩获,也尽被错认为刑法学家的成果。居于显学地位的刑法学如日中天,享受着“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带来的福祉。
……
恁一个法字了得——刑事一体化的感悟
在中国政法大学的书店里已经买不到人文类的图书了。这类书对于现在读法学的大学生们来说,已经像言情小说一样可读亦可不读。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从入学之日起,他的命运就与司法考试连在了一起。司法考试,二十世纪末在中国大地上诞生的这一制度,把法学的应试教育成功地推向了极致。司法考试中确立的14门法学主干课,在认定法学学科主导性的同时,也终宣判了非法学社会科学在法律院校中的边缘化地位,进一步讲,也就是把人文学科从法律专业大学生的知识构成中毅然决然地清除出去。
法学界盛行显学与隐学之说。作为隐学的犯罪学体系命运多舛,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对法学院校中的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刑事政策学、监狱学和侦查学的命运来说是毁灭性的。原有研究队伍中的人不甘其苦,纷纷移情别恋,加入刑法学队伍之中分一杯羹。“研究犯罪的必然是刑法学家”这一误区,使得居于刑法学之下的犯罪学等三级学科,即使惨淡经营,学术上有所斩获,也尽被错认为刑法学家的成果。居于显学地位的刑法学如日中天,享受着“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带来的福祉。
……
评论
还没有评论。